端午節五黃三白怎麼燒
1、端午節吃幾黃
端午節吃五黃,分別為黃鱔、黃魚、黃瓜、咸鴨蛋黃和雄黃酒。吃「五黃」是中國江南民間端午節的食俗,也有其他說法,如可以用黃豆來代替咸鴨蛋。除此之外,江南地區還有端午節吃「五白」的習俗,「五白」指的是白切肉、白蒜頭、白斬雞、白豆腐、茭白。
端午節吃幾黃
端午有個說法,叫做「五月五,五黃三白過端午。」五月又稱五黃月,所以端午節要吃「五黃」——雄黃酒、黃魚、黃瓜、黃鱔和咸鴨蛋黃,還要吃茭白、咸鴨蛋蛋白、白切肉。另外,端午節還要吃「一紅」,指的是莧菜,做法是加大蒜炒熟,其菜湯呈紅色。
江南的端午還有吃「五黃」與「五白」的的食俗。因雄黃有毒,現今將雄黃入白酒內飲者已少見,今多見以黃酒替代雄黃酒。端午食「五黃」與「五白」的菜,有著清熱降火、健脾和胃的功效與作用。而為了文化意義上的紀念,為了投汨羅江的屈原,吃粽子與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
端午節吃五黃的原因是雄黃是一味中葯,用雄黃末與菖蒲根屑入酒的雄黃酒有解毒殺菌之功效。江南有諺語:「五月五,雄黃燒酒過端午。」民間也有「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的說法,而黃魚、黃鱔、鹹蛋黃、黃瓜則是端午時節的當令食品,五六月份的黃鱔,有「賽人參」之說。
2、端午節的「五黃三白一紅」指的是什麼?
「五黃三白一紅」:黃瓜、黃魚、雄黃酒、鹹蛋黃、黃鱔(鱔魚);茭白、鹹蛋白、白切肉;汗菜(加大蒜炒熟後菜湯紅色)。
「五黃」中的黃瓜有「第一瓜果」之稱,農歷5月。能吃到新上市黃瓜,時間上正好與端午對上,也就自然成了端午的必吃之物。
過去,黃鱔是在端午時節吃的。經過一個冬天的蓄養和一個春天的復甦,再加上天氣轉暖,食源豐富,端午時節的野生黃鱔格外的體壯肥美,而且此時黃鱔肉質細嫩,是擇食的最好時節。
端午節習俗:
端午是浙江人民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文化與習俗多樣的一個特別的節日。從一般意義上來說,祭祖、競龍舟、吃粽子、祭龍頭、點龍睛、披紅、懸菖蒲艾葉、拴五色絲、飲雄黃酒、吃五黃、佩香包、采百草等是比較普遍的習俗但各地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習俗細節上的差異。
北平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於節前預汲,據說是為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於端午節兜售櫻桃桑葚,據說端午節吃了櫻桃桑葚,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
3、端午節做什麼菜
端午傳統習俗,要吃「五黃三白一紅」。
一、五黃
端午節是在五月初五,五月份在古代叫「五黃月」,因為這一月份毒蟲毒蛇經常出沒於住宅附近,為了不被這些「五毒之物」所侵擾,人們便會在端午時吃五黃。
1、雄黃酒
雄黃是一種橘黃色的礦石,雄黃粉末加入酒中能釀成雄黃酒。如今雄黃酒很少見,人們會採用顏色相近的黃酒來作為雄黃酒的替代品。黃酒是我國一種古老的糧食酒,香味濃郁,口感醇厚甘甜,端午飲用比較合適。
2、黃鱔
黃鱔又叫鱔,現在市場上的鱔魚基本上都是人工池塘養殖的,不過即便有很多人養殖,鱔魚的價格一直都比較高,特別是端午前後,市場需求量大,鱔魚的價格都比較高。
3、老黃瓜
老黃瓜表皮金黃,風味物質比嫩黃瓜更濃,和黃鱔一起燉湯特別鮮甜可口。
4、咸鴨蛋黃
每年五月份,人們提前腌好的咸鴨蛋差不多腌好了,這個季節煮咸鴨蛋配粥、配飯吃都特別開胃。好的咸鴨蛋黃金黃流油,正好應了五黃的顏色,故而端午人們常吃咸鴨蛋黃。
5、黃魚(黃梅、黃杏)
在沿海地區,日常食材中少不了海鮮。到了端午,他們的五黃之一就有小黃魚、大黃魚。黃魚外表顏色金燦燦,看著就喜慶,另外黃魚滋味鮮美,端午時節吃正好。而不產黃魚的地區,人們會用其他的食物來代替,例如黃梅、黃杏等,都是應季水果,比較應景。
二、三白
三白相對於五黃來說,就簡單一些了。它們分別是白切肉、咸鴨蛋的蛋白,以及茭白。白切肉就是用白水煮熟之後切片,沾上調料吃,這是一道硬菜,餐桌上少不了。咸鴨蛋的蛋黃吃了之後,蛋白自然也不能浪費,兩者一起吃更美味。至於茭白,是一種水生蔬菜。
三、一紅
這一紅指的是紅色的菜,端午期間紅色的菜唯有紅莧菜了。很多人菜園里都會種上一片,隨吃隨摘,特別新鮮。紅莧菜顏色紅紅的,看著很喜氣,也能給餐桌增添一份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