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做什麼節目才有氣氛
1、端午節有什麼傳統節目?
端午節的傳統節目有劃龍舟、放紙鳶、食粽子、掛艾草菖蒲。
1、扒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春秋戰國時期,扒龍舟盛行於吳國、越國、楚國。其實,「龍舟競渡」早在屈原之前就已經有了。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說,距屈子投江千餘年前,劃龍舟之習俗就已存在於吳越水鄉一帶,目的是祈求避免常見的水旱之災。
2、紙鳶,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屬於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在中國南方一帶,端午節兒童放紙鳶稱為「放殃」。
3、在端午節布置種種可驅邪祛病的花草,來源亦久。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端午節重要內容之一。如掛艾草於門。由於艾為重要的葯用植物,又可制艾絨治病,灸穴,又可驅蟲。
4、端午食粽,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俗。粽,即「粽籺」,俗稱「粽子」,屬「籺」的其中一種。「籺」是逢年過節時用來拜神祭祖的貢品,籺有很多品種,不同的節日會做不同的籺,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習俗。
(1)端午節做什麼節目才有氣氛擴展資料:
端午節的國外影響:
1、越南的端午節是越歷五月初五,又稱正陽節。端午節有吃粽子的習俗。
2、美國:從20世紀80年代始,端午賽龍舟已經悄悄滲入了部分美國人的運動習慣,成了美國發展最快的流行體育娛樂項目之一。
3、端午文化中的賽龍舟在德國落地生根已經有整整20年的時間。
4、在英國,全英中華端午龍舟賽影響力逐年擴大,已經成為英國乃至歐洲規模最大的龍舟賽事
5、朝鮮半島人民認為端午節是一個慶典,是祭天的時候。在農業社會時期的朝鮮半島,民眾共同參與的傳統祭祀活動,祈求豐收。在祭祀舉行時會進行假面舞劇、韓式摔跤、盪鞦韆、跆拳比賽等具有朝鮮地方特色的活動。
2、端午節要表演哪些節目 端午節要表演什麼
1
3、端午節可以做什麼活動?
01端午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過端午有各種各樣的活動可以進行,可以劃龍舟、吃粽子,包粽子、插艾葉、飲雄黃酒、沐蘭湯、放風箏、戴配飾、做打糕。
1、劃龍舟
龍船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如廣東龍舟,在端午前要從水下起出,祭過在南海神廟中的南海神後,安上龍頭、龍尾,再准備競渡。並且買一對紙制小公雞置龍船上,認為可保佑船平安。
快到端午的時候家家戶戶就開始包粽子了,粽子的口味有有甜有咸,其餡料也是豐富多樣,一般有糯米、白糖、各種豆子、肉類、蛋黃等食物。
3、飲雄黃酒
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雄黃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葯。於是古代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剋制蛇、蠍等百蟲。
4、掛艾草與菖蒲
端午是入夏後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們往往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由於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辟邪。
5、沐蘭湯
沐蘭湯一般是用菊科的佩蘭或草葯,煎水沐浴。通常用菖蒲、艾草、柏葉、大風根等一些具有特殊香味的葯材。不論男女老少,全家都洗,可治皮膚病、去邪氣。
6、放風箏
中國南方一帶,端午節時兒童會放風箏,稱為「放殃」。以前的孩子是自己動作做風箏,現在大多是購買自己喜歡的樣式的風箏,到一處空曠的草地上放飛天空,有著放逐災病的說法。
佩戴用五彩絲線編織的手鏈、項鏈、腳鏈。據說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戴香包,用五色絲線纏成的,也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製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
8、做打糕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在這一天會准備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里,用長柄木捶打制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4、端午節的活動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