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傳統節日 » 端午節傳承的是什麼精神

端午節傳承的是什麼精神

發布時間: 2023-02-11 06:54:17

1、沿襲兩千年的端午節 屈原精神我們如何傳承

1、紀念屈原,除了吃粽子就是劃龍舟端午節已沿襲兩千多年,史料中關於端午起源的記載有很多種,如迎接伍子胥、紀念孝女曹娥等。然而,流傳最廣、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的還是紀念屈原。南北朝梁朝宗懍所撰《荊楚歲時記》記錄了中國古代楚地歲時節令風物故事,其中就提到「五月五日,四民並蹋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及「是日,競渡,采雜葯」等端午習俗。端午習俗眾多,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包粽子和賽龍舟。端午節未至,荊州大街小巷已處處粽子飄香,2012年荊州端午龍舟賽也在緊張籌備。昨日,中國屈原學會名譽理事張世春介紹,目前,除最為人熟知的吃粽子和賽龍舟外,很多端午習俗已漸漸消逝,如插艾蒿、菖蒲,飲雄黃酒,拴五彩縷等習俗已從人們的生活中淡出。張世春認為,端午習俗源於古人生活所需,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多數習俗似乎落伍於時代。然而,端午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傳承的不僅僅是民俗,更重要的是對屈原的祭奠和屈原精神的繼承。2、屈原精神,愛國憂民、志潔行廉、不苟偷安、不同流合污人們都知道吃粽子和劃龍舟是紀念屈原,但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屈原精神和文化的內涵。張世春介紹,屈原精神的核心體現為他的愛國和憂民情懷。史料記載,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對內輔佐楚懷王變法圖強,對外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後來屈原遭讒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仍堅持以祖國的興亡為念。屈原在任職期間,志潔行廉,同情百姓,為民謀利,反對世卿世祿,限制舊貴族的種種特權,與腐朽的楚國貴族集團作殊死斗爭。他明知忠貞耿直會招致禍患,卻不苟且偷安、隨波逐流、同流合污,始終保持「忍而不能舍也」的精神。特別是在流放後,屈原投水以明志,讓世人難以忘懷。張世春說,從屈原的作品中,可領略他的精神。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表現了他在從政期間堅持舉賢授能、修明法度、無私無畏的崇高思想;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則表達了他鼓勵自己堅持真理和探索的精神;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怨靈修之浩盪、「兮,終不察夫民心」更表現了他站在民眾的角度愛民憂民的精神。這種愛國憂民思想正是千百年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主體精神。歷朝歷代的忠誠勇士都有繼承,這也讓廣大的民眾對屈原產生深厚的感情。他們對屈原的愛國思想表示支持,對屈原的悲劇表示同情,因此,民眾對屈原精神的繼承是自發的。張世春介紹,屈原的《離騷》等作品所採用的就是楚地的鄉俗俚語,這種文化載體讓屈原的作品能口口相傳,也無形拉近了屈原和民眾之間的距離。因此,紀念屈原,不僅僅只停留在口頭上,更要加強對傳統文化和屈原精神的探索和繼承。 」 劃龍舟焰火表演包粽子 端午祭成功申遺3、韓國江陵,農樂競賽、漢詩比賽、射箭投壺……他們有祭祀、端午節源於中國,韓國、日本、越南、新加坡等多個國家都有端午節。近年來,端午龍舟賽等端午習俗也開始在美國、加拿大等國家流行。國外最有特色的端午節無疑是本土的端午祭,韓國端午節時間和我國端午節一樣,均是農歷五月初五。韓國江陵端午祭最負盛名,每年來自韓國和世界各地的觀光者達百萬人之多。是什麼吸引這么多的參與者?張世春認為,這要歸功於韓國江陵市政府對民間傳統文化的重視和保護,端午節的核心就在於傳統祭祀。按照韓國的傳統風俗,在端午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婦女們則用菖蒲湯洗頭發或飲用菖蒲水,或用菖蒲露化妝,「菖蒲妝」還有在門柱上貼硃砂符以避邪,稱為。或互贈端午扇以示祝賀等習俗。韓國端午節活動十分豐富,一般會持續十多天,有假面舞劇、投壺、摔跤、農家樂競賽、漢詩比賽等特色活動。江陵端午祭是韓國端午文化核心,包含有祭祀、演戲、游藝等內容。張世春認為,從端午歷史文化和形式上看,韓國的端午節無疑是受中國文化的影響。韓國典籍多有記載對「端午」的解釋,和中國人對端午的理解相似。然而,韓國的端午祭保留了更多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並與本土文化較好的結合。與之相反的是,國人對端午文化的傳承漸顯單薄,端午商業化的氛圍愈演愈烈。端午,不僅僅是吃粽子和賽龍舟;紀念屈原,更要繼承屈原的精神。

2、三、通過你的探究,你知道端午節與愛國主義精神是怎樣聯系起來的?

屈原對自己的祖國一片赤誠,卻無辜遭到打擊和排斥,被流放到沅、湘流域。流放中的屈原仍時時牽掛著祖國的安危,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提出愛國主張,抒發愛國情懷。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下楚國,很多士大夫伏首稱臣,搖尾乞憐,屈原卻懷著一腔愛國熱忱,投身汨羅江,以身殉國。是屈原把愛國主義發揮到了極致,升華為一種民族精神,給後人樹立了光輝榜樣。紀念屈原,就是在弘揚和傳承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

端午節是一個文化節,它的精神內核就在於紀念屈原,是一個弘揚愛國主義、崇尚風清氣正的節日,愛國主義是端午之魂。

(2)端午節傳承的是什麼精神擴展資料:

今天我們紀念屈原,乃是因為我們崇尚他的人格精神,表現出對這種人格精神的無限崇敬。故而,重新認識和發掘屈原文化和精神中對現實有啟迪意義的東西。

屈原的政治思想和遠大抱負,在今天看來仍然值得關注。他體恤百姓的生存狀況,他主張囯家應遵循「法」,他主張國家應不拘一格選用賢才和能人,這與我們現實的治國方針並不矛盾,對我們今天的政治文明建設和社會建設都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3、端午節的文化內涵是什麼

端午節是用於祭祖的節日,端午文化充分體現中華民族先民「天人合一」自然觀。端午節起源涵蓋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清晰記錄著中華民族先民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積淀著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弘揚非物質文化。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屈原就是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化身,他對國家的忠貞、對百姓的憐憫早已伴隨著他的詩篇,在歷史的長河中化為不朽。盡管普通人未必能讀懂屈原著名的《離騷》,但也絲毫不影響大家了解他「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家國情懷。

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端午節已經變成了一個闔家團圓的傳統節日:

在民間,端午節的習俗越來越多,除了賽龍舟、拋粽子、吃粽子之外,還有了喝雄黃酒、放風箏、掛艾草、拴五色繩等習俗。

但不可不說的是,越來越多的習俗,使得端午節的節日氛圍越來越濃厚,文化內涵也越來越豐厚。到了今天,更是成為了人們的統一節假日,成為了看望父母,家庭團聚的日子。

4、端午節表達了中國人什麼精神追求

深沉的民族感情來源於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培育,傳統節日正是培育優秀民族文化的沃土.端午也不例外.在千年傳承積累中,端午節俗豐富,內涵厚重.從今天的傳承意義上來說,端午節有三大值得弘揚的主題,那就是關愛生命、激揚精神、眷念家國
●珍重生命是人類的本性,端午節在關愛生命的主題上表現尤為鮮明,所以現代社會人們一度稱之為「衛生節」.端午賽舟本義是扶陰抑陽,水神祭祀,後來演變為水上軍事訓練方式,人們在競技與觀賞中實現了精神的升華.隨著歷史的推移,人們逐漸在端午節日中加註紀念愛國先賢的內涵
●我們在享受與傳承端午節俗中,獲得倫理教育、精神愉悅與生命的祝福.在抗震救災與支援災區重建家園的特殊時刻,我們尤其要感念祖先給我們創造了這樣一個融個人生命與家國情懷為一體的節日,讓我們的祖國與人民在仲夏時節平安吉祥
深沉的民族感情來源於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培育,傳統節日正是培育優秀民族文化的沃土.端午也不例外.從今年起端午節被列入國家法定節假日,這是對傳統文化的尊重,也是對民間情感的一種尊重.
端午是中國傳統大節,又名端陽節、天中節、天醫節、香包節、詩人節、粽子節、龍舟節等等,從這眾多的端午節名中,我們可感受到端午節俗的五彩斑斕.端午節歷史久遠,起源於先秦,夏至節令是它最初發生的時間依據,它最終脫離節令形成獨立節日是在漢魏時期,真正成為民俗大節是在六朝以後.在千年傳承積累中,端午節俗豐富,內涵厚重.中華各地雖然由於水土的不同、生活條件的差異,節俗各有特色,千姿百態,但總體上看,端午節俗可歸為三大類別:避瘟保健,龍舟競渡,追念屈原.
從端午節在今天的傳承意義上來說,端午節有三大值得弘揚的主題,那就是關愛生命、激揚精神、眷念家國.
——關愛生命.珍重生命是人類的本性,也是社會得以延續的保證.中國傳統節日自古就重視對人的生命關注,如大年守歲的祈壽、重陽登高的求福等等,而端午節在關愛生命的主題上表現尤為鮮明.
端午節時間在夏歷的五月五日,此時正值仲夏,暑熱潮濕、毒蟲肆虐,人們易感疾病,人的生存環境出現季節性惡化.傳統社會人們稱五月為「惡月」,五月五日為「惡日」.人們為了祛除現實的健康危險與消解對死亡的精神恐懼,創造出了眾多紓解身心的節俗保健活動,其中之一是采葯.人們在端午節的正午上山采葯,說這時陽氣最旺,採回的葯草治療陰虛的病最有效.端午的葯草最為人看重的是艾草與菖蒲,人們在門口掛艾,用菖蒲根簪發髻,艾葉、菖蒲煎水洗浴,五月以蘭湯沐浴方法在《夏小正》中就已有記載,後來成為端午節俗之一.在北京舊時有端午捉蟾蜍入葯的習俗,所以俗諺有蟾蜍最怕端午節的說法.保健節俗之二是香囊去穢.佩香去穢是古人看重的習俗,我們看屈原的《離騷》就能明白香草與健康的關系.在傳統社會,醫療條件嚴重不足的仲夏時節,是一個充滿危險的時段,人們不僅要門口插艾,蘭湯洗浴,而且隨身要佩戴驅邪去穢的香囊.外綉吉祥圖案,內盛香草的香囊在民間稱為香包.端午送香包,就是送去生命的關愛與祝福.保健習俗之三是喝雄黃酒.雄黃酒在傳統社會是端午節的保健葯酒,傳說它有驅避毒害的作用.白娘子就是在雄黃酒的作用下,現出了白蛇的真容.其實從今天的葯理分析看,雄黃有毒性,雄黃酒是不能服用的.
無論如何,人們對生命的關愛與呵護,體現在端午的細微節俗之中.所以現代社會人們一度將端午節稱為「衛生節」,我覺得端午衛生護生的節俗在今天值得弘揚.
——激揚精神.人不僅要有基本的物質條件保障生命延續,同時人作為萬物之靈長,還需要精神生存,精神是人的生存支柱之一.由於環境的惡劣與歲月的平庸,人們易於產生精神的疲乏與困頓,為了健全人類心靈,激發生命動力,人們發明了節日,以周期性的節日娛樂活動調劑個人與社會的精神需要.端午節就是這樣一個激揚精神的民族節日.
中國的端午節重要習俗之一是龍舟競渡.龍舟競渡是一項水上競技活動,至今仍是民族體育的重要內容.前時香港龍舟傳聖火的創意就來自傳統與現代、西方與中國的文化互滲與交融.其實在中國早期社會,端午節有兩種趨向:一種是靜養過節,人們認為夏至是陰陽二氣變化急劇的時刻,在家隱居避免活動,這是早期社會主要的歲時避忌方式;一種是人們的活動應該順從時氣變化的需要,以人事助長生氣,這種方式主要體現在端午競渡上.隨著人們對自然認識的加深與生存能力的增強,人們的心態發生了從被動適應自然到主動應對自然的變化,端午競渡逐漸成為主要過節方式(南方尤其如此).端午賽舟本義是扶陰抑陽,水神祭祀,後來演變為水上軍事訓練方式.水上的激烈競技與對抗,不僅需要勇氣與力量,同時強調團體協作精神.在龍舟賽中,龍舟參賽者精神昂揚、齊心協力,觀賞者夾岸歡騰,船槳聲、舵手叫號聲、觀眾歡呼聲,擊浪拍岸,這是一年一度地民眾精神振奮的良機,民族的勇武、堅韌、團結精神在端午節龍舟競渡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人們在競技與觀賞中實現了精神的升華.
——眷念家國.中國是一個重視文化倫理的國度,中國傳統節日大多具有或隱或顯的倫理意義.端午節之所以在中國成為民俗大節並延續千年,就與其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有直接關系.端午節在起源時主要是避瘟保健、水上祭祀活動等,隨著歷史的推移,人們逐漸在端午節日中加註紀念愛國先賢的內涵.
自漢朝以來,各地端午紀念的歷史人物不盡相同,楚地紀念屈原,越地紀念勾踐、曹娥,吳地紀念伍子胥等,他們都有地方傳說作為依據,也就是地方文化情感需要有這些先賢作為投射對象.但在歷史長河的淘洗中,廣大中國人最終選擇了屈原,屈原由地方先賢上升為祖國先賢,甚至是世界名人,屈原成為端午節期間被祭祀的重要的愛鄉愛國人物.屈原在端午祭祀中的脫穎而出,是中國歷史文化的選擇,憂國憂民的人道情懷、忠誠故國的高尚品質、純美無瑕的人格魅力,讓屈原光耀千載.中國歷史上歷經分裂與戰亂,中國人民多災多難,中國需要屈原這樣的忠臣,正是有了屈原這樣的民族忠臣,中華民族才能屹立不倒.端午節紀念屈原這樣的愛國先賢,不僅來自民俗社會的樸素情感,「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更應該是國家層面的祭祀,在詩的國度,對偉大愛國詩人的紀念其意義重大與深遠.「多難興邦」,中國在崛起過程中,必定會受到許多磨難與挑戰,我們註定需要培養屈原那樣的對國家忠誠對人民悲憫的家國情懷.
我們在享受與傳承端午節俗中,獲得倫理教育、精神愉悅與生命的祝福.在抗震救災與支援災區重建家園的特殊時刻,我們尤其要感念祖先給我們創造了這樣一個融個人生命與家國情懷為一體的節日,讓我們的祖國與人民在仲夏時節平安吉祥.

5、端午節主要意義有哪些

端午節的意義

端午節別稱端楊節,午日節,五月節,鄭楊節等,使中國法定的節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等文學作品傳世。起源於中國古代,日期是每年農歷5月5日。5月初五。端午節最初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後來人們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掛艾草,掛菖蒲,喝雄黃酒,為了避邪。等傳統習慣,由於寄語廣大名字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至今流傳在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優秀活動。後來有賽龍舟等得到新的發展,成國際性的體育賽事。早在幾千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詞,廣泛深入人心。

端午節的第一個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生於楚威王五年夏歷正月初七,或謂生於楚宣王二十七年,卒於楚襄王九年。

端午節的第二個意義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6、端午節所蘊含的文化或精神。

端午節所蘊含的文化是上古百越先民創立用於祭祖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總的來說。

端午節起源於南方百越先民擇「龍升天」吉日祭祀龍祖,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中原,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端午風俗形成可以說是南北風俗融合的產物。

端午節雜糅了避邪、防疫等多種民俗為一體,因而後世有認為端午節是由來於古人為了「避邪防疫」而設的節日。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古老節日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老節日的形成蘊含了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古老節日重視祖先神靈信仰與祭祀活動,祖先神靈信仰是古老傳統節日的核心,並非挑個日子避邪防疫就成為流傳萬古的民俗大節。

(6)端午節傳承的是什麼精神擴展資料:

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流放到沅、湘流域。

後來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楚國百姓得知屈原之死哀痛異常,為防止魚兒吃屈原的身體,紛紛投以飯團。後來人們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並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