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人都是怎麼過中秋節
1、中秋節怎麼過 ??
中秋節可以安排如下活動
1、賞燈籠
燈籠本是民間的一種工藝品,其用途是照明,很多家庭的門口都會懸掛燈籠。不過中秋節時,花燈也成為一種藝術性的產物,它在漢朝時興起,到了唐代時就已興盛,戶外花燈活動的規模比較大,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普通百姓,大家都會在夜晚賞燈。
2、賞桂花
在中秋時剛好是桂花飄香的時候,桂花在古代也一直是和月亮相關聯,也衍生出了很多神話故事。而桂花作為一種名貴的品種,它也有著喜慶、吉祥的象徵,因此民間不少人都會栽種,在中秋這一天賞桂花,聞著沁人心脾的香味,感受不一樣的味道,從而表達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3、燒塔
在南方地區,燒花塔的游戲流傳已久,這一活動一般是孩子參與,通常會在野外撿拾瓦片等,將其堆成圓塔,在月亮出來後進行燃燒,等瓦片燒紅了後,再放上一些煤油在其中,一直燃燒到深夜,此時大家都會去圍觀,之所以有這個活動,傳說是紀念抗法英雄劉永福。
中秋節習俗由來
在這個節日時,人們總會在夜晚時賞月,這個活動早在魏晉時就已開始,到了唐宋時就興盛起來,明清後,每逢節日時大家就會將月餅、柚子等擺放在外面,一邊賞月一邊吃喝,期待未來的生活事事順利,也希望親人能夠幸福快樂。
也有一些地方有「祭月」的習俗,希望月神能夠讓一家幸福,這一天不管下雨還是無月,祭月都是必不可少的過程。當然中秋也是團圓節,古代文人志士總會用「月有陰晴圓缺」來表達寄託之情,在宋明清,賞月的規模更大。
2、爺爺、爸爸和我三代人是如何過中秋節的?
我還記得我們初一的時候,老師就天天出這種變態的實踐作業。 提問人的追問 2010-09-20 14:15 快說啊! 回答人的補充 2010-09-22 10:19
爺爺:當時國營廠是按量每人分配定額的豬肉、大米還有月餅供大家過節。月餅拿回家後也不怎麼捨得吃,一定要留給父母和娃兒們。中秋節的晚上也不像現在一家人坐著賞月,有的單位晚飯過後還要放一場露天電影,老人、小孩都跑去看電影了。
爸爸:80年代後期正值改革開放後商品經濟剛剛興起,物資豐富起來了,想要什麼東西可以掏錢買了。中秋節當然少不了要吃月餅了,你就可以看到國營商場門口排起隊來買月餅的人群,有些家裡還要打糍粑、燙火鍋,也開始興起中秋賞月了,每年這個時候老老少少一家人總能聚齊。」
我:現在打個電話,發個郵件就算中秋祝賀啊!
3、小朋友,你和家人是如何度過中秋節的呢?
嗯,如果小朋友在家裡和家人一起過中秋節的話,我覺得一般首先父母會准備一頓豐盛的晚餐,然後家裡會舉行一個小的聚會吧,比如說和爺爺奶奶或者還有叔叔和姑姑之類的親戚聚在一起,嗯,共享團圓之夜。
然後如果嗯有中秋晚會的話,可能還會看一下中秋晚會,大家嘮嘮家常,而爺爺奶奶可能會講述一些中秋節的故事,然後小朋友就可以開始品嘗月餅等一些美味的食品了。
4、中秋節一般怎麼過?
快樂中秋方式一:共賞圓月中秋節這天可以和家人一起在室外吃著月餅,共賞一輪圓月。在圓月之下,一家人坐在一起聊天賞月,大人向孩子說著關於嫦娥的美麗傳說,一家人其樂融融。快樂中秋方式二:合家團聚中秋節原本就有闔家團圓之意,圓月和月餅都象徵著團圓美滿,這一天,可以回家看看父母,一家人共做一頓佳餚,圍坐著一張圓桌,聊聊工作和生活。父母要求子女的不多,陪伴就是最好的回報!快樂中秋方式三:燭光晚餐中秋佳節只有兩天的假期,對於一些家離得比較遠的人來說,不方便回家一趟。如果有女友的話,那就為女友准備一頓燭光晚餐吧,在家為她親手做一頓她愛吃的佳餚。更浪漫一些的話,還可以趁著中秋佳節向女友求婚,為她戴上一枚一生只送一人的樂維斯鑽戒。把佳人變成家人,中秋節最合適不過了!擴展中秋節和女友怎麼過專屬於中秋節的玫瑰花見過情人節送玫瑰花的,可是沒見過中秋節送玫瑰話的吧,可是只要你的玫瑰花送得有心思有創意也未嘗不可。玫瑰在情人節的時候清晰隨處可見,中秋節隨處可見的可是月餅,因此玫瑰花在這個時候可就獨特了。你可以選擇親手為你的女友做玫瑰花餡兒的月餅,這樣的組合是不是很新穎呢?或者你也可以用玫瑰花瓣裝扮一下月餅,讓它看起來別有一番風味,是不是也感覺很贊呢?其實,創意是在於個人的,無論什麼東西,只要你能花心思組合起來,就是很surprise,就不愁你的女友不喜歡了,她是一定會感動的.!決定帶她回家見你的父母如果你已經鼓起勇氣下很大決心想和你你女友走進婚姻的殿堂,一起自在到老。那麼見父母就是必須走的路了。在中秋節這一天能帶她回來見你的父母可是有很大意義的哦。中秋節是見證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的時刻,如果這一天你能帶她來到你的家,就說明你的父母已經接受她並且認可她,接受她成為你們家庭的一員,這樣她就相當於又多了一個家,這樣浪漫的驚喜她怎麼能不接受呢?
5、中秋節該怎麼過
1、陪伴家人
中秋節,不建議大家去和朋友唱歌啊,聚會等一等,這是一個屬於家人的節日,和家人在一起,或者在家裡賞月,或者專門挑一個環境比較好的地方。
2、收看中秋節目
過中秋節的時候,很多的電視台還會有歌舞晚會啊等節目,可以和家裡人吃完飯,然後打開電視收看中秋節目。
3、賞月
中秋節除了吃月餅是必須做的事情之外,那麼賞月也是必須要做的,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那感覺真的,非常美妙。
少數民族中秋習俗
1、鄂倫春
鄂倫春人祭月時在露天空地放上一盆清水,擺上祭品,然後跪在盆前,向月叩拜;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將月亮的倒影受到清水盆中,然後,人們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稱「打月亮」。
2、廣西壯族
廣西西部壯族的「祭月請神」活動更典型,每年夏歷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們在村頭村尾露天處,設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爐,桌子右邊樹一高約一尺的樹枝或竹枝,象徵社樹,亦作月神下凡與上天的梯子,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話因素。
3、蒙古族
蒙古族「追月」。中秋之夜,蒙古族人愛做「追月」的游戲。
6、你們的中秋節都有什麼習俗?都是怎麼過的?
說中秋,我們必須要說有關中秋的文化和歷史傳承。文化只有存在於人民當中在不會失傳,才會越走越有氣息,才能讓文化的精神延續。中秋節,的別名也是很多我們就說幾個就好:月夕、八月節、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等等,中秋節開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中秋節那些我們熟悉但是有很陌生的習俗。以及作為是怎麼度過中秋節的。
習俗一:十五的月亮十六圓,賞月在中秋節是必不可少的事情。因為月亮在中國文人的眼裡代表著家鄉,代表著思念得人。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還沒有那麼流行起來。然而到了唐代,中秋賞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在到了宋朝時,在了歷史沉澱的基礎之上,形成了以賞月的 習慣,正式定為中秋節。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
(宋)蘇軾: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訴說著自己的情懷。《太常引》(宋)辛棄疾「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感慨想報效國家之心態,對國家的擔憂。
習俗二:既然是中秋節,吃月餅。據《洛中記聞》記載,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感覺味道極美,便命御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用於表達自己的心意和對月餅的喜愛。蘇軾所做的《月餅》這樣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默品其滋味,相思淚沾巾」。誇自己的月餅入口酥而可口。
習俗三: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明月,總會想起一些觸動自己心底的事。遠方的親人,遠在他鄉的孤獨。或許品一小杯桂花酒,更能讓自己的心緒,慢慢的釋放。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驥斗兮酌桂漿」、「奠桂兮椒漿」的詩句。可見我國飲桂花釀酒的年代,已是相當久遠了。但到了現在,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