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端午節作文結尾應該寫什麼
1、端午節作文結尾怎麼寫
篇一:端午節的作文結尾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准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葯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劃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雖說有些神化,但一位詩人,能夠被人們近兩千三百年一直祭奠,他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著實令人敬仰。
又到端午,又聞粽香,又見龍舟,又祭屈原。
篇二:端午節的作文結尾
端午節的一大特點就是吃粽子。每到端午節,人們都會吃粽子,有的自己包,有的上街買。我非常喜歡吃粽子。我還聽過一個關於粽子來歷的>故事:在古代,有一個人叫屈原,他在戰場上戰死了。人們為了紀念他,做了一個透明棺材,放進了水池裡。為了給屈原敬一些貢品,就把用糯米做的糖棒一一扔進水池裡。過了幾天,人們才發現水池裡有魚,那些糖棒都被魚吃掉了。人們很生氣。這時,有一個人叫道:「大傢伙們,魚最怕菱角,可以用干凈的草葉去包糯米糖棒,做成菱角形的!」以後,人們將包好的糖棒扔進水池,魚看到糯米糖棒以為是菱角,就不敢吃了。所以人們把糯米糖棒叫成「粽子」。
煮熟的粽子又香又好吃。有綠豆味的,有蜜棗味的,有香腸味的等等,我們家通常包的就是這三種。這三種我都喜歡吃。
粽子和端午節是親密朋友。因為我喜歡吃粽子,所以我也喜歡端午節。
篇三:端午節的作文結尾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
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篇四:端午節的短文
(1)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准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餡,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的形狀,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餡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2)說起粽子,它不僅妤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體現著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就泡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後的粽子要放在大鍋里足足煮上三四個鍾頭,煮熟後母親再把粽子泡在備好的涼水桶內。涼了以後細細地撥開粽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麼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3)端午節早晨,起床後,母親就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讓我們今後一直帶著,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裡,這些五考的絲線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裡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4)端午節這天,小孩子還要掛香囊。這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做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篇五:端午節的短文
(1)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汨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中;兩千多年後,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劃龍舟、考雞蛋,以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2)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曰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3)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它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
(4)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也許你們還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之士屈原嗎?我先來說一說他吧!
(5)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6)從此,每年五月初五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2、端午節的作文結尾
寫作思路:避免被動語態,在主動語態中使用動詞的句子更容易閱讀,因為被動語態在很大程度上使閱讀復雜化。最好的句子結構如下:主語、動詞和賓語。有時使用被動語態是不可能的,但是你應該盡量減少它。
正文: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
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後劃著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每年的農歷五月處五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午節。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賽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這件事發生離現在已經XX多年的歷史了,那時候秦國和楚國打仗,秦國是一個很強大的國家;愛國詩人屈原為了不讓自己的國家失敗,便提出建議,讓我國也就是楚國和齊國一起打仗這個建議。
很多人不同意,屈原辭職,楚懷王把愛國詩人屈原流放了,帶到很遠的地方,屈原再也看不下去了,便跳江自盡;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在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每年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干凈,在廚房裡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蠹蟲或防止蠹蟲孳生。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子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這就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3、端午節最後一段總結怎麼寫
端午節最後一段總結:
端午節作文結尾篇1
奶奶把四張粽葉疊在一起,捲成漏斗狀,在裡面裝上一大勺白花花的糯米,然後,包紮好,一個粽子就出現了。奶奶包的粽子大大的,像大錐子,媽媽包的粽子小小的,玲瓏可愛,像小船,又像蹄爪。
我們學會了,便去河邊打了一些蘆葉,挖一鍬泥土,也包起「粽子」來,包好,塗上顏色,可漂亮了。
端午節,我真開心!
端午節作文結尾篇2
到了下午,人們也早已滿頭大汗,該洗個舒服的澡了。按著傳統的習慣,人們把早已准備好的艾葉、菖莆、魚腥草等燒上一大鍋水。全家人都要洗,說是避邪氣,其實按中葯原理是殺菌除濕氣。洗了以後,不會生痱子。
朋友們,歡迎你們到我的家鄉來過端午節,那一定一飽會眼福和口福!
端午節作文結尾篇3
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將葉子掀開,吃起了自己親手做的香噴噴的粽子來——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著一團鮮汁可口的肉餡,放入口中,不油不膩,又有嚼勁,感覺太好了!
端午節就這么過去了,嘴裡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裡想著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4、作文端午節結尾怎麼寫
寫端午節的作文的時候,結尾怎麼寫才能一下子脫穎而出?
我覺得總體來說,寫作文的時候大家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因為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出來的作文會比較真誠,而且讓讀者讀起來能夠引發共鳴,這樣的話作文的分數肯定會高,而且很多老師都會認為這是一篇非常不錯的作文,在上作文課的時候可能會給你相應的獎勵。
比如在端午節的時候大家寫作文一定要體現出自己的感情,因為端午節的時候可能要包粽子,大家在寫這個場景的時候,可以注意用一些細節描寫,比如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在包粽子的時候展現出來的那種神情,以及他們那種心情的場景可以描寫一下,這樣的話就可以使得整個作文的水平都非常高,而且能夠引發讀者的共鳴,因為每到端午節大家都會包粽子,這是一個共性的話題,這種話題進行描寫的話很容易觸發,人們的內心深處,很容易找到人們的共識。
所以說這種話題要進行細節描寫,除了對細節進行描寫以外,還要注重對人物活動的描寫,就比如在端午節的時候,大家可能去劃龍舟,這個過程可以藉助一定的動作描寫,刻畫出每個人物在內心深處的一些活動,這樣的話作文的水平就會顯得非常高興模板這樣靈活運用寫出來的作文,一下子就能讓老師感到非常的清新,而且能夠抓住讀者的眼球,所以我覺得這種寫作方式大家在寫作的時候不妨運用一下。我覺得效果肯定會非常不錯。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喜歡的朋友可以在下方評論區點贊關注,我將會和大家積極互動。
5、端午節的結尾怎麼寫
1、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呀!他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還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等著你去找呢!
2、吃著這香香的粽子,我感受到了媽媽對我深深的愛。
3、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裡頭別有一番滋味。
4、這個開心的端午節真令我難忘。
5、希望端午節能流傳下去,到永遠。
6、哇!今天過得真快,讓我明白了很多知識,也知道了許多民間風俗,讓我感到很開心很快樂地過完這個端午節。
6、端午節的結尾應該怎麼寫
端午節的結尾可以從習俗、歡慶場面、感謝親人朋友、致敬屈原等方面來寫。
舉例:
1、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裡頭別有一番滋味。
2、吃著這香香的粽子,我感受到了媽媽對我深深的愛。我太喜歡端午節了。
3、端午節承載著我們中華民族千年的文化積淀,如今我們傳統文化日漸式微,這有待於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來強化它。
4、你的生命雖然結束了,但我記著你,百姓記著你,歷史記著你。屈原我在端午節會向你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