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是怎麼來歷的作文
1、寫端午節來歷的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寫端午節來歷的作文(通用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寫端午節來歷的作文1中國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有生氣勃勃的春節,秋意濃濃的中秋節……但是我最喜歡端午節,端午節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呢!
戰國時期,請過為了統一中國,向楚國發兵攻打,但是卻攻打不下來。就假裝發求和信,楚懷王就打算簽下求和信。這是,愛國詩人屈原,他是大臣阻止楚懷王,而受到楚王和眾臣的指責,被降職回老家。就在五月初五的時候,楚懷王被秦國殺害,楚國就滅亡了,屈原聽到消息後,百感交集、心如刀絞。最後抱著一塊石頭,跳進了楚江里,自殺了。這是,正是農歷五月初五。
後來,屈原的愛國精神把老百姓感動了,在屈原投江的那一天,他們都到楚江邊,為了不讓江中的魚蝦吃了屈原,就把米飯投進江中,不讓屈原被持刀,還在那一天坐小舟去打鬧屈原的屍體,後來就出現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和掛艾草的端午節習俗。
在中國傳統節日中,不僅是端午節,還有許多節日值得我們去探索,屈原這種愛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寫端午節來歷的作文2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我們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那麼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起源的嗎?如果不知道的話,那就讓我來介紹一下吧!傳說,在戰國時期有一位楚國人很有學問,他的名字叫屈原。屈原是在楚王身邊做官的,一心想使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可是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都城被敵人佔領,百信遭難,悲憤極了。於是便在五月初五寫下絕筆作《懷沙》,然後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了。人們得知這個消息後,都出來尋找屈原的屍體,可就是找不到,後來人們害怕魚兒把屈原的屍體吃了,便用米包成粽子扔進江里喂魚,所以後來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從此以後人們便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
聽了這個端午節的來歷後,大家是不是也和我一樣特別感動呢?端午節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所以,我喜歡過端午節。
寫端午節來歷的作文3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讓我說給你聽聽吧!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是一位很有能力的人。有一年秦國攻打楚國,把楚國的國王楚懷王抓走了。楚懷王的兒子楚頃襄王即位,他不想救他爸爸,因為他爸爸回來以後他就當不了國王了,所以他就找個借口說:「秦國太強大了,咱們還是別惹他的好!」
屈原對楚頃襄王說:我們可以聯合齊國,共同去抗擊秦國。
當時有一個奸臣,怕屈原得到國王的信任,就向國王說了屈原很多的壞話。楚君襄王聽了這位奸臣的讒言,把屈原的官罷了,還把屈原流放到沅水、湘江一帶。
公元前278年,秦國功進楚國的都城,楚國滅亡。屈原居然聽到這個消息,心裡很傷心。抱著石頭投江自殺了。
從此,每年的這一天,人們更會用各種方式,開展各種活動,來紀念屈原。如包粽子、競龍舟、喝雄黃酒。
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
寫端午節來歷的作文4端午節到了,人們就會唱起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你們想知道一些關於端午節的習俗嗎?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端午節又被稱為重午,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線」。各家要插「無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可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但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端午節把大米投入江河中,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透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的遺體。現在我們不再投大米而是吃粽子來紀念屈原。可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這就是端午節的習俗和來歷。你們知道了嗎?
寫端午節來歷的作文5每年5月初5——端午節,我們都會去看賽龍舟,還有吃粽子。大家都會把房子里打掃的乾乾凈凈,在門窗上插上艾葉,驅蚊避邪……
據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人,屈原在22歲的時候就當上了大夫,起初楚懷王非常相信他,不久楚國的奸臣看屈原非常不順眼,就常常在楚懷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楚懷王聽多了,便漸漸不再信任屈原。又過了些日子,秦國的人把楚懷王騙走,並將他關在那裡,沒過多久楚懷王就死了。他的兒子成了楚襄王,上任就將屈原革職驅逐朝廷。屈原痛苦不堪,滿懷憤怒,落拓江湖寫下了《天問》、《九章》、《離騷》,最後屈原看祖國被侵,他實在無平撫內心的痛苦,在農歷的五月五日,抱起石頭跳進了汨羅江自殺。人們為了不讓愛國詩人屈原的屍體被魚、蝦、蛟、蟹吃了,就在江上敲鑼打鼓,劃龍舟,往江里撒粽子。
從此,我國每年的農歷5月5日,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習俗。
寫端午節來歷的作文6你們知道端午節的習俗嗎?那我來告訴你吧!有喝雄黃酒,掛艾草,賽龍舟,吃粽子。這些習俗都是用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認—屈原。
屈原因為對自己的國家失去了信心十分傷心,所以他就投汨羅江而死。百姓們得知屈原死了,就把雄黃酒倒到河裡,把蛟龍灌醉了,再把粽子扔進河裡讓蛟龍去吃,這樣蛟龍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屍體了。還有劃龍舟這樣的活動,這樣是可以把小魚小蝦趕跑,這樣就不會吃了屈原的屍體。
掛艾葉是用來驅趕蚊子和蛇,以及一些對我們有危害的蟲子。
賽龍舟是表示屈原愛國,愛百姓的精神,這也是為了紀念他不給國家丟臉的精神。
他也說過很多有名的詩:《九歌》《離騷》等有名的詩歌。他的詩歌讓人看了會讓人情不自禁地稱贊起他寫的詩。屈原在死之前也是一個名聲不小的人呢!而且他還是楚國最有名的詩人,自從他走了之後,楚國沒有了如此有名的人了。屈原是一個很厲害的人。
屈原真是一個愛國又偉大的詩人啊。
寫端午節來歷的作文7一天我看了一本書,書裡面的內容全部都是節日的由來。我最感興趣的是「端午節的由來」。裡面寫著:屈原是個楚國的大臣,皇上聽了他的話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皇上非常寵愛他。可是,其他大臣看他這么受皇上的寵愛,就很嫉妒屈原。他們就在皇上面前說屈原的壞話。皇上聽信了讒言,結果把國家弄得雞犬不寧。屈原知道後,由於太悲傷,想不開就自盡於江中。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悲痛萬分,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中來回打撈屈原的遺體。有漁夫拿出為屈原准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投進江中。說是讓水裡的魚蝦吃飽了,就不會要屈原的身體了。一位老太醫則拿過來一談雄黃酒倒進江中,說是讓雄黃酒里的葯性來迷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到屈原。後來為怕飯團被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粽葉飽飯,外纏踩死,後來發展成粽子。
以後,每在農歷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寫端午節來歷的作文8大家每年都過端午節,也許還不知道端午節的來歷,下面我就給大家講講吧!
相傳在四五千年前的戰國時代,七個國家都想讓自己的國家更強大,於是各國之間開始了戰爭。當時的楚國,是地處江南的大國,有我們的愛國詩人屈原,他是楚國的大宰相,在楚國的人緣極好。一次因楚國的皇帝冤枉他,他頂了幾句,只見皇帝暴跳如雷,把他流放到邊遠地區,並派兵去追殺他。他逃啊!逃啊!逃了很遠很遠。一天他逃到閔羅江邊,前有一條波濤滾滾的大河,後有追兵,他想:唉,就是死路一條。他拿著防飢餓的粽子向河裡投,讓魚蝦吃飽了,不吃他的遺體,然後他跳江自殺了。
老百姓聽說大詩人屈原死了的事情,心裡十分痛苦,大家在船上畫了龍頭、龍身、龍尾,為了讓龍神幫助他們找到屈原的遺體。人們便爭先恐後地去找屈原的遺體,被現代人們稱作「賽龍舟」。
現在大家都明白了吧!
寫端午節來歷的作文9今天是一個端午節。那麼我們你們可以知道自己這個傳統節日是怎樣來的嗎?讓我來給學生你們講爺爺就是告訴的故事:從前有一位偉大愛國主義詩人,名叫屈原。他是楚國人。當國家發展受到經濟侵略中國危險時,向朝廷獻計,卻被他們趕出朝廷。屈原心裡很悲傷,就含恨跳入汨羅江身亡。當地人了解得知對於此事,漁民立刻駕船打撈屍體。有的向河裡撒米,讓魚吃飽肚,不去咬屈原的屍體。
後來,人們把農歷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人民節日是為了提醒大家屈原的故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保衛祖國,建設祖國。
在這一天,有賽龍舟,吃餃子,有的葉子插在門上,有的開紀念大會。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
我們可以一家人吃著粽子,聽著爺爺講故事,開心極了。去立志進行一定能夠熱愛民族偉大的祖國。長大了一定社會報效祖國。
2、端午節的來歷?作文300字
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端午節,但是你可知道端午節的來歷?下面我為大家帶來關於端午節的來歷作文,大家一起來閱讀吧!
篇一:端午節的來歷作文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端午節。
每逢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棕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艾葉、有些地方還舉行劃龍舟比賽……
關於端午節,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中國古代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叫屈原。在公元278年,農歷五月初五的`那天,屈原在絕望、悲憤之下,投入舊羅江,當地的百姓聞訊後,馬上劃船去打撈,一直行止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
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就變成為龍舟比賽。百姓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就紛紛從家裡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形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根據以上故事來看,這些都是為了紀念屈原而形成一種風俗習慣。我國還有許許多多的傳統文化,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平時還要更多地去了解這些燦爛古代文化。
中國有許許多多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由於我從小非常愛吃粽子,所以對“端午節”的印象非常深刻。
篇二:端午節的來歷作文我很喜歡端午節,因為端午節是吃美味粽子的節日,但是我不知道這個節日的來歷,於是我就問媽媽端午節的來歷,媽媽就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在古代有個叫屈原的詩人,他非常非常的愛國,後來他被壞人冤枉,為了表達他對國家的忠誠和愛國之心,就跳進汨羅江,當地的老百姓知道了這件事情,就劃船去救他,大家一直劃到洞庭湖都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每到農歷五月初五,人們就用劃船這種方式來紀念他,慢慢的就演變成了今天的“賽龍舟”,當地的人們也在五月初五這天,給水裡扔米團,是為了不讓水裡的魚,蝦吃掉他的屍體,也慢慢的變成了今天的“吃粽子”。
聽了媽媽講的故事,讓我知道了更多的知識,我還在書上查了一些資料,知道了端午節也叫端陽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古時候人們吃粽子,也是比較個人解下的粽葉的長度,長者為勝的游戲,還有在端午節家家戶戶掛艾葉,喝雄黃酒等是為了辟邪,也是中國在這個節日各地的風俗習慣,而且“中國端午節”被定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雖然我現在還小,不能理解屈原他為什麼要這么做,但我很尊敬他,也是因為他,我們這些小學生才能了解歷史上的一些事情,我長大了也要給自己的孩子講這個故事。
篇三:端午節的來歷作文中國的傳統文化像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有過年的倒福、中秋節、還有端午節,現在我就給你介紹一下端午節。
傳說楚國的皇上是一個昏君,只顧吃喝玩樂,屈原卻說無效就投江自盡了,他投江時候還抱著一塊巨大的石頭,因為這樣他一下江就沉下去,在也上不來了。
屈原投江以後兩岸的老百姓劃龍舟去救屈原,人們把江都找遍了,但是還是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在這個緊張危險的時候,突然有一位百姓站出來,他說我們就不了屈原不要緊張,我們可以丟魚和蝦愛吃的東西比如:粽子、雄黃酒、蛋等東西去江里......
從此,人們把這一天作為端午節,人們一到端午節就劃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等......
時間慢慢長久了,傳統文化也慢慢流傳下來.
3、端午節的由來作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作文1端午節是我過傳統節日,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劃龍舟、插艾葉……
據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按我國古代詩人屈原而定的,已經有兩千多年歷史了
關於這個節日,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屈原是戰國時期有名的詩人,他忠誠愛國,讓楚國漸漸強盛起來。但在朝中,有些權貴對他的意見不滿,經常在楚王面前說他的壞話,楚王也相信了那些權貴的讒言,漸漸離屈原越來越疏遠。雖然楚王那時已不相信屈原了,但他仍然放棄:關注人民,寫了許多愛國詩。
後來楚王中秦王的圈套,被軟禁在了秦國。又派兵攻打楚國的首都。屈原知道後,悲憤萬分,就在五月初五那天,抱著石頭投河自盡了。
楚國的百姓知道後,悲痛萬分。他們想盡辦法救屈原,曾幾次駕小船去打撈他的屍體,但還是沒撈到。於是人們怕屈原在下面吃不飽,又把許多美食投進河裡,還把一種外面用竹葉包著大米,還用紅線繞著它。人們把它稱為粽子。
如今啊!,雖然我們不會再把食物投進河裡了。但依然有許多風俗流傳至今。端午節真是一個有意義的節日。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作文2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熱鬧的春節,追悼親人的清明節,紀念愛國詩人的端午節,團團圓圓的中秋節,在這些節日當中,我最喜歡端午節,因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端午節在農歷五月初五。
在農歷五月初一,大人們都會先在門楣上掛艾葉、昌蒲,這些可以驅趕蚊蟲,而且還要喝雄黃酒,防病防災,大人們還會去採摘粽葉洗、浸,還要浸糯米,糯米裡面可以加紅豆、肉、花生等食物。
接著是包粽子,在我們家裡,奶奶包粽子包得最好。奶奶包粽子的時候,我問奶奶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奶奶說:「在公元前278年,楚秦爭奪霸權,楚國的楚懷王昏庸無能。屈原建議他富國強軍,舉賢授能,而楚懷王卻聽信小人讒言,把屈原削職流放,屈原在京都聽有人說秦國把楚國攻破了,屈原聽自己的國家被別的國家佔領,悲痛萬分,他就抱著一塊石頭投江自盡了。人們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自盡後,就把葉子包著糯米投到江里去,讓那些魚蝦吃飽,不要咬屈原的屍體,這就是為什麼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人們要吃粽子的原因了。」奶奶說完,我恍然大悟。
粽子包好了,煮粽子也是門絕活,鍋里放入蒜瓣等作料,吃粽子的時候還要醮白糖,這樣才不容易壞肚子。
吃飽喝足,我們一起去看賽龍舟。賽龍舟同樣是端午節的一個重要傳統習俗,賽龍舟主要是為了驅趕水中邪靈,讓屈原的靈魂歸到故里。
端午節是農歷五月初五,是個盛大的節日,在端午節里,我們大家都開開心心,天空彌漫著歡笑聲。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作文3我國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傳統"端午"佳節。端午節又叫"重五節"或"端陽節"。
端午節家家戶戶包粽子吃粽子。傳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楚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一生寫過許多著名詩篇,提出過許多愛國的政治主張。但是,當時的國王並不願意採納的建議,再到後來國土淪喪,屈原滿懷憂憤,跳入汨羅江自盡。人們為了懷念他。兩千年來,每年在端午節,人們把粽子投入江中,不讓小魚小蝦吃屈原的屍體。四面八方的人劃著龍舟前來汨羅江打撈屈原的屍體,後來就形成端午賽龍舟的習俗。
有一首兒歌是這樣唱的: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我每年都到爺爺奶奶家去過端午節。我最喜歡他們家端午節的那種氣氛,滿屋梔子花香和著棕葉、艾草的香味,寓意著生活美滿幸福。最絕的是奶奶包的粽子,不僅式樣好看,而且有很多中口味。蜜棗味的、紅豆味的、牛肉味的、豬肉味的、豆沙味的……。今年端午節,我一下吃了七八種口味的粽子,把我肚子漲的連路都走不動了。
現在,中國人過端午節不光是為了放假休息,一家人團圓在一起,更重要的是時刻牢記屈原偉大的愛國精神。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作文4中國是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有許多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就是其中之一,關於它,還又一個美麗的傳說呢。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那時,有一個正面臨亡國之難的國王—楚王,它召集大臣們一起商議對策,屈原是國王非常重視的一個大臣,他想出了一個十全十美的方法,而國王覺得不妥,另一個大臣也想出了一個辦法,國王連連點頭稱贊,並賞了那個大臣,但屈原卻說不行,屈原要和國王爭議,不料,國王卻把屈原逐出了這個地方。
果然,楚國滅亡了。屈原見自己胸懷大志,卻報國無門,他一氣之下,就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進汨羅江自盡了。
聽說屈原投江,沿岸的老百姓紛紛劃船去尋找他的屍體,可是始終沒有找到。人們回來後,只見屈原夫人獨自立在江岸上,雙手捧著一個竹筒,大家都過來安慰她,屈原夫人平靜的說:『我想,先生活在這個世上,憂愁太深了,這清清的汨羅江水或許能沖走他的憂愁,就讓他去吧,先生最愛吃糯米蒸飯,我這就給他獻上。』說著,將糯米蒸飯投進了汨羅江。
千百年來,人們忘不了憂國憂民的屈原,於是就把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每到這一天,人們都要報粽子,系五彩繩,賽龍舟以紀念屈原。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作文5人們都知道端午節來臨時要包粽子和吃粽子,但你知道為什麼要在端午節包粽子和吃粽子嗎?讓我來跟你講一講吧。
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屈原的詩人,與村民的關系很好。但是有一天,屈原把一塊很大的石頭綁在自己胸前,走到湖邊,縱身一躍,跳進了湖裡,投湖自盡。村民見狀連忙大喊;「屈原先生跳湖了!屈原先生跳湖啦!」大家快來救人啊!於是大家撈了三天三夜也沒有見到屈原先生的屍身。
於是,人們把蒸好的糯米揉成三角形丟進湖裡說;「魚兒啊,你餓了就吃這個飯團吧!別去吃屈原先生的屍身啊!」村民又往湖中倒入了雄黃酒說;「毒蟲啊!你喝了這雄黃酒,你就醉了吧!別去啃屈原先生的屍身啊!」
從此以後,每當端午來臨時,人們都會以吃粽子形式和把粽子丟入湖中的方式來紀念屈原。
端午節這天,人們都會在家裡包粽子,我也去湊熱鬧,我覺得十分新奇,就一起包起了粽子,粽子的做法是,先把兩張粽葉卷在一起,然後放糯米和自己喜歡吃的餡料,也可以不加。還可以包鹹味的粽子,喜歡鹹味的人可以嘗試一下。
我在街上玩,看見了包粽子比賽,在規定的時間內包多少就可以拿回家。只見阿姨們正在手忙腳亂的包粽子,她們絕不會浪費一秒鍾的時間。在最後的時間里,她們包完了最後一個粽子。
夜幕降臨,我回家吃晚飯,今天是端午節,看見外婆也在包粽子,准備晚飯吃。
為了紀念屈原先生,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吃粽子,這就是端午的由來。
4、端午節的來歷150字的
端午節的來歷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
相傳,屈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屈原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自盡。
屈原投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4)端午節是怎麼來歷的作文擴展資料: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是五月五日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
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閭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伍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
伍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