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傳統節日 » 魯迅端午節的主旨是什麼

魯迅端午節的主旨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2-17 13:25:00

1、魯迅的小說《端午節》的內容主旨是什麼?魯迅為何要用這樣一個名字作為這篇小說的題目,它的目的是什麼?

《端午節》通過方玄綽形象的描寫,批評一些知識分子自私狹隘,軟弱妥協,隨遇而安等弱點。小說集揶喻諷刺於一身

2、魯迅 吶喊中的 端午節的 故事梗概 急求。。

故事概括:此文塑造了一個表面上進步,骨子裡落後的舊知識分子"方玄綽"的形象。方弦綽是「這些因循守舊,看不慣新的事物,總是喜歡在過去的世界裡思考問題的人物代表。」

從他的身份地位上看,他不僅廁身於高等學府,喜歡發發奇談怪論,而且又混跡於官場,扭扭捏捏地做個政府的小官。這個知識分子加官僚的身份,使他說話做事充滿矛盾,——「索薪」事件。

更是使他不尷不尬,左支右絀,顏面盡失。從他的文化角色上看,他表面上是新式文人,天天捧著《嘗試集》咿咿唔唔。

但骨子裡淺薄、市儈,在家裡是坐吃等伺候的「家長」,在社會上是袖手旁觀,靜觀待變的「看客」。是個披著新衣的舊式文人。

(2)魯迅端午節的主旨是什麼擴展資料

魯迅的小說,主要刻畫了勞動人民和知識分子的靈魂,生動地描寫了他們處在不同的生活環境和生活事件中,靈魂深處所掀起的波瀾和斗爭。但在藝術表現上,卻有不同的特色:對於勞動者的靈魂世界,更多的是著重於結合人物的動作進行表露,把心靈的隱秘展現出來給人看。

而對知識分子的靈魂深處,則著重於進行細致精確的剖析,把人物的心靈的復雜細微活動過程,很有層次地發掘出來,解剖給人看。運用心理刻畫而穿掘到人物靈魂的深處,使得形象的塑造不僅達到表面的真實,而且達到內在的真實。

精細入微地刻畫人物的靈魂世界,既有助於深化人物的性格,也為了從人物靈魂深處的活動,反映社會歷史的影響和現實生活的復雜斗爭。

小說的主人公「方玄綽」是首善學校的教員,又在政府里兼作了一個「無關痛癢的官吏」。他先前「看見老輩威壓青年」、「看見士兵打車夫」,總要憤憤的,現在卻變了,見到此類現象「再沒有什麼不平了」,因為要轉念想:「將來這少年有了兒孫時,大抵也要擺這架子罷,"

「倘使這車夫當了兵,這兵拉了車,大抵也就這么打」。這是一種可悲的思想倒退。然後作者慢慢展示了方玄綽產生現在這種想法的原因,其是因為「五四」以後他確實見到了種種類似的現象,方玄綽迷惘不解。

於是覺得學生與官僚、車夫與兵士、老輩與青年,一旦地位發生了變化,就「差不多」。這「差不多」說,漸漸地成為他的口頭禪和處事哲學,於是,他變得頹唐、變得渾渾噩噩起來。

同時,此文在刻畫方玄綽的「差不多論」和「易地則皆然」的內心活動時,穿插進去作者的評述:「這不過是他的一種新不平;雖說不平,又只是他的一種安分的空論。他自己雖然不知道是因為懶,還是因為無用,總之覺得是一個不肯運動、十分安分守己的人。」

以後的幾次心理描繪里,作者繼續進行評議和剖析,揭露了方玄綽迴避黑暗、不敢斗爭、苟且偷安的卑瑣而庸俗的靈魂。

總之,此文確是成功塑造了一個表面上進步,骨子裡落後的舊知識分子"方玄綽"的形象。方弦綽是「這些因循守舊,看不慣新的事物,總是喜歡在過去的世界裡思考問題的人物代表。」

3、魯迅端午節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表達了魯迅利用《端午節》塑造了一個表面上進步,骨子裡落後的舊知識分子"方玄綽"的形象。方弦綽是真是這些因循守舊,看不慣新的事物,總是喜歡在過去的世界裡思考問題的人物代表。

魯迅在這篇小說中採用的是輕松、幽默的諷刺筆調。通過描寫方玄綽的行為、語言和心理,讓主人公自己的小丑表演來使讀者發笑,沉思,表達了對「方玄綽」這類表面上進步,骨子裡落後的舊知識分子的辛辣諷刺。

(3)魯迅端午節的主旨是什麼擴展資料

魯迅的小說,主要刻畫了勞動人民和知識分子的靈魂,生動地描寫了他們處在不同的生活環境和生活事件中,靈魂深處所掀起的波瀾和斗爭。但在藝術表現上,卻有不同的特色:對於勞動者的靈魂世界,更多的是著重於結合人物的動作進行表露,把心靈的隱秘展現出來給人看。

而對知識分子的靈魂深處,則著重於進行細致精確的剖析,把人物的心靈的復雜細微活動過程,很有層次地發掘出來,解剖給人看。運用心理刻畫而穿掘到人物靈魂的深處,使得形象的塑造不僅達到表面的真實,而且達到內在的真實。

精細入微地刻畫人物的靈魂世界,既有助於深化人物的性格,也為了從人物靈魂深處的活動,反映社會歷史的影響和現實生活的復雜斗爭。

小說的主人公「方玄綽」是首善學校的教員,又在政府里兼作了一個「無關痛癢的官吏」。他先前「看見老輩威壓青年」、「看見士兵打車夫」,總要憤憤的,現在卻變了,見到此類現象「再沒有什麼不平了」,因為要轉念想:「將來這少年有了兒孫時,大抵也要擺這架子罷,"「倘使這車夫當了兵,這兵拉了車,大抵也就這么打」。

這是一種可悲的思想倒退。然後作者慢慢展示了方玄綽產生現在這種想法的原因,其是因為「五四」以後他確實見到了種種類似的現象,方玄綽迷惘不解,於是覺得學生與官僚、車夫與兵士、老輩與青年,一旦地位發生了變化,就「差不多」。

這「差不多」說,漸漸地成為他的口頭禪和處事哲學,於是,他變得頹唐、變得渾渾噩噩起來。

同時,此文在刻畫方玄綽的「差不多論」和「易地則皆然」的內心活動時,穿插進去作者的評述:「這不過是他的一種新不平;雖說不平,又只是他的一種安分的空論。他自己雖然不知道是因為懶,還是因為無用,總之覺得是一個不肯運動、十分安分守己的人。」

以後的幾次心理描繪里,作者繼續進行評議和剖析,揭露了方玄綽迴避黑暗、不敢斗爭、苟且偷安的卑瑣而庸俗的靈魂。

總之,此文確是成功塑造了一個表面上進步,骨子裡落後的舊知識分子"方玄綽"的形象。方弦綽是「這些因循守舊,看不慣新的事物,總是喜歡在過去的世界裡思考問題的人物代表。」

4、魯迅的端午節讀後感 100字

魯迅端午節讀後感
周作人和魯迅的文章都讀過幾篇,兩人的共同點是深有國學淵源。從小說來看,魯迅遠比周作人更令我心折。魯迅的小說通常立意深刻,布局嚴謹而筆墨凝練。兩年前因為跟同事辦讀書會,將《阿Q正傳》又讀了一遍,感覺是他老的水平遠遠超過同代的任何人。就是在今天,中國作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之後,仍然沒有能寫出跟正傳比肩作品的。我認為它的成功不在常說的刻劃了「國民性」,而在成功地刻劃了一種人類共同的心理現象。這篇小說不僅有思想力度,而且在寫作技巧上相當成熟。我認為魯迅以後的小說也沒有超過這篇的。
相比之下,我讀過的周作人的小說則多無足觀。不在語言或情節,而在立意過於平庸。
周作人大約是玩學問的,他的文章多考證,少激-情,老兄似乎應該去讀一下周作人早期的作品。功力見於平淡之中。而魯迅是神情生動的人物,他把激-情和國學功力結合起來,造成了中國文學史上的奇觀。幾年前六·四發生後,和幾位朋友杯酒相聚,一時興起,把那篇「墨寫的謊言,決掩不住血寫的事實」翻出來,讀一句,嘆一句,這樣的文字,揭示統治者殘忍的一面,過去,現在,將來,大約是永遠不須改動的。學魯迅的作家不在少數,不是沒有他的國學,就是沒有他的激-情,最主要的是沒有他思維的力度。我看過幾篇胡風和聶紺弩,跟魯迅多少有點形似,可以明白地看出在學,但是相去何以道里計。李白、蘇東坡、魯迅這樣的才致,大約是永遠學不來的。至於周家兄弟在歷史上的高下,各人喜好不同,我得投魯迅一票。
魯迅的自信力很強,我唯一讀到他落敗的文字是《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一文。那篇文章中他的對手是梁實秋,梁說他譯的蘇聯文學是「硬譯」,確實很客觀。我也曾讀過魯迅譯的那篇小說,水平之低可說是慘不忍睹。梁譏笑說讀那翻譯,必須跟看地圖似的,用手指加以指點,大概算是很厚道的了。魯則大怒,說真正會看地圖的人,並不須用手指點的。話說到此,勝負已分。我推想若不是魯迅那時身體不好,梁是占不了這個上風去的。
一作品如一華廈,翻譯了或者從洋房變成中式瓦房,但總是一房子。如果成了一片殘磚斷瓦,則不免凄涼之慨。魯迅先生譯的蘇聯革命文學,讀之便有此意。以先生文筆,本應多寫幾篇傳世的雜文,我不解先生何苦為他人作嫁,去弄那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翻譯。
我說魯迅先生如果身體好,梁占不了便宜去。並不是說先生在理,只是覺得先生那篇文章精神有不足的樣子,彷彿生了玻假如沒病,則或推枰認負,或繼續收官,至少不會輸了風度。先生是場面上的人,這種初段的判斷力不是沒有,不過因病而臨場發揮不好罷了。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