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端午節吃什麼傳統的美食
1、端午節吃什麼食物?
1、粽子
粽,即粽籺,俗稱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餡料,用箬葉(或柊葉、簕古子葉等)包裹而成,形狀多樣,主要有尖角狀、四角狀等。粽子由來久遠,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神靈的貢品。南北叫法不同,北方產黍,用黍米做粽,角狀,古時候在北方稱「角黍」。
由於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從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兩大類。
粽子種類繁多,從餡料看,北方有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綠豆、五花肉、豆沙、八寶、火腿、冬菇、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廣東鹹肉粽、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
2、雄黃酒
雄黃酒,即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端午節的飲品。雄黃需在太陽下曬,有的從五月初一曬到初五。
傳說屈原投江之後,屈原家鄉的人們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遺體,紛紛把粽子、鹹蛋拋入江中。一位老醫生拿來一壇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可以葯暈蛟龍,保護屈原。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
於是,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抽其筋,剝其皮,之後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抹七竅,以為這樣便可以使孩子們免受蟲蛇傷害。
據說這就是端午節飲雄黃酒的來歷。至今,我國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黃酒的習慣。
3、五黃
中國江南民間端午節有吃「五黃」的食俗。「五黃」指黃鱔、黃魚、黃瓜、咸鴨蛋黃及雄黃酒。也有其他說法,咸鴨蛋可以用黃豆替代。
神話傳說《白蛇傳》中,白娘子飲雄黃酒,現出蛇身的原形。故民間便認為蛇蠍蜈蚣等毒蟲可由雄黃酒破解,端午佳節飲雄黃酒可以驅邪解毒,身體健康。 據民間說法,在正午食用五黃可以更好的驅毒避邪。
4、打糕
中國南方地區的漢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族的打糕(糍粑)是由糯米蒸熟搗爛後所製成的一種食品,有帶餡的,也有無餡的,又因為流行地區的不同自然而然地就帶有當地特色,食用方法也多種多樣。
多流行於中國南方地區,如貴州、重慶、四川、江西、湖南、福建、湖北、廣東、廣西、陝西等省市,又以河南潢川、江西九江、福建武夷山地區最為盛行,其中又以廣西梧州的做法最為特別。安徽南部也有,主要是在重陽節的時候,作為節日食品供客人品嘗。
5、煎堆
煎堆,傳統小吃。華北地區稱麻團,東北地區稱麻圓,海南又稱珍袋,廣西又稱油堆,是中國油炸麵食的一種,由於流行於廣東地區,因此也是廣東油器的一種。
煎堆風味獨特,製作考究。色澤金黃,外形渾圓中空,口感芳香酥脆體積膨大滾圓,表皮薄脆清香,而又柔軟粘連,餡又香甜可口。有團圓甜蜜的寓意。
2、山東聊城端午節有什麼習俗?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
2
飲食習俗 說起端午節的美食習俗,自然不能少了粽子,已有數千年歷史。咱們山東人鍾愛用糯米或黃米包粽子,餡料眾多,不過最傳統的還是黃粘米加棗,用葦葉包成三角形,俗稱「棗粽子」。臨沂沂蒙山區和日照等地區,常用山坡上一種波勒樹葉包粽子。
艾草煮雞蛋
3、端午節吃什麼傳統美食
端午節吃粽子、黃鱔、茶蛋、大蒜、年糕等。
1、吃粽子:「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舊時流行甚廣的一首描寫過端午節的民謠。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
2、吃黃鱔:我國江漢平原每逢端午節時,還必食黃鱔。黃鱔又名鱔魚、長魚等。端午時節的黃鱔,圓肥豐滿,肉嫩鮮美,營養豐富,不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補功能。因此,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參」之說。
3、吃茶蛋: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為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4、吃大蒜: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准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5、吃打糕: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里,用長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4、山東過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
山東端午節習俗有插艾蒿、為孩子祈平安、包粽子 、吃艾葉炒雞蛋、采葯、艾草驅瘴。
1、插艾蒿:端午節之日,山東所有地區普遍在門口插艾蒿。除了插艾蒿外,膠東部分地區還加插桃枝,臨沂地區則在大門上插柏枝,用以驅邪。
2、為孩子祈平安:端午這一天,小孩子要戴「五毒兜」,上有綉織的五毒圖(蛇、蠍、蜈蚣、壁虎、蟾蜍),寓意以毒攻毒,確保健康;在肚臍處往往會戴一個小兜兒,媽媽或奶奶會在裡面放一個溫熱的雞蛋,或用溫熱的雞蛋在小肚兒上滾幾滾,邊做邊說「一年不會肚子痛」一類的話。
3、吃艾葉炒雞蛋 :端午日,山東各地還有吃艾葉煮雞蛋的習俗。這天一大早,家人便將新鮮的艾草放在鍋里煮雞蛋。雞蛋熟時,蛋皮變成微綠色,還帶著微微的艾草香。
4、包粽子 :端午節的特色飲食,粽子是名副其實的標志性食品,有著數千年的歷史。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說:「粽,蘆葉裹米也。」西晉周處《風土記》記載:「古人以菰葉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櫚葉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
5、艾草驅瘴 :艾草是端午采葯中最常見、使用最廣泛的一種草葯。舊時人們將艾條、菖蒲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蒿、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還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女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6、采葯:端午節時,許多地方有采葯習俗。俗謠曰:「端午節前都是草,到了端午便成葯。」一些用其根莖入葯的植物,至端午時節已經成熟,可以入葯,是采葯的好時節。
膠東地區的人們往往在太陽出來前到田裡、地里採摘車前子、紫花地丁、小麥苗、艾蒿等等,裝到籮筐里帶回家放在院子里曬干,曬干後掛起來留作以後做葯材用,連不能進山采葯的老人,也要在村前寨後的田間地頭采一些常見的草葯備用。
5、端午節吃什麼傳統美食最好
端午節快到了!大家知道端午節了有些什麼傳統美食可以吃嗎?下面就跟隨我一起看下端午節吃什麼傳統美食,希望大家喜歡,僅供參考。
1、粽子
端午食粽的習俗由來已久,且盛行不衰。時至今日,端午節家家戶戶幾乎都要吃粽子,粽子的種類和做法也不盡相同,口味有咸甜之分。南方粽子以蘇州、寧波、嘉興等地最負盛名,餡料多以豆沙、火腿、鹹肉、棗泥為主;北方粽子以小棗粽為代表,常見餡料有小棗、果脯等。
2、黃鱔
端午前後是一年裡鱔魚肉最嫩、最營養的時候,不僅味道好,滋補功效也最佳,所以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參」的說法。
3、茶葉蛋
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有煮茶蛋和鹽水蛋吃的習俗。當地人還將雞蛋、鴨蛋、鵝蛋染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給小孩掛在脖子上,希望孩子平安無事、逢凶化吉。
4、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地農村在端午這天要吃大蒜蛋。是將大蒜和雞蛋一起吃煮了早餐食用,有些地方煮大蒜蛋時還會放幾片艾葉。早餐吃大蒜、雞蛋和烙油饃,據說可以避「五毒」。
5、油糕
端午節吃油糕是陝西藍田縣的傳統習俗。油糕是用和好的燙油麵,包上白糖、桂花、核桃仁、玫瑰花和豬油製成的餡,然後下油鍋炸。炸好的油糕金燦燦的,外酥里甜,一口咬下去,讓人垂涎三尺。
6、打糕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過端午節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就是打糕。打糕是將艾蒿和糯米飯放在石臼或木槽里,用長柄木槌打制而成的米糕,是一種很有民族特色的食品。
7、煎堆
煎堆,又叫麻團、麻球等,是用麵粉、糯米粉或番薯粉和白糖調成糊狀,下油鍋炸制而成,很有嚼勁,特別香甜。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吃煎堆。相傳古時,閩南一帶端午前後是雨季,民間說天公破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停了,人們都說天補好了,這一食俗也就流傳至今。
8、艾饃饃
端午食艾可以殺菌驅蟲,對多種細菌和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所以不少地方還用米粉或麵粉發酵後與艾蒿一起蒸饃饃吃,口感清甜、柔糯。
9、面扇子
端午吃面扇子流行於甘肅、寧夏一帶。當地人把發面做成扇子形狀,有多層,每層撒上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種形狀的花紋,再染上顏色,極為好看。
10、薄餅
閩南、溫州部分地區,端午節還有吃薄餅的習俗。薄餅是用麵粉調成糊狀,在又大又平的鐵鍋上攤成形似圓月、薄如嬋娟的半透明餅,卷上炒熟的豆芽、瘦肉絲、香菇等餡料,做成筒狀食用,跟春卷做法相似。
11、綠豆糕
武漢、南京、蕪湖、西安等地端午這一天必定會吃綠豆糕。「糕」與「高」同音,寓意飛黃騰達,與端午粽子一起吃又有「高中」的意思,對於准備參考的學子來說是一個美好的祝願。
6、端午節傳統美食有哪些 端午節的特色美食是什麼?
每年的農歷五月一日到五日,人們都會稱之為端午節或者龍舟節。在端午節期間,人們會舉辦一些群體活動,比如龍舟賽、每門每戶會掛艾草和紅石榴花等等的風俗活動。今天小編主要來跟大家介紹一下在端午節期間的傳統美食有哪一些,分別都有哪些意義。
端午節傳統美食有哪些
端午節傳統美食有粽子,南北之間的粽子口味都會有些不一樣,還有南方的青團,在北方有差不多的配方被稱為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飯,放置於獨⽊鑿成的⼤⽊槽⾥,⽤長柄⽊棰打制⽽成的⽶糕,很有民族特⾊,好幾戶人家一起互相捶打,同時⼜可增添節⽇的⽓氛。主要的是製作方式是把⽶放到⽔⾥浸泡撈出蒸熟,將蒸熟的⽶放到⽊槽或⽯槽⾥,⽤⽊槌反復捶打。⼀般多是兩個⼈⾯對⾯地站在槽邊,互相交替捶打,或⼀⼈捶打,⼀⼈在下⾯翻動糕團使之捶打均勻。
端午節的特色美食是什麼
1、粽子
南北方都有端午吃粽子的傳統習俗,所以現在每年都會有咸粽子黨和甜粽子黨的投票對決。你喜歡吃什麼口味的粽子呢?粽子主要的緣由是因為愛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自盡,當時的人們為了不讓江中的魚蝦侵食他,特意用竹筒裝糯米投入江中,後來流傳下來,因為現在竹筒取材不易,延伸到現在每到五月初五,會優先用粽子葉來包粽子。對了,粽子比較難消化,切記別吃了太多了喲。
2、咸鴨蛋
「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這句俗語大家聽說過沒?老傳統習俗認為,五月初五端午節這天,有「五毒」要驅趕,因此要吃五黃驅五毒,而咸鴨蛋就是五黃的一種,人們認為端午節吃咸鴨蛋,可驅邪避疫。
端午節放紙鳶的寓意
紙鳶,在現在也被稱為風箏,一般風箏上都會採用一些人物、走獸、花鳥、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通過借喻、比擬、雙關、象徵及諧音等表現手法,構成「一句吉語一圖案」的形式,賦予求吉呈祥、消災免難之意,寄託人們的期望。
總結來說,端午節的傳統特色美食主要是以粽子、青團打糕類別為主,其次也有咸鴨蛋、黃鱔、黃魚等五「黃」食物。這些傳統的美食,第一個是因為它的營養價值比較高,其次是因為它的由來很有意義,所以流傳至今。以上是小編對端午節美食的一些分析和了解,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測一測你的2023兔年運勢和未來十年大運是好是壞?不知道如何挑選一個好日子?TA是你這一生對的人嗎?2023年你會發大財嗎?全方位解讀你的事業天賦,扭轉困局!點擊在線咨詢:http://www.adxqd.com/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