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蒸包子為什麼要點紅點
1、山東中秋節習俗
山東中秋節習俗有吃月餅和團圓蛋、祭土穀神吃「麥箭」、中秋之夜拋帕招親、供奉兔子王、做「月鼓」、剪紙貼窗花、八月十五看閨女這7種習俗。
一、吃月餅和團圓蛋
蛋圓似月,古往今來就是象徵團圓的吉祥食品,蛋圓人團圓。山東中秋習俗素來有吃月餅和吃團圓蛋的習俗,圓圓的月餅和圓圓的蛋,是象徵吉祥團圓的食品,又是中秋節人們相互表達祝福的紐帶。
團圓佳節,送上一份團圓「蛋」,品著團圓的滋味,感受思念的情濃。
二、祭土穀神吃「麥箭」
山東慶雲縣農家八月十五日祭土穀神,稱「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於中秋節宴請佃戶。
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先用白面攤成煎餅,再加上肉餡或素餡,然後用秫秸捲成筒狀蒸熟,吃時加上調料,味道十分鮮美。
三、中秋之夜拋帕招親
山東省有些地區,中秋之夜有拋帕招親的習俗。中秋節之夜,於廣場中搭一彩台,布置成月宮景狀,並設玉兔、桂樹等。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在歡慶歌舞之後,姑娘們將一些綉著不同花色的手帕向台下拋去。
如有觀眾接得的手帕與「嫦娥」手中的花色相同,即可登台領獎。有些未婚的小夥子在交還手帕時,若受「嫦娥」喜歡,則可以戒指相贈。此後,雙方可以交友往來,情投者便喜結良緣。
四、供奉兔子王
舊時,每逢中秋節,濟南人的供桌上總少不了一尊神采奕奕的「兔子王」。多數「兔子王」高度一般在20厘米,能自由活動,用手拉動繩子時,兔子王的雙肩就上下做出搗葯狀,憨態可掬,惹人喜愛。
五、做「月鼓」
山東有種蒸的月餅,現在濰坊、煙台龍口仍有傳留,叫做「月」、「月鼓」、「月糕」,用面餅兩層做成,通體圓形,下一層常做為十二個「月瓣」,「瓣」上插棗,上一層做「玉兔」,做「猴」,又裝飾許多麵塑染色花果,兩層中間,也夾紅棗,此物用以供月、贈親友,好看亦中吃。
六、剪紙貼窗花
膠東一帶民間很早就有中秋剪紙貼窗花的習俗,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蓬萊、棲霞、牟平等地的農村老人還延續這些風俗。
七、八月十五看閨女
泰安一帶有八月十五看閨女的風俗。每到中秋節前家家戶戶備了禮品去看出了嫁的閨女,包括出嫁多年的老閨女。
人們拿著月餅和鯉魚,去看閨女,與泰安的民間傳說有關系。
傳說泰山老奶奶是天老爺的閨女,玉皇大帝的妹子。她生得漂亮,心地慈善,不戀天堂,愛塵世生靈,下凡來到泰安,苦心照管山下百姓,使泰山一帶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人們編了歌謠頌揚她的功德:「泰安神州,十年九收。」歌聲傳到天老爺那裡,他非常高興,決定八月十五豐收時節來看看閨女,天上的圓月是他送給閨女的餅,花翅鯉魚是他送給閨女的禮。
從那時候起,泰山下的人都學老天爺那樣八月十五看閨女,也都用月餅、鯉魚作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