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大門口放艾有什麼講究
1、艾葉放門口是什麼意思
門口放艾草寓意如下:
1、第一個就是驅邪化煞,希望能夠讓這一年家裡面的運氣變得越來越好,邪祟之物不敢進屋,家庭成員可以享受到幸福美滿的生活。
2、第二個就是艾草本身是對身體有好處的,所以將其掛在門口的話,也是希望全家人能夠身體健康,不會遭受意料之外疾病的侵襲,日子可以幸福又快樂。
注意。
端午節門口放艾葉,是因為古人認為這樣能夠預防瘟疫,所以隨著端午節的習俗,在門口放艾葉被流傳至今。掛艾葉是由於當時夏天氣溫高溫,人們易得病,瘟疫也易時興,再加上蛇蟲繁育容易咬到人,才有了端午節掛草葉的習慣。
2、艾草為什麼要掛在門口-門口掛艾草有什麼講究
艾草掛在門口主要是由於艾草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以驅除蚊子、蒼蠅、蟲蟻,同時可以達到凈化空氣的效果。艾草是一味常見的中草葯植物,而且對人的身體健康是有一定的好處。
艾草的別稱是蕭茅、冰台、遏草、香艾、蘄艾、艾蕭、艾蒿、艾蒿、艾絨等。是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莖單生或少數,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稍木質化,上部萆質,並有少數短的分枝,葉厚紙質,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無假託葉或極小的假託葉;花柱與花冠近等長或略長於花冠。瘦果長卵形或長圓形。艾草的分布比較廣泛,除極乾旱與高寒地區外,幾乎遍及全國。生於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區的荒地、路旁河邊及山坡等地,也見於森林草原及草原地區,局部地區為植物群落的優勢種。
門口掛艾草有什麼講究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卻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
避五毒」,意義富貴平安。也可驅蚊殺菌,凈化空氣等。艾葉全草入葯,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歷代醫籍記載為止血要葯」,又是婦科常用葯之一。
艾草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芳香油,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認為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是灸法的重要葯材,艾葉曬干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此外全草作殺蟲的農葯或薰煙作房間消毒、殺蟲葯。艾曬乾粉碎成艾蒿粉,是畜禽優質飼料添加劑。還可以做天然植物染料使用。
3、門口插艾草有什麼講究
門口插艾草講究如下:
1、艾草要用紅線捆綁後倒掛,捆綁艾草要用紅色的線,紅色能招福避災,並把福氣鎖住,不讓福氣跑掉。需要注意的是,艾草要倒著掛,這樣懸掛艾草不僅有利於減慢艾草香氣的散發,還有美好的寓意。倒掛艾草類似「福」字倒著貼,寓意「福」到了。
2、艾草的個數,懸掛的艾草並非越多越好,數量太多了美觀度不夠,味道也會過於濃烈,反而會給人們帶來困擾。雖然門口掛艾草的個數並沒有固定的要求,但捆綁艾草的時候要成雙成對,一般6至8根,切忌「三長兩短」。同時,越長的艾草越好,長艾草味道濃郁,祛除蚊蟻的效果更好。另外,艾草也不要折斷,以圖吉利。端午插艾草,也可以將艾草、菖蒲捆綁成一束。之所以會加入菖蒲,是因為菖蒲的葉片看起來很像一把劍,在民間它還象徵去除不祥的寶劍。
4、端午門口放艾草有什麼講究
端午門口放艾草講究如下:
1、插艾草的時間有講究
不管是買回家的艾草,還是從地里剛採摘下來的。一定要記得在9點之前插上,這樣不僅持續時間長。而且帶來的福運會更好。
2、一定要記得用紅繩繫上艾草
在北方,不管是過年還是家裡有喜事,習慣地在家裡弄幾張紅色的貼紙或者是紅色的細繩。艾草也是一樣,提前用紅繩把艾草捆綁起來。這樣看上去效果更好一些。而且更順眼。
3、插艾草的數量有講究
在北方,門前插艾草的話,一般都是放2、4、6、8。一定要是雙數,單數不僅看著不好看,而且驅蚊效果也比較差。
4、乾枯的艾草不要插
端午節門前插艾草,一定要記得插新鮮的艾草,新鮮的艾草,它裡面含有的揮發油才更加香濃,如果艾草已經蔫了,就不適合端午節門前插。有條件的朋友,可別忘了採摘一些新鮮的艾草。
5、懸掛艾草
不是簡單把它懸掛起來這么簡單,講究的是「掛長不掛短,掛倒不掛順」,說的就是所懸掛的艾草,建議要長一些為宜,而且在掛艾草的時候,記得要把它倒著懸掛為宜,而不是把它正著懸掛。
如果是懸掛在大門口,只是掛一把艾草,那就是懸掛在大門的右邊為宜,如果是懸掛兩把,那就是左右各一把。而至於懸掛在窗戶邊的艾草,則是懸掛在左邊。
5、五月當午門口綁艾是什麼意思?
五月當午就是端午節,門口綁艾用以辟邪驅災,祈求百福。
1、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
2、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卻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
3、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鬼」。而晉代《風土志》中則有「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裁之。以後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為蒲劍,以驅邪卻鬼」。
(5)端午節大門口放艾有什麼講究擴展資料:
1、艾與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充作殺蟲防治病蟲害的農葯。端午期間,時近夏至,天氣轉熱,空氣潮濕,蚊蟲滋生,疫病增多。
2、古時,人們缺乏科學觀念,誤以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至,故而節日一早便將艾蒿、菖蒲紮成人形,懸掛在門前,用以祛鬼禳邪、保持健康。其實,真正起到凈化環境、驅蟲祛瘟作用的,還是兩草的香氣。
3、中國江南地區,有的習俗是在端午節飲菖蒲酒,則其葯用效能就更為直接。通常是在節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黃,浸入酒中,節日便可飲用。
6、端午節門口插艾寓意什麼
1、端午節門口插的植物是艾,在民間的說法是端午節插艾,這樣不僅有招福驅邪的用途,而且還有防病驅蚊的效果。
2、艾草在農村是十分常見的一種野草,但是它的用途不小,其中一點就是有驅蚊蟲、凈化空氣的作用。這是因為艾草的莖、葉中都含有一種揮發性的芳香油,而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就可以驅趕蚊蠅、蟲蟻,並且凈化空氣的效果。
3、農夫認為,只要是在端午節這天,無論是早上、中午,還是晚上插艾草都是可以的,沒有規定說一定要在一天中的什麼時候插艾草。這個沒有特別的說法,早晚都可以,但是農村的老輩人普遍認為早上插比較好,所以端午節當天一早就在大門口懸掛艾草了。
7、端午節門上掛艾草是什麼意思
在端午節掛艾葉是為了驅病、防蚊、辟邪。在民間有著「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說法,到端午節的時候,將艾草、菖蒲等用繩子捆綁成為一束,懸掛在門上,或者是窗戶邊上。插艾和菖蒲是重要的習俗之一,具有有辟邪、驅病的寓意。
在古代,人們會在端午節這一天打掃庭院、點雄黃水等,端午是入夏後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蚊蟲等害蟲也多了,由於艾葉特殊的香味,懸掛艾葉就是希望能驅病、防蚊,達到殺菌防病的效果。
節日習俗
在端午節當天有非常多的習俗,大家可能最熟悉的那就是吃粽子,粽子是由粽葉和糯米製作而成。以前粽子口味是非常單一的,不過現如今社會經濟高度發達,所以粽子的口味也是越來越多,有鹹的有甜的,裡面餡兒也非常多,很好吃。
當然,端午節這天包粽子人們不僅是自己吃,還要將粽子拋到湖裡面,目的是為了祭祀屈原。因為屈原是投江而死,所以人們通過將粽子拋到水裡的這種方式,希望魚兒能夠不傷害屈原的屍體,讓他能夠得以安息。
在端午節這一天,除了吃粽子之外,人們還會賽龍舟,此項活動在南方更加受歡迎,活動聲勢龐大,還會設立豐厚的獎金,所以吸引了很多人的積極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