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放爆竹為什麼呢
1、中秋節為什麼要放煙花?
喜慶團圓的日子就要放煙花,有的人可能是結婚,有的人就是一家團聚吃團圓飯,反正就是高興的時刻告訴大家的方法
2、除夕節燃放爆竹的習俗是為了什麼?
中國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民族,我們對於每一個節日都有各自的習俗,比如說在端午節的時候包粽子,中秋節的時候吃月餅,除夕節的時候燃放爆竹,當然在春節還有很多很多的習俗,而且各個地方風俗文化也各不相同,但燃放爆竹是一種必須的行為。
之所以大家會燃放爆竹,在現在人已經忘了這種燃放爆竹的根本。我們把除夕節也叫做過年,「年」本身是一個怪物的名稱,他每當春節來臨的時候就會到民間來擾亂一方平安。
後來大家發現這個怪物最害怕紅色和響聲。所以他們製作了爆竹貼對聯,這種習俗都是為了趕走這種怪物,從古至今這種風俗文化便逐漸的傳承下來,當然這種怪物肯定是一種大家杜撰出來的。
其實在我看來,燃放爆竹這都是一種喜慶的做法,中國人是一個喜歡團結的民族,也是一個喜歡團圓,所以大家會把所有的節日都附上團圓二字,在我看來這非常的好,因為他讓我們做人不要忘本,要時刻懂得孝敬父母,尊重長輩。我覺得大家無論再忙,每逢節節假日的時候,一定要回到自己父母的身邊。
作為兒女來說對於父母的牽掛是很平淡,但是在父母的心中就時刻想念,也許當你真正有了子女的那一天,你才能夠了解父母的那種感同身受,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是一個講究孝道的民族,所以這種孝道我們也要傳承下去,正所謂一輩留一輩。
3、中秋節為什麼要放煙花
中秋節不需要放煙花;
中秋節作為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歷(農歷)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歷八月十六。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發展
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祭月,歷史久遠,是古代我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二十四節氣的「秋分」,是古老的「祭月節」。中秋節普及於漢代,漢代是我國南北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融合時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節俗融合傳播。
「中秋」一詞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於漢代文獻,成書於兩漢之間的《周禮》(世傳為周公旦所著,實際上成書於兩漢之間)中說,先秦時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據記載,在漢代時,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養老,賜以雄粗餅的活動。晉時亦有出現中秋賞月之舉的文字記載,不過不太普遍,晉時期中秋節在我國北方地區還不很流行。
4、中秋晚會為什麼可以放煙花
烘托氣氛。中秋晚會是中央電視台全力打造的慶祝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的一檔電視晚會,是「景觀晚會」創作實踐的代表之作,放煙花是為了烘托氣氛,是一個特別好的表現方式,讓節目與焰火表演有了更多的結合。
5、中秋節要不要 放炮
不可以。
雖然放爆竹可以創造一種喜慶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它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但現如今,違規燃放煙花爆竹的,公安機關將予以處罰,處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罰款;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造成國家、集體財產損失或他人人身傷害、財產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中秋節習俗
人們總會在夜晚時賞月,這個活動早在魏晉時就已開始,到了唐宋時就興盛起來,明清後,每逢節日時大家就會將月餅、柚子等擺放在外面,一邊賞月一邊吃喝,期待未來的生活事事順利,也希望親人能夠幸福快樂。
也有一些地方有「祭月」的習俗,希望月神能夠讓一家幸福,這一天不管下雨還是無月,祭月都是必不可少的過程。當然中秋也是團圓節,古代文人志士總會用「月有陰晴圓缺」來表達寄託之情,在宋明清,賞月的規模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