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傳統節日 » 端午節全家人一起做什麼

端午節全家人一起做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2-22 18:33:29

1、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劃龍舟,還有什麼習俗?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劃龍舟,還有很多習俗,如:

1、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古時人們以為自己發病是因為妖魔鬼怪上身),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愛。在中國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濃濃愛意。

2、懸艾

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院,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葯,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3、懸鍾馗像

跳鍾馗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4、掛荷包和栓五色絲線

中國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也有的說可以讓五色絲線扔到河裡後變成龍,帶走瘟疫和疾病。

5、點雄黃酒

雄黃也是一種葯材,據說能殺百毒。所以在端午節時,陝西人會將雄黃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腦門、手腕、腳腕等處抹上雄黃酒,據說,這種做法可以使蚊蟲、蛇、蠍、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2、關於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1、吃粽子

粽子,又叫「角黍」、"粽籺"、「筒粽」。粽子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就有粽子,當時人們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慶食品。

2、劃龍舟

賽龍舟歷史悠久,已流傳兩千年以上,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龍舟」一詞,最早見於先秦古書《穆天子傳》卷五:「天子乘鳥舟、龍舟浮於大沼。

3、拴五色絲線

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五方五行的五種顏色"青、紅、白、黑、黃"被視為吉祥色。在端午這一天,孩子們要在手腕腳腕上繫上五色絲線以驅邪,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

4、飲蒲酒、雄黃酒、硃砂酒

在端午節,人們用菖蒲艾蓬等浸酒蘸灑於牆壁角落、門窗、床下等,再用酒塗小兒耳鼻、肚臍,以驅毒蟲,求小兒平安。另外有的地區還用雄黃酒末在小孩額上畫「王」字,使小孩帶有虎的印記,以用虎辟邪。

5、打午時水

端午,是五月初五,「五」(午)是陽性,古人認為這一天的午時陽氣最盛,端午午時驅邪最佳,所以端午當天有取「午時水」的說法,用來煮飯、燒水、煮湯,具有辟邪、凈身、除障的效果。

3、端午節都有什麼習俗?除了吃粽子,賽龍舟。

每年進入芒種之後,氣溫不斷升高,隨著滾滾熱浪翻湧而至,農忙時節來了,端午也帶著濃濃的粽香隨後而至。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除了吃粽子和賽龍舟,也有吃煮雞蛋和蒜的習俗。除此之外你還了解哪些習俗呢?感興趣的小夥伴一起來看看吧。

1、吃雞蛋和蒜

端午節吃大蒜煮雞蛋是一種習俗,有的地方認為端午節吃大蒜煮雞蛋可以辟邪。端午節不同地區的慶祝活動是不同的,河南浙江等地在端午節早上就會吃大蒜煮雞蛋,他們認為端午節當天早上吃大蒜煮雞蛋可以辟邪。在民間有諺語是「端午不吃蒜,鬼從門前鑽。」端午吃大蒜,聽說可以避「五毒」,避邪驅瘟。

按老南京規矩,端午的中午,每家都要把整頭的大蒜放在鍋膛里燒熟給孩子吃,一個孩子獨吃一頭,因「獨」諧音「毒」。孩子吃了燒大蒜,夏天不拉痢疾,腹內不長蟲。家家必吃莧菜,據說夏天可免腹疼。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准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2、配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香囊內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開竅的中草葯,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能。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我小時候媽媽就會在端午節這一天給我佩戴一個香囊,那時候我可珍惜了,每天睡覺的時候都要把它壓在枕頭底下呢。

3、栓五色絲線


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五方五行的五種顏色"青、紅、白、黑、黃"被視為吉祥色。在端午這一天,孩子們要在手腕腳腕上繫上五色絲線,以保安康。 

因而,端午節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4、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葯物。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關於端午節的習俗了,小夥伴們你們還了解哪些呢?在評論區里留言吧。

4、端午節都要干什麼呢

端午節要扒龍舟、掛艾草與菖蒲、食粽、拴五色絲線、打午時水。

各地習俗

1、端午節在廣東自古就是熱鬧隆重、喜慶洋洋的節日。廣東端午節習俗甚多,主要有扒龍舟、食粽、插艾草、睇龍船、龍船飯、龍點睛、拜神祭祖、祈福消災、打午時水、聚午宴、放紙鳶、洗草葯水、浸龍舟水等等。廣東人過端午節很有節味,節俗內容豐富。南方江河水網縱橫,水上競技活動歷史悠久。

2、江蘇的端午習俗除了劃龍舟外,還有節日裝飾則的五毒圖、菖蒲與艾葉、鍾馗像、纏臂的綵線,掛絲線粽、穿五毒衣、戴香包等。節日飲食主要有粽子、雄黃酒、五黃宴等。武進有夜龍舟之戲,晚上在龍舟四面懸上小燈競渡,且有簫鼓歌聲相和。

3、浙江的端午習俗,吃粽子、祭龍王、競龍舟、懸菖蒲艾葉、拴五色絲、飲雄黃酒、吃五黃、佩香包、采百草等是比較普遍的習俗,但各地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習俗細節上的差異。

(4)端午節全家人一起做什麼擴展資料

中國端午節起源與習俗源自中國南方江浙一帶,主要習俗有賽龍舟、吃粽子、懸艾葉菖蒲等。南方地區端午節習俗保存較完善,也較北方地區氣氛濃厚,各地紛紛舉辦各種規模的賽龍舟活動,家庭也都包粽子全家同吃,雖然不一定代表紀念屈原的意義,但這種習俗一直保留著。家人給孩子手腕纏繞五彩絲線,傳說可以續命,祈盼長命多福。

5、端午節的習俗

具體習俗活動主要有:
扒龍舟、掛艾草與菖蒲、聚午宴、洗草葯水、放紙鳶、盪鞦韆、貼「午時符」、系百索子、打午時水、浸龍舟水、放紙龍、龍船飯、睇龍船、點艾條、薰蒼術、贈香扇、曬百日姜、曬葯、掛黃葛藤、畫額、佩香囊、佩長命縷、拴五色線、食粽、采葯制茶、立蛋、佩豆娘、貼五毒圖、游旱龍、劃喜船、九獅拜象、搶青、馬拉溜、掛鍾馗像、品花宴等等。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