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秋節後月亮會偏下來
1、中秋節月亮的變化
中秋節就是在滿月的時候:月球轉到地球的另一面,這時地球在太陽和月亮的中間,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那一半正好對著地球,此時我們看到的是滿月,或稱之為「望」。
下弦月:滿月以後,月球升起的時間一天比一天遲了,月球亮的部分也一天比一天看到的小了,到了農歷二十三,滿月虧去了一半,這時的半月只在下半夜出現於東半天空中,這就是「下弦」。
快到月底的時候,月球又將旋轉到地球和太陽中間,在日出之前不久,殘月才又由東方升起。到了下月初一,又是朔,開始新的循環。
(1)為什麼中秋節後月亮會偏下來擴展資料:
月相變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見,只緣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輪圓月面朝西。
滿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東下半夜。
一個口訣(方便記憶):上上上西西、下下下東東——意思是:上弦月出現在農歷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於西半天空(凹的一面朝東);下弦月出現在農歷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東(凹的一面朝西),位於東半天空。
2、為什麼中秋節的月亮那麼低呢
從簡單角度來說,是受月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影響,所以看起來才會更小,月球和地球的位置並不是固定一成不變的,更小說明月球距離地球的距離更加遙遠而已哦。
3、中秋節月亮會變成半的嗎
月亮圓缺的變化,是由於月亮繞著地球運動,它本身又不發光而反射太陽光的結果。當月亮轉地球和太陽中間的時候,月亮正對著地球的那一面,照不到太陽光,我們就看不見它,這就是新月,叫做朔。以後,月亮沿著軌道轉過一個角度,它向著地球的一面邊緣部分,逐漸被太陽光照亮,變成彎彎的月牙。隨著照到太陽光部分一天比一天多,月牙一天比一天變「胖」,「胖」到半個月亮時,就是上弦月。等到向著地球的這一面全部照到太陽光,成了一個滾圓的月亮,就是滿月,叫做望。滿月以後,月亮想著地球的這一面,又有一部分慢慢地照不到太陽光了,漸漸地變「瘦」,在天空中又只能看到半個月亮了,這就是下弦月,以後,月亮「瘦」,在天空中又只能看到半個月亮了,這就是下弦月,以後,月亮「瘦」,下去,慢慢地變得完全看不見了,新月時期又重新開始了。
月亮以由朔月經上弦月、滿月到下弦月為一周期,這之間的時間剛好是 一個月,因此,月亮的圓缺變化,可以說是由太陽、地球、月球三者之 間的位置來決定的。 發現一、每天晚上的月相都不相同,大部分都是缺一個角。 發現二、大約再過30天後,我又可以看到相同形狀的月相。 發現三、月相跟農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農歷日期 月相特色 初一到十四 月亮由小慢慢變大 上旋月 亮的部分在右邊 十五、十六 滿月,此時月亮最大 十七到三十 月亮從大慢慢變小 下旋月 亮的部分在左邊 由此可見月相的變化是有規則性的 發現四 因為月相的變化是有規則性的,所以我們就可以來預測農歷六月十五,和四月初四的月相了。 六月十五的月相:滿月,因為農歷的十五都是滿月,難怪我們中秋節時,可以看到又圓又大的月亮。 四月初四:月相是上旋月,亮的部分在右邊
4、中秋月兒為什麼不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
首先,月亮也是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但因為月亮不發光,月亮升起的過程有時會被太陽光輝掩蓋了。這種情況我們就會在天剛黑的時候看到,月亮從西邊半空中出現,再從西邊落下。
所以依靠月亮升起落下大部分時候無法判斷方向。開始劃重點:右邊月牙西升朝西;左邊月牙東升朝東;沒有月牙則東升西落。因為月亮發亮的那一邊是太陽啊。太陽是東升西落的。
記住「上上上西西,下下下東東」。「上上上西西」就是上半月上弦月上半夜看到在西邊天月面向西。另一個反之。
據記載,民間中秋賞月的活動約於魏晉時期開始,於唐宋最盛,至明清以後,更為流行。每到中秋明月升起,人們會在樓台或庭院,放上月餅、柚子、芋頭等等,和家人朋友一邊賞月一邊歡樂暢談,然後共享果品。從歷代賞月的詩詞中,可以看到白兔、嫦娥等意象,印證了賞月對這些神話的濃厚影響。
提花燈出外賞月,需待天黑明月升起之時外出,最好穿著鮮艷,如紅色、黃色、橘色等亮色,忌穿黑色和灰色衣著,保持心情愉快,與家人朋友和樂閑聊,漫步最少半小時。緊記上述提及的方位,只適用於今天,該把握中秋佳節的機會。
5、中秋前後月亮變化情況
凸月(農歷初九左右-----農歷十四左右):90度----180度;(由小到大)
滿月(望日,農歷十五日夜或十六日左右):180度;(最大)
殘月(農歷十六左右-----農歷二十三左右):180度----270度;(由大到小)
6、中秋節的月亮有什麼變化
月球在橢圓軌道上繞地球轉動,從一個滿月「走到」下一個滿月,一般需要29天半的時間,這叫一個「朔望月」,在「望」時,月亮、地球、太陽最接近一條直線,月亮也最圓最亮。月亮轉動的「步伐」有快有慢,每個月,月亮「望」的時間不盡相同,概率較大的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月球圍繞地球公轉軌道的近地點有一個周期變化,平均8年為一個周期,也就是說,不可能每年的中秋節月亮都在近地點。
感到中秋節月亮最圓,是因為秋季地球與太陽的傾斜度加大,華夏大地上空的暖濕空氣逐漸消退,而此時,西北風還很微弱,沙塵未起,空氣顯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別潔凈,月亮看上去才既圓又大,是賞月的最佳時節。
(6)為什麼中秋節後月亮會偏下來擴展資料
月球正面大量分布著由暗色的火山噴出的玄武岩熔岩流充填的巨大撞擊坑,形成了廣闊的平原,稱為「月海」,實際上「月海」中一滴水也沒有。
月海的外圍和月海之間夾雜著明亮的、古老的斜長岩高地和顯目的撞擊坑。它是天空中除太陽之外最亮的天體,盡管它呈現非常明亮的白色,但其表面實際很暗,反射率僅略高於舊瀝青。
由於月球在天空中非常顯眼,再加上規律性的月相變化,自古以來就對人類文化如神話傳說、宗教信仰、哲學思想、歷法編制、文學藝術和風俗傳統等產生重大影響。
月球的自轉與公轉的周期相等(稱為潮汐鎖定),因此月球始終以同一面朝向著地球。地球海洋潮汐的產生主要是由於月球引力的作用。
由於地球海洋的潮汐作用力與地球自轉的方向相反,地球的自轉總是受到一個極其微弱的作用力在給地球自轉「剎車」,長期積累下來,有充分的證據表明,地球的自轉周期越來越慢,一天的時間極其緩慢地增長,大約幾年增加1秒。
7、中秋前後月亮變化
變為滿月的月相變化;有時我們看到的月亮,有時像彎彎的眉毛,有時又像圓圓的銀盤。月亮這種盈虧圓缺的變化,天文學上稱為月相變化。月球和地球一樣,本身都不發光,是靠反射太陽光而發亮的。被太陽照射的一面是明亮的,背著太陽的一面是黑暗的。
月球繞著公轉中的地球自西向東旋轉,日、地、月三者之間的相對位置在不斷發生變化,以致月球的明亮半球與地球的位置不斷發生變化。所以,從地球上看去,月亮的形狀會發生盈虧圓缺的有規律的變化。所以到中秋時,即到了農歷十五時,月亮運行到太陽的正對面,日、月相距180°,即地球位於太陽和月亮之間,從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個光亮面對著地球,這時的月相叫望月或滿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