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蒜叫做什麼
1、端午節的時候大蒜和雄黃有什麼用?
端午節的時候,大蒜和雄黃都是一個意思。
雄黃也是一種葯材,據說能殺百毒。
雄黃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一般在端午節飲用。雄黃酒是在太陽下曬,有的從五月初一曬到初五。作為一種中葯葯材,雄黃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葯,於是古代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剋制蛇、蠍等百蟲,「善能殺百毒、辟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現代端午節時,陝西人會將雄黃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腦門、手腕、腳腕等處抹上雄黃酒,據說,這種做法可以使蚊蟲、蛇、蠍、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大蒜?
吳江農諺有雲:「端午不吃蒜,鬼從門前鑽。」端午吃大蒜,聽說可以避「五毒」,避邪驅瘟。豆腐燉大蒜,則是端午節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
按老南京規矩,端午的中午,每家都要把整頭的大蒜放在鍋膛里燒熟給孩子吃,一個孩子獨吃一頭,因「獨」諧音「毒」。孩子吃了燒大蒜,夏天不拉痢疾,腹內不長蟲。家家必吃莧菜,據說夏天可免腹疼。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准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而大蒜能殺菌驅鬼怪,掛在門口辟邪用的。所謂邪:用現代漢語表示就是,細菌,病毒的意思。
2、端午節吃甜蒜寓意什麼?
在有些地區,有著端午吃大蒜的習慣,並有諺語為證:「端午不吃蒜,邪從門前鑽。」在端午的中午,每家都會選用獨頭大蒜放在灶膛里燒熟了給孩子吃,夏天不拉肚子,腹內不生寄生蟲。
也有的用豆腐燉大蒜,不僅味道不錯,也是作為端午避「五毒」、驅瘟邪的美食。也有在端午這天把事先准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或者還在煮大蒜和雞蛋的同時放上幾片艾葉,也做作為驅避「五毒」,有益健康的食材。
3、端午節怎麼泡大蒜
准備材料:蒜頭、陳醋、罐子、糖
一、選擇無破皮、蒜頭硬實的紫皮大蒜。
二、剝蒜沒什麼技巧,細心一點,把蒜剝的光滑點就行。
三、揀出有傷疤的、壞掉的蒜瓣不用。
四、用小刀在蒜瓣的底部和頂部薄薄的削去一層。
五、這是蒜瓣快速變綠的必須步驟。
六、把蒜瓣裝入無水無油的玻璃罐子,不要太滿,八成即可。
七、倒入適量的陳醋和糖。
八、用蓋子密封蓋緊放在暖氣上。
九、第二天就開始變綠了。
十、2天的工夫就完全變綠了,變綠的蒜要放在涼快的地方以免過熱變黃。這樣泡大蒜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