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中秋節怎麼獻貢品
1、八月十五怎麼上供
可在自家選擇清靜處,橫著擺放一張桌子,桌上左側立三乳媽的神位,右側立土地爺神位,神位前擺放九層米糕一籠,米粉做成的冥齋、壽桃各五枚,水果四盤,全雞一隻,魚一條。
肉、紫菜、香菇、木耳、紅棗各一盆,酒一杯、茶三杯,還要在九層米糕上擺放數束五色絲線和數個特意製作的香囊。祭品可多可少,但九層米糕和五色絲線、香囊不可缺少。
(1)八月十五中秋節怎麼獻貢品擴展資料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
2、八月十五晚上用幾樣東西上供呢
可以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
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來,在廣東部分地區,人們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習俗。
祭月賞月,托月追思,表達了人們的美好祝願。祭月作為中秋節重要的祭禮之一,從古代延續至今,逐漸演化為民間的賞月、頌月活動,同時也成為現代人渴望團聚、寄託對生活美好願望的主要形態。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
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的文字記載出現在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3、中秋祭月需要准備什麼供品?
祭品使用簡單的月餅和水果即可,這些祭品是奉獻給月神享用的祭品。主要的祭品有:月餅、獵取節日野味、糯米圓餅、飲酒、瓜果、毛豆、雞冠花等。
此外,祭月的瓜果一般為蘋果、梨、紅棗、葡萄、石榴、柿子、花生、香蕉、菱角等,新熟的毛豆也是常備的祭品。
中秋月餅是最重要的祭品,月餅以自製為佳,並且宜做成較大的形狀以方便眾人分切食用。用小型月餅時,應准備足夠數量,以便祭後之「餕」。 西瓜一盤,切成蓮花狀,秋季時令水果若干盤,依各地情況酌定。
(3)八月十五中秋節怎麼獻貢品擴展資料:
中秋祭月拜月的原因:
中國的祭月儀式從周代起就有,祭月時間是在中秋月出時開始祭祀,中秋祭月,關鍵是向月神示敬,中秋無月甚至下雨,都可以祭月,凡是月光能照射之處,都可以舉行,如遇陰天,可以向月亮的方位擺放祭桌。
中國傳統的祭月,一般是以家族為單位的,參加祭月的人中選一名主祭(統領工作),一名贊禮(相當於主持人),若干執事(主祭的助手),一般以年長的女性長輩或家庭主婦擔任主祭。按照傳統,「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所以男子一般擔任贊禮、執事協助祭月。
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壯族人民也十分看重這個節日。在壯族地區,中秋節的活動內容除了與漢族的中秋節相似外,還有極富民族特色的一系列活動,比如祭月亮,所以也叫「祭月節」。
中秋祭月儀式是一種古老的祭祀禮儀,表達人們祈求月神降福人間的一種美好心願。
4、中秋節要做什麼貢品?
<
5、中秋節怎麼給財神擺貢品
1、貢品:
(1)最好買水果。蘋果、橘子、香蕉、桃等,但不能用梨做貢品。
(2)也可以買糕點。
2、上3個盤,最好專用。
3、每個盤中放3個。
4、初一、十五早上(8點前):洗漱完畢,擺好貢品,然後上香(3枝),跪拜磕3個頭,晚上8點前把貢品請下。
5、如果有時間,每天早上都可以上3枝香,拜一拜。有新鮮的水果擺上3盤,時間長短不限,但不能讓水果壞了。
(5)八月十五中秋節怎麼獻貢品擴展資料:
中國民間信仰:財神是中國民間普遍供奉的一種主管財富的神明,財神又被分為文財神、武財神、君財神。
財神是道教俗神,中國民間流傳著多種不同版本的說法,大財神為中斌財神王亥,而月財神趙公明被奉為正財神,李詭祖、比干、范蠡、劉海被奉為文財神,關公被奉為賜福鎮宅的武財神。
日春神青帝和月財神趙公明合稱為「春福」,日月二神過年時常貼在門上。柴榮被奉為掌管陞官發財的皇帝財神(君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