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傳統節日 » 為什麼端午節有皮蛋

為什麼端午節有皮蛋

發布時間: 2023-02-25 04:54:01

1、端午節為什麼要發咸鴨蛋或者皮蛋

因為在端午節有吃蛋的習俗,所以在端午節有咸鴨蛋或皮蛋。同粽子一樣,雞蛋也是端午節的重要食品,有健身之效,包括雞蛋、鴨蛋、鵝蛋。端午早晨孩子還沒出被窩時,大人就把蛋送到孩子嘴邊。民間相傳吃蛋生心。

因為蛋形如心,民間普遍認為吃了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同時,蛋也很有營養,健身強體,補充人體所需蛋白質。

蛋類和端午節的故事。

從前每逢端午,瘟神總要下界傳播瘟疫害人,而且受害者多是孩子,輕則發燒厭食,重則卧床不起。女媧聽說此事後找到瘟神說,今後凡是我的嫡親孩子,你不許傷害。瘟神不敢得罪女媧,就問,你有幾個孩子在下界。

女媧說,我的孩子有很多,這樣吧,我在每年端午這天,讓我的孩子們在衣襟前掛一個蛋袋,凡是有蛋袋的孩子,你都不能傷害。又到了端午,瘟神下界,看見每個孩子胸前都掛了一個蛋袋,裡面裝著煮熟的蛋。瘟神以為都是女媧的孩子,不敢動手。就這樣,端午節掛蛋袋的習俗逐漸流傳下來。

以上內容參考 中國政府網——6日端午:「吃蛋」「掛蛋」「立蛋」逐疫避邪

2、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皮蛋???

端午吃粽子來歷有許多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為什麼後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並逐漸發展成為我國的端午節食品。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節在宮中吃了九子粽後,龍顏大喜,贊不絕口,欣然賦詩一首:「四時花竟巧,九子粽爭新。」 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種,即為九隻粽子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非常好看,並且用九種顏色的絲線紮成,五彩繽紛。九子粽大多是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如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婆婆送給新婚兒媳的禮物等。因為「粽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粽子」能得兒子的說法。 清代詩人吳曼雲也寫有一首贊美九子粽的詩:「裹就連筒米宿春,九子彩縷扎重重,青菰褪盡雲膚白,笑說廚娘藕復松。」 粽子不僅形狀很多,品種各異,而且各地的風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咸兩種。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蠶豆粽、棗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豬油粽、棗泥豬油粽等。鹹味有豬肉粽、火腿粽、香腸粽、蝦仁粽、肉丁粽等,但以豬肉粽較多。另外還有南國風味的什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還有一頭甜一頭咸、一粽兩味的「雙拼粽」。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異彩紛呈。 由於飲食文化的傳播,早在古代時,我國製作粽子的技術就傳到了國外,因而世界上許多國家也都有吃粽子的習俗。 秘魯人是在聖誕節吃粽子的,全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歡慶聖誕節,一邊吃粽子,甚至連一些已經出嫁的女兒,在這天也要趕回娘家,再來嘗嘗母親親手製作的粽子。 緬甸人也愛吃粽子。在端午節,他們用糯米作主料,用熟香蕉和椰蓉作餡,這種粽子香氣誘人,軟軟的,甜甜的,別有風味。 日本的端午節是在陽歷的五月五日,他們包粽子的主料是米粉,其形狀酷似鍾形。 馬來西亞人包的粽子,形狀很像我國廣東的粽子,其特點是個頭較大,除鮮肉粽、火腿粽外,還有豆沙粽和椰蓉粽,食之非常可口。 菲律賓的粽子是長條形的,風味與我國浙東的粽子相同。粽子還是菲律賓人過聖誕節必不可少的食品。

3、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皮蛋,鹽蛋?

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 它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
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驚《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死後為蚊龍所困,世人
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汩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
端午節還有迎濤神說、龍的節日說、惡日說、夏至說等。
不管怎麼說,端午節是我們民間的傳統節日。按各地的風俗,各地有各地的過法,有賽龍舟的;有跑旱船的;有踏青的,有吃年糕的;有吃粽子的;有吃雞蛋的。
記得我的小時候,端午節的頭兩天,媽媽就開始准備包粽子了,先把糯米和粽葉子用水泡上半天。包的時候里邊有放紅棗的,有放櫻桃的,但我最喜歡吃里邊放紅燒肉的。
每到端午節的頭一天就我們就早早的睡覺了,為了第二天能起個大早。
端午節那天,天還沒亮,我們就起床了,挨家挨戶的喊著小夥伴,有的還睡眼朦朧,有的喊幾遍才能起來。那時候,我們主要是爬山,到山上的草地上踩著露水,也叫做踏青吧。這一天,我們都習慣用露水洗臉,洗眼睛,靠河邊的要到河裡去洗臉,民間傳說是為了明目,再一個就是采些艾蒿、樹枝拿到家裡插在房沿上。我記得奶奶用各種的彩色的紙疊著葫蘆,用線綁在樹枝和艾蒿上邊,我小時候也會疊葫蘆,還會疊成串的呢。奶奶還用彩紙剪成剪刀狀,貼在門的兩側,說是用來辟邪。
端午節那天除了吃粽子,還有就是吃雞蛋。但我記得小時候我們不是為了吃雞蛋,而是為了撞雞蛋。每次都讓媽媽煮一些紅皮的雞蛋,煮熟後,挑皮比較硬的雞蛋,拿出去和小朋友們撞雞蛋,比誰的雞蛋硬。
童年的端午節讓人過的高興、快樂、充實,讓人流連忘返。
隨著年齡的增長,對節日的概念也變的模糊了,只記得放長假的幾個節日,其他的節日有時候過了幾天才想起來,現在的孩子對端午節的概念更是知之甚少。
來到哈爾濱之後,離山也遠了,踏青就得到江北去,艾蒿也沒地方去采了,只能花幾元錢買幾把,回到家裡也草草的扔到了垃圾箱里了。我已經好幾年沒去踏青了,還是前幾年的端午節,到江北去了一次。我們起了很早,到江北的時候,已經有不少人了,其中年輕人居多,多數是一對一對的,聽說有的頭天晚上就來了,還在江北開的篝火晚會。端午節也是年輕人談情說愛的節日了,其實古時候就有年輕人在端午節那天踏青談青說愛。不僅讓我想起了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一首詩:「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
已經幾年沒正經的過過端午節了。今年的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有個想法,就是和老婆、孩子到植物園去賞花,聽說植物園的鬱金花開的非常漂亮。再有就是煮點茶雞蛋,包點我喜歡吃的紅燒肉粽子。

4、為什麼端午節有的地方吃皮蛋和咸鴨蛋?

中國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和春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三大節日」。
端午節為何叫「端午」?原來,「端」是「初」的意思,「初五」就是「端午」,按照中國歷法,五月是「午」月,所以五月初五就是「端午」了。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曾有許多不同的解釋,有的認為端午節源自古代的夏至習俗,有的認為是古代長江一帶人們對龍圖騰的崇拜,不過在民間最普遍的說法則認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屈原生活在公元前3世紀的楚國,他的祖國被敵國攻陷以後,他懷著悲憤的心情跳入汩羅江身亡,這天正是五月初五日。以後,每到五月初五,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高潔的品格,都要以竹筒裝米投入江中祭奠他。後來,竹筒裝米又演變為粽子。

吃粽子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粽子在古時候被稱為「角黍」,它是以葦葉、竹葉等包裹糯米,以線繩捆紮成錐形或枕頭形,蒸煮而食。在端午節前夜,家家都要包制粽子,上鍋蒸煮,以備應節食用。粽子還是互相饋贈的禮品,端午節走親訪友,人們都要互贈自家包的粽子。

端午節食品除了粽子外,中國各地還有一些吃食,比如吃咸鴨蛋、喝雄黃酒,這都是取自民間避邪的說法。

除了吃,端午節還有很獨特的裝飾民俗。這一天,每家門前都要懸掛艾草和草蒲,這是兩種葯草,一方面是為了避邪,另一方面是因為初夏時節,多雨潮濕,毒蟲滋生,人容易得病,這兩樣葯草可以起到一定的防病治病的作用。另外,在端午節,人們還會給小孩纏繞五色絲線,寓意「長命百歲」,縫制香包,形狀就像老虎、葫蘆,裡面裝上香料,用絲線掛在小孩胸前,還要給小孩子穿虎頭形狀的鞋,圍上綉有老虎的肚兜,這都是為了保佑小孩平安吉祥的意思。

在中國南部長江中下游地區,進行龍舟比賽也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之一。據說這一習俗也與屈原有關,傳說是老百姓發現屈原跳江後,拚命劃船前去相救。後來就演變成端午節舉行龍舟比賽的風俗了。每年端午,江邊湖邊的龍舟競賽,就成了一場規模宏大的節日盛會,有的地方有五六十艘龍舟參賽,每艘船首都安裝有木雕龍頭,色彩鮮艷,形態各異。名船上鑼鼓喧天,喊聲陣陣,你追我趕,河岸止彩旗飄揚,萬眾歡騰。扣人心弦的龍舟競賽將端午節推向了高潮。

5、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皮蛋?

莆田有俗語說:「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蛋」(有些地稱「初五扒」,即扒龍船)。這概括了該地賽龍舟之外的端午節所有習俗。「初一糕」指的是五月初一莆田民間做米糕。糕的樣式雖有不同,但製作的原料與方法大致相同,都以大米磨成粉,後加糖、香料、花生等蒸制而成,叫「早米糕」;也有以佐料特徵命名的「薄荷糕」等。「初二粽」指的是初二包粽子,其製作與其他地方大致相同,只是多為四角粽。「初三螺」指的是初三時,民間百姓大多要吃螺,意在明目。「初四艾」指的是初四這天,家家在門上插艾葉、菖蒲避邪,也有的認為初四插艾會使人清醒。「初五蛋」指的是初五這天要煮蛋、吃蛋。清晨,人們採集香草、菖蒲、石榴枝、桃枝、柑桔枝等,統稱「午時草」。中午,「午時草」與雞蛋一起煮,味道芬香。人們以煮蛋的湯水洗澡,浴後換上夏令新裝,每人再吃上兩個雞蛋,以圖吉利。小孩子在浴後要在肚臍和額頭上點雄黃,藉以驅邪除病。有的小孩身上還掛著裝上染成紅色雞蛋的小網兜。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