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與中秋節的畫怎麼畫
1、中秋節的繪畫怎麼畫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祭月節、仲秋節、拜月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寓意家人相聚一堂,家庭幸福美滿。每年中秋節,都有許多人通過作畫的方式來慶祝中秋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中秋節的繪畫的步驟:
1、准備好繪圖工具:作圖紙板,純白A4紙,鉛筆,顏料筆,橡皮檫等;
2.確定構圖要素:人物(全家人),月餅,月亮,嫦娥,玉兔,周邊環境(花草樹木,鳥獸蟲魚等)等等,選擇一個或幾個即可;
3.開始作圖:首先在圖紙的頂部寫出主題(關於中秋節的主題),接著根據畫的布局,畫上月亮,雲朵,人物,樹木,月餅等等;
4.著色:給畫好的圖畫上色,注意色調的搭配。用黃色顏料畫出月亮,注意明暗的區分;超輕粘土製作桂花樹枝,黑色勾線筆在不同層次綠色卡紙上畫出葉片裁剪至合適位置;水粉筆蘸取丙烯顏料,以點彩的方式畫出桂花,並用稀釋後的丙烯顏料輕敲點綴等等。
5.檢查一下,查缺補漏,彌補不足之處,這樣一副關於中秋節的畫就畫好啦!
2、中秋節的畫怎麼畫
中秋節的畫步驟如下:
1、繪畫中秋節畫報可以先在畫面的正下方畫上一個捧著月餅的月亮,然後在月亮的上方寫上「中秋節」三個字,注意這里要讓這三個字錯開分布,以免手抄報看上去過於呆板。
2、在畫報的最外框畫上弧形的邊框,並在畫面內添加燈籠、雲朵、兔子等與中秋節有關的圖案,使我們的畫面看起來不會過於單調、樸素。
3、繼續往畫報內添加裝飾圖案,這里我們可以選擇在月亮的周圍畫上一些小草或葉子,還可以在畫面中空白較多的地方點綴幾顆星星。
4、對畫面的圖案進行上色,這里我們可以根據真實生活中的情況給月亮、葉子、兔子分別畫上黃色、綠色、白色,然後用紅色來填充我們寫下的「中秋節」三個字。
5、尋找畫面中還沒有填充上顏色的圖案,比如燈籠、星星,這里我們可以用紅色、黃色分別對它們進行上色。
6、最後在畫報中空白的地方畫上間距相近的橫線即可,這些地方可以用來書寫一些有關中秋節的文章、詩詞。
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的中秋節。由於這一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叫中秋節,民間俗稱八月節,這就是中秋節的由來。
3、中秋節怎麼畫
中秋節人物畫如下:
工具/原料:一張空白畫紙、一支鉛筆、一隻勾線筆、馬克筆若干。
1、用鉛筆在空白畫紙上描畫出嫦娥和玉兔。
2、拿起黑色的勾線筆,進行勾線處理。
3、用馬克筆將嫦娥仙子身上的飄帶、月亮和星星塗上顏色。
4、將雲朵用馬克筆塗上藍色。
5、將嫦娥仙子用馬克筆塗好顏色即可。
4、中秋節繪畫怎麼畫
先用黑色彩筆畫一個由弧線組成的橢圓形,表示月餅的表層,在每條弧線的兩頭,向下畫一條豎線,豎線要一樣長,表示月餅側面的條紋。
在每條豎線之間,用弧線連接起來,表示月餅底部的花紋。在月餅的左上方,畫兩條弧線,中間由一條橫線連接起來,表示白兔的耳朵,在耳朵兩側,各畫一條弧線,表示白兔的臉。
在白兔的臉上,畫兩個橢圓形,表示眼睛,再畫一個半圓形,半圓形的上邊畫成人字形,表示它的嘴。
在臉的下面,畫一條短弧線,表示前腿,在前腿下方,畫一個小寫的三,三的末端向上,和臉連在一起,表示它的後腿,在後腿左側,畫一條波浪線,表示它的尾巴。
在白兔嘴的兩側,用粉色彩筆畫兩個橢圓形,表示它的粉臉蛋,在白兔右側,畫一條圓圓的弧線,表示月亮,在白兔和月亮下面,畫兩條波浪線,表示雲朵。
塗色時,先用桔色筆將月餅塗成桔色,再用黃顏色彩筆將月亮塗上顏色,最後,用淺藍色彩筆將雲朵的邊緣塗上淺藍色,中秋節的畫就畫完了。
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
5、中秋節簡筆畫如何畫
1、首先畫出一個月亮,月亮上畫一個簡單的兔子頭,然後在月亮之下畫一顆樹來作襯托。
2、樹下面畫出荷花以及雲朵,接著再畫出美麗的嫦娥,在空白部分可以再稍加補充一些雲朵以及荷花。
3、最後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中秋節簡筆畫就完成啦。
6、中秋的畫報怎麼畫
工具/原料:彩筆、畫紙
方法:
1、用藍色彩筆畫一個長方形的圖框,並且把圖框一圈塗上顏色。
2、在圖框的正上方用紅色彩筆寫上手抄報標題「歡度中秋節」。
3、在畫紙的左上方畫一個月餅的簡筆畫。
4、在畫紙的右上方畫一個兔子的簡筆畫。
5、在畫紙的正下方畫一個月亮的簡筆畫。
6、在月亮簡筆畫兩邊各畫一個圖框,如圖所示的樣式。
7、最後在月亮簡筆畫的上方畫一個黃色的長方形圖框,並且在裡面寫上相關文字內容。這樣一個簡單又好看有關中秋節的手抄報就畫好了。
7、畫一幅中秋節的畫怎麼畫
畫一幅中秋節的畫畫法如下:
1、先畫出嫦娥扎著環形發髻的頭部,她正捧著一塊月餅在吃,肩上的絲帶飄了起來。
2、然後在旁邊畫出一隻抱著胡蘿卜的玉兔,將嫦娥的衣裙補充完整。
3、再在嫦娥身下畫出一塊大月餅,旁邊畫出祥雲和圓月。
4、最後給畫面塗上美麗的色彩,這樣一幅中秋的畫就畫好了。
中秋」一詞,最早出現、最早記錄在《周禮》之中。一年可以分為四季,每個季節又分為孟,仲,季,因此中秋也叫仲秋,每年在農歷八月十五日這一天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月亮更圓、更亮,此夜被稱為「團圓夜」又,最後每年的八月十五就變成了我們常說的中秋節。中秋節來歷的小故事。
嫦娥奔月:嫦娥奔月是我國古代的神話故事。傳說當時的天空出現了10個太陽,百姓被折磨的苦不堪言,被稱為「神射手」的後羿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口氣射下天空中的9個太陽,西王母獎勵後羿射日有功,賜予了後羿一顆長生不老的仙丹。
後羿回到家中將西王母贈葯的事情經過告訴了他的妻子嫦娥,並將這顆仙丹交有嫦娥保管,不料卻被後羿的一個徒弟蓬蒙聽到,蓬蒙趁著後羿和其他的朋友出門打獵之時,悄悄來到後羿的家中,找到嫦娥並威脅她交出長生不老的仙丹,如果嫦娥不答應,他就立刻殺死她,嫦娥在情急之下吞下了仙丹,化成仙女向天空中飛去。
此時正是農歷的八月十五,得知嫦娥成仙的消息,後羿傷心欲絕,決定在這一天在桌上擺上嫦娥平時最喜歡點心和食物懷念他的妻子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