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怎麼形容端午節
1、什麼的端午節,怎麼填?
端午節形容詞如下
1,溫馨的端午節。難忘的端午節。熱鬧的端午節。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祥和的端午節。有趣的端午節。開心的端午節。冷清的端午節。美好的端午節。無聊的端午節。
端午節造句
1,熱鬧的端午節,冷清的端午節。
2,難忘的端午節,精彩的端午節。
3,我們又迎來了一個熱鬧的端午節。家吃粽子,賽龍舟,忙的不亦樂乎,但是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快樂的笑容。
4,由於某種原因,今年大家過了一個冷清的端午節,沒有幾個人上街,街上冷冷清清,沒有了一點節日的氛圍。
2、形容端午節的優美句子
形容端午節的優美句子:
1、有時會忙,有時會忘;有時我累,有時我懶!但怎樣我也會記得想你,想你這個好朋友!記住:你微笑時我的世界也微笑,祝端午節快樂!
2、構思了很多心語,醞釀了諸多祝願,斟酌了眾多問候,才發現還是代替不了那句最平實的話:平安,健康,幸福,祝您和您的家人端午節快樂!
3、端午節送你一個開心粽,帶著我的祝福;送你一個幸福粽,映著我的問候;送你一個甜蜜,浸透我的關懷;送你一條端午簡訊,傳遞我的祝願,祝端午節快樂。
4、層疊疊的粽葉層疊疊的香,粘稠稠的米飯粘稠稠的思,紅通通的棗兒紅通通的運,熱乎乎的粽子熱乎乎的情,喜慶慶的節日喜慶慶的過。又至端午,祝你開懷!
5、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祝福親愛的朋友端午節快樂!
3、描寫端午節的四字詞語
喜賽龍舟、龍舟競渡 、五月端陽、風雨端陽、重五山村、重五惡日、粽葉飄香、艾葉菖蒲
家家插艾、快樂端午、喝雄黃酒、仲夏登高、順陽在上、屈志從俗、 食古不化
成語解析:
1、五月端陽[ wǔ yuè ān yáng ]
即端午節。
2、屈志從俗[ qū zhì cóng sú ]
1)、指抑制意願遷就世俗。
2)、屈原因志投江。紀念他吃粽子。成為風俗習慣
3、食古不化[ shí gǔ bù huà ]
指對所學的古代知識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於按現在的情況來運用,跟吃東西不消化一樣。
端午節吃粽子,自古以來就有的風俗,一直延續到現在而沒有改變。謎底頓讀為「食/古不化」
4、風雨端陽[fēng yǔ ān yáng]
指端午節出現大風大雨。
5、粽葉飄香[zòng yè piāo xiāng]
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又是一年粽葉飄香時。
(3)該怎麼形容端午節擴展資料:
端午節」來歷: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簽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自古以來端午節便有劃龍舟及食粽等節日活動。自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4、描寫端午節的好詞
關於端午節的詞語:
一、端午節的別稱
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午日節、女兒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
二、端午節相關詞語
雄黃酒、賽龍舟、采艾蒿、屈志從俗、闔家團圓、粽葉飄香、香嫩糯米、鮮美夾心、龍舟競渡、屈志從俗、五月端陽、風雨端陽、重五山村、重五惡日、江米粽子、紀念屈原、食古不化、粽子飄香、風雨端陽。
三、有關端午節的成語
1、屈艷班香:屈:指屈原;班:指班固。象《楚辭》、漢賦那樣詞藻艷麗,情味濃郁。稱贊詩文優美。
2、騷人墨客:騷人:屈原作《離騷》,因此稱屈原或《楚辭》的作者為騷人。墨客:文人。指詩人、作家等風雅的文人。
3、屈志從俗:指抑制意願遷就世俗。也指屈原因志投江,紀念他吃粽子,成為風俗習慣。
4、人山人海: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5、鑼鼓喧天:喧:聲音大。鑼鼓震天響。原指作戰時敲鑼擊鼓指揮進退。後多形容喜慶、歡樂的景象。
6、龍舟競渡:龍舟競渡又稱賽龍舟、劃龍船、龍船賽會等,是中國歷史上一種具有濃郁的漢族民俗文化色彩的群眾性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有利於增強人民體質,培養勇往直前、堅毅果敢精神的體育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