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什麼時候下雨
1、為什麼中秋時總下雨
因為白露節氣,具有晝夜溫差拉大,露水凝結增多的寓意,白露節氣也是預示著進入秋季的開始。
在農村有關白露節氣的諺語,就流傳著「白露逢單,地下不幹」的說法,其意思也就是說白露節氣這一天,適逢農歷的單日還是雙日,對於接下來的天氣就有一定的預測作用,如果白露節氣趕上單日也就預示後期會是多雨天氣,因經常下雨導致地上都不會干。
俗語:八月十五雨淋淋,四十五天雨連連,這里所指的八月十五也就是中秋節,其意思是說在中秋節這天,一旦出現了下雨天氣,那麼在接下來就有可能會出現連續四十五天的下雨,也就是相當於一個半月都沒有好天氣,採用這種誇張的說法,也是以此提醒人們注意今後一段時間的天氣變化。
2021年白露節氣
2021年的白露節氣,正好適逢農歷的八月初一,也就是說白露節氣趕上了單日,那就預示著今年秋季雨水有可能會偏多。現在回頭來看,農村的這句諺語也早就給出了預兆,目前多地出現連續降雨天氣,也印證了這句諺語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處暑節氣到來,就意味著暑季接近尾聲,氣溫由此會逐漸下降。在處暑節氣中,農村就有「處暑淋了頭,落滿十八江」的說法,其意思也很好理解,就是說在處暑節氣當天一旦下雨淋濕了頭發,在接下來往往就會雨水偏多。
2、今年中秋節是下雨,還是天晴?
當然是天睛,因為今年中秋節及國慶節都是同一天,按歷史記錄來看中秋節、國慶節一般情況下都沒下雨的,固此今年中秋節不下雨是天腈的原因。
3、中秋節的時間(農歷)和主要的習俗�1�3
中秋節是在每年農歷的八月十五,其主要習俗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
1、賞月。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每逢這一日,「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明清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中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等古跡。
2、吃月餅。我國城鄉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3、拜月。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里、陽台上設案當空禱拜。
(3)中秋節什麼時候下雨擴展資料:
古時中國的中秋宴俗,以宮廷最為精雅。如明代宮廷時興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後,眾人圍坐品嘗,佐以酒醋。食畢飲蘇葉湯,並用之洗手。宴桌區周,擺滿鮮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時鮮,演出中秋的神話戲曲。清宮多在某一院內向東放一架屏風,屏風兩側擱置雞冠花、毛豆技、芋頭、花生、蘿卜、鮮藕。
屏風前設一張八仙桌,上置一個特大的月餅,四周綴滿糕點和瓜果。祭月完畢,按皇家人口將月餅切作若干塊,每人象徵性地嘗一口,名曰「吃團圓餅」。
4、八月十五都有什麼習俗啊?
中秋節簡介
每年農歷
八月十五日
,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
仲秋
。八月
十五的月亮
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
月夕
」,「
八月節
」。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
夕月
」的習俗。夕月,即祭
拜月
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
月亮神
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
高燃
,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
團圓月餅
。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
她美麗
出眾,後立她為皇後,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
中秋賞月
、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
月亮神
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
舞草龍
,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
斗香
、樹中秋、點
塔燈
、放天燈、
走月亮
、
舞火龍
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遊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
美好的生活
,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
千里共嬋娟
」。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