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為什麼在端午節這一天跳江
1、為什麼屈原要在端午節前去投江自殺?
為什麼屈原要在端午節那天死了?因為他害怕第二天要高考。文綜不會,理綜不會,數學英語不會,唯一語文有點把握,但寫作文又規定「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
懷王十五年(前304),張儀由秦至楚,以重金收買靳尚、子蘭、鄭袖等人充當內奸,同時以「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誘騙懷王,致使齊楚斷交。懷王受騙後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於是屈原奉命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此間張儀又一次由秦至楚,進行瓦解齊楚聯盟的活動,使齊楚聯盟未能成功。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
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懷王遂被秦扣留,最終客死秦國,頃襄王即位後繼續實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2、端午節源自於屈原投江,請問屈原當時為何投江?
屈原投汨羅江是當時楚國被秦國打敗,楚頃襄王逃跑,國家覆滅,屈原因為愛國,心情苦悶但又無力回天,而自己又被流放,所以跳進汨羅江。
一、家國不復從前。
公元前299年,當時楚懷王要去秦國赴會,屈原等人力勸楚懷王不要去,因為秦國是個虎狼之地去了必有危險。可是楚懷王的兒子子蘭為了討好秦國就慫恿楚懷王要去秦國,結果楚懷王剛剛進入武關,就被秦國的軍隊給扣留了隨後被押往咸陽並要讓他割讓土地。當時楚懷王的兒子子蘭做令尹,不肯割讓土地,所以秦國又發兵攻打楚國,結果楚國戰敗,被秦國多去了十六個城。
公元前296年,楚懷王死在了秦國,各諸侯國都認為秦國這事做的太不地道了,伺候秦國、楚國絕交了,屈原此時也被免去了官職,被流放到江南。
二、國家覆滅,自投汨羅江。
公元前280年,秦國的大將司馬錯帥兵攻打楚國,楚國戰敗割讓了上庸以及漢北的地方給秦國。第二年,齊國的大將白起又帥兵攻打楚國,取得了楚國的三個城。
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有攻下了攻下了楚國的郢都,這後楚國的頃襄王只好帶著那些掌權的貴族們一塊跑了。
知道自己國家被割的所剩無幾,幾乎是家國不存了,屈原此時的心情極度苦悶,他非常絕望,所以這時候他就跳下了汨羅江。這天也就是在農歷的五月五日,當時屈原大概六十二歲左右。
屈原之所以會投汨羅江是因為他對自己的國家有著深切的愛,看著自己所愛的國家一步一步的走向滅亡,他極度失望、心痛。
3、端午節與詩人屈原關系密切,他是為何要自盡汨羅江的?
楚懷王被拘留,秦國不能返回。楚國的大臣立太子為王,太子就是楚王。楚襄王想和秦國講和,卻遭到屈原的強烈反對。楚襄王認為屈原是一塊待打的石頭,就撤了屈原的官職,流放到江南。屈原這次被流放十六年。在這16年間,他創作了大量優秀的辭賦作品,其中許多作品表達了他的愛國主義情懷和對人民的關懷。雖然被流放,但他仍然關心國家,經常打聽楚國的近況。公元前278年,秦國在攻下了。屈原聽到這個消息後,感到極度的沮喪和絕望。不久之後,農歷五月初五,他帶著這樣的心情去了汨羅江,一代愛國詩人就這樣走了。
公元前353年,屈原出生在楚國。雖然他出生於一個貴族家庭,但他生活貧困,因為他不屬於直系貴族家庭。看到底層人民的悲慘生活後,才有意振興楚國,讓人民遠離戰亂,過上富裕的生活。他把自己的志向以一首詩的形式寫了下來,一生不曾改變。屈原在年輕時很受楚威王的器重。後來,楚懷王繼位後,屈原看清了楚國內憂外患的形勢,強烈建議楚懷王進行政治改革。當時楚國有親秦派和反秦派。由於變法觸及了親秦派的利益,所以在變法開始前就遭到了強烈的反對。在親秦派的反腐運動中,楚懷王和屈原的關系也岌岌可危。於是,出現了屈原人生中的第一次流放。
屈原(約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姓屈,名平,字元,號正則從雲,楚丹陽(今湖北宜昌)人。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政治家,楚武王熊通之子瞿霞的後代。出身皇族,屈原從小就過著奢華的生活。由於家庭的良好影響,他對人民的苦難深表關切,因此早年就做了許多同情人民的好事,贏得了不斷的贊揚。屈原被流放後,楚國日益蕭條。幾年後,秦國攻佔了楚國的首都。屈原聽到楚國滅亡的消息後,被流放到汨羅江邊。他不知道如何發泄他的憤怒,所以他抱著一塊大石頭跳進了汨羅江死了。
4、端午節的來歷中屈原為什麼跳江
不是因為屈原在端午節那天跳江,是因為屈原在那一天跳江了才有了端午節來紀念他的,個人認為是這樣的額。
5、屈原為什麼要跳河端午節故事
屈原跳河自殺是因為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准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葯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