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中秋節晚會現場直播什麼台播
1、中秋節民間習俗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作為中國的民俗節日之一,經過千百年的文化沉澱,形成了獨具風格的文化特色,除過賞月、吃月餅以外,還有很多民間習俗:
1-賞桂花
中秋節賞桂花,不僅僅是因為桂花在中秋節時盛開,還因為桂花寄託著人們對甜蜜生活的追求和贊美。古稱農歷八月為桂月,此月是賞桂的最佳時期。中國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和我國人民的文化生活聯系在一起,許多詩人吟詩填詞來描繪它、頌揚它,甚至把它加以神化,正是桂花把它們聯系在一起。
桂花有「九里香」之譽,是我國人民十分喜愛的一種傳統名貴花木。自古以來,人們把桂花及其果實視為「天降靈實」,作為崇高、美好、吉祥的象徵。因此人們稱譽好的兒孫為「桂子蘭孫」;把「進士及第」或考上了狀元,稱之為「蟾宮折桂」;把月宮稱為「桂宮」,以「桂魄」比喻月亮。我國勞動人民還以桂花和月亮為題材,創造了許許多多優美動聽的神話故事。在中秋節賞桂花更是別有滋味,因為桂花寄託著人們對甜蜜生活的追求和贊美。
2-飲桂花酒
入秋後,桂花盛開,在中秋來臨之際開始掉落。人們會將桂花拾起,釀造成桂花酒。由桂花釀造而成的桂花酒,味道醇香,酸甜可口。喝過之後,余香會存留很久。吃過月餅,喝一些桂花酒起到解膩的作用,而且,桂花酒對睡眠有一定的幫助。
除此之外,中秋喝桂花酒,其實是有寓意的。桂花是富貴、吉祥的象徵。「桂」與「貴」同音,是一種富裕的象徵。因此,桂花酒很受人們的歡迎。
3-吃月餅
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據說唐朝時期已經有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但是月餅作為食品名稱並同中秋賞月聯系在一起,則是宋代的事情。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蘇東坡有詩雲:「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南宋文學家周密在《武林舊事》中首次提到「月餅」的名稱。傳說元末,人們還利用月餅來傳遞反元信息,說明當時月餅已經走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長期以來,我國人民對製作月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明清時期,餅師已經把嫦娥奔月等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一位清朝文人形容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和現在的月餅已頗為相近了。到了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更加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還分成平式、蘇式、廣式、台式等不同風味。月餅作為吉祥、團圓的象徵,寄託著人們的美好願望,而吃月餅和送月餅的習俗也一直延續至今。
4-祭月
在我國民間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即祭拜月神。每到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設香案,擺上月餅、蘋果、花生、西瓜、石榴等祭品,其中各式月餅以及西瓜是絕對不可缺少的,西瓜還需要切成蓮花形,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出來的方向,然後點燃紅燭、高香,在長輩的率領下全家依次拜祭月亮神,然後由家庭主婦切開團圓月餅。
家庭主婦在切月餅時一定要預先按照家庭人數來分切,在家的和不在家的,都要算在一起,切的時候不能多切,也不能少切,而且大小、形狀要一樣。此後再由家庭主婦向在場的家庭成員分發,先長輩、後晚輩,出門在外的留一份。這象徵著家庭團圓,幸福美滿。
5-吃桂花糕
中秋節吃桂花糕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秋節大多是在農歷十月份,而十月份正是桂花飄香的時節,此時的桂花香氣濃郁,很適合用來做成香甜軟糯的桂花糕,而且有些人家還會釀制一些桂花酒,具有獨特的桂花香。
其次,桂花爛漫之際,也是秋收之際,此時人們喜歡采一些桂花來做糕點,並且以品嘗桂花糕來表達對秋天的感謝,感謝秋天的豐收,分享豐收的喜悅和美好。而且桂花的花瓣是十分緊湊且外形優雅,寓意著收獲和美好,所以中秋節吃桂花糕也象徵著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總的來說,中秋節吃桂花糕有兩個原因,一是此時桂花香氣正盛,做成桂花糕口感好;二是桂花寓意著收獲和美好,所以人們會在此時吃桂花糕,表達心中的追求。
6-燒塔
中秋夜燒塔。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占塔高的1/4,然後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谷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
民間還有賽燒塔規例,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不及的或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勝的由主持人發給彩旗、獎金或獎品。據傳燒塔也是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於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的由來。
現代人們則以「燒塔」來祈求稻穀節節飽滿,家裡紅紅火火,親朋平平安安。江西、廣州等地仍沿襲這一習俗。
7-賞花燈
我國民間自古以來就有中秋舉辦花燈會的習俗。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中,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都形成了樹中秋、放天燈等習俗。
花燈不僅種類繁多,而且還常常配有剪紙、書畫、詩詞等裝飾,是我國民間傳統手工工藝的一種展示。在廣州、香港等地,「樹中秋」活動就是將彩燈高豎起來之意,璀璨的彩燈不僅使節日的氣氛更加濃厚,還成為城市獨特的風景線。在廣西南寧一帶,除了以紙竹扎各式花燈讓兒童玩耍外,還有很樸素的袖子燈、南瓜燈、桔子燈。而所謂「放天燈」,即孔明燈,用紙紮成的燈,燈下點燃蠟燭,熱氣上騰便可使燈飛到空中,引人歡笑追逐。
燈象徵著希望。中國傳統節日中賞燈非常流行,正表明中華民族對生活的樂觀、對未來的期盼。
盡管中秋節的習俗多種多樣,但是中華兒女們歡慶中秋,企盼闔家團圓和擁有美好生活的願望卻始終都是一致的。
2、在你看來中秋節都有什麼風俗?
中秋節又名團圓節,一切活動或說習俗都是圍繞月亮這一主題,人們印象最深的習俗就是中秋節合家團圓吃月餅了,除了此,還有祭月、賞月、拜月、賞桂花、供免兒爺、吃桂花酒等一些與月亮有關的習俗。對著圓月祭拜,祈禱天堂的親人平安,欣賞著天上的明月,感受著她是那麼明亮,她是那麼晶瑩,將月餅擺放在月光下,不僅供也與免兒爺共同品嘗,嗅著桂花香,品著桂花酒,做著團圓夢,願早步蟾桂,高攀仙桂,生活永遠如月一樣圓潤,得到嫦娥的關照,吳剛的護佑,享受皓月當空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