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應該怎麼樣過作文
1、過端午節的作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過端午節的作文(通用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過端午節的作文1你瞧,奶奶正在廚房包粽子。只見她熟練地把糯米娃娃放進蘆葉媽媽懷抱,再放進兩個紅棗,把蘆葉一折,再用繩子將它們綁住。近看,一個個粽子昂首挺胸,活像一群威武的小兵丁。
爸爸右手拿掃帚,左手拿雄黃水噴灑瓶,一邊把灰塵掃干凈,一邊噴灑雄黃水。在爸爸手裡的掃帚,如同一輛「坦克」,把灰塵大軍殺得人仰馬翻,可灰塵大軍人多勢眾,一次又一次地向「坦克」進攻。「坦克」勢單力薄,但也不甘示弱,一顆顆炮彈呼嘯著飛向灰塵軍隊。最後,灰塵軍隊全軍覆沒,「坦克」也累得倒在了地上。
這時,我好奇地問媽媽:「媽媽,為什麼要在屋子裡噴灑雄黃水呢?」「每逢端午節,人們在屋子裡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滋生。」媽媽回答道。媽媽停了停又說:「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像賽龍舟、插五端、吃五黃……」我又問:「那食俗有哪些呢?」我邊說邊舔了舔嘴唇。看著我那饞嘴的樣子,媽媽便笑著說:「端午節的食俗是吃粽子,傳說屈原投汨羅江自殺,村民們用竹筒裝著米飯灑進江里,讓魚蝦不去吃屈原的屍體……」
「過節嘍!」奶奶喊道,我們趕緊向飄著粽香的廚房奔去。我們吃著香噴噴、熱騰騰的粽子,心裡美滋滋的……
過端午節的作文2「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早上,我被天貓精靈朗誦的。《離騷》叫醒了。哇,今天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老師告訴我們這是用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
一早,媽媽從菜場里買回了艾草,做成劍的樣子,掛在門上,散發出陣陣清香。我的早餐是粽子和咸鴨蛋,真是色香味俱全呀!
中午,只見大廚媽媽精心准備的糖醋黃瓜、醬爆黃蟮,流著黃油的鹹蛋黃粉墨登場!爸爸拿出了「心頭好」——雄黃酒。我邊吃邊說:「我們來端午知識問答吧!」我一連問了3個關於屈原的問題,媽媽和爸爸雙雙答對。
我心想:我們的祖先可曾在汨羅江邊賽龍舟、包粽子?可曾在家裡吃五黃、點雄黃辟邪?我們長輩的一些記憶,已經成為了我們最愛聽的故事。這就是我們說的傳承吧!
過端午節的作文3在一個明媚的早上,街上人山人海的買粽子,一看就知道節端午到了。
我和媽媽、三姨夫、三姨一起去了姥姥家,也帶上了哥哥,只有我和哥哥做的是摩托車,媽媽、三姨、三姨夫坐的是大車,到了姥姥家,看見我那又高又胖的哥哥出去玩了,趁那時候我把手抄報完成了,然後我三姨說,去拿掃帚和簸箕幫助你舅媽弄麥子,我們幾個飛快跑了出動,到了那裡,看見哥哥他們幾人在拾麥子,趕緊過去幫忙,在我們共同努力下,很快丟下的麥子都被我們收拾干凈了。回到家後,發現家裡多了許多的麥子,心想:以後可不能浪費糧食,他們種出來的麥子是很不容易的,我們要珍惜。這時媽媽叫到,快回來吃粽子啦!
這個端午節,雖然媽媽沒有帶我去玩,但我覺得過的非常有意思,讓我明白了我們平時所吃的東西都是農民的勞動換來的,我們要像他們一樣勤勞,一樣朴實。
過端午節的作文4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人,沒有人說他不知道端午節,但知道端午節的由來的人有幾個呢?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這端午節的由來吧!
人人都知道,端午節那天,家家包粽子,門上插艾草,有些地方的.河上還有賽龍舟,有些地方還保留著喝雄酒的習俗,人們這么做是為什麼呢?對了,就是祭奠我們的偉大的詩人屈原。
屈原,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為楚國的改革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使原本不富裕的楚國變得強盛起來,有一次,楚國和趙國兩個國家交戰,當那場戰打到一半的時候,趙王卻帶著軍隊撤離了,楚王要去追,被屈原攔住了,屈原告誡楚王說:「楚王,你可不能去追啊,這一定是個圈套啊,趙國打我國,未必會輸,可他打到一半就跑,這其中一定有陰謀。"可楚王就是不聽,屈原又說:」不如派一位將軍去,你就別去了。「可楚王又不肯,說他一定要活捉趙王,說完,便帶著軍隊追去了。
一切都在屈原的意料中,楚王被活捉,軍隊全沒了。五月初五,屈原得知消息,非常憤怒,一氣之下,抱著石頭投淚羅江自盡了。人們知道後,為了祭奠屈原,將五月初五設為端午節,並抱粽子祭奠他。
屈原的愛國精神時時縈繞於人們的心中,永垂不朽!
過端午節的作文5來給大家說一說我是怎樣過端午節的。終於到了農歷五月初五,我期盼了好久了。
我爸說,端午節是我國流傳了二千多年的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掛艾葉菖蒲,吃粽子,我們金華人還要吃「五黃」,吃綠豆糕,去看望長輩,親人團聚。端午節的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族詩人屈原。今年,端午節成了法定假日,也成了親朋團聚的好日子。
今天一早,我早早起床,用粽子和綠豆糕當早點。後隨爸爸去尖峰山旁的老家,爸爸去和他的兄弟姐妹們團聚,我和我的姐妹、弟弟們會合。我們下地摘黃瓜、西紅柿,又冒雨剪蕃薯藤,再將長長的蕃薯藤剪成一段段,二張葉子一段,後將一段段蕃薯藤扦插到地里。在幹活時,蚊子挺多,在我胳膊上和小腿上咬了好多小包包。通過大家共同努力,終於將一小塊地插滿了蕃薯藤。雨停時,我們又摘了很多桑葉,在回到市區時,我將桑葉送給養蠶的馮同學。經過勞動,大家覺得有些勞累,不過,等到蕃薯的收獲季節,我又可以和好朋友、小夥伴們一起來挖蕃薯了。
過端午節的作文6早晨,天氣陰沉沉的。幾日來,家裡發生了點事情,我一直也沒有走出陰影,時時想起來坐著發呆。走到教室門口,一個孩子看見我「嗖」地鑽進了教室。小傢伙又想干什麼我心裡暗暗地嘀咕著。
走進教室,來了十幾個孩子,都七手八腳放椅子。孩子似乎看出我的變化,都懂事多了;放完椅子,孩子們該值日的值日,該讀書的讀書。漸漸的,教室的人多了,書聲朗朗。那個早晨看見我鑽進教室的孩子時時用眼瞟著我,好像在偷偷地觀察著我。我裝著沒看見,時而傾聽著悅耳的讀書聲,時而想著自己的心事微微嘆氣。
「老師,老師——」一個聲音在耳邊響起,我一愣正是那個孩子。「老師,端午節快到了,這是我與媽媽昨晚親手包得粽子,給你捎了兩個嘗嘗。」孩子扒在我耳邊輕輕地說到。「啊,啊,謝謝,謝謝。」我恍然接過孩子手中的粽子,一陣濃濃的香味迎面撲來,心裡頓時盪起一股暖流……
是啊,快過端午節了,應該是讓每個人都感受到愛意濃濃的端午節,我吸了一口氣,心裡充滿了希翼。
過端午節的作文7今天是端午節。今天是紀念屈原的日子,一定要吃粽子呦!我現在已經聞到粽子的香味了!
我沖進廚房,到鍋旁一看:鍋中熱氣裊裊,幾個被棕葉包得牢牢的粽子浸泡在水裡。「哇!好多粽子啊!」我叫到。「刷好牙再來吃吧。」媽媽對我說,我以風(不對!應該是光)的速度刷好牙,坐在餐桌旁,等待著美味的大餐。
沒過幾分鍾,一碗香噴噴的粽子立即出現在我的眼前,這些粽子的口味樣樣齊全:有肉餡的、赤豆餡的、蛋黃餡的等等。我最愛吃的當然是大肉粽啦,我選起一個,急忙扯下外麵包著的粽葉趕緊吃。
當我咬下第一口時,我又一次品嘗到了那鮮美的味道。美味的糯米再加上好吃的肉,簡直勝過山珍海味。在品嘗美味粽子的同時,我想到粽子的由來。
公元前340年,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入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把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竹筒裝米,投入祭奠,代代相傳。現在,我一邊吃著粽子,一邊問著媽媽關於屈原的故事,過著快樂的端午節。
過端午節的作文8香噴噴的粽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釀好了,賽龍舟的船也准備好了,端午節也就隨風而來了。
端午節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傳說就是為了紀念大詩人屈原的。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位著名的大臣,名叫屈原。他不僅僅詩詞寫得好,還有相當的謀略;既就是一位詩人,此時也就是一位政治家。屈原出身於楚國的貴族,起初頗受楚懷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張改良內政,聯齊抗秦。但就是,楚懷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由於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理解屈原的意見,並且進讒言使懷王疏遠了屈原。此時結果楚懷王被秦國誘去,囚死在秦國。頃襄王即位後,屈原繼續受到迫害,並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對前途感到絕望,就在農歷五月除五投汨羅江自盡。屈原寫了很多不朽詩篇,此時比如有:《離騷》、《天問》等等……
端午節還有許多別名,有:浴蘭節、女兒節、五五節、端陽節等等……
我十分喜歡端午節,因為這其中寓含著很豐富的好處。
過端午節的作文9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
按照習俗,這一天早上人們會把門上、窗上都掛上艾蒿,表示驅趕蚊蟲等,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人們還要包粽子、吃艾葉蛋。在我國的南方等地區人們還要賽龍舟,主要是為了展示各種龍舟的風采,賽龍舟的人會非常得多,人們穿著節日的盛裝齊心協力地劃一邊喊著響亮的>口號,一邊追趕前面的龍舟,你追我,我追你,非常熱鬧。
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也會包粽子,我要跟著奶奶學包粽子,包粽子首先要把粽葉洗好,然後再把糯米淘好,都准備好了就開始包。粽子的口味有各種各樣的,有紅棗的、豆沙的、還有栗子的,看著奶奶熟練地手法我羨慕極了。我選擇了豆沙餡讓奶奶教我包,在奶奶的幫助下我先把粽葉折成三角形然後放上一顆紅棗,再放糯米對折包,包了一半就散了,再包一個又散了。我深深地感到奶奶包粽子看起來簡單,其實非常不容易,我一定要好好學會包粽子。
晚上,我們全家人會坐在一起吃著又大又香又甜的粽子,愉快的端午節隨著粽子的飄香離我而去。
過端午節的作文10端午節為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節目眾多,賽龍舟,掛菖蒲,喝雄黃酒,吃粽子……
今年的端午節又快到了,媽媽給我煮起了香噴噴的粽子。粽子的形狀各式各樣,有三角形的、有正方形的、有菱形的,那是按形狀來分的。按餡兒分,有肉粽,有豆粽,還有棗粽……
說起粽子,還有個動情的故事。傳說詩人屈原很熱愛楚國,當楚國被秦國滅亡後,他悲痛欲絕,投江自盡。百姓們知道了,就紛紛劃著小船,到江里打撈屈原的屍體,又怕魚兒吃他的屍體,就包了粽子投進江里,以免魚兒傷害。
「看賽龍舟了,看賽龍舟了!」小朋友叫喊著,我歡快地擠到江河邊。龍舟五顏六色,栩栩如生。在太陽下,龍舟上片片銀鱗,閃閃發光。每隻龍舟像一條條巨龍卧立江面等候命令。「砰!」一聲令下,龍舟的健兒們奮力擺動船槳,整齊一致。「巨龍」飛也似地沖向終點。河岸邊掌聲不斷,劃漿聲、吶喊聲、歡呼聲、號子聲、鑼鼓聲,匯成一首熱鬧歡快,激動人心的交響曲。
端午節熱鬧非凡,刺激精彩,我喜歡這樣的節日。
2、過端午節作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我整理的過端午節作文350字(精選14篇),歡迎大家分享。
過端午節作文1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來了,我們縣城會在這個激動人心的節日中,舉行一個隆重的交流會,這時的我既高興又傷心,高興的是因為又可以趕集了,傷心的是因為期末考試快要來臨,心裡總是惦記著考試,算了,還是以樂觀的心態和激動的心情去感激吧!
在這個節日中,我們會吃到香噴噴的粽子,在賣粽子的截癱上,有米加肉沫的肉粽子,有黃米加葡萄乾的粽子,還有糯米加紅棗的粽子,我和外婆各買了三個拿回去蒸,蒸了兩個小時還沒有熟。又過了一會兒,我睡著了,睡夢中聽見外婆說:「粽子熟了,快來吃吧!」聽到這句話我馬上飛奔下床,坐到了凳子上,吃著香噴噴的粽子,開心極了!
第二天,我們開著自家的小汽車去宋家溝趕回,到了那裡,我迫不及待地飛奔到了游樂場的地方。映入眼簾的是掛在天空上的一隻大龍舟,細看才發現原來是海島船,買好票坐在上面,好到船往起升的時候並不可怕,往下降的時候心就像馬上要蹦出來,人們就像飛在天空中一樣,非常刺激!我們還去玩了很多的項目,就不一一介紹了。
就這樣,我們度過了一個美美的端午節!
過端午節作文2盼望著,盼望著,端午節終於到了!每到端午節,大家都會想起古代愛國詩人屈原,這一天,是他懷才不遇,憤憂國難投江的日子。因為他,也流傳下來了一些美麗的傳說,吃粽子就是為了祭奠這位詩人。
這一天早晨七點,我們早早地起床,穿好衣服准備到宋家溝去趕集。我們坐著一輛公交車,車上擠的人山人海。中處非常堵,大概所有的人心情都跟我一樣,急著去趕集。好不容易來到會場,媽媽卻被一件衣服給吸引了,我抱住胳膊,眼瞪的大大的。這時,媽媽看到我生氣的樣子,便說:「好好好,我先帶你去游樂場玩。」突然,耳邊傳出一陣陣游樂園的聲音。這時,我回想起原來玩碰碰車時,開車的情景,便忍不住大笑起來,因為我總是撞來撞去,東西南北都分不清了。
我先玩了一會兒跳跳床,玩的時候,我像是一下子飛到了天上,真是太好玩了。
然後我又玩了一下鏡子迷宮,我和妹妹進去之後,卻怎麼也找不到出口,忽然我看到妹妹已經超過了我,我便一下子沖了過去,突然,「撲通」一聲,我摔了一跤。慢慢的,終於找到了出口。
接著,我們走出了游樂場,來到了賣吃的地方,那裡香氣撲鼻,有蛋糕,有餅子……
到了八點,我們只好依依不捨地回家了,真希望下一個端午節快點到來,我愛端午節。
過端午節作文3端午節吃粽子,春節放鞭炮,元宵節吃餃子,清明節上墳等是我國傳統文化習俗。每逢佳節倍思親,無論是遠在異鄉的遊子,還是近在咫尺的家人都要聚在一起,過個團圓節。
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我們買來了一大堆竹葉,把它泡在水盆里,准備明天包粽子。到了第二天,我早早地起了床,聞見廚房裡飄出一陣陣香味,饞得我是口水直流三千尺,於是我就走到廚房跟外婆一起包粽子。我先在糯米堆里拿出一些糯米,分別把它擺成立體的三角形,中間放上一個大蛋黃,還在每個角上各擺了一塊肉,然後在水盆里拿出竹葉,把它們包起來,再用繩子捆緊,可我怎麼也捆不緊,而外婆卻熟練地包好了。捆到後來,我有點不耐煩了,就問外婆,為什麼要包粽子?外婆說:「包粽子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因不得志而跳江自尺,老百姓知道後,紛紛走到江邊劃船打撈,大家爭先恐後的要把屈原救上岸,可打撈了好久,也不見他的屍體,最後大家紛紛拿米團往江里扔,不讓江里的魚、蝦、蟹等把屈原的屍體吃掉,於是就有了現在的端午節吃粽子」。聽了這個故事,我深深的被感動了,於是就用心地包起了粽子,終於成功了。
中華民俗源遠流長的傳統習俗,我們應該去敬重它,保護它,讓古老的傳統文化成為民族的和諧。
過端午節作文4農歷五月初五早晨,我們一大家子人興致勃勃地趕往奶奶家。到了奶奶家,就看到奶奶已經鋪開了包粽子的場面,我便快速地加入了。
我可不會包粽子,奶奶耐心地教我:「先把粽葉疊在一起,注意不要有洞。」奶奶一邊拿著粽葉做樣子,一邊滔滔不絕地講著。「第二步,把糯米放進粽葉里,記住放一半,不要放太滿。第三步,放上自己喜歡的餡。」說完奶奶捏起一大塊肉放了進去。「第四步,放上糯米。最後一步,你可要認真再認真地聽哦!」「會認真的。」我說。「最後把兩片粽葉下壓,一定要按緊,然後把絲線纏在粽子上,纏緊了,不然蒸時散了就糟了。」奶奶說完,我便按奶奶說的方法,一步一步地將粽子包好。第一次失敗了,奶奶又教了一遍,第二遍、第三遍……
包好了粽子,爺爺拿出毛筆蘸上雄黃酒,在我和弟弟的額頭上寫了一個「王」字,在我倆的手指和腳趾之間塗上雄黃酒。聞著灶上飄出的粽子香味,奶奶端出「五黃」和幾個小菜,我們便開吃啦!
我喜歡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也很喜歡吃味道可口的粽子,因為它是我心中的端午的味道!
過端午節作文5「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掛香囊。五綵線手腕綁。吃粽子,沾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端午節的名稱各式各樣,如:端陽、重五、五月節、龍舟節、天中節、屈原日、浴蘭節、五蛋節等等名稱。
端午節的來歷你知道嗎?就讓我來告訴你吧。在古代,一位愛國詩人屈原的家鄉楚國被覆滅。他無法忍受這樣的痛苦,所以選擇投進汨羅江自盡。老百姓們劃龍舟去汨羅江打撈屈原的屍體,但是一無所獲。為了保護屈原的屍體不被江內的魚蝦破壞,他們把糯米包在箬竹葉里,投進汨羅江。後來就演變成了劃龍舟和吃粽子的習俗。
粽子多種多樣:有蛋黃粽、紅棗粽、紅豆粽、肉粽等。包粽子要准備細繩、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棗、紅豆和肉等食材。包粽子首先得拿兩片大小約相同的箬竹葉重疊,把箬竹葉折成漏斗狀。再加入糯米等食材,把粽子折成立體三角形。最後,用細繩把粽子捆好。這樣,一個粽子就大功告成了!
唱著兒歌,品嘗著手裡的粽子,回想著著屈原的故事,我回味無窮,我們要將傳統文化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過端午節作文6我國地域遼闊,各地都有自己的習俗。比如中秋節家家戶戶吃月餅賞月;春節大家歡聚一堂吃年夜飯看春晚。但我最喜歡的就是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了,因為在端午節那天我們可以包粽子、劃龍舟。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華人民的傳統習俗之一,下面我就給你們講一下粽子是怎樣包的吧!需要買的材料有:糯米、粽葉、花生米和白糖。先泡一盆糯米,泡到第二天早上便開始包,然後往綠綠的粽葉里加點糯米、花生和白糖,在包成三棱形的樣子,最後包好放在大鍋里煮上三四個鍾頭。美味又香甜的粽子就出鍋啦。
賽龍舟是端午節另一個主要的傳統的習俗,它的場面是非常壯觀的,好幾十條龍舟插著不同顏色的旗子,九舟隊上大概有8或9排劃龍舟的隊員,龍舟最前面還有一個鼓手,鼓手是專門為龍舟上的隊員加油打氣的,參加鼓手和劃龍舟比賽的選手力氣都很大,因為這樣才能把鼓拍得更響,龍舟才能劃得更快,才能取得勝利。看著一個個龍舟隊員臉上布滿了汗水,我真為他們這種拼搏精神而感到驕傲。
端午節不僅能看到劃龍舟比賽,又能吃到親手包的粽子,真是樂趣無窮。
過端午節作文7端午節到了,我很興奮。今天我家要開始包粽子了。
一清早,媽媽就把包粽子的材料都准備好了。開始包粽子里,只見媽媽撿起四片粽葉疊在一起,用指頭一卷,就捲起一個像漏斗一樣的小斗,媽媽又用勺子挖了米和棗包緊,又用另外一片粽葉裹在外面,用粽針固定好,一個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裹好所有的粽子就開始煮粽子了。媽媽把裹好的粽子,一個個放進鍋里,加滿水,就開始燒火煮了,大概煮了一個多小時,聞到了粽子的清香,媽媽說粽子好了,可以吃了,我在一旁已經迫不及待地乾咽口水。媽媽看到我那饞樣都笑得合不攏嘴。剝開一個粽子,雪白的米粒,紅紅的棗肉,狠狠地咬上一口,真是香甜啊!
端午節吃粽子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習俗,傳說在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寫過許多著名的詩篇,提出許多愛國主張,但是楚王不採納。最後,楚國國土被侵佔,他滿懷憤怒,跳江自盡,人們為了懷念他,崇敬他,在每年的那一天,就把粽子和許多好吃的投到江里,就是為了不讓魚兒吃屈原的屍體呢。
今天,這個端午節我覺得過的'很開心,真希望天天都是端午節。
過端午節作文8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煮雞蛋,我們家也不例外。
早上,一睜開眼,一股濃濃的糯米香味飄滿屋子。「粽子熟了!」我骨碌從床上爬起來,順著香味跑到了餐廳,「哇,好豐盛的早餐呀!」一盤剝好的粽子散發出一陣陣誘人的香味,去了皮的雞蛋光溜溜的,就像一張張滑嫩的娃娃臉,一碗碗鮮奶熱氣騰騰,奶香撲鼻而來,讓人口水直流……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叉子,紮起粽子就狼吞虎咽地吃起來,三下五去二就一掃而光。媽媽從廚房走出來,看見一盤粽子不翼而飛,驚訝地說:「粽子哪去了?」我對媽媽說:「媽媽,你包的粽子真好吃呀,它們全在這呢!」我一邊說一邊拍著鼓鼓的肚皮。媽媽聽了哈哈大笑起來:「你真是個貪吃的小饞貓!看,媽媽這兒還有一個東西送給你。」媽媽說著遞給我一個精美的禮品盒,我急忙打開一看,裡面裝著一個心形的香囊,鮮紅的顏色,就像孩子紅撲撲的笑臉,放在鼻子上輕輕地聞一聞,哇,好香呀!那香味沁人心脾,一股暖流盪滿心田。我甜甜地說:「媽媽,謝謝您!」「不用謝。」媽媽也甜甜地笑了。臉上掛滿了幸福的笑容。
端午節真是一個快樂的節日,也是一個幸福的節日。
過端午節作文9「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掛香囊,五綵線手腕綁吃粽子沾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端午節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陽節,重午節,五月節,龍舟節,天中節,五蛋節等等。
端午節吃粽子,插艾葉。快看,我們就要包粽子了。我們先拿出了粽葉,再把粽葉包出一個三角形來,中間要留一個洞,因為要放糯米,放完糯米後把它包起來,然後再拿五綵線把粽子綁起來。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然後我問奶奶說:「粽子有什麼樣的?」奶奶說:「有紅豆的,有豬肉的,還有豆沙的,還有純糯米的。」
奶奶要上鍋煮粽子啦,過了幾分鍾粽香越來越濃,粽子可以吃了!煮好了的粽子像綠翡翠一樣,一打開粽子,糯米粘住了粽葉,我心裡想著說,應該是糯米不想跟粽葉分開吧?你瞧,一粒粒糯米經過蒸煮像一顆顆晶瑩的白玉,在陽光下閃著誘人的光澤,饞得我口水直流。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嘴裡有點黏黏的,感覺軟軟的,還有點甜甜的,美味極了!
這個端午節,我包粽子、品粽子和家人享受著團圓的美好,多麼幸福!
過端午節作文10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我很開心。因為,今天我可以和家人一起過節,一起吃粽子、掛香包、吃雞蛋……
早上,我睜開眼睛。咦?是什麼味道,好香啊!我一骨碌從床上坐起來,穿上拖鞋,順著香味來到了廚房。鍋里的茶葉蛋飄著淡淡的茶香,我看到姥姥在包粽子。於是,我問姥姥:「姥姥,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呢?」姥姥說道:「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屈原總給皇帝出一些利於自己國家的建議,可是,有幾位大臣總是在皇帝面前說一些屈原的壞話。日子久了,皇帝信以為真,居然把屈原流放到了荒蠻之地。由於皇帝不聽屈原的建議,最後被敵國侵佔了領地。屈原聽說自己的國家滅亡了,很傷心,最終抱著一塊大石頭跳江了。人們聽說偉大的屈原跳江了,都十分傷心,為了不讓江里的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人們特意包了粽子,投入江中。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這真是一個感人的故事啊!我在心裡感嘆。
知道了端午節的由來,我在敬佩屈原的同時也暗下決心,今後我一定要更加努力的學習,以屈原為榜樣,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過端午節作文11早晨,天氣陰沉沉的。幾日來,家裡發生了點事情,我一直也沒有走出陰影,時時想起來坐著發呆。走到教室門口,一個孩子看見我「嗖」地鑽進了教室。小傢伙又想干什麼我心裡暗暗地嘀咕著。
走進教室,來了十幾個孩子,都七手八腳放椅子。孩子似乎看出我的變化,都懂事多了;放完椅子,孩子們該值日的值日,該讀書的讀書。漸漸的,教室的人多了,書聲朗朗。那個早晨看見我鑽進教室的孩子時時用眼瞟著我,好像在偷偷地觀察著我。我裝著沒看見,時而傾聽著悅耳的讀書聲,時而想著自己的心事微微嘆氣。
「老師,老師——」一個聲音在耳邊響起,我一愣正是那個孩子。「老師,端午節快到了,這是我與媽媽昨晚親手包得粽子,給你捎了兩個嘗嘗。」孩子扒在我耳邊輕輕地說到。「啊,啊,謝謝,謝謝。」我恍然接過孩子手中的粽子,一陣濃濃的香味迎面撲來,心裡頓時盪起一股暖流……
是啊,快過端午節了,應該是讓每個人都感受到愛意濃濃的端午節,我吸了一口氣,心裡充滿了希翼。
過端午節作文12銜泥燕幫助冬老人收起他最後一縷胡須,一夜春雨後,春姑娘邁著輕盈的步伐敲響了春天的大門,把久違的綠色帶給大地。當我們藉助春光還在忙於整理冰凍思緒的時候,端午節輕輕拍了一下我們的肩膀打開了我們塵封的記憶……
春秋戰國時期的愛國詩人屈原提著他的詩句靜靜地走過,留下一串風俗陪伴我們走過幾個世紀,粽子帶著撲鼻的香氣爬上你的飯桌,延續至今它已經不再是那個給魚蝦充飢的食物,豆沙、花生、腌肉、紅棗不知道從何時起鑽進了粽子里,拴住了你的胃。
瞧!那位孩子的口水已經打濕了衣襟。懵懂的孩子們手上的五綵線放飛著快樂的心,那是父母的祝福,銀鈴般的笑聲響徹雲霄!龍舟張開了翅膀飛行在靜靜的湖面上。「屈原杯」龍舟賽開賽了!老人、小孩、男人、女人、中國人、外國人、連湖中的金鯉也不遠萬里趕來參加盛會。中國的端午節由此聞名世界。
今年的端午節是個特別的節日,中國經過了冰凍、天崩地裂、盛世狂歡、成功。一路走來愛心充滿空氣中的每個氧離子。做一個吉祥、快樂、祝福、追憶的粽子吧,包容起每一份甜蜜,借愛心作翅膀,隨風飄向世界的每個角落!
過端午節作文13兩千年以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汨羅江邊,仰天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佳節——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劃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法來紀念這位大的愛國詩人,。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阿姨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在准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餡,將自己喜歡的餡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小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餡放進米里,和在一起揉均勻,最後把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看,就看四個覺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形。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阿姨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我暈,敢情粽子包出四個稜角是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的。這個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了嗎?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一個小時後,改文火煮三十分鍾就可以了。
咬著香甜的粽子,望著天空,彷彿看到了屈原投江時那面容。
過端午節作文14今天是端午節。今天是紀念屈原的日子,一定要吃粽子呦!我現在已經聞到粽子的香味了!
我沖進廚房,到鍋旁一看:鍋中熱氣裊裊,幾個被棕葉包得牢牢的粽子浸泡在水裡。「哇!好多粽子啊!」我叫到。「刷好牙再來吃吧。」媽媽對我說,我以風(不對!應該是光)的速度刷好牙,坐在餐桌旁,等待著美味的大餐。
沒過幾分鍾,一碗香噴噴的粽子立即出現在我的眼前,這些粽子的口味樣樣齊全:有肉餡的、赤豆餡的、蛋黃餡的等等。我最愛吃的當然是大肉粽啦,我選起一個,急忙扯下外麵包著的粽葉趕緊吃。
當我咬下第一口時,我又一次品嘗到了那鮮美的味道。美味的糯米再加上好吃的肉,簡直勝過山珍海味。在品嘗美味粽子的同時,我想到粽子的由來。
公元前340年,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入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把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竹筒裝米,投入祭奠,代代相傳。現在,我一邊吃著粽子,一邊問著媽媽關於屈原的故事,過著快樂的端午節。
3、端午節是怎麼過的作文300個字
1、過端午節端午節是為詩人屈原跳江而來的,話說秦國殺進楚國京都,屈原看自己的國家快要滅亡了,便跳入沅江,人們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於是每年五月初五,人們就去講邊丟粽子,為的是讓魚鮫蝦蟹吃飽,不再吃屈原的遺體。丟粽子,賽龍舟是端午節不可少的主要活動,丟粽子為的是讓魚鮫蝦蟹吃飽,不再吃屈原的遺體。而賽龍舟則是想把屈原的遺體打撈上岸,這也是一種娛樂活動。我還記得去年端午節,我和媽媽去市集上買了新鮮的竹葉,排骨,糯米,大棗等東西,回家以後就幫媽媽包粽子,首先媽媽把糯米淘凈泡好,然後淹排骨,洗大棗,我按照媽媽的吩咐准備好線,等著包粽子。准備工作做完以後,媽媽開始教我包粽子,這可是我第一次包粽子,我可緊張了,害怕自己包不好,不過我很快就弄懂了包粽子的過程,於是動手包起來,花了好長時間,我終於包好一個,跟媽媽的比起來,我的雖然又歪又小,但我還是很高興。粽子終於包完了,媽媽去煮粽子,我和小夥伴去踢球。一個小時後,我跑回家,一推開門就飄來一股香味,我一看,哇!桌上放著一大盤粽子,我高興的抓起一個,燙得我哇哇叫,媽媽見了,笑著說道:「你這個小饞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才出鍋的,燙到沒有?」我做了個鬼臉,笑著說:「噢,噢,還是媽媽對我最好!
2、一年中的節日,我最喜歡的要數端午節了。每到端午節,我總要起個大早,去感受一年中最香氣四溢的一個早晨。清晨的空氣格外的清新,滿街都是賣香草的農人,推車的、挑擔的……他們帶來了許多還沾著露水的香草:艾草、菖蒲、紫蘇、薄荷、燈心草、車輪葉……他們還帶來了一些香花:梔子花、石榴花、玫瑰花、月季花……大街小巷到處彌漫著這些花草的香味,流連於其間,不光是嗅覺,幾乎所有的感官都興奮起來,讓人的心情不能不美好起來。
花上不足一元錢,買上幾把香草回來,插在門上,擱在窗檯上;再買幾枝香花,養在花瓶里,一下子滿室清香,神清氣爽。家家都是這樣,你走在院子里、樓道里,滿是濃濃的艾草味、菖蒲味,讓人聞不夠……
大街小巷賣香囊的小攤也常引人駐足。一個個香囊縫制精巧,造型奇特。你買一個小老鼠的,他買一個小兔子的,掛在孩子的身上,也送給孩子了許多美好的念想。
家家粽子飄香。大大小小的粽子、各種口味的粽子一籠一籠出鍋,那種香味真是誘人。剝一個沾滿蜂蜜,滿口滿心都流動著甜蜜。
鼻子、耳朵、額頭抹上雄黃酒。因為有著特別的意義,那雄黃、獨頭蒜泡成的酒在這個節日里也不再令人討厭了,似乎也成了香醇美酒。
一切一切,都因為這個節日而美好起來。這是個飄香的節日,不僅僅空氣中流動著香氣,似乎連帶著人和各種事物都「香」了起來。
這是大詩人屈原帶給我們的節日;這是那個朝飲晨露、贊美香草、行潔志廉的屈原帶給我們的節日;這是一個拒絕邪毒,崇尚高潔的節日;這是一個飄香的節日!
3、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很期待過端午節。誘人的粽子讓人垂涎三尺,長長的米粒煮得泛黃,裡麵包了豆沙或棗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紅的顏色,四角倔強的翹著,可愛極了。包粽子的葉子上沾滿了水,也沁入一點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滿嘴便充滿了米香,再咬一口,便會看到暗紅色的餡兒。餡兒甜甜的,有了米,這種甜也不膩了;米中融入了棗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是吃得滿嘴「小鬍子」,媽媽見了笑我是只「大臉貓」。我卻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頭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外婆會笑著看著我,慢慢挪動步子於床前,從枕邊的針線筐中取出幾個香囊。那時外婆還只有我一個孫輩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會有五六個外婆做的香包。這些香包各式各樣,在我記憶中,似乎沒有重樣兒的。外婆那時手還很巧,會做很多種圖樣。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陽、月亮、星星的;還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他無論做什麼,就像什麼,雖說沒達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絕不比路邊買的那些差。
雖然我並不怎麼喜歡香包的那種味道,但那無疑是我那時的最好飾品。猶如天花亂墜。小姨看著我,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說什麼,依然「孤芳自賞」,跑去媽媽面前玩了。
現在物是人非,我穿過了金色的童年,慢慢長大了,表弟已經七歲,外婆也去世很久了。我們家端午節的習俗只剩下了「吃粽子」。沒有外婆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長著,一天又一天。但有時心裡卻十分空洞,越臨近端午,越是如此。
4、怎樣過端午節作文100
在中國,我們五月初五都要過端午節。在這一天,我們都會吃粽子、劃龍舟,這是為了紀念屈原,淺淺成了一種傳統習俗。 每當端午節時,外婆都會包粽子,先要准備好材料,然後就可以開始包了。只見外婆把兩張葉片疊在一起,接著放入糯米和各種調料,可以包成各種形狀,最後用細繩纏緊。現在粽子的口味越來越多了,以前沒有餡的,只是粘點糖吃,如今有紅豆的,有鮮肉的,有蛋黃的,還有火腿的……粽子的形狀也各種各樣,有橢圓形的,有圓錐形的……我看得眼睛都花了。 外婆把包好的粽子放入蒸鍋蒸上十來分鍾,一股香氣撲鼻而來,饞得我口水直流三千尺,馬上剝開咬了一口。 端午節吃粽子,看龍舟,真是樂趣無窮。
5、怎樣過端午節作文300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兩千多年來的習慣。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以紀念屈原的說法最為廣泛。相傳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因為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汨羅江自殺。人們為了紀念他,便把他投江的日期定為端午節。
說到端午節,最常見的習俗要數吃粽子。雖然商店裡的粽子品種很多,但是,我還是喜歡家裡包的粽子。在端午節的前兩天媽媽就會把包粽子的蘆葦葉買回來用清水煮好,然後准備包粽子的原料:糯米、肉、豆沙、紅棗等。接下來和奶奶一起包粽子,每次奶奶都會選取兩三片葉子,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裡一卷,捲成一個圓錐體的形狀,卷好後就往裡面放准備好的原料,最後用棉線把粽子捆結實,一個有模有樣的四角粽「寶寶」就誕生了。
在這一天,人們還會插艾葉、賽龍舟。端午節真是個充滿神奇、充滿喜悅、充滿熱鬧的節日。
6、過端午作文
<
7、寫怎麼過端午節的作文
一、「端午」主題的作文怎麼寫?
「端午」主題寫作角度有很多,今天給大家介紹兩種最常用的寫作角度
▼
最簡單有效的寫法是
1.回憶式寫法
主要寫往年過端午節時,一些難忘的人和難忘的事,把故事發生的時間鎖定在端午這天發生,故事裡邊穿插和端午習俗有關的細節和素材,確保文章不偏題。
從素材來源看,我們最好寫下身邊熟悉的人或熟悉的事,這樣的文章寫起來才有真情實感。
具體可以寫↓↓↓
家人朋友(父親、母親、好友、自己等)
在過端午時難忘的場景和故事
1)我的叔叔是龍舟選手,今天我跟著叔叔去了現場,觀看了龍舟比賽,給他加油打起。
2) 我們一家人平時各忙各的,難得聚在一起,端午這天我們一起在家裡包粽子,可以選自己愛吃的餡非常開心,自家做的粽子特別好吃。
2.游記
另一種最常見的則是寫成游記,主要寫端午去哪裡玩了,游覽了哪些美景美食。
寫游記最常用的寫作順序就是行蹤,按照游覽的先後次序來寫,比如寫一篇參觀動物園的游記,可以按照參觀順序一一記敘
大自然的景物千人千面,景物都有自身特點,各不相同,每個人看到的也都是不一樣。
我們要選取自己印象最深刻或最有特色的景物,具體地描寫。
適當的運用聯想、比喻、擬人等方法,將景物的特點具象化,讓讀者宛如親眼所見一般,並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深化習作主題,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二、端午節由來以及相關風俗
端午節在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是古代百越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在農歷五月初五有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也是中國各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以圍繞才華橫溢、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而展開,傳播至華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盡皆知,追懷華夏民族的高潔情懷;個別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2、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到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3、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4、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三、端午節詩歌詩句
1、(唐)文 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3、競渡歌(節錄)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4、節令門.端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5、七律.端午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四、範文兩篇
1、《過端午》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一星期前,奶奶就炸了菜餃,面片兒等東西。金燦燦的顏色,好聞的香味,讓我「口水直流三千尺」。但是菜餃等東西現在可不能吃。我們裝了一籃子菜餃和炸面片,去給姑姑家送端午了。
過端午,家家戶戶門前都要插艾或菖蒲。奶奶割了很多自己種的艾,送給親戚朋友們。我家插了好多艾,艾的清香包圍著我家。過端午,要吃粽子。我們買了30個粽子帶回奶奶家。不過,粽子不要多吃,一次,我吃了很多粽子,結果肚子疼了一晚上。
過端午,許多地方都有賽龍舟的習慣。可是,偏偏我們這里沒有。不是這里沒有河,恰恰相反,我們的母親河——黃河流經這里。黃河水流很不穩定,河道又彎彎曲曲,所以不能賽龍舟。不信,你可以去賽賽看。我只能看電視播出的賽龍舟了。
過端午,小孩都要戴五色線,也要佩戴用香草、丁香、彩色布等材料做成的香囊。五色線是用黑、紅、綠、黃、白五種顏色的繩子搓成的。端午要喝雄黃酒,兒童的耳朵、手心、腳心要抹上雄黃酒,據說可以防蟲害。
我喜歡過端午。
2、《端午節的來歷》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夏季這個最重要的節日——端午節來臨時,我就會聽見從運處飄來的歌聲。
端午節在農歷五月五日,又稱重五節、端陽節。
傳說,屈原是楚懷王時大臣,因為他受到楚蘭的嫉護,就在楚王及繼位的頃襄王之前誹謗屈原。楚王逐漸疏遠,最後甚至將屈原放逐。屈原滿懷悲恨,落拓江湖,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後,跳江自盡。屈原自盡後,百姓哀痛異常。紛紛下江尋找屈原的屍體。有的人為了不讓魚蝦吃屈原的屍體,還做了粽子等食物去給魚吃。從而慢慢演變成賽龍舟和吃粽子了。
在過端午節時,人們還有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掛荷包和栓五色絲線等許多習俗。這么多的習俗都是為了驅邪或紀念屈原的死。
在我們家,一般都是奶奶包煮好粽子後,把粽子發幾個給鄰居,表示友愛,再各家慶賀節日。到了晚上,我們全家開始看電視、游夫子廟……
我想:原來大家身邊的節日都有這么動聽的故事,看來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了解歷史,知道更多的文化知識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