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端午節吃什麼好
1、端午節吃什麼食物?
1、粽子
粽,即粽籺,俗稱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餡料,用箬葉(或柊葉、簕古子葉等)包裹而成,形狀多樣,主要有尖角狀、四角狀等。粽子由來久遠,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神靈的貢品。南北叫法不同,北方產黍,用黍米做粽,角狀,古時候在北方稱「角黍」。
由於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從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兩大類。
粽子種類繁多,從餡料看,北方有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綠豆、五花肉、豆沙、八寶、火腿、冬菇、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廣東鹹肉粽、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
2、雄黃酒
雄黃酒,即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端午節的飲品。雄黃需在太陽下曬,有的從五月初一曬到初五。
傳說屈原投江之後,屈原家鄉的人們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遺體,紛紛把粽子、鹹蛋拋入江中。一位老醫生拿來一壇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可以葯暈蛟龍,保護屈原。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
於是,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抽其筋,剝其皮,之後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抹七竅,以為這樣便可以使孩子們免受蟲蛇傷害。
據說這就是端午節飲雄黃酒的來歷。至今,我國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黃酒的習慣。
3、五黃
中國江南民間端午節有吃「五黃」的食俗。「五黃」指黃鱔、黃魚、黃瓜、咸鴨蛋黃及雄黃酒。也有其他說法,咸鴨蛋可以用黃豆替代。
神話傳說《白蛇傳》中,白娘子飲雄黃酒,現出蛇身的原形。故民間便認為蛇蠍蜈蚣等毒蟲可由雄黃酒破解,端午佳節飲雄黃酒可以驅邪解毒,身體健康。 據民間說法,在正午食用五黃可以更好的驅毒避邪。
4、打糕
中國南方地區的漢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族的打糕(糍粑)是由糯米蒸熟搗爛後所製成的一種食品,有帶餡的,也有無餡的,又因為流行地區的不同自然而然地就帶有當地特色,食用方法也多種多樣。
多流行於中國南方地區,如貴州、重慶、四川、江西、湖南、福建、湖北、廣東、廣西、陝西等省市,又以河南潢川、江西九江、福建武夷山地區最為盛行,其中又以廣西梧州的做法最為特別。安徽南部也有,主要是在重陽節的時候,作為節日食品供客人品嘗。
5、煎堆
煎堆,傳統小吃。華北地區稱麻團,東北地區稱麻圓,海南又稱珍袋,廣西又稱油堆,是中國油炸麵食的一種,由於流行於廣東地區,因此也是廣東油器的一種。
煎堆風味獨特,製作考究。色澤金黃,外形渾圓中空,口感芳香酥脆體積膨大滾圓,表皮薄脆清香,而又柔軟粘連,餡又香甜可口。有團圓甜蜜的寓意。
2、端午節吃什麼好
端午節吃粽子好。
悠悠粽葉香,濃濃端午情,雖然各地過端午節的習俗都大同小異,但吃粽子似乎卻是亘古不變的傳統,細膩香滑又有一絲嚼勁,隔著粽葉都能清晰的聞到淡淡的粽葉香氣,吃粽子現在不僅是一種習俗更被當作這個節日的一種儀式,寓意生活圓滿安康,身體平安健康。
端午節吃粽子介紹:
粽子是端午節流傳最為廣泛的習俗,無論南北東西,端午節總要吃粽子。根據相關記載,早在魏晉時期,就已經有了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
就像豆腐腦有咸甜之分,粽子同樣有咸甜之分,不過與豆腐腦的口味完全相反,這次變成了北方普遍吃甜粽子,南方普遍吃咸粽子。不管是蜜棗粽子、豆沙粽子、鹹肉粽子還是蛋黃粽子,都寄託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