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傳統節日 » 中秋節怎麼裝扮陽台

中秋節怎麼裝扮陽台

發布時間: 2023-03-09 19:13:07

1、中秋節怎樣裝扮房間?

中秋怎麼布置家居
中秋要想搞活氣氛,這些裝飾品不能少:
1、燭台:燭台,以典雅、為主旋律,給人溫暖、悠閑的生活情趣,日益受到人們的青睞。在家居生活中,燭台的裝飾性要超過它的實用性,設計也越來越多樣和精緻,時刻增添著家居生活的多樣情調。情侶約會、朋友相會、家人聚會,都可以擺放上合適的燭台,再點燃蠟燭,在熒熒的火光中,忽然會發現,生活原是這樣充滿靈性、溫暖幸福。平時不用的時候,一個作工精細、造型優美的玻璃燭台又不失為一件高雅的裝飾品,點綴你的家居,美化你的生活。
2、果盤:中秋佳節,家家戶戶一定少不了水果、瓜子、花生等小食品。這時候,幾個漂亮喜慶的果盤就派上大用場了。近年來,果盤做為家居用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紛紛跳上餐桌、茶幾,裝飾功能開始彰顯出來。不同款式彩繽紛的果盤,如同花朵一樣,嬌艷滴。中秋可是個團圓的好日子,家居裝飾自然也要盡量溫馨體現出團聚氛圍。
3、餐桌布置:一塊漂亮的餐桌布,就能夠讓整個餐桌煥發亮麗色彩。餐具可以用色彩比較素淡的、精美的瓷器,印花款式既不俗又能調節餐桌上的氣氛。
4、廚房點綴:開放式廚房也要有鮮亮的點綴,水果、鮮蔬作為擺設放在廚房的顯眼處即可。
5、燈飾:能營造氣氛的還是光線,帶有色彩的吊燈,如紫色和紅色都能增加節日效果,讓餐廳溫暖、喜悅起來。
6、賞月庭院布置:選擇大一些的餐桌,用來擺放很多食物或者茶水。因為在,又是晚上,餐布的色彩可以艷麗一些,這樣在燈光、燭光和月光下,更賞心悅目。除大餐桌外,也要准備足夠的餐椅,硬木、鐵質傢具更適合,同時可以在庭院或露台擺放躺椅或坐椅,空間不夠的話,可以在木質露台地板上直接鋪上地毯或者坐墊。

2、潮汕的中秋習俗

在潮汕,自古有中秋節有拜月的俗,但拜月是潮人婦女和孩童的事。「女不祭灶,男不圓月」,古已成例。潮人拜月稱為拜月娘。月屬陰,叫太陰娘,民間稱為月娘。婦女拜月的重要心願還在尋找一個好夫婿。潮汕有一首民謠道:「中秋夜,月娘娘。深深拜,團團圓。好夫婿,結良緣。今年團圓,明年團圓。年年團圓。」
在潮汕,中秋節將到來的時候,各家各戶的主婦便忙著用糯米碾成粉末兒,然後摻上白糖漿攪勻,再用一個個木模子,把它們壓在鏤凹進去的部分裡面。壓結實了,磕出來,便成了一塊塊形狀各異、大小不同的「月糕」。「月糕」花紋漂亮、清白如雪,一些動物形狀的月糕更令孩子們愛不釋手。此外,還有一種用花生炒熟了加麥牙糖捏成桃形的「地豆桃」,尤其香脆無比。中秋節當天下午,家家戶戶還要祭祖。所以一些人家中秋節這天一大早,甚至提前一兩天就開始忙開了。鹵鵝、做果、購買貢品,忙得不亦樂乎。
當三五之夜到來、玉兔東升時,人們就將大方桌擺在院子中央,然後,拿兩根甘蔗在方桌上扎一個拱門,稱為月宮門。祭月時,常讓小孩子供上新買的文具——筆、課本和書包等,祈求「月娘」保佑孩子讀書聰明,成績優秀。並撮一點香灰,慎重地包在紅紙上,然後用剛從井裡打上來的「井心水」送服,說這是「月娘」恩賜的「仙丹」,喝了能使人變得聰明、健康。聽眾朋友,您是否記得您的母親將您的新文具放上祭壇那虔誠的表情呢?那是母親對子女最真誠的禱告,希望「阿娘」能保佑自己的子女學業有成,出人頭地啊。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可是父母們的期盼。他們會從祭壇取下一點煙灰,小心冀冀的用心包住,泡在「井心水」,讓小孩喝下。說那是「阿娘」賜予的靈丹妙葯,喝下後會機智靈敏。這樣的說法雖不可信,但這卻反映了長輩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中秋夜漫步潮州城鄉,還能聽到咚咚咚的謎鼓聲和悠揚的弦樂聲,人們穿梭於各個街道、社區的燈謎台,駐足在涼亭內、祠堂前聽潮樂,熱鬧非常。
暮色降臨,玉兔東升,潮人賞月的活動也就開始了。中秋賞月,根據各自不同的愛好和條件,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形式。潮人或設家宴於月下,為孩子們講述「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葯」等古老的神話故事,共賞天倫之樂;或陳月餅、酒饌、柚、柿、楊桃、菠蘿、石榴、油甘、橄欖、香蕉、芋頭等食物於庭院、樓台,全家人在銀色的月光下一面聚談,一面品嘗節日的佳品。拜月都在露天,城市樓上居民則在陽台天台,面向月娘。假若碰到「雲蓋中秋月」的情境,也要等著有點月光才祭拜,總盼望月娘能給光彩。在農村,婦女常常在這些祭品上施展些手工藝,如用糯米飯、米粉條砌塔山,用剪紙貼柚,用帶枝葉的油甘紮成孔雀,用柚牙裝扮白鴿等等,在汕頭則較少見。現代人拜月,市面上物品甚多,購物方便,不象從前工巧。或爭先佔坐酒樓玩月,以先睹月色為快;或到汕頭港灣、中山公園、金砂公園等地駕輕舟泛江海作月夜之游;或徘徊於街市,以睹節日晚市熱鬧的場面;潮人的婦女們也盛裝出遊,互相往來,嬉戲在在月光下。

3、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開始於唐朝時期,在宋朝時期盛行,到了明清之時,中秋節已經發展成為了能夠和春節起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了,當中,不僅僅是中國在過中秋節,一些受中國文化影響較大的東亞、東南亞國家也會過中秋節,尤其是這些國家的華人華僑,更是以此來懷念自己的祖國文化。

中秋節,又有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等一系列名稱,是傳承已久的一種漢文化,中秋節日期在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因為這天又恰逢三秋之半,所以就被叫為「中秋」了。

2006年5月20日,中秋節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國家將中秋節定為國家的法定節假日。

我們民族眾多,地域寬廣,過中秋節的習俗也是不一樣的。

在廣東地區,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說法,因此在中秋之夜只能由婦女和小孩拜月。婦女孩童們在院子里或陽台上擺上桌子,桌上放燭台香爐,瓜果點心來進行祭拜,燭火香火與月亮交相輝映,預示著紅紅火火的日子。

山東省的一些地區,在中秋節這天祭拜土穀神,稱為「青苗社」,並且要上墳祭祖,燃放鞭炮,祈求祖先庇佑。家裡有工廠的,中午要宴請工人,對工人的辛苦勞動表示感謝。有些地區還有有拋帕招親的習俗,在這天晚上,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會扮成嫦娥,在舞台唱歌跳舞,同時將一些手帕扔向台下,若觀眾接得的手帕顏色與嫦娥手中的手帕顏色相同,即可登台,若是引得嫦娥喜歡,會有戒指相贈,雙方可以單獨約會。

在陝西,中秋夜男子會劃船爬山,女子要安排酒宴,無論窮富,每家每戶都要吃西瓜,以示團圓。吹鼓手沿門吹鼓,討賞錢。

江蘇無錫一帶,每逢中秋之夜,人們會用畫有月宮景色的絲綢糊在香爐四周,隨著香火燃燒,青煙繚繞,紅光點點,別有一番風味。

福建地區有一浦城縣,縣內有一座南浦橋,每年中秋節,家家戶戶的女子都要穿過南浦橋,祈求長壽,女孩子穿著漂亮的服裝行走在大街上,場面十分熱鬧。建寧縣的人們會在中秋夜在院子里掛滿彩燈,以此來向月宮祈求得子。在龍岩的一些地方,人們吃月餅之前為了表示對長輩的尊敬,要把月餅中央挖出一個小圓並供長輩食用。

南京人的中秋節,除了月餅之外,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吃桂花鴨。桂花鴨是南京流傳已久的名菜,以桂花為佐料做成,肥而不膩,香甜可口。中秋之夜,南京人會在院子里團聚而坐,吃菜飲酒,稱為「圓月」;酒足飯飽之後遊走於市井街道,稱為「走月」。

江西省吉安的農村地區,中秋傍晚會用稻草燒瓦罐,燒紅的瓦罐內倒入醋,香味就會飄滿整個村子,配上天空的星光明月,讓人心馳神往。

在四川的中秋節,除了吃月餅,還要吃蜜餅、吃麻餅、打粑等,並在門口掛上橘燈慶祝,兒童手裡攥一把點燃的香,上街奔跑舞動,稱為「舞流星香球」

在台灣地區,中秋節的夜晚有「偷菜求郎」之俗。身著盛裝的未婚女子,趁著月光,去別人菜園里偷摘大蔥和各種蔬菜,如果能順利偷到,就預示著以後會遇到如意郎君。所以在台灣地區,有一句諺語:「偷著蔥,嫁好夫;偷著菜,嫁好婿」。

盡管各地的風土人情造就了各地豐富多彩的習俗,但是人們以各種各樣的形式祈求風調雨順、福壽安康,以月亮為載體,寄託千里相思之情是一樣的。概括的講有八種習俗:

一是賞月。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

二是吃月餅。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三是祭月。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四是燃燈。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於竹竿上,高懸於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五是觀潮。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六是走月。皎潔的月光下,人們衣著華美,三五結伴,或遊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樓觀賞月華,談笑風生。舊時南京人「走月」還有一種特殊的祈盼之舉:凡沒生兒子的已婚婦女,要去游夫子廟,隨後再跨過一座橋,相傳即可有「夢熊之喜」(意生男孩)。

七是玩花燈。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谷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令人贊嘆。

八是飲桂花酒。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驥斗兮酌桂漿」、「奠桂兮椒漿」的詩句。 在中秋佳節,民間自古有飲桂花酒的習俗。中秋之夜,仰望著明月,聞著陣陣桂香,遙想吳剛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享受。

4、廣東中秋節有什麼風俗

廣東中秋節的風俗如下:

1、樹中秋。廣州的傳統中秋夜是要進行樹中秋活動,樹音同「豎」,即將燈彩高豎起來之意。說到中秋,必然離不開燈。廣州的小孩子會興高采烈地讓家長一起協助用竹紙紮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將其橫掛在短竿中,再豎起於高桿上。也有傳統的紙紮成大形的孔明燈,燈下燃燭產生熱氣,使燈飛升向天,為中秋再添一景。

2、賞月吃月餅。中秋吃月餅、賞月等習俗是國內大多數地方的習俗。因為客家人遍布全國各地,而廣東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梅州、揭陽、河源等地,祖先大都是從中原地區遷過來的,所以也保留著相似的習俗並不出奇。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月餅,客家人在中秋節還會用糯米粉加糖壓製成大小不一的圓形糕。

3、舞火龍。佛山市南庄鎮,有舞火龍的習俗,寓意年年都好,身體健康,至今已經流傳了上百年。「火龍」是用草編制而成,在出場之前,要先插上香燭,再插上頭柱香。然後在「龍」身上每隔80厘米處放置一油盞,周邊插滿寄託著村民心願的香火之後,炮竹和鑼鼓開路,火龍開始出遊。村民將近百米的龍身,高高舉起,幾個年輕力壯的男子舞起龍尾,翻騰起舞,場面異常熱鬧。

4、祈福花籃。潮汕有著中秋拜月娘的風俗,到了中秋節晚上,皓月初升,便在院子或陽台上等設案當空禱拜。銀蠟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餅食和冥紙等製作的花籃等作為祭禮。所以在中秋前夕,每家每戶都會准備精美的紙花籃或各色金塔。

5、吃糖雞。吃糖雞是陽江特有的習俗。「糖雞」的製作過程是,先將白糖熬成濃糖加上少許麵粉,然後做出龍船狀、寶塔狀、雄雞狀等形狀的倒模,再加上少許色素,讓其呈白、淺紅、淺祿等顏色。「糖雞」好看又好玩又好吃,所以在舊時很受到小孩子的喜歡。

5、中秋節怎樣裝扮教室

中秋節教室可以買一些氣球之類的東西,具體用來裝飾教室的可以買些牆貼(關於中秋的)卡紙,吹塑紙什麼的。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淵源。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歷八月十五日。 [46]  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中秋節的起源和月亮密不可分,中秋節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在傳統文化中,月亮和太陽一樣,這兩個交替出現的天體成了先民崇拜的對象。在二十四節氣「秋分」時節,是古老的「祭月節」,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秋分祭月」而來。

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不過由於在歷史發展中歷法融合,使用陰歷(夏歷),後來將「祭月節」由二十四節氣「秋分」調至夏歷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淵源。

6、各地怎樣過中秋節

===========
各國的中秋節
===========
有華人的國家就有人過中秋節,如新加坡,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越南等,當然只是當地華人才過中秋節。過節習俗跟中國傳統的一樣,如賞月、吃月餅、玩燈籠、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楊桃、芋頭仔、菱角都是常見的食品。

台灣的中秋節……在台灣,陰歷八月十五的中秋節是個重要民俗節日,全國放假一天。至今,台灣一般民眾仍普遍有賞月吃月餅、柚子的習慣。 1980年代中期,台灣開始興起中秋烤肉的習慣,這習慣咸信是於此年代,台灣經濟起飛,生活西化,連帶影響傳統的民間習俗,嚴格講起來,台灣的中秋節烤肉的新節慶民俗應該是洋化烤肉習慣的延伸。另外,同時期台灣兩家知名烤肉醬進行廣告宣傳戰,進一步炒熱中秋烤肉氣氛。近年在台灣由南到北,即使是公寓或大樓的都會居民或是鄉村民眾,也會在中秋節當日選擇公園、路邊、海邊或自宅陽台、屋頂等地舉辦烤肉活動。

其他亞洲國家的中秋節:

韓國的中秋節……韓國人的假期表上把「秋夕」的英文寫成為Thanksgiving Day,因為秋夕在韓國是一個大節日,會一連放三天假。過去交通未發達之時,民眾都會利用這段日子回鄉探親。時至今日,每逢秋夕之前一個月,韓國各大公司都會大減價,以吸引民眾購物互相贈送

越南的中秋節……越南人農歷八月十五過中秋節,稱為Tet Trung Thu(節中秋。「節」為喃音,「中秋」為漢越音)。當晚,孩子們聆聽關於阿貴的傳說。越南孩子在中秋夜均要提鯉魚燈出遊玩耍,還預示長大「跳龍門」之意。

日本的中秋節……日本的傳統的中秋節被稱為十五夜,也叫中秋明月、芋明月、栗明月。但是與中國人在中秋節的時候吃月餅不同,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江米團子,稱為「月見團子」。由於這個時期正值各種作物的收獲季節,為了對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謝,日本人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日本人也會賞月,稱之為「月見」,屋內會陳列賞月團子(月見団子)、芒草、七草和秋季水果等等。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