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吃些什麼啊
1、端午節吃什麼食物
1、吃粽子,「端午節吃粽子」起源於公元前340年。屈原,一位愛國詩人,5月5日,他跳入河中。人們為了防止魚蝦在河中吃掉屈原的身體,人們把大米和雞蛋放進竹桶里。有些人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葯昏蛟龍水*,使屈原大夫免遭傷害。從那時起,為了紀念他,每年5月5日人們都會到河邊扔粽子,劃龍舟。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
2、吃蛋,端午節吃雞蛋的來歷同粽子一樣,雞蛋也是端午節的重要食品,早晨孩子還沒出被窩時,大人就把雞蛋送到孩子嘴邊。民間相傳吃蛋生心。因為蛋形如心,民間普遍認為吃了雞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端午節吃蛋一方面是為了圖吉利,祈禱一年不生病,另一方面則是改善生活。用艾葉煮雞蛋,不但會有艾葉的特殊香味,還能祛除晦氣和疾病。
3、吃油糕,端午節吃油糕,是陝西省藍田縣的一項傳統習俗,是和掛艾草、包粽子同等重要的講究。端午節當天除了吃粽子,還要吃油糕。油糕要用和好的燙油麵,包上白糖、黃桂、玫瑰、核桃仁、豬油做成的餡,下油鍋炸。表皮鬆泡,餡心甜美,外形美觀。
2、端午節的美食有哪些
端午節的美食有以下:
1、粽子。
各地過端午節的習俗都大同小異,但吃粽子似乎卻是亘古不變的傳統,餡料和糯米的完美融合,軟糯香甜又不會膩口,細膩香滑又有一絲嚼勁,隔著粽葉都能清晰的聞到淡淡的粽葉香氣,吃粽子現在不僅是一種習俗更被當作這個節日的一種儀式,寓意生活圓滿安康,身體平安健康。
2、大蒜蛋。
大蒜蛋是河南、浙江等地端午節的習俗。將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熟,在端午這天的早晨供一家人食用,而有些地方為了增加節日氣息,還會把艾葉放在雞蛋上,煮出的雞蛋上有艾葉的圖案,寓意身體健康、端午安康。
3、打糕。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軟軟糯糯的打糕也是這個節日中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將艾草和糯米放在一個大木槽中,用長木錘不停的敲打,通過這種特殊的方式製作出來的就是打糕,非常具有民族特色,也為節日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4、五黃。
「端午至,五毒出」,在過去端午是毒日、惡日,也是「五毒」出沒的季節,因此民間有用「五黃」來克「五毒」的說法,這種民間風俗大都流行於我國南方地區,這天午時人們要吃「黃瓜、黃魚、黃鱔、鹹蛋黃和雄黃酒」,以此來實現驅毒避邪的夙願。
5、鮮花餅。
雲南鮮花是雲南特有的傳統美食,因獨特的風味曾被作為皇室的宮廷御點,採用新鮮的玫瑰經過傳統工藝的加工,製作出花香濃郁的鮮花餅,香酥的外皮甜而不膩,吃完之後唇齒留香,讓人回味無窮,無論男女老少都非常喜歡這道傳統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