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怎麼過端午節
1、如何過端午節
[江蘇省]
嘉定縣端午,不論貧富,必買石首魚(俗稱鰉魚)煮食。儀征縣也有「當褲子、買黃魚」的俗諺。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許雄黃,鵝眼錢兩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稱為「破火眼」,據說可保一年沒有眼疾。武進有夜龍舟之戲,晚上在龍舟四面懸上小燈競渡,且有簫鼓歌聲相和。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習俗。由四人以兩根竹竿抬起一張鋪有紅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編一個騎虎的道士。敲鑼打鼓,街遊行。舊時,川西還有端午「打字子」的習俗。是日,成都人皆買李子,於城東南角城樓下,上下對擲,聚觀者數萬。光緒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擲李與外國傳教士發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樂山、新津等地端午賽龍舟時,還舉行盛大商品交易會。
[淅江省]
桐盧縣鄉塾之學童,端午節具禮於師長,稱之「衣絲」。醫家則於午時采葯,相傳此日天醫星臨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節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瘡,新昌縣以雄黃、丹砂酒中飲之,稱之「開眼」。
[湖北省]
黃崗縣端午節巴河鎮迎儺人,花冠文身,鳴金逐疫。宜昌縣端午競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稱「大端陽」,食粽、飲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縣端午,孕婦家富者用花幣酒食,貧者備雞酒,以竹夾楮錢,供於龍舟之龍首前祈求安產。岳州府競渡以為禳災、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稱為「送瘟」。
2、端午節怎麼過,才能體現出「端午」?
用艾葉做香包給孩子們佩戴寓意辟邪去百病,不吃熱食,吃提前做好的煮雞蛋、咸鴨蛋和粽子,看賽龍舟比賽,這些都可以體現出過「端午」的氣氛,也是過傳統節日的應有之義。
3、端午節你家鄉有哪些有趣的風俗習慣?
就比如說我的家鄉以前過端午節都是送油條,在那個經濟不發達的北方農村,還不講究吃粽子。
現在來講,大家的生活條件都有所提高,普遍的家庭中我發現都是買粽子來吃,從行為上可能老百姓認為這就是如今的端午節(但我想說的是,好像少了很多氣氛)。
本人出生在一個偏僻的農村裡,(每次過節日都很開心,因為可以放假而且有好吃的,哈哈哈),雖然在小時候經濟條件沒有現在這么好,但是依稀記得端午節媽媽都會帶上一籃子油條去給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送家裡(那個年代還不流行送粽子),這似乎是每一個做晚輩的人都懂得禮數。直到現在長大也不明白是什麼道理,但是這就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傳統。
這不是馬上就要到端午節了,讓我想起了兒時過端午節的情景,與現在的端午節比起來,吃粽子可能不算什麼稀奇的事情,更多的是少了點韻味。
那個時候的端午節,尤其記得媽媽們都起得很早,而且在每個村子裡,炸油條的鋪子都熱火朝天的排氣長隊,每每還沒到端午節的那一天,油條鋪子都已經預定了很多人家。
我媽經常說,其實很多節日她也不太懂為什麼而由來,只是跟隨了老一輩的傳統而一代一代的傳承下來了,只不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那個時候能買得起油條,就已經很不錯了,主要在那個農忙的時節,油條可以長期的存放,不管大人還是孩子都會因為農忙在地里時候,(還記得大人收割麥子時候,孩子都會在小溪邊玩,或者摘野棗),到中午時飯就是一碗水加一根油條。畢竟早點把糧食運回家裡是當下最重要的事情,萬一遇到天氣不好,糧食就糟蹋了。
這樣的習俗在我很小的年齡段就已經是很開心的事情了,因為晚輩都會在同一天拿著一筐油條或者雞蛋去看望父母,那樣的場景是很熱鬧的,那個時候跟堂哥、堂姐、長輩圍坐在院子里是很開心的。
還有一個大早起我就得幫著我媽去油條鋪子排隊拿東西,那個時候村裡的女人都嘰嘰喳喳地說著、笑著,至今我都能想起來。而現在人們都外出,家裡的人聚集在一起的時光少了,為了表達感情也就是手機發個紅包。
這個風俗好像已經刻在我了心裡,那個時候家鄉雖然日子不好過,但是大家注重的是人情,作為現在的年輕人應該都很懷念小時候的有趣回憶吧!
4、端午過節方式通常是怎麼樣的?
端午節人們的過節方式通常是一吃、二拴、三采。
一是吃「五黃」,即名稱中帶有黃字的食物,寓意「青黃不接」的時候「接起來」;也有飲雄黃酒的習俗,有句古語說:「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
二是要拴葫蘆、掃把以及掛五毒圖。
三是采艾蒿,把整棵艾蒿插在門上或者掛在門上。
民間還有給孩子戴五彩繩、掛小辣椒、穿老虎鞋,在孩子頭上寫「王」字的習俗,這些都有驅除災害、瘟疫,求安康、吉祥的意思在裡面。
端午節的特色飲食
1、粽籺:端午節食粽是我國的傳統習俗,粽的形狀很多,品種各異,一般還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長形等各種形狀。由於中國各地風味不同,主要有甜、咸兩種。
2、雄黃酒: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雄黃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葯。於是古代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剋制蛇、蠍等百蟲,「善能殺百毒、辟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3、五黃:江浙一帶有端午節吃「五黃」的習俗。五黃,是指黃魚、黃瓜、黃鱔、鴨蛋黃、雄黃酒(雄黃酒有毒性,一般都喝普通的黃酒代替雄黃酒)。也有其它說法,咸鴨蛋可以用黃豆替代。農歷五月,江南人稱五黃月。
5、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1、端午節習俗: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2、端午節習俗: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3、端午節習俗:吃粽子
端午食粽,是節日習俗之一。粽,即「粽籺」,俗稱「粽子」,屬「籺」的其中一種,粽籺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餡料和箬葉(或柊葉)等。由於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從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兩大類。
4、端午節習俗:插艾條
俗話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這里的「艾」是指艾蒿,它的莖葉有揮發性精油,獨特的香味可以驅蚊避蟲。端午節自古以來也是祛病防疫的節氣,家家都會在這一天打掃門庭,將艾條插在門上,殺菌消毒。
5、端午節習俗:拴五色線
中國古代一直以紅、黃、白、青、黑五色為吉祥色。每年端午節清晨,大人起床後第一件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據說,戴五色線的孩子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常保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