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為什麼不能出遠門
1、端午節中午不能出門嗎
端午節中午可以出門,這只是一種民間的迷信說法,沒有科學依據。
端午節最重要的的內容就是祭祀先人。而祭祀時難免產生悲傷,因此這天是不適合向別人說祝福的,當然也不適合舉行和參加開業、結婚、慶典等喜慶活動。
加上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歷的五月初五,這天是「楊公忌日」,決不能被選來做為辦理開張、動工、嫁娶、簽訂合同等重要事項的日子。
端午節出行須知
端午節正值夏季,天氣炎熱,一些地區會出現雷雨天氣,遊客出遊前應注意了解旅遊目的地天氣狀況,做好防暑降溫及防雷防雨的相關措施,出遊中遇到惡劣天氣,要注意必要的自我防護,不要在危險地段停留。
端午期間自駕遊客較多,出行前,要對車輛進行一次全面檢查,避免車輛發生故障,出遊途中遵守交通規則,遇到擁堵或者事故糾紛,要保持耐心,妥善解決。
隨著氣溫的升高,選擇涉水旅遊項目的遊客會增多,要遵守景區相關規定,按照工作人員的指示進行操作,防止發生溺水事故。
2、端午,午時為什麼不能出去啊?
古時候認為五月是毒月,五日又是一個不吉利的日子,所以當天應該避免外出 ,
科學來看五月真是夏天時候而午時真是一天中比較熱的時期,出去很容易中暑。
3、為什麼端午節不能出門
<
4、端午的來歷,端午節有什麼禁忌?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又有著龍舟節、端陽節、重午節等名稱。端午節也是我國的古老傳統節日,本是南方吳越地區用於祭拜龍祖的節日,後來因為春秋戰國時期的詩人屈原在農歷五月五日跳江自盡,世人把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端午節和古人擇日祭祀有關,最早可追溯到戰國之前的吳越民族。當時龍是吳越先民的信仰,所以以龍為本族的圖騰,並且在端午節當天使用有龍圖騰的木舟在水面上競渡來祭祀龍神的風俗,這也是後來的端午賽龍舟的由來。後來到了戰國時期,當時屈原是楚國的大臣,努力的出謀劃策想要振興楚國大業,但遭到貴族們的排擠而被流放江南,流放途中寫下無數憂國憂民的詩篇。直到楚國被攻破,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在農歷五月五日抱石投江自盡。老百姓們怕汨羅江的魚咬屈原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飯團扔進江里,後來就演變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因為端午節是個祭祀仙人的節日,所以在民間也有不少的禁忌。例如端午節當天禁止說祝福,也不適合舉行喜慶的活動,而且有的地方還有不能下水游泳的禁忌。其次就是古人叫五月為九毒月,因為他們認為五月一年中陽氣最旺的月份,而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更是九毒首日,陽氣過盛會形成邪氣影響人們的身心,所以要在門口掛艾葉和菖蒲,喝雄黃酒,並且還有禁止進行房事的規定,所以有的地區有端午節前女子都要在娘家和不可以吃娘家的粽子的風俗禁忌。
最後,端午節當天對於兒童也有不少的禁忌,例如在端午當天小朋友們要佩戴香包,端午過後就把香包扔進河裡,還有就是在小孩子身上撒雄黃酒的驅邪平安風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