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種選擇中秋節怎麼辦
1、歡樂在中秋,情濃意更濃,你打算怎麼度過中秋佳節呢?
我打算和老公孩子一起就地過中秋佳節,不準備回老家了。和老公孩子一起做月餅,做花燈,一起做飯吃飯喝飲料度過中秋佳節。
每年的中秋節我一般都會選擇和老公孩子回老家陪父母過節,今年因為疫情問題放棄回老家,回老家需要跨市,當地提倡的是就地過節,所以我選擇了就地過節。
不能回家雖有遺憾,但好在我們這個小家庭是在一起,我決定要跟老公孩子在自己的小家裡過中秋節,不選擇出去聚餐。中午和老公孩子一起動手製作一點月餅,和孩子一起做花燈留晚上出去賞月來玩。
然後再和老公一起做中秋團圓飯,多做幾道菜,但是量要少一些,這樣既能吃得完,也能多的品種多,不會造成浪費。我會選擇蒸螃蟹、糖醋小排、肉丸子、蒜蓉粉絲開背蝦、炒芹菜、炒小白菜,再給孩子做一些薯條、薯餅、雞塊。自己動手不僅豐衣足食,意義還很特別,和老公孩子一起喝點飲料,一起度過這個中秋節。
中秋是一個團圓的節日,雖然不能回去陪父母,但是可以喝父母一起雲聚餐,開著視頻和父母共進團圓飯,一起聊家常,一起看中秋晚會。看完中秋晚會我還會帶著孩子去樓下廣場賞月,欣賞中秋星空的美景。
最後:因為疫情原因很多地方倡導就地過節,就地過節這樣的方式雖然有些遺憾,但是可以很好的減少意外,很好的保護了自己,保護了家人,杜絕了不必要的傳染,阻止了疫情泛濫的可能性。所以我們應該積極配合,深刻認識到當下形式的嚴峻,不給國家添麻煩。
2、中秋節,除了跟孩子和家人一起吃月餅,還可以怎麼度過?
中秋節,除了跟孩子和家人一起吃月餅之外,度過的方式還有很多,如賞月、觀看中秋晚會、講述關於中秋的淵源故事、收集關於中秋的歌曲、詩詞等方式。
中秋節除了吃月餅,吃團圓飯之外,還有賞月習俗。俗話說「月是中秋明」,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祭拜月神,賞月是中秋必不可少的一項節目。
陪著孩子和家人一起欣賞月夜美景,和孩子一起看看月亮升起下落時的樣子,觀察月亮周邊的情景,一起向月亮許下美好願望等。
過春節看春晚是一項必不可少的節目,中秋晚會也已經成為了中秋必不可少的一檔節目,全家人一起吃著團圓飯,一起欣賞著中秋晚會,晚會中有老少皆宜的節目,寄託美好祝願,寓意吉祥美好。
三、文化傳承,講講中秋節那些事有關於中秋節的故事有很多,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葯、兔兒爺等等,在中秋節這天一起聊聊中秋節的傳統故事,可以幫助孩子增長知識,還可以拓寬孩子認知邊界,也發揚了中華傳統文化。
那些關於中秋的歌曲、那些詩詞,你知道多少?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在中秋節這一天和家人孩子討論一下,看看誰能想到的歌曲多,誰能想到的詩詞多。
如歌曲《圓圓的月亮》、《八月十五月兒圓》(又名:爺爺為我打月餅)、《中秋月兒圓》、《Hey,moon》、《Zoom zoom zoom》;如詩詞《靜夜思》、《水調歌頭》等。
最後: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動手做花燈、月餅,還可以看一些關於中秋佳節的繪本,總之想要度過一個有意義的中秋佳節方式是有很多很多的。
3、「疫情」籠罩下的中秋節,我們應該如何做到既團圓又安全?
「疫情」籠罩下的中秋節,我們可以選擇就地過節,選擇和親人「雲」團圓,實現做到既團圓又安全。
在中國的傳統節日當中中秋節是一個重要的節日,是一個團圓的節日,出門在外的人都會選擇回家與家人團聚。但因為疫情導致了不能回家與家人團聚,想要回去又不能保障安全問題。
那怎麼辦呢?在團圓和安全的前提下,我們應該先注重安全問題,我們選擇就地過節,是對自己的安全負責,對家人的安全負責,對社會的安全負責,對國家的安全負責,所以請選擇就地過節。
安全問題我們通過就地過節來保證,那團圓問題呢?當然是通過互聯網來解決,現在屬於5G時代,視頻通話已經不是問題,我們可以跟遠在他鄉的親人開視頻,遠在故鄉的親人開視頻,來實現「雲」團圓。
通過開視頻,我們也可以看到親人熟悉的臉龐,也可以看到彼此桌上的每餐,還可以和親人聊聊當下的現狀和發展等,總之「雲」團圓可以實現我們與家人親人團圓。
就地過節已經屬於常見事情,有太多的人因為工作而不能回家過年,他們需要守護好自己的工作崗位,需要守護好人民的生命安全,他們無怨無悔。我們作為普通人選擇就地過節,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必須保證我們自己的生命安全,不給他人造成威脅,不給國家添麻煩。
只要我們的心中有情,有親人,有愛,在那裡過節都一樣,在那裡過節都會開心,都會產生幸福感。不要為了暫時不會去而煩惱,而哭泣,只要我們齊心合力打好這場戰役,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會實現口罩自由,過節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