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老人送禮物有什麼說法
中秋節給長輩送什麼禮
中秋節少不了的就是月餅,一些老年人特別重視風俗禮儀,那麼月餅就是必備品,我們可以送一些合適的月餅,切記不要買非常昂貴的包裝月餅,你吃的是月餅,而並非包裝,老人喜歡實在一點,不喜歡鋪張浪費。
直接送紅包,紅包最實在。有時候我們送的禮,一些老人都不捨得吃,結果導致過期,極大的浪費,那來點實在的,可以包一些現金紅包給他們,讓他們自己買點想吃的。
另外除了紅包,還有就是購物卡,有的老年人看到錢就是不收,有種抗拒,是因為覺得小輩在外工作不易,那麼我們可以直接把現金換成購物卡,當然這個購物卡要在附近的超市使用,太遠的話對他們來說不方便。
買一部可視頻通話的老人手機,小輩常年在外工作,也沒時間陪伴自己的長輩,那麼可以買一部可以視頻的老人手機,這樣可以隨時聯系溝通,還能看到人像。但是一定要操作簡單的那種,不需要太過復雜,並且耐心教他們如何使用。
最實在的還是回家一起過中秋,陪伴是最好的禮物,禮物再多都是空的,老人需要的是心理的安撫,而並非物質上的增加。所以放下工作,回家一趟,在中秋這個團圓的日子裡好好陪伴他們。
2、中秋節送禮講究什麼?
中秋節送禮,有兩個關註:一是要有文化,二是要好吃。這兩點,正是月餅所不具備的。
現在年年中秋節送月餅,越來越多的抱怨是「中秋節快成月餅節了」,沒有任何的傳統文化。此外,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月餅也越來越不受歡迎,因為根據我們現代人健康的標准,月餅不屬於健康食品。
那麼中秋節送禮究竟送什麼好呢?
我們回歸到中秋節的起源,來分析什麼樣的禮品最適當。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它是源自古代帝王秋分祭月。有史料記載周朝天子秋分祭月的場景。這個禮制一直延續到明清。現在北京的天壇公園,就是明嘉靖年間專為皇帝祭月修建的。祭月的禮制傳到民間,逐漸祭月的時間由秋分改為離秋分最近的滿月日--中秋。至今,農村仍然見老人在中秋節夜晚祭拜月神。
可是我們現在是只知道月餅,卻不知中秋節的來歷。
其次,為什麼我們要在中秋節吃月餅?其原因仍然是祭月--月餅是中秋節祭月時的供品。但是與其他供品所不同的是,其供品在祭月後必須分給祭月者吃。
既是祭月的供品,那麼就可不限於月餅,因而可以選擇月神愛吃的,月神吃完後祭月者也愛吃其他食品。
多年來,中秋節的禮品只限於月餅,未有突破。但今年已有報道,有專供中秋節祭月的禮品組合。它解決了月餅沒有文化以及不太受歡迎的問題。頗有新意。
3、中秋節送長輩,送這些禮物是比較合適的嗎?
中秋節給長輩送這些禮物比較合適。可以送一些不太貴重,但是很有心意,很有寓意的禮物。
1、月餅
中秋節代表著團圓與團聚的意思,包裝精美的月餅較為適合贈送給老年人,可以根據長輩的口味選擇合適的月餅。注意不要贈送太硬或者太甜的月餅,以免不合長輩口味。
2、茶葉
許多長輩都有飲用茶水的習慣,中秋節可以贈送長輩一些養生的茶葉種類,如龍井茶、烏龍茶、鐵觀音等。這類茶葉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適宜長輩飲用。
3、擺件
可以根據目前長輩的喜好贈送一些寓意較好的擺件,如花瓶、壽桃擺件等,都是長輩比較喜歡的禮物品種。還可以贈送名家書法畫作的掛件等,較為適合中秋節贈送給長輩。
希望能夠幫到您。
4、中秋為什麼要送禮?
中國是聞名於世的禮儀之邦,送禮之風自古有之,時至今日,中秋送禮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指定動作之一。但是發展下來,送禮的觀念漸漸發展成定勢,親友同事之間不外乎就送送月餅和水果,有的就送送茶煙之類的。其實有很多時候,大家都在思考著一個問題,中秋送禮除了聯絡彼此感情以外,是否可以為家人送上一份特別有心意的禮物?即使不是很貴重,但是關鍵在於心意無價。
一,中秋節送禮及中秋節的由來
史籍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的活動。但作為一個節日,中秋節盛行於唐朝,至明清時開始與元旦齊名,成為主要節日之一。明代以來,有關中秋賞月吃月餅的記述已經很多。《宛署雜記》說,每到中秋,百姓們都製作面餅互相贈送,大小不等,呼為「月餅」。市場店鋪里賣的月餅,多用果類做餡子,巧名異狀,有的月餅一個要值數百錢。《熙朝樂事》里也說,八月十五日稱為中秋,民間以月餅作為禮品互相贈送,取團圓之義。
還有一種說法是,中秋送禮之所以成俗,與古代科舉考試有關。在我國封建社會,開科取士,一直是統治者十分重視的一件大事。而每三年一次的秋闈大比,恰好安排在農歷八月里舉行。此時月圓桂香,人們便將應試高中者,譽為月中折桂之人。因此,每到中秋,必進行隆重慶賀,成為全社會的重要風俗,而送禮物給當年高中者也成為慶賀的形式之一,不管是送面餅還是其他東西,大家都是為了表達心中的美好祝願,可以說中秋送禮正好順應了當時的潮流,並自此經朝歷代,盛行不衰。
中秋節的傳說也是很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葯的神話故事一直在流傳。相傳羿從西王母那裡得到了不死葯,交給嫦娥保管,逢蒙聽說後前去偷竊,並要加害嫦娥,嫦娥情急之下,吞下不死葯飛到了天上,留在月亮廣寒宮。廣寒宮里寂寥難耐,於是就催促吳剛砍伐桂樹,讓玉兔搗葯,好早日回到人間與羿團聚。
中秋節歷來是文人墨客們煽情的日子,他們對月思故鄉,留下來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千古絕句。隔著千山萬水,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人都可以一起看到中秋的明月。
二,月餅固然是中秋節的主要載體
月餅最初並不叫月餅,而是稱作「小餅」或者「月團」。而「月餅」這個稱呼最早出現於南宋,一位名叫吳自牧的人在《夢梁錄》一書中首次提到這個詞。再有就是最初的月餅並不是圓的,而是菱花形狀的。除此之外,這個時期的月餅也並非只在中秋節才吃,其實更像是一種日常點心。待發展至明朝時期,中秋吃月餅這個風俗已經十分普及,且這個時候的月餅已經變成我們所熟悉的圓形,以及就只有在中秋節才會吃。
在商業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的選擇也多了。最早體現在月餅身上的變化,就是豪奢的商業包裝,細心的人可以發現,月餅的外殼由紙盒、鐵盒一路升級到紅木盒甚至水晶盒,而且還被人為地配上了一幫侍從———搭售的禮品。只是很多人都以為這種天價月餅,並不代表純粹的傳統中秋文化。
現在很多人將中秋送禮的概念定位在以情義為重,譬如是多花一點時間陪伴家人,簡單地吃飯、喝茶、賞月,一家人圍坐著聊聊天,說說貼心話,禮物不是最重要的,但是要家人感受到一份貼心的關懷和情義,那才是過節的最簡單含義。
三,中秋節送禮的意義
中秋節作為傳統節日,正是加強親族聯系、增進感情的好時機,是一年當中僅次於年節的饋贈大節。每到中秋節親朋好友總要互相聯系互贈禮品以增進交流和感情.中秋節日饋贈,稱為賀節、送節、追節,也稱送節禮,往往在節前數日甚至月初就開始趕辦節禮,相互饋送,體現中國的禮儀文化。
中秋節吃月餅的寓意是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中秋節祭月後,全家人都圍坐一起分吃月餅,逐漸形成了月餅代表家人團圓的寓意。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與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起義有關。
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每逢中秋,皓月當空,闔家團聚,品餅賞月,談天說地,盡享天倫之樂。月餅,又稱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月餅象徵著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水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
四,中國是一個特別注重禮節的國家,中秋節送禮孝敬長輩或者熟絡親友,其中的講究頗多!老輩人傳承下來的中秋送禮文化我們理當遵守。因為稍有不慎,「好心辦壞事」惹得親友長輩不高興就不好了。所以說中秋節送禮可不能隨心所欲。
中秋送禮送雙,不送單
既然是傳統節日,那自然就有傳統習俗。中秋節送禮的時候記得要「送雙不送單」。也就是說送月餅不能送一個,禮盒里有雙數月餅也行。酒也不能只送一瓶,這樣會顯得有失禮數,不夠尊重對方。因為在中秋節這樣一個喜慶的節日,講究的是「好事成雙」。可以送逢2、6、8雙數的中秋禮,圖個吉利。
中秋送禮送禮盒,不送散裝
中國老百姓對中秋節的重視程度絲毫不亞於端午和春節。所以不管是送月餅還是送酒,亦或者送水果,大家都送禮盒的形式。首先禮盒代表著精緻和高檔,哪怕是普通月餅或者水果,禮盒包裝一番檔次自然就上去了。如此一來,對方會覺得自己很受重視,內心會比較開心。而散裝的中秋禮就顯得有些過於隨意了。反正也是圖大家開心,能送禮盒就送禮盒吧!
不過中秋節也有很多寓意不太好或者諧音不太好的禮物要避開。比如鍾表就很煞風景,送錢包會帶走財運,鞋子的「鞋」與「邪」諧音不吉利,「傘」和「散」諧音寓意分散、走散不太吉利。「李」與「離」諧音代表分離。總之,就是要避開一些諧音寓意不太好的禮物。
寫在最後,中秋節不管送什麼禮物,都要抽空陪陪家人,一家人在一起,團團圓圓,平平安安才是最重要的。莊子在《知北游》中說:「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人生在世,時光匆匆,轉瞬即逝,有一天你會明白,家人才是最寶貴的財富!
5、中秋節送禮物有什麼講究沒?給親戚長輩送禮都是什麼標准?
中國人有送「節禮」的習慣,但凡遇到春節、端午、中秋等大的節氣,晚輩們都要帶上禮物回家看望父母,不同的節日有不同的禮物,春節會帶很多臘肉、雞蛋、水果等年貨,端午會買上幾包粽子,而到了中秋月餅是肯定少不了的。
送節禮孝敬長輩,是中華傳統美德的瑰寶,也是作為晚輩要遵循的禮數,而這些老傳統都是有一定講究的,節禮也不能隨便亂送,中秋節送禮的時候,牢記「3送3不送」,尊重老傳統,父母也會更開心。
按照民間的老傳統,送節禮的時候要記住禮物的數量需要是「雙數」,不能是單數,雙數是期盼主家「好事成雙」、「好事成對」,有一個美好的寓意。送單數的禮物在很多地方會有些「不吉利」,尤其是送白酒的時候,更不能提著一瓶酒就過去了,顯得太過於隨意,至少也是一對才顯得比較重視對方。
禮物的件數可以是2、4、6、8件,有些地方忌諱「4」,可以搭配一些簡單的小禮物來「湊數」避開。
有人說中秋節的月餅就是賣個「包裝」,包裝越好價格越貴,月餅不值錢,其實這樣說也沒錯,但包裝代表了一種禮數在裡面,其實不單單是月餅,即便是平時送人禮物、探望好友的時候,也需要一個漂亮的包裝盒子作為襯托,這不但表示這件禮物是你精挑細選過的,也是重視對方的一個具體表現。
如果給長輩送中秋節禮,拿著一個塑料袋隨便裝幾個月餅、幾顆水果就過去,禮物會看起來很低檔,是會顯得非常失禮的,花了錢還會落個埋怨。這和春節給父母送年貨不同,年貨講究量大實惠,自然不需要精美的包裝,用塑料袋裝幾袋排骨送過去,和裝幾塊月餅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有些禮物是不能亂送的,比如鍾表、梨、雨傘、蠟燭、鞋、菊花等,這些都有不好的諧音或者寓意,雖然沒有什麼科學依據屬於封建迷信,但也是民間的老講究、老風俗,還是不要輕易去打破。
可以送石榴(多子多福)、蘋果(平安健康)白酒(長長久久)、茶葉(茶餘飯飽)、燒雞(大吉大利)、掛面(長壽安康)等等,送的時候還能順便討一句吉祥話,讓長輩更加的開心,禮物的顏色也可以側重紅色、紫色等比較富貴、喜慶的色調。
免責聲明:此文和圖片轉載於網路,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會第一時間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