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把艾葉掛屋門上是什麼寓意
1、艾葉放門口是什麼意思
門口放艾草寓意如下:
1、第一個就是驅邪化煞,希望能夠讓這一年家裡面的運氣變得越來越好,邪祟之物不敢進屋,家庭成員可以享受到幸福美滿的生活。
2、第二個就是艾草本身是對身體有好處的,所以將其掛在門口的話,也是希望全家人能夠身體健康,不會遭受意料之外疾病的侵襲,日子可以幸福又快樂。
注意。
端午節門口放艾葉,是因為古人認為這樣能夠預防瘟疫,所以隨著端午節的習俗,在門口放艾葉被流傳至今。掛艾葉是由於當時夏天氣溫高溫,人們易得病,瘟疫也易時興,再加上蛇蟲繁育容易咬到人,才有了端午節掛草葉的習慣。
2、端午節艾草掛門口什麼寓意
端午節艾草掛門口寓意:
第一個就是驅邪化煞,希望能夠讓這一年家裡面的運氣變得越來越好,邪祟之物不敢進屋,家庭成員可以享受到幸福美滿的生活。
第二個就是艾草本身是對身體有好處的,所以將其掛在門口的話,也是希望全家人能夠身體健康,不會遭受意料之外疾病的侵襲,日子可以幸福又快樂。
以前人們端午節門口掛艾草的話,都會自己去採摘,不過現如今城鎮化發達了,所以有些地方是不具備這些條件的,但是當天也會在馬路上或者是菜市場裡面,看到有新鮮的艾草售賣,這個時候買回去直接掛在家門口就可以了,效果和自己採摘的其實是一樣的,沒有必要擔心。
3、端午節門上掛艾草是什麼意思
在端午節掛艾葉是為了驅病、防蚊、辟邪。在民間有著「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說法,到端午節的時候,將艾草、菖蒲等用繩子捆綁成為一束,懸掛在門上,或者是窗戶邊上。插艾和菖蒲是重要的習俗之一,具有有辟邪、驅病的寓意。
在古代,人們會在端午節這一天打掃庭院、點雄黃水等,端午是入夏後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蚊蟲等害蟲也多了,由於艾葉特殊的香味,懸掛艾葉就是希望能驅病、防蚊,達到殺菌防病的效果。
節日習俗
在端午節當天有非常多的習俗,大家可能最熟悉的那就是吃粽子,粽子是由粽葉和糯米製作而成。以前粽子口味是非常單一的,不過現如今社會經濟高度發達,所以粽子的口味也是越來越多,有鹹的有甜的,裡面餡兒也非常多,很好吃。
當然,端午節這天包粽子人們不僅是自己吃,還要將粽子拋到湖裡面,目的是為了祭祀屈原。因為屈原是投江而死,所以人們通過將粽子拋到水裡的這種方式,希望魚兒能夠不傷害屈原的屍體,讓他能夠得以安息。
在端午節這一天,除了吃粽子之外,人們還會賽龍舟,此項活動在南方更加受歡迎,活動聲勢龐大,還會設立豐厚的獎金,所以吸引了很多人的積極參與。
4、端午節有哪些習俗,為什麼會在家門口掛艾草??
端午節的習俗有吃粽子、賽龍舟、佩香囊、懸艾葉等習俗,一般在家門口掛艾葉是為了除蟲避穢。
1、吃粽子。
這個習俗是我們十分熟悉的,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咱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我們都知道,屈原是楚國的大臣,他的理想抱負就是聯合齊國來對抗秦國。但是,屈原的這個想法並沒有得到認同,反而因此遭到陷害,最後還被貶黜。當屈原在流放期間得知楚國被秦國攻破,傷心欲絕,於是抱石投了汨羅江。
據說,在屈原死後,楚國的老百姓都十分悲痛,為了不讓屈原的屍體被魚蝦傷害,於是就用竹筒裝入糯米扔到江中,後來慢慢發展,吃粽子就成了五月初五端午節的一大習俗。
2、賽龍舟。
據說賽龍舟也是因為紀念屈原。相傳楚國人因為捨不得屈原跳江,於是很多人就劃船趕去救他,無數的船爭先恐後,最後也還是沒有尋到屈原的蹤跡。之後每年五⽉五⽇就舉行劃龍⾈比賽,以此來表達對屈原的不舍。再者也是借劃龍⾈驅趕江中的魚蝦,避免他們去破壞屈原的身體。
但其實賽龍舟在戰國時代就已經出現了。伴著鼓聲,劃著刻成龍形的獨⽊⾈,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後來,賽龍⾈除了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們還賦予了不同寓意。
3、佩香囊。
佩香囊是古時候人們的習俗了。一般,香囊中會放一些硃砂、雄黃、香葯等中葯材,用絲布包好,然後用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做出各種不一樣的形狀,結成一串,佩戴在身上,既好看又有股清香。佩香囊一是作為裝飾,二是傳說有辟邪驅瘟的作用。
4、懸艾葉。
俗話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在家門口掛艾葉也是重要的習俗之一,寓意是除蟲避穢。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葯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艾葉在我國古代就一直是葯用植物,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了很久,主要就是因為艾葉具備醫葯的功能。
所以,在門口掛艾葉的寓意也就是祈求平安健康。可能還有很多地方會有不同的習俗,但是大多數都是為了圖一個平安順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