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是怎麼過的
1、端午節怎樣過?
端午節可以和家人一起包粽子,食五黃,如果有賽龍舟也可以參加或者觀看。
1、扒龍舟
扒龍舟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古代龍圖騰祭祀的節儀,乃遺俗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至今在我國南方沿海一帶仍十分流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端午有龍舟也有鳳舟,鳳舟是源於遠古的烏舟,有的地方還有龍鳳船。扒龍舟是民間信仰中龍崇拜的一種形式,既要借龍之神威,祈福、辟邪。
2、掛艾草與菖蒲
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民間認為艾草還有辟邪、招百福的作用,端午期間掛艾草於門上,相沿成習,遂成端午風俗。
南北各地均有端午掛艾草習俗。南方視為天地純陽正氣吉日進行驅邪祛病,北方一些地方視為惡月惡日進行避惡避毒。
3、洗草葯水
洗草葯水,端午習俗之一,端午這天是草木一年中葯性最強的一天,端午日遍地皆葯。端午日洗草葯水可治皮膚病、去邪氣。端午期間,我國不少地方有采草葯煮草葯水沐浴的習俗,端午草葯的葯性在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4、拜神祭祖
拜神祭祖是端午節重要習俗之一。「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類的根本,祭祖是一種傳承孝道的習俗。按照民間的觀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一樣是應該認真頂禮膜拜的。因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靈」,時時刻刻的在關心和注視著後代的子孫們,塵世的人要通過祭祀來祈求和報答他們的庇護和保佑。
5、吃五黃
五黃,即是黃魚、黃瓜、黃鱔、鴨蛋黃、雄黃酒(雄黃酒有毒性,一般都喝普通的黃酒代替雄黃酒)。吃五黃是漢族的民間風俗,流行於江南等地。在端午節的中午吃五黃餐,即是把五種黃顏色的食物混在一起吃。因為中醫理論認為,端午節是在農歷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陽氣最盛的時候,可利用端午節氣的力量,抑制霉運、提升自己的精力。
6、包粽子
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蛤蔞、蛋黃等多種餡料。
2、端午過節方式通常是怎麼樣的?
端午節人們的過節方式通常是一吃、二拴、三采。
一是吃「五黃」,即名稱中帶有黃字的食物,寓意「青黃不接」的時候「接起來」;也有飲雄黃酒的習俗,有句古語說:「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
二是要拴葫蘆、掃把以及掛五毒圖。
三是采艾蒿,把整棵艾蒿插在門上或者掛在門上。
民間還有給孩子戴五彩繩、掛小辣椒、穿老虎鞋,在孩子頭上寫「王」字的習俗,這些都有驅除災害、瘟疫,求安康、吉祥的意思在裡面。
端午節的特色飲食
1、粽籺:端午節食粽是我國的傳統習俗,粽的形狀很多,品種各異,一般還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長形等各種形狀。由於中國各地風味不同,主要有甜、咸兩種。
2、雄黃酒: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雄黃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葯。於是古代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剋制蛇、蠍等百蟲,「善能殺百毒、辟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3、五黃:江浙一帶有端午節吃「五黃」的習俗。五黃,是指黃魚、黃瓜、黃鱔、鴨蛋黃、雄黃酒(雄黃酒有毒性,一般都喝普通的黃酒代替雄黃酒)。也有其它說法,咸鴨蛋可以用黃豆替代。農歷五月,江南人稱五黃月。
3、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古人也過端午節,那古人是如何過端午節的呢?
龍舟節是古代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民間有很多習俗,皇室自然也有獨特的慶祝方式。在乾隆時期,端午節的最初日期是五月初一,一直持續到初六結束。首先,皇家端午節與飲食是分不開的。作為這一天的重要食品,粽子必須得到精心的對待。在端午節來臨之前的一段時間,御膳房會開始准備今年的粽子樣式。形狀和餡料都必須仔細研究,爭取每年都能推出新的。在最終的粽子樣式被乾隆皇帝批准後,御膳房可以開始手工製作粽子了。
端午節是個節日,宮廷和民間的貴族們不得不趁著這個節日大擺宴席,熱鬧一番。據《大明會典》記載,端午節的宴席按受宴者的身份分為上、中、下三等,菜餚也不同。例如,上桌包括:酒五品,果品、小饅頭、湯三品,糕一品,粽一品,四色菜,酒五杯。中桌減為:酒四品、果品、小饅頭、湯三品、餅一品、粽子一品、四色菜、酒五杯。這種賞賜不僅貴族主子可以享受,交趾司的樂師也可以享受。
貴族之家應該互相款待,借機招待。在《紅樓夢》中,王夫人還邀請薛家母女共進午餐。薛蟠也宴請了寶玉。因此,除了粽子之外,山珍海味、時令蔬菜、新奇水果也是不可缺少的。新鮮水果是端午節必吃的東西。比如寶玉上桌回來,晴雯就說:"鴛鴦送了很多水果,都在水晶缸里"。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這一天,要把冬青、石榴、楊梅等放在瓶子里,婦女要把艾草、石榴花戴在頭上,這叫 "端午節"。每家每戶都要舉行宴會,慶祝端陽節。葯店和酒館會向老顧客贈送雄黃、紫蘇、酒糟等物品。這一天,各行各業的人也都停止工作,到酒館里一起喝酒,稱為 "賞白節"。
4、端午節的習俗!要三個!
端午節的三個習俗是:賽龍舟、掛艾草與菖蒲、吃粽子。
一、賽龍舟
賽龍舟歷史悠久,自古流傳,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也是端午節的一大習俗。賽龍舟前,先要請龍、祭神。在過去,人們祭祀龍神廟時氣氛莊重嚴肅,多祈求農業豐收、風調雨順,也保佑平安。唐、宋、元、明、清各代的帝王,均有臨水邊觀看龍舟的娛樂,也屬於游戲之類。《舊唐書》中記載:穆宗、敬宗,均有「觀競渡」之事。
二、掛艾草與菖蒲
隨著歷史的發展,端午習俗注入了夏季時令辟陰邪與祛病防疫風尚。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艾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其揮發的香味可以驅逐蚊蠅、蟲蟻,凈化空氣。菖蒲的葉子也是提神通竅、殺蟲滅菌的葯物。
三、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俗。在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的食品。南北朝時期,粽子的品種增多,人們在米中摻雜獸肉、板栗、赤豆等。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到了唐代,粽子的形狀出現錐形、菱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