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吃青菜有什麼好處
1、端午節吃什麼水果
<
2、端午節飲食習俗有哪些
1、吃粽子
粽子古稱「角黍」,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真正有文字記載的粽子見於晉周處的《風土記》;而流傳有序,歷史最悠久的粽子則是西安的蜂蜜涼粽子,載於唐韋巨源《食譜》。
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種多樣,璀璨紛呈。現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但內含的花色則根據各地特產和風俗而定。將粽子加熱後再吃,既安全衛生,又減輕消化負擔。
2、吃「五黃」
江浙一帶有端午節吃「五黃」的習俗。五黃指黃瓜、黃鱔、黃魚、高郵的鴨蛋黃、雄黃酒。此外浙北端午節還有吃豆腐的習俗。
3、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為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4、喝雄黃酒
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 雄黃是一種礦物質,俗稱「雞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並含有汞,有毒。
很多人在端午節飲雄黃酒,但由於雄黃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熱後可分解為毒性很強的砒霜,因此不建議內服;一般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雄黃而成,無純飲的。
一般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中醫還用來治皮膚病。未到喝酒年齡的小孩子,大人則給他們的額頭、耳鼻、手足心等處塗抹上雄黃酒,意在消毒防病,蟲豸不叮。
5、吃油糕
端午節當天除了吃粽子,還要吃油糕。油糕要用和好的燙油麵,包上白糖、黃桂、玫瑰、核桃仁、豬油做成的餡,下油鍋炸。表皮鬆泡,餡心甜美,外形美觀。
6、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准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3、端午節為什麼要吃汗菜吃漢菜是什麼意
這個可能跟每個地方的習俗是有關系的,大部分都是在端午節吃粽子,粽子就是一個習俗,就是從以前流傳下來的習俗一直到現在,所以養成了這種吃粽子的習俗,吃漢菜應該也是當地的一個習俗。
端午節大家吃莧菜有以下原因:
1、首先是傳統習俗:據說吃了莧菜就全年不長痱子(痧痱子、不發痧、紅莧菜辟邪)。
2、莧菜—— 土話:漢菜、汗菜;是端午季節的時令菜確實也好吃,清香味十足。傳統大於實際就不奇怪了。
莧科、莧屬一年生草本,莖粗壯,綠色或紅色,常分枝,幼時有毛或無毛。莧菜菜身軟滑而菜味濃,入口甘香,有潤腸胃清熱功效。
(3)端午節吃青菜有什麼好處擴展資料:
莧菜的葉、種子和根均可葯用,性涼味甘、入大、小腸經,能清熱解毒、利尿除濕、通利大便。據《中葯大辭典》記載,莧菜「清熱利竅,可治赤白痢疾,二便不通」。
莧菜的種子又稱莧米,性甘寒,能清肝明目,通利二便,莧米含蛋白質高達20%,不含膽固醇,易消化。故近來國外用於早餐,或製成兒童食品,稱為營養食品。
此外,莧菜又被認為是蔬菜中的瑰寶,民間視莧菜為補血佳蔬,有「長壽菜」、「補血萊」的美稱,莧菜中的多種養分在蔬菜中名列前茅,其蛋白質賴氨酸含量達2.8%;鈣、鐵含量極高,高出菠蘿蜜菜含量的一倍多,而且沒有草酸等干擾礦物質吸收的物質。
淮安舊俗:五月初一吃漢菜不害眼
(吃漢菜不害眼?尚無科學依據)
相傳,楚漢戰爭期間,劉邦、項羽逐鹿中原,劉邦曾被項羽的幾十萬大軍圍困於河南滎。時值酷暑,劉軍缺糧斷水,飢不擇食的軍士連死貓爛耗子都不放過,患痢疾者不計其數,病倒一大片,完全失去了戰鬥力。
軍中無可治,劉邦急得團團轉。一老伙夫見此景立即采來一大筐漢菜,煮大鍋湯給護衛劉邦的十幾個軍士吃下,不但痢疾好了,而且個個精神十足,擁著劉邦殺出一條路,突圍而去。後來劉邦對著漢菜心存感地說:「赤莧,乃興我漢家天下之菜也!」自此人們便稱赤莧為「漢菜」。
有的地區把漢菜稱為「長壽菜」。因為漢菜富含易被人體吸收的鈣質,對牙齒和骨骼的生長可起到促進作用,並能維持正常的心肌活動,防止肌肉痙攣(抽筋)。
它含有豐富的鐵、鈣和維生素K,具有促進凝血,增加血紅蛋白含量並提高攜氧能力,促進造血等功能。漢菜還是減肥餐桌上的主角,常食可以減肥輕身,促進排毒,防止便秘。特別需要提醒的是,漢菜的烹調時間不宜過長,脾胃虛弱者也應少食。
參考資料:網路-漢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