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傳統節日 » 北方人過端午節的體育項目有什麼

北方人過端午節的體育項目有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3-21 02:22:40

1、端午江南劃龍舟,北方有什麼風俗

端午江南劃龍舟,民俗專家說,在北方,端午射柳、鬥草、打馬球,同樣十分富有運動精神。  

據悉,射柳是可以從清明節一直「玩」到端午節的經典項目。連明朝永樂皇帝都對此念念耐世不忘,在《宸垣積略》中寫道:「明永樂十一年五月癸末端午節,車駕幸東苑,觀擊球射柳……十四年端午節亦幸焉」。  

小朋友們則以「鬥草」為樂了,說白了就是「拔草根兒」。把堅韌的草根或者葉根,交叉相勾,然後同時拉扯,看誰的根更粗長。  

「當你以為端午假期是『睡覺節』的時候,當你准備咬下浸滿香味的糯米五花肉、以為端午是『吃粽子節』的時候,先出去運動一下吧!」網友「斌卡」說。

端午節我國各地的習俗

1、江蘇  

江蘇的端午習俗除了劃龍舟外,節日飲食主要有粽子、雄黃酒、五黃宴,節日裝飾則的五毒圖、菖蒲與艾葉、掛鍾馗像、纏臂的綵線,掛絲線粽、穿五毒衣、虎頭鞋、戴香包等。武進有夜龍舟之戲,晚上在龍舟四面懸上小燈競渡,且有簫鼓歌聲相和。

高郵的端午較為特殊,有系百索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等習俗,孩子興掛「鴨蛋絡子」,就是挑好看的鴨蛋裝在綵線結成的絡子中,掛在胸前。  

2、浙江  

端午是浙江人民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文化與習俗多樣的一昌枯肢個特別的節日。從一般意義上來說,祭祖、競龍舟、吃粽子、祭龍頭、點龍睛、披紅、懸菖蒲艾葉、拴五色絲、飲雄黃酒、吃五黃、佩香包、采百草等是比較普遍的習俗但各地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習俗細節上的差異。

3、河北  

北平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於節前預汲,據說是為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於端午節兜售敗顫櫻桃桑葚,據說端午節吃了櫻桃桑葚,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

以上內容參考 人民網-有關端午節的「真相」,你知道幾個?

2、「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是什麼?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很豐富,從早晨天蒙蒙亮開始,一直持續到正午才結束。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岩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劃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歷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並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2、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里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台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端午節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煮粽子的鍋里一定要煮雞蛋,有條件的還要再煮些鴨蛋、鵝蛋,吃過蘸糖的甜粽之後,要再吃蘸鹽的雞蛋「壓頂」。據說吃五月端粽鍋里的煮雞蛋主夏天不生瘡;把粽子鍋里煮的鴨蛋、鵝蛋放在正午時陽光下曬一會再吃,整個夏天不頭痛。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3、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在中國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愛意。

4、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葯,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葯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葯,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5、懸鍾馗像
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6、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
應劭《風俗通》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命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或帶或釘門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謂之搐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類似還有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端者,初也,五為陽數,故又稱「端陽節」。端午節除了人們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還有豐富的食俗。

吃黃鱔 我國江漢平原每逢端午節時,還必食黃鱔。黃鱔又名鱔魚、長魚等。端午時節的黃鱔,圓肥豐滿,肉嫩鮮美,營養豐富,不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補功能。因此,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參」之說。

吃面扇子 甘肅省民勤縣一帶,端午節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發面蒸制,呈扇形,有5層。每層撒上碾細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種花紋,染上顏色,十分好看。這種食俗據說是由端午節制扇、賣扇、贈扇的風俗演變而來的。

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准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吃打糕 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里,用長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吃煎堆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所謂煎堆,就是用麵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下油鍋煎成一大片。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吃薄餅 在溫州地區,端午節家家還有吃薄餅的習俗。薄餅是採用精白麵粉調成糊狀,在又大又平的鐵煎鍋中,烤成一張張形似圓月,薄如絹帛的半透明餅,然後用綠豆芽、韭菜、肉絲、蛋絲、香菇等作餡,捲成圓筒狀,一口咬去,可品嘗到多種味道。

3、請問,我國少數民族體育運動項目中的賽龍舟是一項什麼樣的運動?

說到賽龍舟這個體育項目大家並不陌生,因為它是我國端午節非常重要的一個習俗,也是端午節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日民俗活敗者侍動,而且在中國的南方地區,它分布比較的廣,幾乎只要靠近河湖的城市,在端午節這一天都會舉行賽龍舟這個習俗。那麼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傢具體的說一說,我國的少數民族體育運動中的賽龍舟是一項什麼樣的運動。

首先,關於賽龍舟這個體育項目,它的由來說法是非常多的,比如說有的人是說他是用來祭祀曹娥的,有的人卻說他是用來祭祀屈原或者祭祀水神,龍神等一些古代神話當中的人物,但是這些活動都是一些祭祀的活動,並且這種活動它最久的可以追溯到戰國的時候,並且賽龍舟它並嫌春不是中國獨有的一項文化運動,因為一些原因,所以賽龍舟他還先後傳入了我們的鄰國,日本,察吵越南以及英國等一些地方,而且在2010年的廣州亞運會上面,他成為了一項正式的比賽項目,在2001年的時候,賽龍舟還經國務院批准列入了第3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其次,龍舟競技是在戰國就已經有了的習俗,在那個時候人們在非常急促的鼓聲當中,將刻畫成龍形的獨木舟放在水裡面,以娛樂的形式來祭祀,但是那個時候的龍舟競賽是有宗教性的一個節目。然後在舉行賽龍舟之前,不管是在我國的哪個地方,一般都會舉行一些儀式,比如說點香燭燒紙錢,然後公里雞米肉和粽子等等一些食物,雖然我們現在生活在這個年代很少會看見這樣的儀式,但是現在這樣的儀式還是存在著的,在以前做這樣的祭祀活動也是為了滿足人們祈求農業豐收、風調雨順、去邪祟的心願。

最後,賽龍舟這個競技項目是歷史給我們留下來的一個非常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應該不斷的繼承它,而且發揚它,不能讓它洇滅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以上內容僅代表小編個人觀點,如有錯誤,敬請諒解。

4、南北方的人都是如何過端午節的?他們都有哪些儀式?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重要傳統節日——端午節,我國面積寬廣,有南北方之分,南北方的差異也是很大的,那麼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端午節北方風俗是什麼,南北方有什麼區別?


端午節北方風俗是什麼

1、端午食粽

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對於一般老百姓來講,只要吃上了粽子,就算過上了五月節。粽子也是一種節日禮品,有錢者可包入多種果料,錢少者也可以包清水粽,既是節令食品,也可以當正餐。

2、佩五彩粽子和香囊祈福禳災

五彩粽子的內殼是用硬紙疊成的,一般在2公分左右,外面纏上五彩絲線,連成一串。五彩粽是很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民間手工藝品,為節日帶來祥和的氣氛。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3、乘水臨風,登高望遠「辟毒」

我國自古有「南船北馬」之說,南方遠行靠船,北方遠行靠馬,所以南方端午節賽龍舟,而北方在金代曾有騎馬射柳的習俗。撫順新賓滿族農家,有許多人將五月初五稱為「葯香節」。婦女們嘮起家常都說:「五月節」天不亮采來的草葯可靈了。還有的說這天露水就好像靈丹妙葯,若是用這天早晨的露水洗眼睛,保你一年眼睛明亮,如同聖水一般。


南方人怎麼過端午節的


1、吃粽子

過端午節時吃粽子的習俗,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這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日里食用的。粽子還是一種節日往來的禮品。到了唐宋時期,粽子已極為有名,市場上常有粽子賣。現在,我們仍然在延續這一習俗。粽子在製作方面有不少花樣,南方粽子的形狀豐富,有三角形、火炬形、錐形、方形,玲瓏精緻的外表,吊足了人們的胃口。

餡料上,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肉粽為代表。就口味而言,粽子餡葷素兼具,有甜有醎,南方的粽子甜少醎多。粽葉的材料則因地而異,南方因為盛產竹子,就地取材以竹葉來縛粽。一般人都喜歡採用新鮮竹葉,因為干竹葉綁出來的粽子,煮熟以後沒有竹葉的清香。

2、辟邪用物

在端午節紀念活動中,還有驅邪的習俗,在南方,以菖蒲、艾條插於門楣,懸於堂中為主。據介紹,端午掛艾、懸菖蒲,非常於春節放鞭炮。古人還有佩戴香囊的習俗,香囊內裝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

以往汨羅江畔的居民還有「搶龍水」的風俗。村民們挑著水桶,來到汨羅江邊搶水,誰搶到第一桶水,用這桶「龍水」洗頭,頭發就會變得更好,洗臉能達到明目的效果,給孩子們洗澡還能驅邪。

3、運動競技

南船北馬。由於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使賽龍舟成為南方獨一無二的端午過節習俗。作為當之無愧的龍舟故里,汨羅的龍舟賽自然不容錯過。號子震天,龍旗飄舞。接到開始的指令後,千帆將於同一始點競發。

隨著船頭鼓手或快或慢的鼓點,整條船的龍舟手邊吆喝邊舞槳,恢弘的氣勢足以震出遠山的回響。賽龍舟的時候,不只是參賽的選手,就連觀賽的岸邊居民,也興高采烈,即便不相識,但卻不影響他們為相中的龍舟鼓勁吶喊。

端午節南北方有什麼區別?

★吃粽子的區別:南方醎北方甜

首先是粽子的不同,南北方飲食文化一個顯著的差異就是「南甜北醎」,但是南北方的粽子卻突破了這個樊籬,南方吃醎粽、北方吃甜粽。

南方粽子形狀多姿——三角形、火炬形、錐形、方形,外表的玲瓏就先吊足了吃貨們的胃口。南方粽子餡料豐富,完全可以和北方的水餃相媲美,如鮮肉、火腿、臘肉、蛋黃等,醎味是南方粽子主打。北方人也愛吃粽子,粽子蘸白糖,甜甜糯糯,十分可口。

★習俗的區別:南船北馬

我國自古有「南船北馬」之說,南方端午賽龍舟,北方則有踏柳賦詩的習俗。

古時每當端午來臨,北方的地方官府都會邀請城中士大夫騎馬至郊外,宴飲賦詩,紀念屈原,這種活動被稱為「踏柳」。發展到現在,端午踏柳吟詩的習俗在北方依然存在,有些地方會舉行大規模的端午愛國詩文活動,大家聚集在一起吟誦詩文,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免責聲明:此文和圖片轉載於網路,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會第一時間內刪除。

5、端午節的風俗 賽龍舟

端午節的習俗: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岩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劃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歷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並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里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台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葯,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葯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葯,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6、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有什麼活動

端午節的活動主要有:賽龍舟、掛艾草與菖蒲、拜神祭祖、佩香囊、浸龍舟水等。

1、賽龍舟

賽龍舟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古代龍圖騰祭祀的節儀,乃遺俗也。至今在我國南方沿海一帶仍十分流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

2、掛艾草與菖蒲

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民間認為艾草還有辟邪、招百福的作用,端午期間掛艾草於門上,相沿成習,遂成端午風俗。

3、拜神祭祖

拜神祭祖是端午節重要習俗之一。按照民間的觀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一樣是應該認真頂禮膜拜的。因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靈」,時時刻刻的在關心和注視著後代的子孫們,塵世的人要通過祭祀來祈求和報答他們的庇護和保佑。

4、佩香囊

佩香囊,是端午傳統習俗之一。香囊內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開竅的中草葯,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效。端陽以四色線系臂,並佩戴香囊,小巧玲瓏精緻可觀。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一般是內裝香料,用五色絲線纏繞而成,或者採用彩色綢緞或布塊包上棉花,摻和著川芎、白芷、排草、芩草、丁香、山艾、細辛、甘松、白芷、甘草、雄黃粉等中葯粉,再用綵綢扎綉而成,下邊還垂上紅、綠、青、藍、紫各種線穗,佩在胸前,香氣撲鼻。

5、浸龍舟水

端午節期間浸龍舟水是華南地區的傳統習俗,人們將端午前後的降強水稱之為龍舟水、端陽水、發龍水、龍降水等,認為這種水是吉祥的水,有辟邪作用。仲夏端午蒼龍群星飛升於正南中天。在民間信俗中龍是吉祥之物、和風化雨的主宰,龍飛天,行雲布雨。

7、端午節為什麼要賽龍舟?

端午節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7)北方人過端午節的體育項目有什麼擴展資料:

賽龍舟在各地不同的寓意:

1.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

2. 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

3. 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岩紅窩。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