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傳統節日 » 澳門怎麼過端午節

澳門怎麼過端午節

發布時間: 2023-03-22 06:46:38

1、澳門人過什麼節日

澳門的節假日多,這可以說是澳門的一大特色。節日多的
原因是因為不管是中國傳統的節日,還是一些西方的節日,澳
門人都過。

在澳門,雖說要過的節日多,但最熱鬧的還是要數中國的
傳統節日農歷春節

澳門居民過春節從臘月16「小過年」就開始了。從臘月16
到春節這段時間里,人們要「祭灶」、「掃年」、辦年貨、做
節日食品等,各家各戶均忙得不亦樂乎。

「祭灶」除一般的食品外,還一定有甘蔗,據說是為了「
甜嘴」,為了使灶王爺上天說好話;有被切成一段一段的稻草(
這是馬料,喂馬用的,因為灶王爺是官,官是一定要騎馬的,
騎馬就一定要喂馬,喂馬就一定要馬料———澳門同胞想得真
周到)。

「掃年」是過年之前的大掃除,象徵「除舊迎新」。在「
掃年」當中,把一些陳舊無用之物扔掉,象徵把「晦氣」趕跑
了。在貼春聯時,也不忘將「福」字斗方倒貼,以寓意「福」
到。

大年三十晚,各家都要吃「團圓飯」,出外旅行的家人都
要趕回家過團圓年。如果有人在外確實難以回家,在吃團圓飯
時,家人也要給其留出一個位置,擺放一付碗筷,猶如其在坐
一般。

大年初一,待新年的鍾聲一響,人們就紛紛趕往媽祖閣,
以爭燒「頭柱香」。上香之後,還不忘順便點上一支「長壽香」
帶回家,象徵神氣到家,萬事如意。早晨,各家吃湯圓、年糕,
象徵家事圓滿,家人步步高升。午飯後,全家外出兜風、拜年。

澳門居民過年,除求得一些「好意頭」之外,還有一些禁
忌,如初一不能掃地,不然會掃走「財氣」。如果非掃地不可
的話,也要由外向內掃,以象徵聚財———這一點與內地許多
地方的民俗也是一樣的。

清明節是澳門華人極重視的一個節日,屆時,人們不惜遠
行,祭拜祖先,體現了作為中國人歸鄉認祖的觀念。端午節
間全澳門粽子飄香,許多酒樓都各展風采,特製粽子出售。此
外,澳門的龍舟競賽也搞得如火如荼,享譽東南亞。

中秋節是體現家人團聚的節日,這與中國人最重親情的傳
統十分吻合。中秋時分,澳門家家戶戶團聚賞月,許多家庭還
自製湯圓,象徵一家人團團圓圓。

在澳門,還有一些更深入體現中華文化內涵的節日,如慶
祝包公寶誕、龍母寶誕、關帝誕、魯班師傅誕和孔聖誕等,充
分顯示了中華文化在澳門根深蒂固的延續和留存。

除中國傳統的節日外,西方的一些節日,如情人節、母親
節、復活節、聖誕節等也同樣可以在澳門落地生根,並被澳門
人過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若之

2、端午節的民風民俗

關於端午節 懸鍾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 在江淮地區, 家家懸鍾馗像, 用以鎮宅驅邪。 賽龍舟: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 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趕迫拯救, 是為尤舟競渡之起源, 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 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 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 盛行於吳,越、楚。 台灣開始有尤舟競渡是始於清乾隆二十九年, 由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 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均舉行尤舟競賽, 香港有競渡之舉,近英國人亦仿效我國人作法, 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據近代著名的愛國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說:「端午節本是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妃的節日, 而賽龍舟便是祭儀中半宗教。半娛樂性節目。」 四五千年前, 居住在原始圖騰社會的水鄉部落的人民,受到蛇蟲、 疾病的侵害和水患威脅,為了抵禦這些天災, 他們尊奉想像中的具有威力的龍作為自己的祖先兼保護神(即圖騰), 並把船建造成龍形、 畫上龍紋, 每年端午舉行競渡。以表示對龍的尊敬,也說明自己是龍的子孫,龍的傳人。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 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飲雄黃酒:雄黃本屬礦物, 含有三硫化砷成分,與酒混合。即成雄黃酒,用以驅蟲解五毒,小兒塗於頭額。耳鼻,手足心。 並灑牆壁問, 以法諸毒。流傳民間之《白蛇傳》故事,即是以雄黃酒解蛇虺諸毒,而現白蛇原形。此種習佰,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為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男女老幼往野外遊玩, 穿新衣, 在中午一時左右, 路上山上或樹下擠滿人群,手抱花草, 非常快樂。晚上回家將花草和水煮開洗澡,老年人稱為「游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頭就不會獲得吉利。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藏有硃砂。 雄黃。香葯, 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 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3、澳門的民俗禁忌

1.民俗風情
澳門人爽快熱情、開朗真誠,說話乾脆,善於結交朋友,喜歡相聚。對吉祥話、吉祥物和吉祥數字較為偏愛,如」恭喜發財」、」魚」、」8」、」6」等。澳門人不習慣在家中招待客人。開張慶典要舞獅耍龍,擺放供台,點香乞求保佑。新船下海,要燃放鞭炮,求助平安。生兒育女要設湯餅宴,分送姜醋與鄰里或親友品嘗,外省人則分送紅雞蛋。
2.重要節日
澳門96%的居民是中國人,中國文化在澳門得以弘揚光大,尤以民間節日文化最為豐富,保持了獨特的傳統色彩,而且有的節日活動具有國際性。澳門屬於民俗、節假日有元旦、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在這些節日里,還要舉行各種各樣的慶賀活動,如清明節的踏青、掃墓,重陽節的祭祖,端午節的吃粽子、劃龍船,中秋節的吃月餅、擺花燈,春節的行花市、派利市等。
屬於宗教的節日有:復活節、追思節、聖母無原罪瞻禮日、聖誕節等。此外,市政假期有2日,公務員還有2日特別豁免上班的假期。澳門還有多項宗教色彩濃厚的節日和一些傳統的農歷節日,但不列入公眾假期,如每年農歷3月23日的」天後誕」,農歷七月十四日的盂蘭節(俗稱鬼節)等。
澳門年俗,別有風情。 「謝灶」是澳門保存下來最傳統的中國年俗之一。臘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門人謂之「謝灶」。澳門人給灶神按中國傳統也用灶糖,說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說壞話。我在澳門花街的一澳門人家的灶頭見過一張聖誕老人像,奇怪的是,聖誕老人像邊貼著「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聯兒。
澳門人過年是從臘月二十八開始的,臘月二十八日在粵語中諧言「易發」,商家老闆大都在這歲晚之時請員工吃「團年飯」以示財運亨通,吉祥如意。澳門的年味,從臘月二十八這天便能真切的感受到的。
除夕之夜,守歲和逛花市是澳門人辭舊迎新的兩件大事。守歲是打麻將,看電視,敘舊聊天,共享天倫之樂;大概受西方聖誕節和情人節的影響,年宵澳門人還爭相購買一些吉祥的花木迎接新春,現今已成了一個澳門年俗。澳門在年宵興辦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桔,花開富貴,祝報平安,鮮花瑞木兆示著新年的美好前程。澳門的花市辦三天,這三天給奔波一年的澳門人無窮的慰藉。
春節這天,澳門人講究「利市」,「利市」就是紅包,這天老闆見到員工,長輩見到晚輩,甚至已婚人見到未婚人都得「利市」。「利市」純脆是以示吉利。 澳門人把大年初二叫作「開年」。習俗是要吃「開年」飯,這餐飯必備發菜、生菜、鯉魚,意在取其生財利路。從「開年」這天起,三天內澳門政府允許公務員「博彩」(賭博)。「開年」過後,澳門又完全回到中國傳統春節習俗中,直至元宵佳節,也是煙節爆竹,玩龍舞獅,歡天喜地。

4、端午節是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在這個節日都有哪些習俗?

又是一年端午,人們吃粽子、戴香包、賽龍舟、插艾葉……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把這個傳統節日裝扮得熱鬧華麗。為了紀念端午節,我國曾多次發行與端午有關的郵票。把流傳千載的節日習俗,濃縮在郵票的方寸之間。

1895年

中國出品最早的「龍舟競渡」題材郵票,是早期商埠郵政機構——福州書信館於1895年8月1日發行的「商埠龍舟」郵票。該郵票全套9枚,同圖異色異值,描繪的是端午節閩江賽龍舟的情景。圖案正中是一隻由20多人駕駛的正破浪前行的龍舟;背景為連綿起伏的山巒,山腳下是奔騰的江河,河岸上有眾多助威的觀眾。有藏家考證,這套郵票比原來人們認為的世界上第一套體育郵票——「首屆奧運會」紀念郵票(希臘發行)還要早發行近一年,是真正的世界上第一套體育郵票。


1953

1953年12月30日我國發行《世界文化名人》紀念郵票。世界和平理事會從1952年起開始評定並頒布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包括中國詩人屈原、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法國作家佛朗索瓦-拉伯雷、古巴作家和民族獨立運動領袖何塞-馬蒂。一套四枚,屈原列為四大文化名人之首。


台灣於1967年6月12日的端午節發行專45《中國詩人》郵票。郵票全套4枚,第1枚便是屈原,另3枚郵票的圖案分別為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首套以「端午節」為名的郵票,是香港於1985年6月19日發行的《端午節》郵票一套4枚及小全張,以端午節標志性的龍舟競渡為圖,4枚郵票首尾相連,可組成一幅完整的龍舟圖。1975、1994年分別發行了《香港節日》和《中國的傳統節日》郵票,其中均有1枚「端午節」,皆以賽龍舟為主圖,後者票面上還出現了屈原像。


1987年的端午節,澳門發行了《端午節》郵票一套2枚,仍是以龍舟為表現題材,分別為「龍舟龍頭」與「龍舟競渡」。這也是澳門首套出現中文銘記的郵票。


1989年6月7日,端午節前一天,台灣發行了《中國古典詩詞郵票——楚辭》郵票一套4枚以紀念屈原,選取了屈原《楚辭》中的四個著名作品的代表性名句用詩畫表現。這四個作品分別是《離騷》、《九歌少命司》、《九章涉江》和《九辯》。


位於長江三峽西陵峽口的湖北秭歸,是屈原的故鄉,在這里建有規模較大的屈原祠。 1994年11月4日發行的1994-18《長江三峽》特種郵票 中,有1枚「屈原祠」,展現秭歸屈原祠巍峨挺拔、綠樹掩映的壯觀景象。


2001年6月25日,國家郵政局發行了《端午節》特種郵票一套3枚 。第1枚即為「賽龍舟」,以我國傳統的木版年畫構圖,兩條龍舟你追我趕,舟上插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彩旗,一派吉祥氣息。第2枚「包粽子」一枚郵票中,沒有採用傳統的吃食場面,而是別有新意地採用懸掛的「如意結」來喻指粽子這一主題物象。倒掛的蝙蝠、撐開的翅膀以及蝙蝠口中銜著的長命鎖等構圖,清來雅去,若細雨微風。第3枚「避五毒」一枚以虎形葫蘆符作為主圖物象,腳踩流雲,背負寶劍,可謂威風八面。


賽龍舟


包粽子

2001年6月25日(端午節),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郵政與澳大利亞郵政聯合發行了《龍舟競渡》郵票一套2枚,以及郵票小全張1枚,以慶祝新世紀第一個端午節。這兩枚郵票採用中西結合的繪畫手法,描繪了齊頭並進的兩只競渡的龍舟,分別以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及悉尼歌劇院兩座宏偉建築為郵票的背景,展示了我國香港和澳大利亞海灣迷人的景色,郵票的主圖則均為揮槳奮進的龍舟健兒。郵票畫面再現了賽龍舟奪錦的盛況,洋溢著一片喧騰喜慶的節日氣氛。


澳門特別行政區郵政於2004年5月28日發行《文學與人物——離騷》,圖中主要人物就是屈原,郵票一套6枚,同時推出小型張1枚。

2007年5月20日發行2007-13《同濟大學建校一百周年》紀念郵票一枚,畫面是由數字「100」幻化成的水波浪花浮托的同濟大學校徽,即昭示同濟精神的「三人成眾,同舟共濟,向著一流目標奮力拚搏」的三人劃龍舟圖案。龍舟下面的波浪變形為「100」字樣,突出了建校百年的含義。

5、澳門的習俗禁忌

澳門居民96%屬中國血統,外籍人士只佔少數。雖然四百年來受葡萄牙的統治,但是中華文化仍為主導地位,風俗習慣上,有大量中國傳統的東西都保留下來,如崇拜關帝、觀音、娘媽等等,以及農歷新年、民間節令,都有濃厚的中國風俗。

澳門居民以廣東——珠海、三鄉、中山、南海、番禺、順德、新會、台山、開平、鶴山等,以及福建為多,一般居民都保留鄉土的習俗。每到新年時節,居民都奉行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禮。

在澳門,農歷新年比其他的節令都要熱鬧。「尾歲」過了以後,家家戶戶都進行大掃除,准備迎接新歲,所有漁船也回來澳門「灣水」,海傍一帶,漁民張燈結綵,平添不少氣氛。

漁民浮家泛宅,終年出海捕魚,歲晚回來「灣水」(意思是返澳停泊休息),所有漁民都上岸來找尋娛樂,穿金戴銀,服飾華麗,一改艇戶穿著。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