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節期是什麼
1、端午節是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端午節(別稱:端陽節、重午節、龍舟節、龍日節、納纖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英文名:Dragon Boat Festival)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日期是每年農歷五月初五,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端午節最初是夏季驅離瘟神和祭龍的的節日,後來人們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以及介子洞巧仿推等說法。
端午節習俗
1、賽龍舟
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2、吃粽子
粽,即「粽籺」,俗稱「粽子」,屬「籺」的其中一種,粽籺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餡料和箬葉(或柊葉)等。由於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從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兩大類。
3、插艾條
俗話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這里的「艾」是指艾蒿,它的莖葉有揮寬廳發性精油,獨特的香味可以驅蚊避蟲。端午節自古以來也是祛病防疫的節氣,家家都會在這一天打掃門庭,將艾條插在門上,殺菌消毒。
4、拴五色線
中國古代一直以紅、黃、白、青、黑五色為吉祥色。每年端午節清晨,大人起床後第一件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
2、什麼是端午節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天中節等,源於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於正南中天,處於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飛龍在天」。端午是「飛龍在天」的吉祥日子,龍及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的傳承歷史中。端午節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
端午節,本是上古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人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
3、端午節是什麼節日
端午節是什麼節日
端午節別稱:端陽節、重午節、龍舟節、龍日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起源於中國古代,日期是每年農歷五月初五。
端午節最初是夏季驅離瘟神和祭龍的節日,民間有"扒龍船"、「吃粽子」、"放紙鳶」、「掛艾草菖蒲」等習俗。
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傳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
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人們為了紀念這一天,將其定為端午節。
4、端午節又叫什麼節?
端午節又叫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
端午習俗主要有食粽子與賽龍舟。食粽子的習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賽龍舟在中國南方沿海一帶十分盛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
5、端午節有什麼風俗 傳統?
賽龍舟,吃粽子。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最初是夏季驅離瘟神和祭龍的節日,是古人向龍族祭祀的,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賽龍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民俗活動之一,賽龍舟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
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吉日,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