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青島吃什麼好
1、端午節想去青島台東吃海鮮,據說去啤酒屋吃比較好。自己買海鮮去那加工,問下台東哪家啤酒屋比較物美價廉。
海鮮去旁邊的營口路市場買,大名路市場也有很多攤販,有煮花生、毛豆什麼的。一般啤酒屋對來料加工只收3-5元的加工費,可以買一些蝦、蛤蜊、蝦虎、海魚什麼的,讓啤酒屋加工。從青島大學坐301路到台東車站(台東郵電局)下車。啤酒屋的啤酒按扎賣,一紮兩斤半,不超過十塊錢,若你們人多也可以買一桶
2、端午節青島旅遊攻略
10日:機場到李村維客廣場參加台灣美食節,吃之前可以先簡單逛一下李村(李村也算是青島的大商圈了),逛餓了再吃。中午吃飽了去火車站酒店放行李(如果能拿到房卡的話,不知道隨行行李多少?如果多的話逛李村的時候最好能找個地方寄存一下,比如找個酒店前台?呵呵~)。火車站旁邊就是棧橋了,現在棧橋斷了,上不去,遠觀施工現場了。之後可以去信號山,從棧橋到信號山打車起步價,山高90米,上去可以鳥瞰青島前海,下山旁邊有德佔總督府,可以去看一下。之後打車中山路看看逛逛吃晚飯了就,回去洗洗睡吧。
11日:火車站26路公交到魯迅公園下,如果帶孩子可以去看看海軍博物館,旁邊還有小青島和魯迅公園,海底世界也可以,比老虎灘的海洋生物多一些吧,更偏向於海洋科普。之後路過青島第一海水浴場,進入八大關,八大關不錯,走走看看拍拍,就到了八大關里的花石樓,可以進入參觀一下。之後打車雲霄路解決午餐問題,吃晚午飯,步行15鍾(飯後百步走嗎,打車也是起步價)到奧帆基地游覽,奧帆基地和五四廣場連在一起。如果還有體力就打車去登州路青島啤酒博物館參觀下,沒體力了就回賓館吧,別整的太累,下午打車不好打,市政府門口,26路公交到火車站下,還有很多別的公交也到。晚上不知道八大峽那還有沒有夜市了。
12日:可以打車去電視塔看看,青島制高點呢,下來去登州路青島啤酒博物館參觀下,中午在登州路啤酒街吃飯,下午逛下台東商圈或者打車去石老人海水浴場看看,如果在石老人的話可以索菲亞大酒店坐機場大巴(應該是20元每人,超過三人還是打車吧),到機場,晚飯可以選擇復盛大酒店,流亭豬蹄是招牌菜。
差不多就這樣吧,青島其實和大連差不多,呵呵,有過一段時間在向大連學習呢。
3、端午青島行
回答前給你個最實用的提示 花時間看地圖不如多問路 O(∩_∩)O
按照我這個計劃來 肯定你玩的好
回答1:第一個下午首先乘坐306到市政府下車 就到了54廣場(僅僅緊挨這音樂廣場和市政府)和奧帆基地 這兩個地方一下午3個小時肯定結束 然後在54廣場的附近 步行亦可 有家樂福超市一樓百貨類 佳世客購物廣場 佳世客購物廣場對面 過了地下馬路 後直著走 隨便拐 都是一些小精品店 很適合你的需要 但是要記得講價哦 (以上幾個地方步行就可以)
逛到天黑後 在家樂福也好 佳世客也好 乘坐104路 225路 222路 很多 到台東下車 晚上的台東建議你是一定要逛的 首先白天的大中小百貨店晚上都不回早關門 再加上台東晚上的夜市 也應該去看看 青島最大的也是 台東你慢慢逛 四通八達 分叉出很多條來 隨便誑
這一天結束後 從台東可以乘坐2路 或者打車(15元內)回你的賓館即可
回答2:第二天這三個地方在下午2點左右肯定逛完了 出斌後後很近就是棧橋 步行 然後做306路 等很多車到第一海水浴場下車 可以看到一浴和匯泉廣場 然後你從一浴的海濱木棧道出發點沿著海邊走 (青島最美的風景都在這個木棧道了)就途徑八大關和2浴了 這樣一點不浪費時間看的還多
晚上我個人給你推薦個飯店 吃特色青島菜和海鮮不錯 價格也中等的 你從八大關 或者1浴 隨便做個什麼車(形容到那裡的車多)到湛山下車 對面有個 今鮮苑大酒店 不要被他的裝修的檔次嚇到 里邊真的不貴 我和我對象在里邊7、80還包括海鮮都吃不上
回答3:你想看嶗山的自然風光做公交在火車站坐304 和501都到 但自己去太累了
但個人建議你到棧橋附近的嶗山觀光一日游的小巴 價格不高 還帶導游
有不同的線路選擇 最適合你了 有一些寺廟啦什麼需要花錢近的 你不想進可以不進
回答4:現在時要穿一件單長袖 短袖還是有點點冷 但這個問題是不是應該聽天氣預報的泥?呵呵
希望對你有幫助
4、端午節吃什麼最好
導語:端午節即將到來了,大家想好吃什麼了嗎,不如我推薦幾款最好吃的食物鍵斗陸給你們吧。
端午節吃什麼最好1.艾饃饃
不少地方過端午節時還用米粉或麵粉發酵與艾蒿一起蒸饃饃。艾中含有多種揮發油,具有芳香氣味,可驅蟲殺菌,對多種細菌及某些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驅瘟,無論食還是用,艾稿頃均必不可少。
2.茶蛋
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銷祥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3.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起源於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屈原面臨著亡國之痛,與五月五日投江自盡,岸上的漁夫和百姓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當時人們為了不讓江里的魚蝦食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葯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免遭傷害。從此以後,人們為了紀念他,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到江上投粽子、劃龍舟。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
一天只吃半個或一個,每天吃粽子別超過50克,也就是半個或1個。尤其胃腸道疾病和糖尿病患者最好少吃或不吃,老年人切忌貪多貪涼,最好分小塊多次食用。有些商家賣的.迷你粽就是不錯的選擇。
4.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准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5.煎堆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所謂煎堆,就是用麵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下油鍋煎成一大片。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5、青島當地端午節的風俗
農歷五月五日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端午節的起源,普遍說法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著名詩人屈原,但青島地區農村傳統說法是為了紀念「禿尾巴老李」。
清代《即墨縣志》載:「端午食角黍、泛雄黃酒飲之,門懸蒲艾,人簪艾葉,兒女系五色比於臂,以辟邪。」端午這天,家家門窗插艾,有的加插桃枝,因桃枝亦「避邪」。
關於插艾,即墨有這樣一個傳說:明朝皇帝朱元璋懷疑永樂不是他親兒子,想直接殺害又覺得不妥,便令他帶殘兵出兵掃北,想借敵手將他除掉。當永樂率兵到即墨境內時,見一村婦正懷抱一個大孩子、領著一個小孩子落荒而逃,永樂追問為何抱大領小。村婦說,長子為前房所生,小兒為自己所養,長死無後,幼棄尚可再生。永樂深受感動,從路旁拔一艾蒿,交待村婦回家掛在門旁,並命令士兵見門上插艾蒿者不得入內,村婦將這一消息告訴村人,於是家家戶戶門上插艾,全村人皆平安無事。所以後人將艾蒿改名為艾子,即「愛子」之意,將村名改為留村,即現在的即墨城東3公里處。
在嶗山,則傳說是漢王劉秀打天下時退到嶗山,口渴之極,一老媼燒米湯為他解渴,劉秀感激不盡,叫她插艾為記,免遭殺戮。
這天,家長給兒童手脖、腳脖、手指上系五綵線(用五色線配成,意在避蠍、蛇、蜈蚣、壁虎、蟾蜍等「五毒」,亦叫長命線)。七歲以下小女孩要帶石榴花,民謠雲:「五月端午不帶花,死了變成癩蛤蟆」。50年代以前,農村婦女、小孩還要帶香布袋,叫「香荷包」。香布袋用花布縫制,內裝多種中草葯、香料,戴在身上香氣四溢,玲瓏可愛,此俗可以「驅瘟避邪」。60年代以後此俗漸絕。萊西還有給小孩帶小條帚之習。
端午的早晨,即墨興早起帶上毛巾到春苗地里采露水洗臉;即將青苗或草木上的露珠沾到手巾上,用它擦臉擦眼,說這樣擦臉清爽,擦眼明目,不得眼病。有些人還把沾濕的手巾帶回家中,給不能出門的老人擦臉、擦胳膊和脖子,說是擦了不生瘡癤。同時還采青蒜、小白菜吃,此俗可以「醫百病」,如能抓到小動物都是「仙丹妙葯」。
端午節家家吃粽子、雞蛋,即墨外加「荷葉」(荷葉形的麵食)。端午節時還喝雄黃酒,兒童不能喝酒則將酒點在耳孔里,此俗可以「避蟲蛇」。
建國前,端午節在青島市區之習俗主要根據居民原籍之傳統習慣和當地習俗自包「角粽」吃,其次亦有居民門查艾葉者。(根據《青島民俗》、《青島市志•文化志•風俗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