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手草稿怎麼做
1、端午節手抄報怎麼畫
端午節手抄報怎麼畫,回答如下:
1、首先在紙的左上方畫出「端午」兩個空心大字,在旁邊畫一桶粽子,接著畫一些橫線
2、在空心字下方畫兩個類似粽子的香囊,在旁邊畫一些豎線
3、用深綠水彩塗好空心字,再畫一個長方形邊框,用淺綠、草綠水彩塗好四個角上的葉片
4、最後用朱紅、湖藍、土黃水彩塗好兩個香囊,用檸檬黃+草綠水彩塗好紙上的條形邊框,簡單的端午節手抄報就畫好啦
第一款:端午節主題手抄報
端午節的手抄報可以選擇粽子、粽葉、卷軸等簡單的元素來繪制手抄報,我們可以點綴一些葉子和祥雲來增加手抄報的細節。選擇藍色和綠色作為手抄報的主色調,這樣的配色清新又好看。最後我們可以在空白處寫上文字內容,在書寫前建議大家畫上橫格線哦。
第二款:端午賽龍舟主題手抄報
我們選用粽子、龍舟、雄黃酒等和端午節相關的元素來繪制手抄報,還可以在空白區域畫一些葉子來裝飾。因為我們表達的是賽龍舟的場景,可以選擇藍色和綠色作為主色調,用黃色和紅色來裝飾。最後大家可以找一些和端午節相關的文字內容寫在手抄報上,這樣一款簡單的端午賽龍舟主題手抄報就完成了。
2、端午節的手抄報怎麼做
為了讓同學們進一步了解端午節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2008年6月6日下午(周末),我布置學生周末做關於端午節(6月8日)的手抄報。
周二,當看到學生的手抄報時,真是喜不自勝。學生的手抄報可謂是精彩紛呈。那一個個醒目的題目就讓我眼花繚亂,《粽子飄香》、《艾香幽幽》、《端午情結》、《汨羅江畔》、《龍舟競渡》《走進屈原》《屈原詩會》等。讀著五彩的內容,我不由得把學生的手抄報進行了歸類整理,也由此更加堅信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
第一類:故事類。學生手抄報涉及的故事有「孝女曹娥尋父的故事」、「伍子胥的故事」、「屈原投江的故事」、「賽龍舟的故事」等,內容廣泛,富有趣味性,突出了端午節主題,有的還配有圖畫,可謂圖文並茂,異彩紛呈。
第二類:習俗類。很多學生的手抄報凸顯中華民族古老的習俗,例如「粽子的來歷與發展」,解釋了粽子的起源以及現代粽子的豐富多樣。「懸艾葉菖蒲」 與「小孩佩香囊」的習俗則敘述了華夏民族平安與寧靜的生活願望。「龍舟競渡」的習俗則敘寫了人們對屈原的紀念。有的手抄報的專題是富有地域特色的端午習俗,如河北省的打井水與踏柳,山東鄒平的清晨飲酒、日照的給兒童纏七色線、臨清的女孩帶石榴花、即墨用露水洗臉,甘肅的「燒高山」,四川的「打字子」,湖南的「送瘟」,台灣的「送節」與「咸茶」等等,五花八門的習俗,展示了華夏民族豐源遠流長的習俗文化,也展示了學生對端午習俗的喜愛。
第三類:文化類。文化類主題主要體現在學生搜集整理展示的屈原文化,其中包括屈原簡介、屈原的作品、屈原被逐與投江。「屈原簡介」欄目主要內容是屈原生平,配有屈原的肖像畫。「屈原作品」欄目主要有《離騷》節選、《桔松》《懷沙》《天問》《山鬼》《湘君》《湘夫人》等,運用各種字體書寫,版面安排美觀和諧,視覺效果良好。「屈原被逐與投江」主要介紹了屈原被楚懷王放逐後心情抑鬱投江自盡的故事,結尾附有中肯的評論。
學生的手抄報張貼在教學樓入口處的展板上,那一行行美麗的詩,一幅幅動人的畫,那一串串誘人的粽子,那一束束飄香的艾葉,還有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呼喊,成了校園文化一道最亮麗的風景。
學生通過創辦端午節手抄報,全面認識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愛國詩人屈原,進一步了解了端午文化,對中國的民俗文化有了初步的認識與感悟。
由此我也深深感悟到,教育的文化功能往往隱藏在社會生活之中,只要教師善於用慧眼挖掘,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3、端午節的手抄報怎麼畫
端午節的手抄報如下:
工具/原料:紙、黑筆、直尺、彩鉛。
1、首先把繪畫的用具准備好,先在紙上畫上一條龍舟,如下圖所示。
2、然後,在龍舟的上面,寫上端午節三個字,字體隨意,如下圖所示。
3、在紙的左上角,畫上一些竹葉,在右上角畫上幾朵飄著的白雲,如下圖所示。
4、我們把上面部分用橫線連在一起,再把左下角畫上兩個切開的雞蛋,如下圖所示。
5、在龍舟的尾部,我們畫上兩個拴在上面的兩個粽子,如下圖所示。
6、我們在紙的下面,再畫上幾個正在跳動的粽子,如下圖所示。
7、最後,我們用彩鉛上色就可以了,如下圖所示。
4、端午節手抄報怎麼做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五節、天中節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端午節源於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於正南中央,處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經·乾卦》第五爻:「飛龍在天」。端午是「飛龍在天」吉祥日,龍及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的傳承歷史中。
端午節由來:
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端午祭龍禮俗與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干支歷虛團棗法以及蒼龍七宿正處南中的天象有關。中國古代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奧的觀星文化。據《春秋命歷序》:「天地開辟,萬物渾渾,無知無識;陰陽所憑,天體始於北極之野…日月五緯一輪轉;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儀,作干支以定日月度。」
上古時代人們定天之象、法地之儀,根據日月星辰的運行軌跡和位置,將黃道和赤道附近的區域分作28組星宿,俗稱「二十八宿」,按東南西北四方各分為七宿,即為「四象」;在東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象,即蒼龍七宿。蒼龍七宿的出沒周期與一年四時周期相一致,春季於東方抬頭,夏季於南方騰升,秋季於西方退落,冬季隱沒於北方地平線下。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高懸於正南中天,處在「正中」之位置,喻事物處於最鼎盛狀態,乃大吉大利之天象。
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139] 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羅江自盡,後人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或野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差拆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2021年10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2022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發布,2022年端午節:6月3日至5日放假,共3天。
端午節的傳統民俗: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十分盛行的民俗大節,過端午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仲夏端午,是飛龍在天的吉日,以扒龍舟形式祭龍是端午節的重要禮俗主題,此俗至今在中國南方沿海一帶仍盛行。此外由陰陽術數及季節時令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端午習俗。根據陰陽術數,午為陽,重午為至陽。古人把端午日午時,三午相重,視為極陽時分,最能辟陰邪。古人還把端午這天正好逢上夏至看作吉祥的年份,稱為「龍花會」,有「千載難逢龍花會」之說。夏季是陰陽二氣相爭的時節,陽動於上、陰迫於下,午月純陽正氣,為陰邪所懼。
夏季也是一個驅除瘟疫的季度,仲夏端午陽氣旺盛,萬物至此皆盛,是草葯一年裡葯性最強的一天,端午這天採的草葯祛病防疫最為靈驗、有效。由於端午日天地純陽正氣匯聚最利辟陰邪以及這天的草葯神奇特性,因此自古傳承下來的很多端午習俗都有辟陰邪與祛病防疫內容,如掛艾草、午時水、浸龍舟水、拴五色絲線辟邪以及洗草葯水、薰蒼術祛病防疫等等習俗。
5、端午節手抄報的字怎麼寫簡單
關於的端午節手抄報,核心是粽子和竹子,這二個元素少不了的,下面是我手抄報的具體製作過程。
工具/原料:筆、顏料、紙
1、首先 ,在手抄報的左邊畫上竹子。
2、之後 ,我們在手抄報的左上角處,畫上一盤粽子。
3、其次 ,我們在手抄報的中間處,寫上『』端午節『』。
4、我們在『』端午節『』後面畫上幾個可愛的粽子。
5、我們在手抄報的右上角處,畫上一捆粽子圖形。
6、我們在手抄報的右下角處,畫上龍舟的圖形。
7、在手抄報的剩餘空白處 我們畫上簡單的邊框用於寫文字
8、我們在邊框上,畫上一個可愛的粽子作為點綴。
9、下面是我補充的關於『』端午節『』的內容,請看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