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端午節吃什麼
1、端午除了吃粽子還吃什麼?
端午節吃粽子是一個大家都知道的習俗,但是不同的地方,除了粽子之外還會吃一些其他的東西。比如在我們福建這兒,端午節就會吃一種叫做“面餅”的東西。
就是將麵粉加入雞蛋、水進行調和,調成糊狀。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加入韭菜、花蛤肉、蟶肉等等,用於提鮮,味道會更好。福建人嘛,就是喜歡吃海鮮。調好了之後,在鍋里倒入適量的油,然後舀一勺糊倒入鍋里。
就像是煎雞蛋餅一樣,煎出來的面餅就是一片片圓圓的。在福建這兒,面餅就跟粽子是一樣的地位,端午節都是要吃的,缺一不可。
在江西一帶,端午節要吃蛋,各式各樣的蛋,比如說雞蛋、鴨蛋、鵝蛋等等。把這些蛋都用彩紙滾成紅色的,然後用袋子裝著。這些袋子五顏六色的,看起來就很喜慶。然後再把雞蛋掛在孩子們的脖子上,這樣就能夠保佑孩子們健康成長。
端午節就是人們所說的毒五月,端午節這一天又是毒五月中最毒的九日的頭一日。在過去,毒五月來臨的時候最忌諱的就是行男女之事。老人家認為如果在這段時間里行房事的話,那麼對男人的陽氣損耗是非常大的。
所以,非但不能夠行房事,還要吃一些補陽氣的東西。比如說喝雄黃酒,就是最典型的補充陽氣。除此之外,還會佩戴香囊,或者是插艾草,用這些來辟邪。
在台灣,端午節這天還要吃桃子、茄子以及豆子。因為在台灣有古話,吃了這幾樣東西,就能夠長命百歲。所以,不同的的確端午節吃的東西還真不一樣。
2、端午節習俗,除了吃粽子以外還吃點啥?
吃粽子是全國各地的普遍習俗,已經保持了幾百年。粽子在古代又叫粟米、桶粽子。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汨羅江自殺。當時,為了保護偉人的身體,人們包了很多粽子放入河中,以吸引魚蝦。從那以後,吃粽子就成了一種習俗。由於不同地區的風俗習慣和飲食習慣不同,不同地區的粽子有很大的差異。人們最早祭祖的時候,經常用角,所以粽子的形狀一開始就和角很像。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出現了規則的三角形或方形粽子,粽子葉的材料也越來越豐富。
毒糕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習俗,也是端午節的特色食品。因為五月是毒物繁殖活躍的時候,古人會吃「五毒餅」,人們把五毒刻在餅上,然後咀嚼,以表達咬牙切齒的意思。吃五毒糕是希望擺脫病痛,強身健體,祈求健康。端午節吃茶、蒜、蛋的習俗和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一樣重要。端午節為什麼要吃茶、大蒜、雞蛋?所謂茶蒜蛋,其實就是用茶葉、大蒜、雞蛋熬制的雞蛋,稱為茶蒜蛋。煮熟後可以一家人當早餐吃。端午節一定要吃大蒜,因為這和大蒜的殺菌作用有關,有驅邪防病的意思。據說早餐吃茶葉蛋可以避免「五毒」,有益健康。
傳說端午節吃綠豆糕是為了紀念伍子胥。伍子胥生前愛吃綠豆糕。他被夫差殺死扔進錢塘江後,人們准備了他最愛吃的綠豆糕來紀念他。端午節過後,天氣熱了,人會感到煩躁不安,而綠豆可以清熱,所以人們會准備一些綠豆糕和綠豆湯來緩解。「餅」與「高」諧音。現在如果家裡有中考的孩子,不妨准備一些綠豆糕,寓意「高三」,祝考生取得好成績。綠豆糕的做法也簡單。
將綠豆蒸熟,搗成泥狀,再加入糖和黃油或食用油炒熟。煎好後用模具壓出來。小時候,我沒有任何零食。端午節,大人們用麵粉為我們炒蔬菜。民間有句諺語,「端午節吃粽子不如元旦吃餃子」。角是用面條卷好皮,裡麵包韭菜和雞蛋餡,做成三角盒,然後放鍋里炸。也可以包糖做成「糖三角」。脆皮炒菜角是孩子們的最愛。
3、除了端午節吃粽子你還知道哪些節日的特定食物?
元宵節吃湯圓,汪衡二月二龍抬頭困衡做吃菜攔賀角糖糕,仲秋節吃月餅,冬至吃餃子,臘八喝臘八粥,小年祭灶吃祭灶火燒,年三十晚上吃團圓飯餃子。
4、中國節日都吃什麼?
1、中秋節
中秋節是傳統節日,這個節日必不可少的就是月餅,柿子,桂花,芋頭。在江浙地區還有吃螃蟹的習俗。
2、端午節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吃粽子是特色,還有就是吃蒜頭的習俗。艾、菖蒲和蒜被稱為「端午三友」。
3、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在這一天會吃湯圓,現在湯圓的種類也有很多,各種水果餡的。
4、春節
中國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它標志農歷舊的一年結束和新的一年的開始 。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會吃餃子,年糕(諧音「年高」),春卷,花生,雞鴨魚肉。
5、清明節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清明節會吃雞蛋、驢打滾、麵茶、青團子、暖菇包、饊(sǎn)子、朴籽粿(guǒ)、芥菜飯。
5、各種節日都吃什麼?
傳統節日的各種食物:
1、中秋節:中秋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在這個節日我們應該吃月餅。月餅有很多種,比如廣式月餅,冰皮月餅。這個節日比不可少的就是月餅,柿子,桂花,芋頭。在江浙地區還有吃螃蟹的習俗。
2、端午節: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會吃粽子。粽子也有各種各樣的,比如肉粽,豆沙粽。吃粽子是特色,還有就是吃蒜頭的習俗。還有值得一提的就是艾、菖蒲和蒜被稱為「端午三友」。
3、元宵節:元宵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我們會吃湯圓。現在湯圓的種類也有很多,各種水果餡的。元宵節的食物還有:湯圓,餃子,面團子,生菜。
4、春節:春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在這一天會吃餃子。春節主要是吃餃子,年糕,春卷,花生,雞鴨魚肉。
5、重陽節:喝桂花酒,吃重陽糕,品菊花茶。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6、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有吃什麼的傳統?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有以下不同的關於吃的傳統:
1、端午節吃黃鱔
我國江漢平原每逢端午節時,還必食黃鱔。黃鱔又名鱔魚、長魚等。端午時節的黃鱔,圓肥豐滿,肉嫩鮮美,營養豐富,不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補功能。因此,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參」之說。
2、端午節吃蛋。
茶葉蛋、鹽水蛋、大蒜蛋都是端午節的風味佳餚。
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為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准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3、端午節吃打糕。
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里,用長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4、端午節吃煎堆。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就是用麵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煎成。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