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留學生怎麼過中秋節
1、人們用哪些方式慶祝中秋節?
國家慶祝中秋節舉行的活動:舉辦晚會,裝飾城市主要廣場。
主要內容:央視中秋節晚會、舉辦了中秋節茶話會暨集體生日會活動、亞洲多國的留學生及海外工作人員都舉行了文化活動。
2、印度人怎麼過春節
西歷新年是印度的法定節日,也就是唱歌跳舞看電影聚會吃飯之類的東西。
印度各地不同宗教派別有自己的特殊的印歷新年,一般是在春天播種之前,但沒有全國統一的日期和統一的慶祝活動。
新年不是最重要的節日,根據我在印度的經驗,他們最重視的是燈節,家家戶戶點油燈唱歌祈禱,有點兒像中國的中秋節。另一個是撒紅節,是一個比中國少數民族潑水節瘋狂得多的節日。
3、外國人會過中秋節嗎?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其實外國人也過中秋節,只不過他們在節日的叫法和節日的風俗與我國不一樣。那麼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外國人都是怎麼過中秋節的。
一、緬甸「光明節」
緬甸人在8月的「月圓日」要大張燈火,以慶祝「光明節」的光臨。節日之夜,萬家燈火,亮若白晝,到處是「不夜城鄉」。天上皓月,地上明燈,照耀緬甸一片光明。
緬王每年親自主持慶祝活動。國王還要在衛隊和文武百官簇擁下,出宮觀燈並舉行盛大施捨。各地還要通宵達旦放電影、演話劇、跳舞唱歌,佛塔內還有大規模的布施齋飯等活動。
二、斯里蘭卡「月圓節」
中秋節,在亞洲大多數國家和地區是一年一度。然而,斯里蘭卡的「月圓節」,是按佛歷習俗流傳的,每月當月亮團圓時,就要過一次佳節,當然以中秋的「月圓節」最隆重。
「月圓節」這天,斯里蘭卡全國放假。善男信女們早早安排好美味佳餚後,都爭先恐後地到寺廟或神堂去聽講經,拜月亮。聽拜之後,人們圍坐在場院里,就著美食,端坐賞月。
三、柬埔寨「拜月節」
柬埔寨人,在佛歷十二月上弦十五日舉行傳統的「拜月節」。清晨人們開始准備供月禮品,有的采鮮花,有的挖木薯熬湯,有的舂扁米,有的煮甘蔗水,一派歡樂繁忙。
晚上,大家把供品放進托盤,將托盤放在房前一張大席子上,靜待明月東升。當月上樹梢頭,人們虔心拜月,祈乞賜福。這表示「圓圓滿滿」、「和和美美」。大家盡興品嘗美食而散。
四、寮國「月福節」
寮國稱中秋節為「月福節」。每逢中秋節到來時,男女老少都會相聚賞月。同時,夜幕降臨,青年男女翩翩起舞,通宵達旦,很有意思。
寮國華裔很重視中秋節:這一天全家團圓賞月、吃月餅,原來還有「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慶活動。
五、尼泊爾「德賽節」
「德賽節」又稱杜爾加祭典,每年9月到10月間的月圓之時尼泊爾各地舉行,連續進行9天,因而又叫"九夜節",意為"女神的九夜"。
節日之夜,在明月升起之前,人們成群結隊地來到庭院或廣場,開展各種娛樂活動。明月當空之時,人們圍成圓圈,靜坐在廣場上賞月過中秋。
六、新加坡中秋節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國家,對於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向來十分重視。對新加坡的華人來說,中秋佳節是聯絡感情,表示謝意的天賜良機。
在中秋節這天,平日里忙碌的人們會互相贈送月餅,藉此表示問候與祝願。藉此表達朋友間的友愛之情,也寄託自己在異國他鄉的思鄉情懷。
七、馬來西亞吃月餅
吃月餅、賞月、提燈籠遊行是馬來西亞華人世代相傳的中秋習俗。中秋臨近,老字型大小商家紛紛推出各色月餅。吉隆坡一些地方的華人社團當前舉行了提燈籠遊行慶中秋活動。
首都吉隆坡市內各大商場都設有月餅專櫃,報紙、電視台的月餅廣告鋪天蓋地,為喜迎中秋營造了節日氣氛。除舞龍舞獅外,一輛輛載有「嫦娥」、「七仙女」的花車漫遊其間。
八、菲律賓中秋節
中秋節是菲律賓的華僑華人非常重視的傳統佳節。馬尼拉的唐人街熱鬧非凡,當地華僑華人舉行活動,包括舞龍遊行、民族服裝遊行、燈籠遊行和花車遊行等。
華僑華人聚居區的主要商業街道張燈結綵,主要路口和進入唐人街的小橋上都掛上了彩幅,許多商店出售自製的或從中國進口的各式月餅。
另外,伊朗稱中秋為「麥赫爾節」。非洲的麻加爾各答島,居民稱中秋節為「月圓節」。美國稱中秋節為「秋月節」。想不到啊那麼多國家過中秋節?各位看官,你說呢?
4、印度人為什麼過中秋節
中秋佳節到了,中國人都希望回家和家人團圓,這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大多數中國人都以為中秋節是中國所獨有的,就象端午節一樣,即使有,也只限於東亞范圍。其實不然,在印度,也有中秋節,而且,印度的中秋節一點不比我們遜色,他們的中秋節也講究團團圓圓。「遙望明月共此時,歡度佳節同相知。」很多人不理解,印度人為什麼也過中秋節呢?人們會說,這是因為中秋是世界性的節日,為了家人團圓。其實不然,中秋節在整個亞洲甚至世界范圍內的傳播,並不是中秋節從來就是世界性節日,而是因為古老的中國深深影響著整個世界,早在古代,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亞洲一些國家就開始過中秋節。這既是中國的文化魅力所致,更是古代中國的強盛使然。所以,雖然各國習俗不同,人們過中秋的形式不同,但多樣的形式一樣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中國古代賦予了月亮許多傳說,但最重要的是「玉兔」與「嫦娥」,而這兩者都與印度有關。月亮上住著兔子來自印度的古代經典《梨俱吠陀》。古代印度,有一個關於月兔的故事,大概說,一隻有善行的兔子,因為不能取得肉以供天帝的需求,便毅然投身火里,成了焦兔,天帝把它放到月亮里,以昭示他的高行。這個傳說,在唐代曾被收錄在一部佛教經典的類書里。印度人稱中秋節為「明月節」在月圓之夜,年輕婦女頭頂5個重疊的泥水罐,站在駱駝背上,慢慢爬上沙丘,祈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明月節」又名排燈節。排燈節一般延續5天,紀念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智慧戰勝無知。節日期間,所有建築、水體都被扮亮,或蠟燭,或油燈——這些都是篝火時代之後最早期的人工取火方式。
5、國外中秋節有哪些習俗
1、越南
越南人的中秋節稱為「望月節」,以孩子和鯉魚為貴。所以越南中秋節最高興的是小孩子,用他們自己的話說,中秋節是孩子們的節日。到了晚上,家長會給孩子送上最喜愛的玩具和各種零食。
有些地方的少年會提前幾個晚上一起去舞獅子。每家每戶都很歡迎少年們來舞獅子,主人認為獅子登門能驅邪。中秋夜,孩子們均要提鯉魚燈籠出遊玩耍,預示長大後「跳龍門」。
2、泰國
泰國人把中秋節喚做「祈月節」。每當泰國的八月十五之夜,各家各戶,男女老少都要參拜月亮。人們在大方桌前端坐祈禱,互相祝福。
中秋桌上供奉著中國民間傳說的「八洞神仙」,個個栩栩如生。桌上還擺滿了「壽桃」、「月餅」之類美食。據泰國傳說,中秋祈月,八仙會帶著壽桃到月宮給觀音祝壽,菩薩神仙們就會「降福生靈」。
既然是過節,美食當然少不了月餅,當地還有榴槤味的月餅。泰國人在中秋節必吃柚子,因為中秋節前後正好是柚子上市的季節,柚子又大又圓,也象徵「團圓」。
3、日本
日本的中秋節被稱為「十五夜」,也叫芋名月。與中國人在中秋節的時候吃月餅不同,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江米「團子」,稱為「月間團子」。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節還會舉辦專門的賞月會,成千上萬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裝,吟唱吆喝,扶老攜幼,抬著神龕到廟里去進香。
孩子們還到野外採集象徵吉祥如意的野草裝飾家門,迎來幸福;晚上全家聚集在院子里,擺上瓜果、米團子等供奉月神,然後分食、賞月,聆聽老人講述關於月亮的神話。
4、韓國
韓國人稱中秋節為「秋夕節」,從農歷八月十四日開始全國上下就要接連放假3天,慶祝佳節。「秋夕節」全家人要團聚到爺爺奶奶家,首先是祭拜祖先,然後全家人一起跳舞、賞月。女孩子們會穿上艷麗的傳統服飾,玩起古老的跳板游戲。
韓國也有獨特的中秋食物——松餅。松餅形如半月,用米粉製成,內餡是豆沙、棗泥等,因蒸時墊有松毛而得名,中秋時家家蒸食並互相饋送。
5、柬埔寨
柬埔寨人在佛歷十二月會舉行傳統的「拜月節」。這天清晨,人們開始准備供月禮品,有的采鮮花,有的挖木薯熬湯,有的舂扁米,有的煮甘蔗水,一派歡樂繁忙。
晚上,大家把供品放進托盤,將托盤放在房前一張大席子上,靜待明月東升。當月上樹梢頭,人們虔心拜月,祈乞賜福。拜畢,老人把扁米塞進孩子嘴裡,直到塞滿不能咀嚼時為止,這表示「圓圓滿滿」、「和和美美」。
6、尼泊爾
尼泊爾的中秋節稱為「德賽節」,每年9月~10月間的月圓之時在全國各地舉行,連續進行9天。「德賽節」則是尼泊爾全國性的節日,全國各地都會舉行祭祀,慶祝活動。
祭祀的方式各地不一。但不管何地,節日期間每天都有信徒來到黑色的杜爾加神像面前,供奉動物祭品。前8天在家庭或公共場合舉行一些簡單的儀式,選擇一個處女作為崇拜的對象,或者在第五天選擇9個處女集合一起崇拜。第九天,百姓還會宰殺水牛,供奉杜爾加女神。
7、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國家,對於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向來十分重視。對新加坡的華人來說,中秋佳節是聯絡感情,表示謝意的天賜良機。親朋好友、商業夥伴之間相互饋贈月餅,藉此表示問候與祝願。新加坡是一個旅遊國家,中秋佳節無疑是一個吸引遊客的絕好機會。
每年中秋臨近時,當地著名的烏節路、新加坡河畔、牛車水及裕華園等地裝飾一新。入夜時分,華燈初上,整個大街小巷一片紅彤彤的景象,場面十分壯觀。
8、緬甸
緬甸人在八月的「月圓日」要大張燈火,以慶祝「光明節」的光臨。節日之夜,萬家燈火,亮若白晝,到處是「不夜城鄉」。天上皓月,地上明燈,照耀緬甸一片光明。全國各地通宵達旦放電影、演出話劇、木偶戲、跳舞唱歌,佛塔內還有大規模的布施齋飯等活動,熱鬧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