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河南人為什麼吃雞蛋
1、河南的端午節有什麼習俗?
一、吃粽子
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二、劃龍舟
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
三、飲雄黃酒
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最讓大家所熟知的就是《白蛇傳》中許仙聽信法海讒言,在端午節這天將雄黃摻入酒中給白娘子喝,使其變回原形。
四、掛鍾馗像
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
五、掛艾草
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六、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
七、破火眼
在江蘇、江西等地,端午節當天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許雄黃,鵝眼錢兩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稱為「破火眼」,據說可保一年沒有眼疾。
八、打李子
舊時在四川成都等地方的人在端午節當天皆買李子,於城東南角城樓下,上下對擲,聚觀者數萬。光緒二一年因擲李與外國傳教士發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
九、洗龍水
在海南,每逢端午都會在盈濱半島舉辦「龍水節」。用海水洗身,可以去除皮膚疾病,海島各地的人們老老少少,都紛紛來此一起「洗龍水」。
十、畫額
端午節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的習俗,雲可驅避毒蟲。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以鎮邪。
十一、躲五
農歷五月,酷暑將臨,瘟疫毒蟲滋生,古時稱五月為"惡月"。並認為五月初五日是不吉利的日子。這一天父母要將未滿周歲的兒童帶到外婆家躲藏,以避不吉。
十二、游百病
貴州地區端午風俗。端陽節這天男女老幼都要穿上新衣、帶上食品到外面遊玩一天,並在山間田野採集野花香草,晚上帶回用水煮後洗澡。當地人稱此舉為游百病或洗百病,並認為這樣做會使一年內吉利平安。
2、端午節為什麼要吃蛋,撞蛋,編蛋袋
是因為一個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天上有個瘟神,每年端午總要溜到民間播疫害人,受害者多為孩子,輕則發燒厭食,重則卧床不起。
女媧得知此事後,便去找瘟神說:「我的嫡親孩兒,決不準許你傷害。」瘟神就問:「不知娘娘下界有幾個嫡親孩兒?」女媧一笑說:「在每年端午這天,命我的嫡親孩兒在衣襟前掛上一隻蛋袋,凡是掛有蛋袋的孩兒,都不準許你胡來。」
這年端午,瘟神又下界,只見孩子們胸前都掛著一個小網袋,裡面裝有煮熟的鹹蛋。瘟神以為都是女媧的孩子,所以就不敢動手害人了。這樣,端午吃蛋的習俗逐漸流傳開來。
(2)端午節河南人為什麼吃雞蛋擴展資料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十分盛行的民俗大節,過端午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仲夏端午,是飛龍在天的吉日,以扒龍舟形式祭龍是端午節的重要禮俗主題,此俗至今在我國南方沿海一帶仍盛行。此外由陰陽術數及季節時令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端午習俗。根據陰陽術數,午為陽,重午為至陽。古人把端午日午時,三午相重,視為極陽時分,最能辟陰邪。
古人還把端午這天正好逢上夏至看作吉祥的年份,稱為「龍花會」,有「千載難逢龍花會」之說。夏季是陰陽二氣相爭的時節,陽動於上、陰迫於下,午月純陽正氣,為陰邪所懼。夏季也是一個驅除瘟疫的季度,仲夏端午陽氣旺盛,萬物至此皆盛,是草葯一年裡葯性最強的一天,端午這天採的草葯祛病防疫最為靈驗、有效。
由於端午日天地純陽正氣匯聚最利辟陰邪以及這天的草葯神奇特性,因此自古傳承下來的很多端午習俗都有辟陰邪與祛病防疫內容,如掛艾草、午時水、浸龍舟水、拴五色絲線辟邪以及洗草葯水、薰蒼術祛病防疫等等習俗。
3、端午節為什麼要吃雞蛋?
端午節吃粽子,吃咸鴨蛋都是我們熟悉的,在一些地方還有端午節吃雞蛋的習俗。你知道端午節吃雞蛋是哪裡的習俗嗎?
民間相傳吃蛋生心。因為蛋形如心,民間普遍認為吃了雞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端午節吃蛋一方面是為了圖吉利,祈禱一年不生病,另一方面則是改善生活。端午節吃雞蛋的習俗,民間有很多說法。端午節吃雞蛋的習俗同吃粽子一樣,雞蛋也是端午節的重要食品,早晨孩子還沒出被窩時,大人就把雞蛋送到孩子嘴邊。相傳吃蛋能生心。因為雞蛋形狀如心形,民間普遍認為吃了雞蛋就能使心氣好更精神。端午節吃雞蛋大家都是為了圖個吉利,期望一年不生病不長災,另一方面也是改善改善生活。用艾葉煮雞蛋,不僅會有艾葉的特殊香味,據說還能祛除晦氣和疾病。
在我國北方,五月節煮粽子的鍋里必須要煮雞蛋,有條件還要煮鵝蛋和煮鴨蛋。雞蛋在粽子鍋里煮一夜,起床後洗漱完要吃雞蛋,要吃蘸鹽的雞蛋「壓頂」。傳說吃粽子鍋里煮的雞蛋,夏天不會生瘡;而把粽子鍋里煮的鵝蛋、鴨蛋放在陽光下曬一會再吃,夏天不頭痛。還有在端午節立雞蛋的習俗認為在端午節雞蛋才能大頭朝下立在桌面上,以求得一年的好運。
4、河南的端午節習俗標配有哪些?
河南作為北方的人口大省和全國的人口大省,有著濃郁的北方文化,河南的端午節也和北方的大多數地區的端午節習俗有著相同的地方,也有著不同的地方。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投江人們自發創立的節日,在這個節日里必不可少的就是包粽子和吃粽子。河南的端午節也不例外,人們會提前准備好粽葉和糯米端午節的當天進行包粽子,吃粽子。河南地區喜歡吃的粽子是豆沙餡和蜜棗餡的甜味粽子,包粽子在全國各地有著不同的方法,在河南地區,人們習慣於包四角的粽子,粽子裡面放上蜜棗,紅豆,糯米等,煮熟之後,再粘上白糖一起食用。也有直接蒸不帶粽葉的粽子的,將糯米洗凈蒸熟,然後在放到容器里,平鋪一層糯米再平鋪一層豆沙,多次反復這個動作,壓實,再放入鍋中蒸,這樣做出來的是鏡糕。
端午節在河南人眼中也是賽龍舟的日子,河南多數地方會舉行賽龍舟的比賽,也會舉辦賽龍舟結果的競猜比賽,大家在劃船賽龍舟的過程中感受到端午節的節日氛圍,這種節日氛圍是端午節這樣的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文化所帶給我們的新的享受和體驗。
端午節在河南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就是在門口放上艾葉,祈求全家在接下來的一年間能夠風調雨順,同時還有老人給小朋友編彩繩的習俗,祝願小朋友在這一年中能夠快樂健康的成長。
端午節作為中華傳統的民族節日,不僅僅是大家悼念屈原的日子,更是家人見見面互送祝福,同時在彼此的交流中能夠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和節日的問候。河南人過端午節比較的隆重,這和中原文化的影響有很大的關系。
5、端午節為什麼要吃雞蛋
端午節吃蛋一方面是為了圖吉利,祈禱一年不生病,另一方面則是改善生活。民間相傳吃蛋生心。因為蛋形如心,民間普遍認為吃了雞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而雞蛋的營養價值確實也比較的高。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雞蛋
傳說中女媧說過胸前掛有雞蛋的小孩是女媧的孩子,瘟神就不敢傷害他們。後來,端午節吃雞蛋的習俗就逐漸流傳開來了。
在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為祝福孩子平安無事、逢凶化吉。
傳說吃粽子鍋里煮的雞蛋,夏天不會升瘡,把雞蛋放在陽光下曬一會再吃,夏天不會頭痛。端午節吃雞蛋更多的是一種對健康的祈福,求一種好的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