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工地上吃什麼
1、中秋節各個地方的傳統美食
中秋節各個地方的傳統美食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必然少不了一些特色食物,下面我介紹了中秋節各地都會吃些什麼傳統美食。
吃月餅
中秋節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喝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吃藕盒子
中秋食藕,也是寄團圓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制而成的餡,外拖面煎至金黃,此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目前市場上藕的品種主要有兩種,即七孔藕與九孔藕。江浙一帶較多栽培七孔藕,該品種質地優良,肉質細嫩,鮮脆甘甜,潔白無瑕。中醫認為,藕經過煮熟以後,性由涼變溫,對脾胃有益,有養胃滋陰,益血的功效。
吃田螺
至於中秋食田螺,則在清咸豐年間的《順德戚李縣志》有記:“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間認為,中秋吃銷仔田螺,可以明目。但為什麼一定要在中秋節特別熱衷於食之呢?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肉質特別肥美,因此是食田螺的最佳時節。如今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廣東吃芋頭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
吃桂花鴨
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 南京人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吃蟹
大閘蟹是江浙地區人們中秋必不可少的助興菜餚,每人一隻,伴著姜虧仔汪醋,拆分食之,是最好的消磨時間的方式。不過,大閘蟹屬涼性,吃的時候要配一些黃酒暖胃,食後再飲一杯薑茶,對健康有益。
吃麻餅
四川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於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
吃南瓜
江南各地過中秋節,有錢人家吃月餅,窮苦人家有吃南瓜的風俗。“八月半吃南瓜”的風俗是怎樣來的呢?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南山腳下住著一戶窮苦人家,雙親年老,膝下只有一女,名叫黃花。那時連年災荒,黃花的父母病在床上,八月十五那天,黃花在南山雜草叢中,發現兩只扁圓形野瓜。她采了回來,煮給父母吃。兩老吃了後食慾大增,病體也好了。黃花姑娘就把瓜子種在地里,第二年果然生根發芽,長出許多圓圓的瓜來,因為這是從南山采來的,就叫南瓜。從此,每年八月十五這一天,江南家家戶戶流傳著八月半吃老南瓜燒糯米飯的風俗。
糍粑
八月中秋吃糍粑起源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是人們為紀念楚國大將軍伍子胥而流傳至今的傳統習俗。糍粑是一種信物,聖潔的.食品,八月中秋舂糍粑,吃糍粑賞月活動即喻示家家團結幸福、吉祥如意。糍粑的黏結成團,喻示著全家和睦團結;糍粑的香甜,喻示著生活甜蜜幸福;就連清早打糍粑,起得越早也代表來年豐收越大;糍粑成大小圓形,喻示著人們“有緣”、喜慶、吉祥和團圓;當然吃著圓圓的糍粑就自然象徵全家和和氣氣、團團圓圓、平平安安了。
糍粑是圓的凝聚,它始終與圓相伴。蒸糯米的蒸籠,打糍粑的碓窩,放糍粑的簸箕,做餡的黃豆、花生、芝麻等等無不與圓同在,在四川民間一些地方,在糍粑中加入桂花搗製成月桂糍粑,蘸上炒黃豆面和白糖吃,味道清幽淡雅、甘甜爽口,別具一番風味。
石榴
中秋正是石榴成熟時。因其紅似瑪瑙,白若水晶,入口如晶粒玉漿,石榴便成為桌上供品之一,象徵長壽、團圓和吉祥。這個東西沒剝開的時候可玩性大於可看性,摸在手裡涼涼圓圓滑滑的,剝開之後可看性又大於可吃性,像一粒粒小寶石攢在一起,好看。也是取個團圓的意思。
麥箭
山東慶雲縣農家八月十五日祭土穀神,稱“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於中秋節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麥箭乃是即墨中秋節吃的一種應節食品。它先用白面攤成煎餅,再加上肉餡或素餡,然後用秫秸捲成筒狀蒸熟,吃時加上調料,味道十分鮮美。
吃西瓜
陝西省西鄉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論貧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門吹鼓,討賞錢。洛川縣中秋節家長率學生帶禮物為先生拜節,午飯多於校內聚餐。
毛豆
2、中秋節一般吃什麼飯菜
中秋節煮菜,菜單如下:
清燉土雞湯,清蒸鱸魚,紅燒鴨子,糖醋排骨,油燜大蝦,鹵牛肉,涼拌黃瓜木耳,涼拌毛豆,涼拌苦瓜,涼拌皮蛋,絲瓜炒雞蛋,炒紅薯尖,紅燒帶魚,柴火豆腐 ,干鍋茶樹菇,水煮毛血旺,滑藕片等16樣菜,這些菜雞鴨魚肉豆製品青菜都有了,冷盤熱菜,清淡的麻辣的,也都有了,營養均衡,可以照顧到大多數人,應該是一桌好菜。
中秋節的習俗
1、賞月
在中秋節,中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
2、拜月
拜月由祭月而來,中國的拜月儀式從周代起就有,拜月時間是在中秋月出時開始祭祀,中秋拜月,關鍵是向月神示敬,中秋無月甚至下雨,都可以拜月,凡是月光能照射之處,都可以舉行,如遇陰天,可以向月亮的方位擺放祭桌。
3、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4、祭月
中秋祭月儀式是一種古老的祭祀禮儀,表達人們祈求月神降福人間的一種美好心願。祭月源於遠古初民對月的崇拜,後來作為天體的月被人格化,成為月神。歷代皇家稱月神為夜明之神,道教興起後稱月神為太陰星君。而民間則多認為月神是女性,是嫦娥,稱她為月姑或月姐。
3、中秋節吃什麼 中秋節吃什麼美食
月餅、桂花酒、桂花糕、螃蟹、田螺、菱角、團圓饃、糍粑、麥箭、藕盒子、南瓜、芋頭、鴨肉、柚子、石榴、板栗、毛豆、葡萄、甜薯、梅酒、烤肉等等。中秋節可以適當的吃一些 糕或者喝一些桂花酒,不管是哪一種都會有非常濃郁的香味。在中秋節吃田螺裡面的肉質特別肥美。
月餅也是中秋節的傳統小吃之一,可以說已經成為中秋節的代表。別看都是月餅,種類可是繁多,單單就月餅的種類,就有廣式、京式、蘇式、潮式,滇式等區分,不同地區的人口味不同,也讓月餅變得更加豐富。
吃甜薯,甜薯是中秋節傳統食品,在中秋節賞月時,一些地方有吃甜薯的習俗。
吃芋頭,廣東潮汕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這時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
在江南一帶,有「八月半吃南瓜」的說法,中秋宴全家團圓,少不了大魚大肉,吃些南瓜可增強飽腹感,減少脂肪的攝入。此外,秋季乾燥,多吃南瓜,還可滋潤肌膚。
梅酒,「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中秋之夜不止可以喝桂花酒,還有藍心梅園楊梅酒。夏初釀造的楊梅酒,經過幾個月的醞釀,口感已達最佳,同時梅酒還寓意著美好,幸福。
在安徽許多地方,結婚後還沒生育子女的女性中秋節這一天一定要吃石榴,認為石榴有「多生子」的山大寓意。石榴因其白若水晶,入口如晶粒玉漿,便成為桌上供品之一,象徵長壽、團圓和吉祥。
這是江浙一帶的習俗,中秋正是「蟹膏肥,稻花香」的季節。一輪滿月,一壺清酒,幾個老友,一盤大閘蟹,個中滋味讓神往的。回到世俗的生活:不過今天的大閘蟹一定夠貴,不妨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留到明天吃也罷。
大閘蟹是中秋還是端午
端午還是中秋吃螃蟹 中秋。 因為在端午的時候螃蟹還不肥,秋風起,蟹腳癢,秋天才是吃蟹的最佳時期。每年的9—11月正是螃蟹黃多膏滿之時,它們的肉厚肥嫩,且味美伏敏色香,為一年當中最鮮美。大閘蟹肉質細嫩,膏似凝脂,味道鮮美。
缺唯枝中秋節傳統食物及寓意
柚子——庇佑遊子。梨——團圓不分離。田螺——攀桂。芋頭——日子富餘。南瓜——延年益壽。大閘蟹——中秋謝禮。「蟹」與「謝」是諧音,恰逢中秋是個闔家團圓,走親訪友,朋友小聚的好日子,以螃蟹入宴席或者送禮,有「致謝」的好寓意。
4、中秋節適合吃的菜品
1、清蒸螃蟹
中秋節是農歷的八月十五,在八月份螃蟹也逐漸上市,在這個時候人們就喜歡吃螃蟹。在中秋節吃螃蟹也是一件雅事,吃螃蟹,配著陳醋和桂花酒,別有一番風味。螃蟹是寒涼的食材,所以多吃對於人體來說是不好的,我們在吃螃蟹的時候一定要配一些陳醋和姜絲,溫熱我們的身體。
2、糖醋排骨
糖醋排骨是一道比較家常的菜品,在中秋這在中秋節這一天很多家庭也會把糖醋排骨搬上餐桌。糖醋排骨的味道比較鮮美,肉質細膩,酸酸甜甜,很適合小孩子們吃。糖醋排骨雖然吃起來很好吃,但是做法比較繁瑣,對於排骨的選擇也有要求。
3、紅燒魚
魚肉在我們每年的傳統節日中都少不了,因為吃魚肉象徵著年年有餘,所以一般的宴席中總是缺少不了魚肉。魚肉的肉質細嫩,纖維含量少,富含優質蛋白,對於人體來說比較容易吸收。
一些腸胃消化不良的人群來說,也是可以吃魚肉,魚肉相比於其他的肉類更好消化一些,而且也對於我們的身體來說可以補充大量的營養。
4、蔥炮羊肉
中秋節的日子是我們一年四季中的秋季,在秋季的時候我們也比較喜歡吃羊肉,因為羊肉是溫熱性的食材,可以滋養我們的身體,所以在中秋節的宴席上一般少不了羊肉。
蔥炮羊肉是一道很可口的菜餚,但是對於容易上火和發炎的人群來說,最好不要過多的食用羊肉,以防止對身體造成不好的影響。
5、中秋節必須要吃的食物有什麼 中秋節一般都吃什麼菜
中秋節必須要吃的食物有:月餅、桂花糕、大閘蟹、柚子、石榴、葡萄、桂花酒等。中秋節,在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起源於上古時代,盛行於宋朝以後,主要有拜月、吃月餅、賞月、玩花燈等民俗活動笑判。下文圍繞“中秋節必須要吃的食物有什麼”展開闡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繼續往下閱讀了解。
中秋節傳統食物有什麼
1、月餅:月餅,又叫月團、豐收餅,是我們中國中秋節的傳統食物,隨著發展,有了廣式、晉式、京式、蘇式、潮式、滇式等各式月餅,受到了人們廣泛喜愛。
2、桂花糕:是用糯米粉、糖、桂花蜜為原料製作而成的小吃,其種類多樣、細膩松軟、香甜可口,桂花香味濃郁,含有蛋白質、糖類、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營養成分。
3、大閘蟹:即中華絨螯蟹,具有青背、白肚、金爪、黃毛的特徵,於每年10-11月最為鮮美碰蔽改。固城湖大閘蟹,被稱為蟹中之冠,得益於該地水質清純,水深底硬,水草豐茂,氣候宜人,十分適合大閘蟹定居。這里生長的大閘蟹,體態飽滿、肉質肥嫩。
4、柚子:在我國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在江西、廣東、廣西、湖南、湖北、雲南等省均有栽種。每年中秋,多數人喜歡在飯後吃柚子,還有些人拿柚子、月餅、糖果等來祭月。

中秋節一般都吃這些菜:油燜大蝦、紅燒鯉魚、涼拌藕片、涼拌藕片、白切雞、糖醋排骨、糖醋排骨、紅燒魚等。通過閱讀“中秋節必須要吃的食物有什麼”和“中秋節一般都吃什麼菜”的相關內容,希望可以為大家提並跡供參考。更多關於中秋節的飲食介紹,敬請查閱其他相關資料。
6、職工中秋節會餐,在餐廳吃什麼?
推薦菜譜一:宮保鴨丁
推薦理由:很多地方都有在中秋節吃鴨子的習俗。暫且不論中秋吃鴨的文化背景,就以鴨子的營養價值和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而言,中秋吃鴨也頗有道理。秋季是鴨子最肥壯的季節,更重要的是,鴨子本是涼性食品,具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的作用,適宜於滋陰養津以防秋燥。
原料:鴨脯肉、干辣椒段、辣椒醬、蔥段、薑片、蒜片、鹽、雞精、黃酒、醬油、白糖、香醋、鮮湯、水澱粉、紅油、麻油。
做法:
1、鴨脯肉切丁,上蛋清漿,入四成熱的油鍋滑熟,干辣椒段、辣椒醬、蔥段、薑片、蒜片煸香。
2、放入鴨丁,淋味汁芡(鹽、雞精、黃酒、醬油、白糖、香醋、鮮湯、水澱粉調成)炒勻,澆紅油、麻油,撒炸香的核桃仁或腰果仁即成。
推薦菜譜二:糖醋排骨
推薦理由:糖醋排骨意甜蜜,糖醋排骨是糖醋菜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道大眾喜愛的傳統菜,它選用新鮮豬子排作料,肉質鮮嫩,成萊色澤紅亮油潤,口味香脆酸甜,頗受江南一帶食者的歡迎。糖醋排骨最開胃了。
原料:豬排500克,麵粉50克,紹酒60克,醬油50克,糖90克,醋80克,蔥段,生粉和香油各適量。
做法:
1、將豬排斬成約l寸長的小塊,用紹酒20克和鹽拌勻,再用適量生粉、麵粉和水適量攪拌均勻。
2、將醬油、糖、醋和紹酒35克,生粉水加水調成汁備用。
3、燒熱鍋,下油,至六成熟時,把豬排逐塊放入油鍋炸至結殼撈出,撥開粘連,撿去碎末,油溫升至七成時,再將排骨下鍋復炸至外殼鬆脆撈出。
4、原鍋留油少許,放入蔥段爆香後撈去,即將排骨下鍋,迅速將調好的芡汁放入鍋中,連續翻炒,淋下香油即可。
推薦菜譜三:清蒸大閘蟹
推薦理由:大閘蟹是江浙地區人們中秋必不可少的助興菜餚,每人一隻,伴著姜醋,拆分食之,是最好的消磨時間的方式。不過,大閘蟹屬涼性,吃的時候要配一些黃酒暖胃,食後再飲一杯薑茶,對健康有益。
原料:大閘蟹4隻,香蔥1段,姜1塊,香油1小匙,醬油2小匙,香醋1小匙,白糖1小匙。
做法:
1、用細繩將蟹鉗、蟹腳扎牢;蔥、姜洗凈切末;把蔥末、薑末、香醋、白糖、醬油、香油調和成蘸料,裝碟;
2、把大閘蟹放入蒸鍋中蒸熟(蒸大閘蟹大概需要15~18分鍾),解去細繩,裝入盤中即可食用。
推薦菜譜四:桂花糯米藕
推薦理由:桂花糯米藕是一道經典的中秋美食,藕和糯米皆為中秋祝福的食材,八月桂花香,用桂花點綴,更寓意中秋的來臨。而這道「桂花糯米藕」在口味上酸酸甜甜。一半為香橙味,一半則為桂花味。藕與糯米交融,香糯適口,還透著桂花隱隱淡淡的清香呢。
原料:藕2根、紅曲米100克、糯米400克、紅糖30克、桂花醬80克、蜂蜜40毫升。
做法:
1、糯米和紅曲米用溫水浸泡大約一小時,備用;
2、將蓮藕洗凈後去皮,切下頭上的蒂,蒂不要丟掉,備用;
3、將泡好的糯米和紅曲米混合均勻,填進藕眼裡,用筷子捅均勻,保證藕孔里自上而下都有糯米均勻分布,然後把剛才切下的蒂蓋上,用牙簽固定,待用;
4、鍋中放水,加紅糖煮開後把藕放入,用大火再燒開後改小火,再加桂花和蜂蜜煮上40分鍾,撈出晾涼切片,擺盤即可。
7、中秋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中秋節吃的傳統食物有桂花糕、月餅、田螺、大閘蟹、桂花酒、芋頭等等,1、桂花糕中秋之際正是桂花飄香的時候,中秋節時許多人家都會有吃桂花糕的習俗,桂花糕是一種非常美味的食物,散發著桂花獨有的香氣,非常受人歡迎,2、月餅月餅也是中秋節的傳統小吃之一,可以說已經成為中秋節的代表,每年中秋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准備許多月餅送給自己的親朋好友,月餅的種類非常的多,所有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口味來食用,月餅通常是圓圓的,一家人可以分著吃,代表著團圓和睦,有著良好的寓意,3、田螺在廣東許多地方,中秋節還會有吃螺螄的習慣,中秋前後,田螺的肉質肥美,口感極佳,而且田螺還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對人的身體很有好處,4、大閘蟹這是江浙一帶的習俗,中秋正是「蟹膏肥,稻花香」的季節,雖然這個時候的大閘蟹價格非常昂貴,但是也阻擋不了人們對它的喜愛,5、桂花酒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一種美的享受。
8、中秋節有哪些飲食習俗?
1.吃月餅
中秋節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2.喝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為多見。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3.吃蟹
大閘蟹是江浙地區人們中秋必不可少的助興菜餚,每人一隻,伴著姜醋,拆分食之,是*好的消磨時間的方式。不過,大閘蟹屬涼性,吃的時候要配一些黃酒暖胃,食後再飲一杯薑茶,對健康有益。
4.吃麻餅
四川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於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
5.吃南瓜
江南各地過中秋節,有錢人家吃月餅,窮苦人家有吃南瓜的風俗。「八月半吃南瓜」的風俗是怎樣來的呢?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南山腳下住著一戶窮苦人家,雙親年老,膝下只有一女,名叫黃花。那時連年災荒,黃花的父母病在**,八月十五那天,黃花在南山雜草叢中,發現兩只扁圓形野瓜。她采了回來,煮給父母吃。兩老吃了後食慾大增,病體也好了。黃花姑娘就把瓜子種在地里,**年果然生根發芽,長出許多圓圓的瓜來,因為這是從南山采來的,就叫南瓜。從此,每年八月十五這**,江南家家戶戶流傳著八月半吃老南瓜燒糯米飯的風俗。
6.糍粑
八月中秋吃糍粑起源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是人們為紀念楚國大將軍伍子胥而流傳至今的傳統習俗。糍粑是一種信物,聖潔的食品,八月中秋舂糍粑,吃糍粑賞月活動即喻示家家團結幸福、吉祥如意。糍粑的黏結成團,喻示著全家和睦團結;糍粑的香甜,喻示著生活甜蜜幸福;就連清早打糍粑,起得越早也代表來年豐收越大;糍粑成大小圓形,喻示著人們「有緣」、喜慶、吉祥和團圓;當然吃著圓圓的糍粑就自然象徵全家和和氣氣、團團圓圓、平平安安了。
7.石榴
中秋正是石榴成熟時。因其紅似瑪瑙,白若水晶,入口如晶粒玉漿,石榴便成為桌上供品之一,象徵長壽、團圓和吉祥。這個東西沒剝開的時候可玩性大於可看性,摸在手裡涼涼圓圓滑滑的,剝開之後可看性又大於可吃性,像一粒粒小寶石攢在一起,好看。也是取個團圓的意思。
9、中秋節吃什麼好?
1.八月十五中元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1.八月十五中元節吃月餅。月餅是一種傳統美食,歷史悠久,口味多樣。月餅是圓的,所以在八月十五吃月餅意味著團圓。月餅的種類很多,不僅有鹹的、甜的,還有辣的等新口味。
2.八月十五中元節吃桂花酒。桂花酒是中元節的標准飲品。很多人在中元節會一邊吃月餅,一邊品嘗美味的桂花酒。桂花酒是用新鮮的桂花釀制的,入口十分醇厚。
3.八月十五中元節吃大螃蟹。螃蟹是一種很高的食物。雖然是平時吃,但是中秋的螃蟹味道最好吃。中元節期間,許多人會吃螃蟹,這對他們的健康非常有益。
八月十五中元節吃什麼?
4.八月十五中元節吃庫巴。粑粑是一種古老的美食,也是一種常見的民間小吃。庫巴做的主料有糯米、芝麻等,吃起來很甜。中元節吃耙子象徵著團圓和幸福。
2.八月十五中元節吃什麼水果?
1.八月十五中元節吃葡萄。葡型銷緩萄是中元節前後很常見的水果。它不僅美味,而且營養豐富。此外,葡萄的用途也很廣泛,除了直接食用,還可以用來榨汁等等。
2.八月十五中元節吃鮮棗。鮮棗味道鮮美,很受女性朋友的歡迎。鮮棗營養豐富,含有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吃起來非常健康。鮮棗的吃法有很多。除了直接吃,他們還可以煮粥,煲湯等等。
八月十五中元節吃什麼?
八月十五中元節的美食很多,可以說是數不勝數。除了上面提到的,還有柚子、栗子、轉角、南瓜、芝麻餅等等。斗陵由於篇幅原因,這里就不介紹了。另外,由於南北飲食的差異,中元節我們吃的食物也會略有不同,但無論吃什麼卜模,都無法抵擋對親人的思念。
10、中秋節要吃的食物
1、菱角
中秋節吃菱角,據說能讓孩子長得聰明伶利。菱角的大多數吃法是將菱角用清水(或鹽水)煮熟,然後剝殼當零食吃;也可以將剝了殼的菱角加米煮成鹹味的白稀粥,在吃了甜膩的月餅後,喝上一碗菱角粥,胃中的油膩當場去除不少。

蓮子菱角湯
喜愛豆子
2、栗子
秋涼乍起,街頭就開始飄起了糖炒栗的香氣。板栗,原先與芋頭、菱角一樣,也是中秋必吃的小食。板栗性味甘寒,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的作用。最適合秋天食用,而且栗子富含柔軟的膳食纖維,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適量品嘗,對老齡體弱者最為適宜。板栗除了可以做零食,也可以入饌,著名的菜餚就有板栗鴨,板栗燒雞,板栗燉雞湯等,美味的同時,又可以完全的將板栗的美味發揮,中秋節要吃的健康,板栗菜式必不可少的。

烤栗子
麥子老媽
3、柚子
柚子是中秋節的必備品之一,因為「柚」與「佑」諧音,也是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吃了甜月餅,再吃點甜酸的柚子,既開胃,又解油膩,讓口腔有清爽感。柚子味道酸甜,略帶苦味,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及大量其他營養素,是醫學界公認的最具食療效益的水果,有降血糖、降血脂、減肥、美膚養容等功效,經常食用,對糖尿病、血管硬化等疾病有輔助治療作用,對肥胖者有健體養顏功能。

糖漬柚子皮
暮色影子
4、糍粑
中秋吃糍粑起源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是人們為紀念楚國大將軍伍子胥而流傳至今的傳統習俗。通常人們把過中秋看成僅次於春節的農歷節日,素有「小年」之稱。中秋節這一天天還未亮,家裡的婦女就早早地起床開始忙活了,把清洗干凈的糯米倒進木甑里蒸熟。糯米飯蒸好後,由家庭的男主人把木甑抬到院壩里,將香噴噴的糯米飯倒進石碓窩里,由兩個人一組開始用粑捶或木杵搗爛它,家裡的小孩們則興高采烈地圍著石碓窩觀看大人們一拉一杵搗糯米,期待著能吃上香甜的糍粑。

香甜桂花糍粑
葉子Ivy
5、南瓜
江南各地過中秋節,有錢人家吃月餅,窮苦人家有吃南瓜的風俗。「八月半吃南瓜」的風俗是怎樣來的呢?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南山腳下住著一戶窮苦人家,雙親年老,膝下只有一女,名叫黃花。那時連年災荒,黃花的父母病在床上,八月十五那天,黃花在南山雜草叢中,發現兩只扁圓形野瓜。她采了回來,煮給父母吃。兩老吃了後食慾大增,病體也好了。黃花姑娘就把瓜子種在地里,第二年果然生根發芽,長出許多圓圓的瓜來,因為這是從南山采來的,就叫南瓜。從此,每年八月十五這一天,江南家家戶戶流傳著八月半吃老南瓜燒糯米飯的風俗。

南瓜排骨煲
劉大花266
6、藕
中秋食藕,也是寄團圓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制而成的餡,外拖面煎至金黃,此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目前市場上藕的品種主要有兩種,即七孔藕與九孔藕。江浙一帶較多栽培七孔藕,該品種質地優良,肉質細嫩,鮮脆甘甜,潔白無瑕。中醫認為,藕經過煮熟以後,性由涼變溫,對脾胃有益,有養胃滋陰,益血的功效。

酥炸藕合
小英子的美食界
7、螃蟹
秋天也是盛產螃蟹的季節,是很多喜愛海鮮的饕客嘗鮮的好時機。早在明代的中秋宴上,螃蟹便成為了充場的主角,《酌中志》一書中寫道:「蒸熟五六成,群攢坐共食,嬉嬉笑笑自揭臍蓋,將指甲挑剔,蘸醋蒜以佐酒」,當時用蒲包蒸熟後,眾人圍坐吃蟹,佐以酒醋,很是流行。螃蟹性冷,吃螃蟹最好趁熱吃,並多沾些姜酒類食品,以去其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