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中秋節嗎他們怎麼過
1、美國華人如何過中秋節
在他鄉異土的美國,華人特別重視中秋節,重視的程度不亞於春節。因為中秋節強調全家團圓,這和美國的感恩節很相像。美國人一到感恩節,全家人從四面八方回家,圍著飯桌吃火雞。中國人在美國更覺得全家團圓的重要,盡管美國中秋節並沒有放假,但中國人一般都盡可能全家團聚一番,團聚的形式就是做一桌菜,吃一頓團圓飯,再就是吃月餅。
作家詩人到這時候,思緒就更加豐富了,中秋、圓月、團聚、離別,又是文學一個大題目。到這種時候,詩人作家不可能無動於衷。於是美國紐約的北大筆會發起每年一度的中秋詩會。每臨中秋,北大筆會的姚學吾會長就開始籌備聯系。詩會一般在紐約皇後區的一家圖書館里召開,每次都有一百多位詩人作家,爭先恐後登台朗誦自己的詩作。印象最深的旅美詩人范英著,人高馬大,上台一聲吼,氣吞山河,極富感染力!
2、美國,日本,義大利中秋節吃月餅嗎?
美國,義大利中秋節不吃月餅,日本吃月餅,具體依據如下:
1、中秋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2、漢字文化圈諸國語言包括漢語族,越南語,朝鮮語,日語;
3、日語又稱日本語,即日本國的國家語言。
綜上所述可知:吃月餅的是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漢字文化圈諸國包括日本,但不包括美國,義大利,所以美國,義大利中秋節不吃月餅,日本吃月餅。
(2)美國有中秋節嗎他們怎麼過擴展資料:
中秋節吃月餅的地區介紹:
漢字文化圈所述諸國及地區中秋節吃月餅,而漢字文化圈是指歷史上受中國及中華文化,或漢文化影響、過去或現在使用漢字、並曾共同使用文言文,日朝越稱之為「漢文」,作為書面語、受中華法系影響的東亞及東南亞部分地區的文化、地域相近區域。
漢字文化圈亦是指中國以及歷史上曾受中國皇帝冊封或曾向中國朝貢的周邊國家或民族。即漢字文化圈的這些地區都吃月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秋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漢字文化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日語
3、美國人如何過中秋節
美國人不過「中秋節」,中秋節僅僅流行於中國以及受華夏文化影響的國家,例如:日本、朝鮮(包括韓國)、越南、新加坡等。當然,在美國,華人聚居的地方還是有過中秋節的習俗的。
4、美國的中秋節習俗?
中秋節習俗有賞月、吃月餅、祭月、觀潮等。中秋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
中文名稱
中秋節
節日起源
天象崇拜,秋夕祭月
外文名稱
Mid-Autumn Festival
節日活動
拜月、賞月、舞火龍、玩花燈等
別名
祭月節、月光誕、仲秋節、秋夕、團圓節
更多
中秋節習俗
中秋習俗
賞月
祭月
吃月餅
博餅
節日由來
起源
中秋節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在秋分時節,是古老的「祭月節」。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在傳統文化中,月亮和太陽一樣,這兩個交替出現的天體成了先民崇拜的對象。中秋節起源自古人對月亮的祭祀,是中華民族祭月習俗的遺存和衍生。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時代我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不過由於這天在夏歷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後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夏歷(農歷)八月十五日。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1][2][3]
節名
古時有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故稱「月夕」或「祭月節」。根據我國的歷法,夏歷(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為「中秋」。中秋節還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中秋節月亮圓滿,家人團聚,出嫁的女兒回家團圓,因此又稱「團圓節」、「女兒節」。在廣府地區,中秋節俗稱「月光誕」。仲秋時節各種瓜果成熟上市,因稱「果子節」。[1][4][5]
發展演變
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祭月,歷史久遠,是古代我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二十四節氣的「秋分」,是古老的「祭月節」。中秋節普及於漢代,漢代是南北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融合時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節俗融合傳播。「中秋」一詞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於漢代文獻,成書於兩漢之間的《周禮·春官》(世傳為周公旦所著,實際上成書於兩漢之間)中說,先秦時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1][6]
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著古老的淵源。在古代農耕社會,古人認為月亮的運行同農業生產和季節變化有很大關系,因此祭月就成了一項重要祭祀活動。中秋節在我國北方地區流行是在唐代之後。著作《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在唐代時,將中秋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葯、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游月宮等神話故事結合起,使之充滿浪漫色彩,玩月之風方才大興。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1][7]
北宋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普遍的民俗節日,並正式定陰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文學作品中出現了「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雲外。連宵婚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1]
到了明清時,中秋已成為中
5、外國人會過中秋節嗎?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其實外國人也過中秋節,只不過他們在節日的叫法和節日的風俗與我國不一樣。那麼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外國人都是怎麼過中秋節的。
一、緬甸「光明節」
緬甸人在8月的「月圓日」要大張燈火,以慶祝「光明節」的光臨。節日之夜,萬家燈火,亮若白晝,到處是「不夜城鄉」。天上皓月,地上明燈,照耀緬甸一片光明。
緬王每年親自主持慶祝活動。國王還要在衛隊和文武百官簇擁下,出宮觀燈並舉行盛大施捨。各地還要通宵達旦放電影、演話劇、跳舞唱歌,佛塔內還有大規模的布施齋飯等活動。
二、斯里蘭卡「月圓節」
中秋節,在亞洲大多數國家和地區是一年一度。然而,斯里蘭卡的「月圓節」,是按佛歷習俗流傳的,每月當月亮團圓時,就要過一次佳節,當然以中秋的「月圓節」最隆重。
「月圓節」這天,斯里蘭卡全國放假。善男信女們早早安排好美味佳餚後,都爭先恐後地到寺廟或神堂去聽講經,拜月亮。聽拜之後,人們圍坐在場院里,就著美食,端坐賞月。
三、柬埔寨「拜月節」
柬埔寨人,在佛歷十二月上弦十五日舉行傳統的「拜月節」。清晨人們開始准備供月禮品,有的采鮮花,有的挖木薯熬湯,有的舂扁米,有的煮甘蔗水,一派歡樂繁忙。
晚上,大家把供品放進托盤,將托盤放在房前一張大席子上,靜待明月東升。當月上樹梢頭,人們虔心拜月,祈乞賜福。這表示「圓圓滿滿」、「和和美美」。大家盡興品嘗美食而散。
四、寮國「月福節」
寮國稱中秋節為「月福節」。每逢中秋節到來時,男女老少都會相聚賞月。同時,夜幕降臨,青年男女翩翩起舞,通宵達旦,很有意思。
寮國華裔很重視中秋節:這一天全家團圓賞月、吃月餅,原來還有「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慶活動。
五、尼泊爾「德賽節」
「德賽節」又稱杜爾加祭典,每年9月到10月間的月圓之時尼泊爾各地舉行,連續進行9天,因而又叫"九夜節",意為"女神的九夜"。
節日之夜,在明月升起之前,人們成群結隊地來到庭院或廣場,開展各種娛樂活動。明月當空之時,人們圍成圓圈,靜坐在廣場上賞月過中秋。
六、新加坡中秋節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國家,對於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向來十分重視。對新加坡的華人來說,中秋佳節是聯絡感情,表示謝意的天賜良機。
在中秋節這天,平日里忙碌的人們會互相贈送月餅,藉此表示問候與祝願。藉此表達朋友間的友愛之情,也寄託自己在異國他鄉的思鄉情懷。
七、馬來西亞吃月餅
吃月餅、賞月、提燈籠遊行是馬來西亞華人世代相傳的中秋習俗。中秋臨近,老字型大小商家紛紛推出各色月餅。吉隆坡一些地方的華人社團當前舉行了提燈籠遊行慶中秋活動。
首都吉隆坡市內各大商場都設有月餅專櫃,報紙、電視台的月餅廣告鋪天蓋地,為喜迎中秋營造了節日氣氛。除舞龍舞獅外,一輛輛載有「嫦娥」、「七仙女」的花車漫遊其間。
八、菲律賓中秋節
中秋節是菲律賓的華僑華人非常重視的傳統佳節。馬尼拉的唐人街熱鬧非凡,當地華僑華人舉行活動,包括舞龍遊行、民族服裝遊行、燈籠遊行和花車遊行等。
華僑華人聚居區的主要商業街道張燈結綵,主要路口和進入唐人街的小橋上都掛上了彩幅,許多商店出售自製的或從中國進口的各式月餅。
另外,伊朗稱中秋為「麥赫爾節」。非洲的麻加爾各答島,居民稱中秋節為「月圓節」。美國稱中秋節為「秋月節」。想不到啊那麼多國家過中秋節?各位看官,你說呢?
6、美國的華人是怎麼過中秋節的?當地會有什麼特別的節慶嗎?
中秋節作為中國第二大節,吃月餅,賞明月、親人團圓、釋放著秋意正濃的想家的心情——這種情懷同樣地植根於美國這里每一位華人的心中。
在美國生活,如果想在中秋節回國一趟和親戚團聚,也有很多難處,雖然機票是打折的時候;大人們在企業里,不年不節的請個長假也可以,但是孩子正在享受開學一個月的黃金時節,孩子不能走,做家長只能「困住」,於是通過電腦、視頻、手機、微信等「現代化十八般武器」,遙送著對國內親人的祝福。在美國,有中秋情節的華人和中美組合家庭,一樣過「中秋節」。
首先,吃月餅,是必須的「傳統節目」,一年來的月餅,只有在中秋節的時候吃,才最有味道。這時候,月餅不但富有含義,更富有一種象徵,這一個多月來,達福地區的各大華人超市,月餅銷售興旺,琳琅滿目的,有廣式,蘇式、香港、澳門風味,美國紐約地區的朋友網上說,「中秋節的時候,吃一口中國月餅,胃裡才覺得舒服」看來家人去逛超市,想不買都很難。一些華人企業,在中秋節給員工發一盒月餅,讓人倍感溫馨。
其次,按照中國家鄉的傳統習俗,中秋節這一天,吃葡萄、喝紅酒、吃團圓飯、賞月亮,一家人坐在一起看月亮,邀請老人一起過來感受中國中秋節。一些新移民過來的朋友,也都計劃著去親戚家、朋友家聚聚。
再次,中秋節,國內的電視頻道,都有中秋文藝晚會,給人們作為團圓的盛宴,在美國也是一樣,除了央視四套海外頻道、鳳凰衛視北美台等可以看到中文節目,國家的「親情中華」藝術團每年都會在世界各地巡演,今年中秋期間同樣再到達拉斯地區展演。為達福地區的人們送上一台具有國家高水準、藝術性、觀賞性的大型文藝晚會。包含:民族歌舞、國家一級演員的演唱、雜技、魔術、曲藝、樂器等,將精彩再現中國的文化精髓。
吃月餅、團聚賞月、看晚會,將會使人們在這個中秋節抒發了情感,孩子們其實也不例外,一些華人禮品店內,小燈籠、中國娃娃小旗袍,中國式掛件,一樣地喜慶,大人們帶著孩子去逛逛,總是需要給孩子們買件禮物。一些中文學校里還特意為孩子們開展「中秋猜燈謎」活動,讓孩子們感受中秋節氣氛。時間也許會淡化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但是淡化不了融入精神上的一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