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中秋節煮菜風俗吃什麼
1、中秋節出了吃月餅、梨、鴨子、毛豆還有什麼習俗?
中秋風俗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為中秋節,俗呼為八月節。街市繁盛,果攤泥兔攤所在皆是。十五月圓時設月光馬於庭,供以瓜果、月餅、毛豆枝、雞冠花、蘿卜、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諺雲:「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畢,家人團坐,飲酒賞月,謂之「團圓節」。又將祭月之月餅按人數切塊分食,謂之「團圓餅」。
老北京,中秋要放三天假。十三到十五日,學生也不上課。而所謂「泥兔攤」,就是賣兔兒爺的。前十年,北京中秋還有兔爺賣。現在很少見了。似乎只在春節廟會上見過。中秋節祭的就是這只月亮里的兔子。兔爺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護背旗,臉貼金泥,身施彩繪,或坐或立,或搗杵或騎獸,豎著兩只大耳朵,亦謔亦諧。有曲為證"莫提舊債萬愁刪,忘卻時光心自閑。瞥眼忽驚佳節近,滿街掙擺兔兒山"。過中秋,家裡擺個兔爺像,確實很有氣氛。
中秋節,正值秋果上市,特別豐富。《春明采風志》里有「中秋臨節,街市遍設果攤,雅爾梨(原文)、沙果、白梨、水梨、蘋果、海棠、歐李、鮮棗、葡萄、晚桃,又有帶枝毛豆、果藕、西瓜。」過去的果子市在前門東,八月十三、四兩日燈火如晝。並有吆喝:「今兒是幾來?十三四來,您不買我這沙果蘋果聞香的果來,哎!二百的四十來」現在,這些秋果街上都買得到。而且相形下,今年的水果多又便宜,正是由猴子變成的人的最美時刻。美中不足的是蘿卜有點貴,和蘋果一個價。難免有老年人痛斥這沒有道理的價格。值得一提的還有毛豆,過去中秋並不常見,今年在北太平庄副食店的月餅攤前,居然也支起了煮毛如握豆的大鍋,而且確實是帶枝的毛豆。
從習俗上看,和過去中秋靠近的還有送禮。「中秋,大家互送禮節……,賞奴僕錢,鋪戶放帳帖,每節如此」。北京這兩年似乎又興起了中秋送禮大行動。節前,弄兩輛車,滿滿的裝上月餅果品,挨渣逗慶家挨戶送。當然,這里的家和戶是指商家客戶。送禮,自然是為了聯絡感情,結款要生意。兩年前做這事時還想,現在到底拜的是那裡的兔兒爺。今年這風氣恐怕更盛了。
現在講究廣式月餅,過去「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一,它初不足食也。供月月餅大者尺余,上繪月宮蟾兔之形,有祭畢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謂之團圓餅」。能放半年的,肯定不會是廣式月餅。 月餅源自民間祭祀,同樣,北京人常吃的點心如果求根溯源百分之七、八十也都出自於民間祭祀或宗教上的供品。從製作工藝上說,油炸、蜜餞和烘烤,都是最好的防腐措施。就連餃子,也是春節供後的食品。
其實,不僅僅吃食是這樣,延順這個思路推廣開來,藝術的誕生(謹慎的人在這里會用某些藝術門類這個概念)一樣離不開民間祭祀的。還記得上學時曾對這個問題發生興趣,翻看一些河南、山東地區的考古資料,至今仍能刺激自己頭腦的是一柄出土於山東日照的玉斧,當然真的玉斧無緣得見,但是單單就那圖畫已經足以讓人驚訝了。那斧薄得能夠透過光線而上面精緻的一條夔紋是很難讓人簡單地以「活靈活現」這個詞將就形容的,在石斧的時代,它的存在又能夠說明什麼?
與其說玉斧是斧,倒不如稱之為一種語言,描述著艱難的砍砸者同上天對話。或者稱之為精靈,這是一個屏棄了功利取捨的精神的精靈。於是由了它,藝術方才出現。更於是人才徹底地脫落成為人。
中秋節真好,好在又一次讓我想到了這些已經指寬好久不想的問題。當然節日本來就是人們精神的節日,與此時偶爾察覺月餅與烙餅的差異,也並不奇怪。你瞧,人不就是這個樣子么。給自己做吃的,為了填飽肚子沒一個認真。饅頭包子幾百上千年從不變化,但凡加上點精神追求,就能花樣翻新。
看來糕點如此,藝術作品和其他許多事情,確實也都是這個樣子。
古代習俗
古 代 習 俗
根據《東京夢華錄》(序於一一四七年)卷八的記載,宋朝的街市,在中秋節的前幾天,就已彌漫著濃厚的過節氣氛。商店販賣新酒,重新布置門前的綵樓。市人爭飲新有石榴、梨、栗、葡萄、弄色棖橘等等。到了晚上,人家爭登酒樓賞月,絲竹簫管並作。里巷兒童通宵玩耍,夜市人馬雜沓,至於天明。吳自牧(約一二七○前後在世)的《夢梁錄》卷四也記載,南宋人家多於此日安排家宴、團圓子女,以酬佳節。即使是陋巷裡的貧窮人家,也都會典當衣物去購買酒困,來歡度中秋。
金盈之(約一一二六前後在世)的《新編醉翁談錄》卷四則記載了當時人由賞月進而拜月的習俗:「京師賞月之會,異於他郡。傾城人家,不以貧富,能自行者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飾之。登樓或於庭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潔月。」
除了拜月之外,還有賞燈的風俗。周密(一二三二—一三○八)的《武林舊事》卷三記載杭州中秋夜:「燈燭華燦,竟夕乃止」。浙江也於中秋夜放一種羊皮小水燈「一點紅」,江面上布滿了數十萬盞燈,有如天上繁星,十分引人注目。據說水燈是為討江神喜歡,並非純粹為了觀賞。
宋朝在杭州另有一特殊的中秋景觀,即錢塘觀潮。由於錢塘江口地形類似一漏斗,每當海潮湧至,受到漸進漸狹的地形影響,波浪便重重疊疊堆積成一道水牆,聲勢極為壯觀。蘇東坡在杭州任佑府時,曾作過一首《中秋夜觀潮》,描述觀潮人數之眾多,及潮水洶涌之氣勢: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
寄語重門休上鎖,夜潮留向月中看。
萬人鼓噪懾吾儂,猶似浮江老阿童。
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渾在浪花中。
《武林舊事》中的另一段文字則更具體的描述了潮水震撼天地的磅薄氣勢:「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直至今日,錢塘觀潮仍是浙江省中秋節最具特色的觀光據點。
元朝雖以異族入主中原,但所受漢化甚深。節日習俗也大半沿襲漢人舊制。到了明朝,賞月、祭月、吃月餅的風俗大盛。
田汝成(約一五四○前後在世)的《西湖游覽志余》「熙朝樂事」記載明人多於中秋節以月餅相饋贈,取其圓形的「團圓」之義。夜晚則設賞月之宴,或攜帶酒食至湖海之畔游賞。劉侗、於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一六三五)卷之二則詳細描述了中秋祭月的供品:月餅必須是圓,所供的瓜果則必須切成如蓮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紙,上面繪有月偏照菩薩,下繪月輪桂殿,有一兔人立搗葯於其中。祭月後將月光紙焚燒,所供的果餅分給家中的每一成員。中秋節又是團圓節,所以縱使有歸寧的女子,也必定於此日返其夫家團聚。
至於明人賞月的盛會,則有張岱(一五九七—一六七一?)以其生花妙筆,為我們作了下面這段極其風雅記述。《陶庵夢憶》卷五的「虎邱中秋夜」:
虎邱八月半,土著、流寓、士夫、眷屬、女樂、聲伎、曲中名妓、戲婆、民間少婦、好女、崽子、孌童及遊冶惡少、清客、幫閑、 僮、走空之輩,無不麟集。自生公台、千人石、鶴澗、劍池、申文定祠、下至試劍石一二山門,皆 氈席地坐,登高望之,如雁落平沙,霞 江上。天暝,月上,鼓吹十百處,大吹大擂,漁陽參撾,動地翻天,雷轟鼎沸,呼叫不聞。更定,鼓鐃漸歇,絲管繁興,雜以歌唱。皆「錦帆開澄湖萬頃」同場大麴,蹲踏和鑼絲竹肉聲,不辨拍煞。更深,人漸散去,士夫眷屬皆下船水嬉,席席徵歌,人人獻技南北雜之,管弦迭奏,聽者方辨字句,藻鑒隨之。二鼓人靜,悉屏管弦,洞蕭一縷,哀清綿,與肉目引,尚存三四,迭更為之。三鼓,月孤氣肅,不雜蚊虻。一夫登場,高坐石上,不簫不拍,聲出如絲,裂石穿雲,串度揚,一字一刻,聽者尋入芥,心血為枯,不敢擊節,惟有點頭。然此時雁比而坐者,猶存百十人焉。使非蘇州,焉討識者。
晚明文人的生活情趣,從這則「虎邸中秋夜」或能略窺一二。
明人拜月時用的「月光紙」,到了清朝,改了個名字叫「月光馬兒」。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一九○六年)。記載:「月光馬者,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葯之兔。人立而執杵,藻彩精緻,金碧輝煌,市肆間多賣之者。長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笆或黃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禮,祭畢與千張、元寶等一並焚之」。
清又流傳著一句話:「男不拜月,女不竄」。所以拜月就成了婦女的專利,家中的主婦忙著拜月,小孩子也不愁沒事干。中秋節前幾天,街市上都會賣一種專供兒童月用的「兔兒爺」。兔兒爺的起源約在明末。明人紀坤(約一六三六年前後在世)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製作也日趨精緻,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的。坐則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販、或是剃頭師父、或是縫鞋、賣餛鈍、茶湯的,不一而足。
各地習俗
各 地 風 俗
[福建省〕
浦城縣女子穿行南浦橋,吃求長壽。建寧中秋夜俗以掛 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中秋,兒女多於拜月時請月姑。方法是以竹筐作為月姑的替身,如果有神降臨,竹筐會自己搖動,以其搖動的次數來卜吉凶。龍岩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控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來自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韃子訊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拜天公用做成仙桃型的紅叫「天公」。拜月的紅則做成豬羊的形狀,數目必是九豬十六羊。
〔廣東省〕
浦廣東各地有中秋節吃芋頭的習俗,據說是紀念元末殺韃子的歷史故事。中秋節殺韃子後,便以其頭祭月,後來改以芋頭代替。至今廣東人剝芋皮時仍稱為「剝鬼皮」。
〔山東省〕
浦慶雲縣農家八月十五日祭土穀神,稱「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於中秋節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
〔山西省〕
浦潞安中秋節宴節請女婿。永寧中秋夕恭祀太陰星主。大同縣月餅稱團圓餅,大至二、三尺,中秋夜且有守夜之俗。石樓縣中秋祀城隍。
〔河北省〕
浦萬全縣稱中秋為「小元旦」,月光紙上繪有太陰星君及關帝夜閱春秋像。河間縣以中秋雨為苦雨,中秋節若下雨,當年的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陝西省〕
浦西鄉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亦安排佳宴。不論貧富,必食西瓜。請邊中秋有吹鼓手沿門鼓吹,以討賞錢,例同端午、除夕。洛川縣中秋節家長率學生攜禮物為先生拜節,午飯多於校內聚餐。
〔江蘇省〕
浦無錫縣中秋夜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
浦吉安縣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後,再放醋進去。這樣子就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自十一夜起懸掛通草燈,以鼓樂迎迎之於市街,直至十七日止。
[安徽省]
浦婺源中秋節,兒童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塔上掛以帳幔匾額等裝飾品,又置一桌於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之器具。夜間則內外皆點上燈燭,光輝可愛。績溪中秋兒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紮成發辮狀,浸濕後再拿起來向石上打擊,使發出巨響並有游火龍的風俗。火龍是以稱草紮成的龍,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龍時有鑼鼓隊同行,游遍各村後再送至河中。
[湖北省]
浦州中秋,取促織蟲相鬥。
[四川省]
浦嘉定縣中秋節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除了吃月餅外,四川人也在中秋節打 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將桔子挖空,點上蠟燭,懸於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
浦《乳源縣志》還記載,中秋節吃芋頭,可治疥癩。廣東中秋也有兒童提燈的風俗。燈的材料有紅柚皮雕的柚燈,素馨茉莉花結的花燈,明亮的燈火帶著陣陣的花果清香,使人愛不釋手。東莞青年未婚者也在月下焚香燃燭,乞求月老為其撮合。霞浦有中秋曳石的風俗。曳石是戚繼光發明的,以石塊繫上繩索,沿街拖拉,虛張聲勢,用來恐哧敵軍。
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里、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製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團」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2、中秋節吃什麼風俗食物
中秋節吃的風俗食物有月餅、桂花糕、田螺、柚子、板栗。
1、月餅
中秋吃月餅,是我國流傳已久的傳統風俗。風清月朗、桂香沁人,家家嘗月餅、賞月亮,喜慶團圓,別有風味。
2、桂花糕
中秋之際正是桂花飄香的時候。中秋節時許多人家都會用桂花最桂花糕或者浸桂花酒。無論是桂花糕還是桂花酒都無一例外地散發出桂花特有的香味。
3、田螺
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別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時節。而且螺肉營養豐富,所含的維生素A又是眼睛渣戚視色素的重要物質。
4、柚子
柚子是中秋節的必備品之一,因為「柚」與「佑」諧音,也是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吃了甜月餅,再吃點甜酸的柚子,既開胃,又解油膩,察梁芹讓口敗畢腔有清爽感。
5、板栗
板栗除了可以做零食,也可以入饌,著名的菜餚就有板栗鴨,板栗燒雞,板栗燉雞湯等。美味的同時,又可以完全的將板栗的美味發揮,所以中秋節要吃的健康,板栗菜式必不可少的。
3、中秋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月圓之夜嘗這10種美食
1、吃月餅
是我國流傳已久的傳統風俗。每當風清月朗、桂香沁人之際,家家嘗月餅、賞月亮,喜慶團圓,別有風味。月餅作為一種形如圓月,內含佳餡的食品,在北宋時期就已出現。
到了元朝末年,月餅已成為中秋節日美點。
2、吃鴨子
吃鴨子我國雲南的仫佬族鄉親都要在八月十五這天買餅子,殺鴨子,歡度這個傳統節日。
傳說從前仫佬人居住的地方,山好水好,四季如春。村村六畜興旺,年年五穀豐登。可是有一年,突然來了「番鬼佬」,到處殺人放火,搶劫姦淫,害得仫佬日夜不寧。村中有個賣糖佬夫婦和兒子三人,決心帶頭反抗。
他們想了一個計謀:以游村賣糖來串聯村民,在八月十五晚上一齊動手殺番鬼佬。果然大部分「番鬼佬」被打死,一部分跳到河裡,都變成了鴨子。仫佬人就把鴨子捉回村,殺掉當作慶祝勝利的美餐。
從此,仫佬人為了紀念賣糖佬一家三人,每年八月十五,家家戶戶都要買餅子、殺鴨子,以此教育後代不要忘記反抗侵略的斗爭。
3、吃田螺
民間認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據分析,螺肉營養豐富,而所含的維生素A又是眼睛視色素的重要物質。食田螺可明目,言之成理。但為什麼一定要在中秋節特別熱衷於食之吃。
有人指出,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別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時節。如今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4、吃芋頭
吃芋頭中秋食芋頭,則寓意辟邪消災,並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剝鬼而食之,大有鍾馗驅鬼的氣概,可敬。
5、飲桂花酒
飲桂花酒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一種美的享受。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物價值。
(3)霞浦中秋節煮菜風俗吃什麼擴展資料:
中秋習俗:玩花燈
中秋節,有許多的游戲活動,首先是玩花燈。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當然,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
花燈
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谷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令人贊嘆。
在廣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進行樹中秋活動,樹亦作豎,即將燈彩高豎起來之意。小孩子們在家長協助下用竹紙紮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橫掛在短竿中,再豎起於高桿上,高技起來,彩光閃耀,為中秋再添一景。
孩子們多互相比賽,看誰豎得高,豎得多,燈彩最精巧。另外還有放天燈的,即孔明燈,用紙紮成大形的燈,燈下燃燭,熱氣上騰,使燈飛揚在空中,引人歡笑追逐。另外還有兒童手提的各式花燈在月下游嬉玩賞。
4、中秋節吃什麼菜好? 團圓家宴菜譜大全
八月十五是團圓的中秋佳節,一家人聚在一起最重要的就是開開心心地吃頓飯。那麼,中秋節吃什麼菜好呢?如果,你還沒有注意,沒關系,我為你准備了一份菜譜。
桂花鴨
桂花鴨
中秋節吃什麼菜好?「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據說,元末時期蒙古統輪猛治者欺壓漢人,漢人決定推翻元人。但當時統治嚴厲,不能明著組織斗爭,就用暗語。當時漢人稱蒙古人為「噠子」,就取諧音「鴨子」。大家約定,中秋節吃鴨子,就是中秋節大家一起採取行動,推翻元人統治。
做法:光鴨內外用鹽擦勻;將料酒、桂花糖放入大碗內調勻,把碗置於沙鍋內,碗外注清水過半,上擱一井字形竹架,將鴨的破腹處覆於井口上,防止弄翻碗中佐料;沙鍋置旺火上煮1小時,改用小火燉30分鍾,蒸至香味撲鼻為止;開鍋,取掉大碗,放鴨於鍋中(鍋中存水很少),將碗中余汁澆於鴨面上即成。
清蒸大閘蟹
清蒸大閘蟹
材料:公蟹母蟹各三隻,生薑、白糖、醋、啤酒適量
做法:大閘蟹用牙刷刷凈,蒸鍋添水,將薑片放入水中,再倒入少量啤酒。將綁好的活蟹放入,蓋蓋,冷水大火蒸15—18分鍾(蒸的時間視蟹的大小決定),生薑、蔥切末,並調入白糖和醋,即成為姜醋醬汁,待蟹蒸好後即可,食用時蘸姜醋汁。
干燒排骨
干燒排骨
材料:豬大排500克,蔥、八角、花椒、姜、香葉、芝麻適量
做法:肋排洗凈加入白酒腌制半小時,然後瀝去汁水備用。炒鍋不要放油燒到三成熱,轉成中小火後放入排骨慢慢翻炒,開始會出水,煸炒到水分完全收干。排骨變色後放入蔥姜,繼續翻炒至肉質微微焦黃。然後放入八角、香葉炒勻,然後放入干辣椒、花椒、生抽、老抽、紅糖,炒至排骨顏色棕紅。再加入開水沒過排骨表面,加如鹽,、白酒、老抽,蓋中大火燒開,然後轉成中火慢慢燉。最後湯汁快乾時,轉成大火迅速翻炒,直到湯汁完全收干,最後撒上芝麻即可。
蜜汁糯米藕
蜜汁糯米藕
材料:蓮藕兩節、糯米半碗、紅糖四湯匙、冰糖三湯匙、紅棗八個、牙簽
做法:糯米泡三小時。蓮藕洗凈去皮,從一頭切下2厘米以上。不要切很短,很短孔小不方便灌米。小勺舀一勺放在藕口,用筷子撥進孔里,並插一下,防止空洞不實在,要全部灌滿。然後把切下來的藕原封接合,用牙簽固定。 *** 去的時候要用點力,固定結實不容易脫落。紅糖,冰糖,紅棗,灌好的藕,兌水淹沒蓮藕。鍋底擦一下,放入壓力鍋,蒸30分鍾即可。煮好的糯米藕拿正逗出來切塊擺盤。最後把煮糯米藕臘清橋的水盛出來勾芡澆在上面即成。
孔雀開屏魚
孔雀開屏魚
中秋節吃什麼菜好?一般來說,我們喜慶的日子都喜歡吃魚,今天為大家介紹一種不一樣的魚的做法——孔雀開屏魚。
材料:草魚一條、豌豆、玉米、胡蘿卜適量
做法:草魚洗凈颳去肚子里的黑膜,用剪刀剪出花刀或用刀切出花刀。魚用紹酒、胡椒粉腌漬。魚放在蒸盤里。將剁椒、鹽、白糖、香蔥末、蒜末、青豆、薑末拌成醬汁。再將拌好的醬汁均勻的塗抹在魚身上。放入蒸鍋,注意蒸鍋里的水一定是要開鍋的熱水,要不涼水蒸出的魚是腥的,蓋上蓋大火上汽蒸。上汽後改中小火蒸8分鍾即可。
四神豬肚湯
四神豬肚湯
材料:豬肚一個,雲苓(白茯苓)、干淮山、蓮子、薏米、芡實、蔥適量
做法:豬肚沿上下兩孔用剪刀剪開攤平,放入洗水槽,倒入適量麵粉、油和醋,反復揉搓,大約5分鍾,用清水沖凈,再重復一次;用刀內外刮一次,以去除污物,用水洗凈;煮一鍋水,加入3片姜、兩條蔥和半碗米酒,沸騰後放入豬肚,煮三、五分鍾至豬肚變硬,撈起,冷卻後切成約2厘米粗的條狀備用;把雲苓、淮山、蓮子、薏米、芡實洗凈;蔥洗凈切段;煮沸清水,放入豬肚、各種葯材、姜蔥和半碗米酒,武火煮20分鍾,轉小火煲兩個小時,下鹽調味即可食用。
涼拌菠菜
涼拌菠菜
中秋節吃什麼菜好呢?前面介紹了好幾道葷菜,現在也該來一道素菜了。
材料:菠菜2斤,食鹽、味精、蒜粉、香油適量
做法: 菠菜洗凈後,切段, 用爐子上沸水焯一下,待用。將各調味料一起攪拌均勻,最後可以放點琥珀花生仁,就可以上桌啦。
菠蘿甜椒海鮮沙拉
菠蘿甜椒海鮮沙拉
材料:大蝦、干貝(帶子)、熟蟹肉各225克,菠蘿、大紅甜椒各1個,長葉萵苣1棵柳橙汁、現榨萊姆(青檸)汁、薑末、辣椒粉、鹽、蔬菜油、橄欖油、羅勒適量
做法:取一大碗,拌勻柳橙汁、萊姆汁、薑末、辣椒粉和鹽。攪入蔬菜油和橄欖油,再拌入羅勒。大蝦蒸3至4分鍾,至捲起、蝦肉變紅。瀝干後放入醬汁碗,拌至蝦的表面沾滿醬汁。干貝蒸3分鍾,至不透明。瀝干後也放入醬汁碗,放進冰箱冷藏至少15分鍾。從冰箱取出干貝和蝦,輕輕拌入蟹肉、菠蘿和甜椒。盛放在生菜葉片上,即可上桌。
紅燒圓蹄
紅燒圓蹄
材料:豬圓蹄、蒜頭(拍碎)、薑片、蔥段、小棠菜、桂皮、八角、上湯或水、米醋、醬油、紅糖、鹽、澱粉。
做法:先把圓蹄去毛、洗凈,加入米醋飛水,撈起備用。開鑊下油,爆香蒜頭、薑片、蔥段,加入上湯或水、八角、桂皮、醬油、紅糖、鹽煮開,再放入圓蹄,用小火燜至稔,取出。將小棠菜灼熟圍在碟邊,燜好的圓蹄上碟,用原汁勾薄芡,淋在圓蹄上便成。
蒜蓉開背蝦
蒜蓉開背蝦
中秋節吃什麼菜好?這個時候可是各種海鮮上市的時候,怎麼能夠不吃一次蝦呢?
材料:鮮活大蝦、蔥姜蒜、紅椒、生抽、香醋、糖、香油。
做法:大蝦洗凈處理好,用利刃順著大蝦背部劃開,挑出腸泥。蔥姜蒜、紅椒剁成蓉和生抽、香醋、糖調勻,燒熱香油澆在上面調成蒜蓉醬,用小勺舀適量的蒜蓉醬,依次鑲嵌在大蝦背部的空隙里。最後裝盤,燒開水大火隔水蒸5-6分鍾即可。
白切雞
白切雞
材料:三黃雞1隻(約1000克)、香蔥1棵、生薑1小塊、大蒜6瓣、香油2小匙、香醋1小匙、精鹽1小匙、白糖1小匙、味精0.5小匙。
做法:雞宰殺洗凈,把雞的嘴巴從翅膀下穿過去,然後把雞放入熱水中浸30分鍾,注意用小火,保證鍋里的水不會沸騰,利用水的熱度把雞浸透、泡熟,這樣雞肉會比較嫩。蔥、姜洗凈切末,蒜剁成茸,同放到小碗里,再加糖、鹽、味精、醋、香油,用浸過雞的鮮湯將其調勻。接著把雞拿出來剁小塊,放入盤中,把調好的汁澆到雞肉上即可。
炒田螺
炒田螺
材料:田螺500克,辣椒醬1湯匙,鹽半茶匙,鮮紫蘇葉4片(切成絲狀待用),白糖半茶匙,辣椒少許,油1湯匙,蒜蓉少許。
做法:先將田螺洗干凈,然後用鉗子鉗去螺尾部,再洗干凈;燒熱鍋,放少許油,將蒜蓉、辣椒爆香,把螺放下去一起炒,然後加入辣椒醬、鹽、紫蘇葉、白糖,加少許水炒至熟,帶少量汁即可食用。
5、中秋節的習俗是吃什麼?
[福建省]
浦城縣女子穿行南浦橋,吃求長壽。建寧中秋夜俗以掛 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中秋,兒女多於拜月時請月姑。方法是以竹筐作為月姑的替身,如果有神降臨,竹筐會自己搖動,以其搖動的次數來卜吉凶。龍岩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控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來自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韃子訊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拜天公用做成仙桃型的紅 叫「天公 」。拜月的紅 則做成豬羊的形狀,數目必是九豬十六羊。
[廣東省]
廣東各地有中秋節吃芋頭的習俗,據說是紀念元末殺韃子的歷史故事。中秋節殺韃子後,便以其頭祭月,後來改以芋頭代替。至今廣東人剝芋皮時仍稱為「剝鬼皮」。
[山東省]
慶雲縣農家八月十五日祭土穀神,稱「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於中秋節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
[山西省]
潞安中秋節宴節請女婿。永寧中秋夕恭祀太陰星主。大同縣月餅稱團圓餅,大至二、三雹則尺,中秋夜且有守夜之俗。石樓縣中秋祀城隍。
[河北省]
萬全縣稱中秋為「小元旦」,月光紙上繪有太陰星君及關帝夜閱春秋像。河間縣以中秋雨為苦雨,中秋節若下雨,當年的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陝西省]
西鄉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亦安排佳宴。不論貧富,必食西瓜。請邊中秋有吹鼓手沿門鼓吹,以討賞錢,例同端午、除夕。洛川縣中秋節家長率學生攜禮物為先生拜節,午飯多於校內聚餐。
[江蘇省]
無錫縣中秋夜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
吉安縣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後,再放醋進去。這樣子就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自十一夜起懸掛通草燈,以鼓樂迎迎之於市街,直至十七日止。
[安徽省]
婺源中秋節,兒童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塔上掛以帳幔匾額等裝飾品,又置一桌於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之器具。夜間則內外皆點上燈燭,光輝可愛。績溪源好棚中秋兒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紮成發辮狀,浸濕後再拿起來向石上打擊,使發出巨響並有游火龍的風俗。火龍是以稱草紮成的龍,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龍時有鑼鼓隊同行,游遍各村後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
嘉定縣中秋節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除了吃月餅外,四川襪岩人也在中秋節打 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將桔子挖空,點上蠟燭,懸於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
《乳源縣志》還記載,中秋節吃芋頭,可治疥癩。廣東中秋也有兒童提燈的風俗。燈的材料有紅柚皮雕的柚燈,素馨茉莉花結的花燈,明亮的燈火帶著陣陣的花果清香,使人愛不釋手。東莞青年未婚者也在月下焚香燃燭,乞求月老為其撮合。霞浦有中秋曳石的風俗。曳石是戚繼光發明的,以石塊繫上繩索,沿街拖拉,虛張聲勢,用來恐哧敵軍。
6、中秋節吃什麼
1.八月十五中元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1.八月十五中元節吃月餅。月餅是一種傳統美食,歷史悠久,口味多樣。月餅是圓的,所以在八月十五吃月餅意味著團圓。月餅的種類很多,不僅有鹹的、甜的,還有辣的等新口味。
2.八月十五中元節吃桂花酒。桂花酒是中元節的標准飲品。很多人在中元節會一邊吃月餅,一邊品嘗美味的桂花酒。桂花酒是用新鮮的桂花釀制的,入口十分醇厚。
3.八月十五中元節吃大螃蟹。螃蟹是一種很高的食物。雖然是平時吃,但是中秋的螃蟹味道最好吃。中元節期間,許多人會吃螃蟹,這對他們的健康非常有益。
八月十五中元節吃什麼?
4.八月十五中元節吃庫巴。粑粑是一種古老的美食,也是一種常見的民間小吃。庫巴做的主料有糯米、芝麻等,吃起來很甜。中元節吃耙子象徵著團圓和幸福。
2.八月十五中元節吃什麼水果?
1.八月十五中元節吃葡萄。葡萄是中元節前後很常見的水果。它不僅美味,而且營養豐富。此外,葡萄的用途也很廣泛,除了直接食用,還可以用來榨汁等等。
2.八月十五中元節吃鮮棗。鮮棗味道鮮美,很受女性朋友的歡迎。鮮棗營養豐富,含有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吃起來非常健康。鮮棗的吃法有很多。除了直接吃,他們還可以煮粥,煲湯等等。
八月十五中元節吃什麼?
八月十五中元節的美食很多,可以說是數不勝數。除了上面提到的,還有柚子、栗子、轉角、南瓜、芝麻餅等等。由於篇幅原因,這里就不介紹了。另外,由於南北飲食的差異,中元節我們吃的食物也會略有不同,但無論吃什麼,都無法抵擋對親人的思念。
7、中秋節應該吃什麼菜
中秋節煮菜,菜單如下:清燉土雞湯,清蒸鱸魚,紅燒鴨子,糖醋排骨,油燜大蝦,鹵牛肉,涼拌黃瓜木耳,涼拌毛豆,涼拌苦瓜,涼拌皮蛋,絲瓜炒雞蛋,炒紅薯尖,紅燒帶魚,柴火豆腐 ,干鍋茶樹菇,水煮毛血旺,滑藕片等16樣菜,這些菜雞鴨魚肉豆製品青菜都有了,冷盤熱菜,清淡的麻辣的,也都有了,營養均衡,可以照顧到大多數人,應該是一桌好菜。
中秋節的習俗
1、賞月
在中秋節,中國攔知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 《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
2、拜月
拜月由祭月而來,中國的拜月儀式從周代起就有,拜月時間是在中秋月出時開始祭祀,中秋拜月,關鍵是向月神示敬,中秋無月甚至下雨,都可以拜月,凡是月光能照射之處,都可以舉行,如遇陰天,可以向月亮的方位擺放祭桌。
3、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盯稿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4、祭月
中秋祭月儀式是一種古老的祭祀禮儀,表達人們祈求月神降福人間的一種美好心願。祭月源於遠古初民對月的崇拜,後來作為天體的月被人格化簡則消,成為月神。歷代皇家稱月神為夜明之神,道教興起後稱月神為太陰星君。而民間則多認為月神是女性,是嫦娥,稱她為月姑或月姐。8、中秋吃的傳統美食
1.桂花糕
中秋備神節是桂花飄香的時候。在中秋節期間,許多人會用桂花為桂花糕或浸泡桂花酒。無論是桂花糕還是桂花酒,都散發著桂花特有的清香。
2.月餅
月餅也是中秋節的傳統小吃之一,可以說已經成為了中秋節的代表。別看都是月餅,其實種類很多。就月餅的種類來說,有廣式、京式、蘇州式、潮州式、雲南式。不同地區的人口味不同,這也讓月餅更加豐富。月餅通常是圓形的,可以一家人分享。它們代表著團圓與和諧,有著美好的寓意,所以在中秋節一定要吃。
3.田螺
在廣東很多地方,中秋節也有吃螺螄的習慣。中秋節前後,螺空,腹中無螺。所以肉質特別肥,是吃田螺的最佳時機。而且蝸牛肉營養豐富,維生素A是眼睛視色素的重要物質。
4.鴨肉
元末,蒙古統治者壓迫漢人,漢人決定推翻元人。但當時管制制度嚴格,無法清晰地組織斗爭,就用了暗語。當時漢族人稱蒙古人為「達子」,故取諧音「鴨」。人們一致認為,中秋節吃鴨子意味著大家將一起採取行動推翻袁統治。而且八月的鴨子肥美適宜,口感好,有滋陰補血的功效。
5.南瓜
中秋節家人團聚,少不了大魚大肉。吃一些南瓜可以增強飽腹感,減少脂肪攝入。南瓜秋季成熟,富含膳食纖維和β-胡蘿卜素,可減緩血糖上升,降低血脂,預防便秘。此外,乾燥的秋季多吃南瓜也能滋潤皮膚。
6、石榴
中秋節也是石榴成熟的時候。石榴呈紅色,形似瑪瑙,果實晶瑩剔透,因此成為古代餐桌上的供品之一,寓意長壽、團圓、吉祥。所以,選擇在中秋節吃石榴也是有寓意的。
7.戶外燒烤
在中國台灣省,幾乎每家螞滾早每戶都在中秋節吃燒烤。事實上,很多年前,兩家醬油製造商在電視上做了一場大廣告,許多商場在中秋節前夕舉行了燒烤相關產品的特別銷售,因此許多人光顧了他們。不知不覺中,中秋節吃燒烤成了家家戶戶必悶雀不可少的一道菜。
8.汕頭
用清水煮一大鍋芋頭,粘上糖,是過去窮苦人家的真實生活。在江浙一帶,芋頭的發音與「雲來」相似。因此,在中秋節吃芋頭不僅是一頓美味的飯菜,也是好運的象徵。
9.大閘蟹
這是江浙一帶的風俗,中秋節是「蟹膏肥,稻花香」的季節。一輪圓月,一壺清酒,幾個老友,一盤大閘蟹,令人神往。回到世俗生活:但是今天的大閘蟹一定夠貴。最好把十五的月亮留給明天。
10.喝桂花酒
中秋之夜喝桂花酒,人們在月中仰望桂花,聞陣陣桂香,飲一杯桂花酒,全家共慶甜蜜,歡聚一堂,成了節日的美好享受。桂花不僅可供觀賞,還具有食用價值。在屈原的《九歌》中,有「扶馬而戰,飲桂漿」「飲桂酒而椒漿」等詩句。可見我國喝桂花酒的歷史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