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端午節的詩句是什麼
1、有關端午的古詩詞有哪些?
有關端午的古詩詞:
1、《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譯文:在石溪住久了開始思念端午時節的場景,在驛館樓前觀看開始行動的時機。鼙鼓初擊時似雷聲,獸頭吐威,萬人沖破齊聲呼喊,跳躍著的浪花與飛鳥爭先恐後。多條船像龍一樣的向前沖去,果然獲得了錦標歸來。
2、《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譯文:五月端午節日適逢接近仲夏,時令氣候清涼白天漸漸變長。鹽佐料已放在鼎里可以吃梅,暢飲美酒舉杯勸酒盡情談笑。端午節是古人遺留下的習俗,到現在時間久長已延續多年。
對著欄桿看見木槿長得茂盛,朝著淺水聞到蘆葦飄的清香。祝願百姓安居樂業健康長壽,眾臣共同努力讓國家更繁榮。忠貞不渝始終如一報效國家,這種美德留給後代子孫傳誦。
3、《和端午》
(北宋)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譯文:龍舟競賽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載哪裡還能回還啊!國破身亡如今還能有什麼呢?唉,只留下千古絕唱之離騷在人世間了!
4、《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宋)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里黃鸝時一弄。猶瞢忪。等閑驚破紗窗夢。
譯文:五月是石榴花開的季節,楊柳被細雨潤濕,枝葉低低沉沉地垂著。人們用五彩的絲線包紮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進鍍金的盤子里,送給閨中女子。
這一天正是端午,人們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穢氣,舉杯飲下雄黃酒以驅邪避害。不時的,窗外樹叢中黃鸝鳥兒鳴唱聲,打破閨中的寧靜,打破了那紗窗後手持雙鳳絹扇的睡眼惺忪的女子的美夢。
5、《午日處州禁競渡》
(明)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蓮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譯文:我剛剛從蓮城踏青回來,只在家置備了菖蒲、竹葉和雄黃酒,我覺得這樣就可以過端午了。我明知屈原不是沉溺在我們的甌江,何必要勞民傷財以如此豪華的龍舟競渡來憑吊屈原呢?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端午
2、描寫端午節的詩句是什麼
1
3、關於端午節的詩句
關於端午節的詩句如下
1.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貝瓊《已酉端午》
2.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湯顯祖《午日處州禁競渡》
3.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邊貢《午日觀競渡》
4.
吳天五月水悠悠,極目煙雲靜不收。
拾翠有人盧女艷,弄潮幾部阿童游。
珠簾枕簟芙蓉浦,畫槳琴箏笮艋舟。
擬向龍樓窺殿腳,可憐江北海西頭。
——陳子龍《五日·選一》
5.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李靜山《節令門·端陽》
6.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文秀《端午》
7.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殷堯藩《七律·端午》
8.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杜甫《端午日賜衣》
9.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李隆基《端午》
10.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盧肇《競渡詩》
11.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梅堯臣《五月五日》
12.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張耒《和端午》
13.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蘇軾《浣溪沙》
14.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
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
菖蒲酒美清尊共。葉里黃驪時一弄。
猶瞢忪。等閑驚破紗窗夢。
——歐陽修《漁家傲》
15.
包中香黍分邊角。彩絲剪就交絨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義重。對景承歡寵。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陳義《菩薩蠻》
16.
楚湘舊俗,記包黍沈流,緬懷忠節。
誰挽汨羅千丈雪,一洗些魂離別。
贏得兒童,紅絲纏臂,佳話年年說。
龍舟爭渡,搴旗捶鼓驕劣。
誰念詞客風流,菖蒲桃柳,憶閨門鋪設。
嚼徵含商陶雅興,爭似年時娛悅。
青杏園林,一樽煮酒,當為澆凄切。
南薰應解,把君愁袂吹裂。
——張榘《念奴嬌》
17.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
五色新絲纏角粽。
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
葉里黃驪時一弄。
猶瞢忪,等閑驚破紗窗夢。
——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18.
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
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股肱良足詠,鳳化可還淳。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19.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杜甫《端午日賜衣》
20.
鶴發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
兒童見說深驚訝,卻問何方是故鄉。
——殷堯藩《同州端午》
21.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葯,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陸游《乙卯重五詩》
22.
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
彩縷同心麗,輕裾映體鮮。
寂寥齋畫省,款曲擘香箋。
更想傳觴處,孫孩遍目前。
——權德輿《端午日禮部宿齋有衣服彩結之貺以詩還答》
23.
讒勝禍難防,沈冤信可傷。
本圖安楚國,不是怨懷王。
廟古碑無字,洲晴蕙有香。
獨醒人尚笑,誰與奠椒漿。
——崔塗《屈原廟》
24.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發日已改。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我欲於誰論許事,舍南舍北鵓鳩喧。
——文天祥《端午即事》
25.
謾說投詩贈汨羅,身今且樂奈渠何。
嘗聞求福木居士,試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羅。
何意更觴昌歜酒,為君擊節一長歌。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
——趙蕃《端午三首》
26.
肩輿任所適,遇勝輒留連。
焚香引幽步,酌茗開靜筵。
微雨止還作,小窗幽更妍。
——蘇軾《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
27.
來時三月春猶在,到日端陽節又臨。
珍重主人意勤腆,滿槃角黍細包金。
——楊巨源《謝人送粽》
28.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湯顯祖《午日處州禁競渡》
29.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
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列匹美於姬。
錦綉侔新段,羔羊寢舊詩。
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褚朝陽《五絲》
30.
遠泊與誰同,來從古木中。
長江人釣月,曠野火燒風。
夢澤吞楚大,閩山厄海叢。
此時檣底水,濤起屈原通。
——賈島《寄朱錫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