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義端午節有什麼大型節目
1、端午節晚會節目單
端午節晚會節目單如下:
主持人:撒貝南,王嘉寧。
嘉賓:范迪安,任萬平,張志清。
1、歌曲《滄浪行》
演唱:韓庚
2、舞蹈《飛龍在天》
領舞:孫晗碩
群舞:史澤鈺 李可欣 王雲簫 黃帥 肖龍 楊佳鑫 薛福盛 平政 等
3、歌曲《競渡曲》
演唱:杜江
4、歌曲《采蓮曲》
演唱:李一桐
琵琶:李卉
5、舞蹈《扇舞仁風》
領舞:魏伸洲 石仁琦
群舞:史澤鈺 李可欣 王雲簫 黃帥 肖龍 楊佳鑫 薛福盛 平政
6、雙人劍舞《劍魂》
舞者:蘇海陸 王念慈
7、歌曲《鬥百草》
演唱:沈月
合唱:天使童聲合唱團
8、舞蹈雜技《五色縷》
表演者:韓瑩 張翼 陳俏而 張蕾 孫天添
表演單位:中國雜技團
9、歌曲《猗蘭操》
演唱:霍思燕
古琴:芊蔚
10、歌曲《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演唱:容祖兒
11、古今對話《歸鄉》
表演者:吳京安(飾)屈原 徐濤(飾)餘光中
12、歌曲《上下求索》
演唱:龔琳娜
齊誦:秭歸縣第一實驗中學
編鍾演奏:隨州市博物館曾侯乙編鍾樂團
2、端午節有什麼傳統節目?
端午節的傳統節目有劃龍舟、放紙鳶、食粽子、掛艾草菖蒲。
1、扒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春秋戰國時期,扒龍舟盛行於吳國、越國、楚國。其實,「龍舟競渡」早在屈原之前就已經有了。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說,距屈子投江千餘年前,劃龍舟之習俗就已存在於吳越水鄉一帶,目的是祈求避免常見的水旱之災。
2、紙鳶,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屬於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在中國南方一帶,端午節兒童放紙鳶稱為「放殃」。
3、在端午節布置種種可驅邪祛病的花草,來源亦久。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端午節重要內容之一。如掛艾草於門。由於艾為重要的葯用植物,又可制艾絨治病,灸穴,又可驅蟲。
4、端午食粽,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俗。粽,即「粽籺」,俗稱「粽子」,屬「籺」的其中一種。「籺」是逢年過節時用來拜神祭祖的貢品,籺有很多品種,不同的節日會做不同的籺,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習俗。
(2)孝義端午節有什麼大型節目擴展資料:
端午節的國外影響:
1、越南的端午節是越歷五月初五,又稱正陽節。端午節有吃粽子的習俗。
2、美國:從20世紀80年代始,端午賽龍舟已經悄悄滲入了部分美國人的運動習慣,成了美國發展最快的流行體育娛樂項目之一。
3、端午文化中的賽龍舟在德國落地生根已經有整整20年的時間。
4、在英國,全英中華端午龍舟賽影響力逐年擴大,已經成為英國乃至歐洲規模最大的龍舟賽事
5、朝鮮半島人民認為端午節是一個慶典,是祭天的時候。在農業社會時期的朝鮮半島,民眾共同參與的傳統祭祀活動,祈求豐收。在祭祀舉行時會進行假面舞劇、韓式摔跤、盪鞦韆、跆拳比賽等具有朝鮮地方特色的活動。
3、端午節目《古韻新聲》 將登陸央視綜合頻道,這個節目主要講什麼?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和國家文物局聯合推出的大型文化系列節目《古韻新聲》端午節目,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綜合頻道(CCTV-1)播出。節目融合「文物展演+文化訪談+古風樂舞」的表現形式,梳理端午節起源,全景式呈現豐富多彩的端午節俗及其豐厚的人文內涵。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極為重要的節日之一,留下了豐富多彩的端午節俗和文物。這些習俗和文物,不僅蘊藏著千百年來人們對美好祈願的質朴表達,更是了解歷史文化變遷、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獨特魅力的重要媒介。
《古韻新聲》中提及和介紹了28件與端午密切相關的文物。整期節目以文物為引,通過展示多個朝代的文物,探索文物的前世今生,向觀眾講述蘊藏在其中的端午故事。比如,在近現代畫作《屈原圖》和《漁父圖》入世與出世的哲學思辯中,訴說著屈原的家國之思;一組唐赤金走龍承載著祈福消災的樸素希望;明萬曆鬥彩張天師斬五毒紋盤寄託著人們祈求平安康健的美好心願。
《端陽故事圖》冊、《蓮舟新月圖》等一系列文物,更是為觀眾呈現了古人端午時節的熱鬧圖景;《墨蘭圖》《幽蘭圖》等則體現了先民對自然細致的考察……
節目還以文物、古詩詞等為靈感來源,改編出多個精彩表演,深度挖掘端午節的民俗與歷史,結合獨具匠心的服化道,呈上一場場視聽盛宴,給人以「思想+藝術+技術」兼具的文化浸潤。《飛龍在天》《競渡曲》《劍魂》等原創節目迎來舞台首秀,其中舞蹈《飛龍在天》在服裝設計中用獨特的視覺語言來呈現古人對龍圖騰的崇拜,九名舞者逐一展露九種不同性格、狀態的龍的形象,演繹出龍的神秘莫測,讓觀眾感受到賦有東方韻味的飛龍在天,通過舞蹈表現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氣質。
4、端午節有哪些民俗活動
端午節有以下民俗活動:賽龍舟、端午食粽、佩香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