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端午節怎麼敬酒
1、端午節酒桌上不能說端午節快樂吧!該說什麼好呢!
端午節酒桌上是可以用端午節快樂的,每到端午節,人們都會跟身邊的朋友道一聲問候: "端午節快樂"。在端午節互道「端午節快樂」是自古以來的傳統。祝福「端午節安康」在古代是不存在的,只是近代才有的。祝「端午節快樂」才是傳統,只是近年來的避諱才變成了端午安康。
當代,社交網路上流傳端午節不適合跟朋友說「節日快樂」,因為端午是一個祭祀節日,悲壯的日子;過此節,可以送「安康」,但不建議互道「快樂」,對於流傳的端午節不能互祝「快樂」、只能互送「安康」的說法,有人認為只是噱頭罷了,並無依據。
端午節不能說快樂,是對中國文化缺乏基本了解的說法。
教授張頤武曾在微博上辟謠端午不能說快樂的說法,引用的例子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並序》。張頤武寫道:「有媒體炒作,有位不知其來歷出處的非遺專家楊廣宇,說不能說端午快樂,只能安康,結果成了網路里流行的帖子。
這位專家之說並無依據。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詩的序,在端午『嘆節氣之循環,美君臣之相樂』。快樂在端午,連詩聖杜甫都有詩吟誦皇帝在端午賜衣的快樂。
大學文學院教授、民俗學家楊利慧認為,端午節的設立和傳統農業民族注重時令節氣相關,五月初五氣溫開始上升,各種害蟲、五毒等滋生,老百姓設立端午節,喝雄黃酒,掛蒿草、艾葉,熏蒼術、白芷等就是為了驅蟲祛病。因此設立端午節的初衷是歡樂喜慶、祛毒平安的。
2、端午節有祭拜親人的習俗嗎
端午節在民間有祭拜親人的習俗。
端,自然是「開端」、「初」之意。午與五是相同的。在我國傳統紀年裡,農歷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又為陽數,所以,初五又可稱為端五。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民間習俗很多,所以在一些地區端五也被稱為重五、端陽、中天、重午、午日。所以,端午節在我國一些地方又稱「五月節、艾節、夏節、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重午節」等等。
端午節各種祭祀、紀念之儀式,無非是點香燭,燒紙錢,供以雞、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這些含有迷信色彩的儀式已很少見,但在過去,人們祭祀龍神廟時氣氛很嚴肅,多祈求農業豐收、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也保佑劃船平安。
各地的端午習俗: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於節前預汲,據說是為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於端午節兜售櫻桃桑葚,據說端午節吃了櫻桃桑葚,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灤縣已許聘的男女親家咸於端午節互相饋贈禮品。趙縣端午,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為「踏柳」。[2]
山東省
鄒平縣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給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後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裡。臨清縣端午,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麥稓做的項鏈),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布鞋,鞋面上用毛筆畫上五種毒蟲。意思是借著屈原的墨跡來殺死五種毒蟲。即墨在端午節早晨用露水洗臉。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葉,稱為「去疾」,幼童則系百索於脖子上,據說這是「為屈原縛蛟龍」。隰州端午,各村祭龍王,並在田間掛紙。懷仁縣端午又名「朱門」。定襄縣端午,學生需致贈節禮給教師。潞安府以麥面蒸團,稱為「白團」,與粽子一起拿來互相饋贈。
陝西省
興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領僚屬觀賞競渡,稱之「踏石」。興平縣端午以綾帛縫小角黍,下面再縫上一個小人偶,稱為「耍娃娃」。同官縣端午以蒲艾、紙牛貼門,稱為「鎮病」。
甘肅省
靜寧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漬為飴。鎮原縣端午贈新婚夫婦香扇、羅綺、巾帕、艾虎。子弟並邀集父兄宴請師長,稱為「享節」。漳縣端午,牧童祀山神。積薪丘,在雞鳴前焚燒,俗稱「燒高山」。
江蘇省
嘉定縣端午,不論貧富,必買石首魚(俗稱鰉魚)煮食。儀征縣也有「當褲子、買黃魚」的俗諺。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許雄黃,鵝眼錢兩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稱為「破火眼」,據說可保一年沒有眼疾。武進有夜龍舟之戲,晚上在龍舟四面懸上小燈競渡,且有簫鼓歌聲相和。
高郵的端午較為特殊,有系百索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等習俗,孩子興掛「鴨蛋絡子」,就是挑好看的鴨蛋裝在綵線結成的絡子中,掛在胸前。
四川省
石柱(石柱縣位於重慶市東部。)有「出端午佬」的習俗。由四人以兩根竹竿抬起一張鋪有紅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編一個騎虎的道士。敲鑼打鼓,上街遊行。舊時,川西還有端午「打字子」的習俗。是日,成都人皆買李子,於城東南角城樓下,上下對擲,聚觀者數萬。光緒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擲李與外國傳教士發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樂山、新津等地端午賽龍舟時,還舉行盛大商品交易會。在綿陽市和遂寧市的部分地區,有端午吃包面[和餃子類似,用麵皮包餡煮食]的傳統,具體由來有待考證。
浙江省
桐廬縣鄉塾之學童,端午節具禮於師長,稱之「衣絲」。醫家則於午時采葯,相傳此日天醫星臨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節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瘡,新昌縣以雄黃、丹砂酒中飲之,稱之「開眼」。
湖北省
黃岡市端午節巴河鎮迎儺人,花冠文身,鳴金逐疫。宜昌市秭歸縣端午競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另有祭祀、招魂等紀念屈大夫的活動,這一天還有曬水給小孩洗澡的習俗,就是放一盆水中太陽下曬,等水熱了給小孩洗澡,據說可以洗去污濁和病魔。五月十五又稱「大端陽」,五月二十五又稱「末端陽」,食粽、飲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縣端午,孕婦家富者用花幣酒食,貧者備雞酒,以竹夾楮錢,供於龍舟之龍首前祈求安產。岳州府競渡以為禳災、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稱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舊俗,媳婦於是日以壽衣、鞋襪、團粽、扇子進獻公婆。建陽縣以五日為葯王曬葯囊日,人家皆於此日作醬。上杭縣端午用小艇縛蘆葦作龍形戲於水濱,稱為競渡。仙游縣端午競渡後,獻紙於虎嘯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繼光於此溺兵。邵武府端午節前,婦女以絳紗為囊盛符。又以五色絨作方勝,聯以綵線,系於釵上。幼女則懸之於背,稱為「竇娘」。
廣東省
從化縣端午節正午以燒符水洗手眼後,潑灑於道,稱為「送災難」。新興縣端午,人家各從其鄰近廟宇鼓吹迎導神像出巡。巫師並以法水、貼符驅逐邪凡魅。石城縣端午,兒童放風箏,稱為「放殃」。
海南省
每逢端午,海南各處都會如中原一般舉辦龍舟競渡等活動。在如今保存最為完好的古縣治城垣定安,五百年歷史的明成化古城門洞內,仍有兩個石階疊架著兩條鮮艷、修長、昂揚的龍舟。海島先人,端午時節,扛起龍舟,奔向大河,揮汗於南渡江中競渡……歷史就從一個個古色端午,時光交錯著流淌到了今朝。素有「椰鄉」之稱的文昌,是宋慶齡的祖居地,臨海傍河。自古以來,當地沿海沿河居民每逢端午,都會舉辦賽龍舟的活動,祈福求安。海南除了與內地相同的賽龍舟、吃粽子、掛菖蒲和艾草,還有一個海島百姓都熟知的內容,就是洗龍水和洗草葯澡。
飲雄黃酒:在長江流域地區盛行。
吃餾米:在部分晉語地區盛行,餾米即黃米(黍)蒸制的米飯。
游百病:在貴州地區盛行。
台灣省
台灣過端午節時,許多住家門口都掛菖蒲、艾草和貼鍾馗畫像,成人飲雄黃酒,小孩子佩香包,這些據說都有避邪保平安的作用。對商家來說,端午節是營銷民俗文化的好商機,每年都在挖空心思為賣粽子吸引眼球,台灣什麼稀奇古怪的粽子都有哦,很多民眾也很樂意展示自己的創意。台南地區端午節不吃粽子,而是吃一種叫「煎堆」(又叫「煎錘」)的食物。此俗也與鄭成功有關。台灣和大陸一樣,端午節最有氣氛、最為熱鬧的是劃龍舟。台灣各地的主要河川在端午節這天都舉行盛大的龍舟競賽。
江南地區
端午節賽龍舟,在我國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賽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龍舟船的大小因地而異。比賽是在規定距離內,同時起航,以到達終點先後決定名次。我國各族的龍舟賽略有不同。漢族多在每年「端午節」舉行,船長一般為20—30。
3、端午節的敬酒詞
1、激動的心,顫抖的手,我給領導倒杯酒,領導不喝嫌我丑。
2、祝您芝麻開花節節高,一年更比一年好;事業超越紅塔山,財源跨越太平洋。
3、祝您,風華正茂旭日升,雄心偉業成大志;事業蒸蒸日上,家庭幸福安康。
4、萬物生長靠太陽,沒有太陽,就沒有光芒,沒有您的領導,就沒有我們的富強,我代表大家敬您一杯。
5、激動的心,顫抖的手,我給領導端杯酒,領導不喝我不走,領導喝了我還有!
6、美酒倒進白瓷杯,酒到面前你莫推,酒雖不好人情釀,遠來的朋友飲一杯。
7、一杯酒祝你精力足,心情燦爛。二杯酒祝你心態好,好運不斷。三杯酒祝你身體棒,幸福平安。祝你常感日月星,心懷精氣神,一生瀟灑如神仙。
8、領導,領導,日夜操勞,借酒祝您步步高升。
9、領導能來這里,我們感到非常驕傲,在這給您端杯美酒,願您永遠沒有煩惱。
4、端午節有祭拜親人的習俗嗎
有的,祭祖也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拜神祭祖是端午節重要習俗之一。「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類的根本,祭祖是一種傳承孝道的習俗,通過祭祀來祈求和報答他們的庇護和保佑。
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4)親人端午節怎麼敬酒擴展資料:
端午節其他習俗
1、扒龍舟
扒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古代龍圖騰祭祀的節儀,乃遺俗也。據《河姆渡遺址第一期發掘報告》稱,早在7000年前,遠古先民已用獨木刳成木舟,並加上木槳劃舟。龍舟最初是用單木舟上雕刻龍形的獨木舟,後來發展為木板製作的龍形船。
2、拴五色絲線
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五方五行的五種顏色"青、紅、白、黑、黃"被視為吉祥色。端午以五色絲線系臂,曾是很流行的節俗。傳到後世,即發展成如長命縷、長命鎖、香包等許多種漂亮飾物,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5、端午節適合見家長嗎 端午節見家長送什麼好
我們都知道,端午節是一年之中比較特別的一個節日,也是法定節假日之一,很多人都會放假休息,尤其是事業單位。在端午節的時候,很多人男女朋友都會去對方家裡面拜訪對方的家長,這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風俗。那麼端午節見家長送什麼禮物好呢?下面讓我們具體來看看吧!
端午節見家長好嗎端午節是比較適合見家長的。
所謂端午節,是團團圓圓。和父母在一起,帶上朋友。這樣更加熱鬧。氛圍也很融洽。
通過節日這個借口到女方家看看,也可以讓女方的家長看看你們發展到哪一步。還可以順便看看未來的女婿。如果按現在年輕人的習慣,什麼時候都可以去,沒什麼,但是一個地方當地的禮節不一樣,例如說:河南這邊,如果定親了,端午節肯定得去,而且還得辦上一些禮品,女方家族親近的親戚都會得到你打去的禮物,這只是就我們那邊的風俗習慣。
端午帶禮物去女方家也是一種風俗呀,叫「過節」呵呵,你都沒先上門就別去過端午了吧,很可能不討好哦。 但從你的話中感覺女方說的沒上門有點像是借口....因為上門和去她家過端午是可以一起進行的。
端午節見家長送什麼好 1、節日禮品如果見面時正逢節日,你得帶上節日禮物,如:端午節送粽子等,以表禮貌。
2、水果見對方家長買水果是最基本的,水果不僅價格優惠又有營養,也是不容易出錯的禮物。
3、送煙茶酒雖然對方家庭可能父母不抽煙不喝酒,但是你也要表示一下,因為有的地方的規矩就是這樣,你不能認為他們不抽煙不喝酒就不買了,那你就是犯大忌諱了,會被對方父母看做很不禮貌。
注意:不管對方家裡有無人抽煙、喝酒,你都得跟他們點一根煙、飯桌上敬酒,這是常識和規矩,不要忽視
4、自家准備的家鄉特產這是很討巧的一類禮物,對方父母知道是你家人親自准備的禮物會認為你家人對女方很重視,對待這次見面也很上心,從而提升對方父母對你家人的好感度。
5、保健品家長的年紀一般都有些大了,送保健品是個不錯的選擇,你可以在送禮前先了解對方父母有沒有身體毛病,了解後選購保健品就可以對症下葯。送保健品需要注意的是要看地方習俗,在有些地方認為送這個是不吉利的。
6、保健器械長輩年紀比較大,所以可以送一些保健養生的器材。例如按摩椅、足療儀等都可以,在家裡可以很方便的進行保健。
端午節見家長要注意什麼 時間要准時第一次見家長注意事項中,最重要的就是准時了。最好是一天之中的上午,千萬別晚上去這是基本的禮節,以示尊重,並暗示你是一個勤奮之人。
衣冠整齊第一次見家長,穿戴一定要整齊,就算平時里再邋遢,這時候也要西裝革履,收拾得乾乾凈凈,這樣才能給對方家長留下好印象,同時也是一種最起碼的禮貌。
懂禮貌第一次見對方家長,不要見面熟,更不要把對方的家當成自己家一樣隨便,你是客,就要盡客人的本份,這樣,對方父母開心,也說明自己有家教。
禮物稱心第一次見家長,選禮物的時候,要問一問對方,他或她的父母喜歡什麼,盡量投其所好,能達到對方家長滿意。
談吐要乖巧誠懇要跟未來岳父岳母、公婆聊聊天,聊聊兩老的身體情況,平時的習慣,也問問未來老公以前的豐功偉績,孩小的趣事。如果未來公婆問起你的家庭情況,也要坦誠地回答,往好里答--不是叫你吹牛,而是要表現出你對自己家人的關懷和熱愛,那些不開心的,不順利的事情就暫時擱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