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屈原出生地是哪裡
1、屈原是哪裡人?
屈原(大約公元前340-前278),中國東周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華夏族。出生於楚國丹陽(今湖北省秭歸縣),名平,字原,通常稱為屈原,薯返森又自雲名正則,號靈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
屈原一生中寫過許多著名的愛國詩篇,後來由數畝於楚王不接受他的愛國主張,致使國土淪喪,他滿懷憂憤之情,跳江自盡。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
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戰國時期楚國貴族出身,任三閭大夫、左徒,兼管內政外交大事。他主張對內舉賢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後因遭貴族排擠,被世檔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一舉攻破楚國首都郢都。憂國憂民的屈原在長沙附近汨羅江懷石自殺,端午節據說就是他的忌日。他寫下許多不朽詩篇,成為中國古代浪漫主義詩歌的奠基者,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創造了新的詩歌體裁楚辭。
主要作品有《離騷》、《九章》、《九歌》等。在詩中抒發了熾熱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表達了對楚國的熱愛,體現了他對理想的不懈追求和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創造的「楚辭」文體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與《詩經》並稱「風騷」二體,對後世詩歌創作產生積極影響。
2、屈原的誕生地(今天是哪裡)
屈平,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雲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
中文名: 屈平
別名鏈伍: 屈原
國籍: 楚
出生地: 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
出生日期罩喚埋: 公元前340年正月寅日
逝世日期: 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
職業: 官員,詩人
主要成就: 促成楚齊聯盟
創立「楚辭」文體
代表作品: 《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
官職: 左徒,三閭大夫
紀念日: 端午物螞節
3、屈原故里在什麼地方 屈原故里文化旅遊區有什麼好玩的
端午節就快到了,關於端午節的傳說,傳揚最多的就是屈原的故事了。據說,粽子也是古代人民為了祭祀屈原而准備的,一代代的傳至今日。所以,在端午節小假期不妨去屈原故里看一看。
屈原故里在什麼地方屈原故里在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這里地處川鄂咽喉,長江西陵峽兩岸,為三峽工程壩上庫首,亦是楚文化發祥地之一。每年為紀念屈原,有龍舟競渡、民俗歌舞等極毀判具當地特色,也有許多與屈原有關的名勝古跡,絕對讓你的端午之行纖余激豐富而精彩。
屈原故里文化旅遊區有什麼好玩的屈原故里文化旅遊區位於宜昌市秭歸縣鳳凰山,北枕高峽平湖,西和南依秭歸新縣城,東連三峽大壩,山川秀麗,人文薈萃。
毗鄰三峽大壩且直線距離為600米,佔地面積約500畝,高峽平湖美景盡收眼底,同時以屈原祠、江瀆廟為代表的24處峽江地面文物集中搬遷於此。
屈原故里文化旅遊區主要包括以屈原祠、屈原衣冠冢為主要內容的屈原文化旅遊園區;
以青灘仁村、崆嶺纖夫雕塑、戰國銅馬車、牛肝馬肺原物復建、兵書寶劍復制、峽江石刻、峽江古索橋、龍舟博物館、端午習俗館、高峽平湖觀景平台等為主要內容的峽江文化園區;
以峽江皮影、巫術表演、船工號子為主要內容的非物質文化展示園區。
2014年11月,屈原故里文化旅遊區被評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景區。
其中,屈原祠是該國家文物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屈原祠原址在秭歸歸州城東五里的「屈原沱」處,唐代始建,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更名為「清烈公祠」。
1976年7月,因葛洲壩水利工程興建,遷建至歸州,更名為「屈原祠」。如今,因三峽大壩建設,新建的屈原祠位於鳳凰山的山樑上,面向東南,與三峽大壩正面相對,有山門、兩廂配房、碑廊、前殿、樂舞樓、正殿、享堂、屈原墓等建築組成。
屈原故里文化旅遊區在端午節有什麼活動 「騷壇」詩會在詩人屈原的出生地——樂平里,這里起於明清時期的農民詩社——「騷壇」延續至今。每年在艾粽飄香的五月端午,「騷壇」詩社的農民詩人們都會相聚屈原廟,比文賽詩,他們用屈原故里的土腔土調吟唱著自己的詩作,以騷體詩憑吊屈原。這種文化習俗代代沿襲,成為樂平里獨特的人文傳統和景觀。
公祭屈原在秭毀襪歸,每年都在端午節期間隆重舉行公祭屈原的活動,從南北朝一直延續至今。頭端午,即屈原投江殉志的這天,在屈原祠前,搭設祭壇,烹豬宰羊,敬獻瓜果,在婉轉凄切的鼓樂簫聲之中,主祭如歌如吟地讀著歌頌屈原美德的祭文,百姓則依次向屈原牌位(或塑像)叩首焚香,祈求當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賽龍舟在端午節里,很多地方劃龍舟,但在劃龍舟前會舉行游江和招魂儀式,卻是屈原故里所獨有。顏色各異的條條龍舟,都豎起「魂兮歸來」的招魂幡,白龍作為孝龍在前,其它龍船隨後,在哀婉的招魂曲中,開始游江招魂。儀式結束,才開始龍舟競賽。當地素有「寧願荒廢一年田,不願輸掉一年船」之說。只見隨著一聲信號槍響,競渡正式開始。此時,鑼鼓齊鳴,千槳翻飛,龍舟如劍。江中雪花飛濺,岸上呼聲振天,場面極其壯觀。
向江中拋棕子在屈原故里,每逢端午節游江時,人們會向江中向江中拋撒包好煮熟的粽子。相傳這是當年在打撈屈原屍體的時候,鄉親們將粽子紛紛投入江中,讓魚龍蝦蟹吃飽,以免魚蝦蠶食屈原的身體,如今,人們通過清香的粽子寄託對屈原的思念和崇敬,在端午這天召喚他的魂魄回歸故里。
4、屈原的出生地在哪
北省
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故鄉——秭歸城(位於中國湖北省西部,)地處川鄂咽喉長江西陵峽兩岸。。這里山青水秀,盛產柑桔,屈原青少年時候的千古名篇《桔頌》就寫於此地。城內立有「屈原故里」牌坊和今人重建的規模宏偉的屈原祠。每逢端午節,還能觀覽屈鄉人民為紀念屈原舉行的「龍舟競渡」。秭歸樂平里是屈原的出生地,現存屈原談書洞、照面井等遺跡。
位於秭歸縣東1.5公里長江北岸的向家坪,又稱清烈公祠,為紀念屈原而建。
屈原是戰國時楚國大詩人,相傳他自沉汨羅江後,一條金色神魚先將其屍體吞下,游至香溪河口再吐出來。香溪河口在屈原故里附近,屈原之姊便將其弟屍體安葬於此,並定居於此,秭(姊)歸之名出由此而產生。
屈原祠始建於唐元和十五年(820年),北宋改名為清烈公祠,元、明、清屢圮屢修,才得以保存。1978年建葛洲壩水利樞時,將它遷至今穗蘆址,且按原貌重建。
屈原祠包括山門、大殿和左右配殿等建築。山門為四柱三樓式碑坊,高14米,正中額題「清烈公祠」四字,兩側榜題「孤忠」「流芳」四字。大殿系鋼盤混凝土結構,有明清風格,翠瓦飛檐。高聳於崇台之上,益顯宏偉壯麗。大殿後的屈原墓,乃人們營建的衣冠冢。今墓前的門闕、石坊等,全是清道光年間原物。
屈原祠依山面江,景色秀美。由此地南眺,大江南岸諸峰歷歷在目。每逢端午佳節,這里都舉辦龍舟競渡。屆時,江上彩舟如梭,岸上遊人如織,熱鬧異常。
秭歸城附近還有屈原故里,這是屈原的出生地,其名氣絕不亞於屈原祠,可作為屈原祠的輔游點。
屈原祠始建於唐元和十五年(820 年),北宋改名為清烈公祠,元、 明、清屢圮屢修,才得以保存。1978年建葛洲壩水利樞時,將它遷至今址,且按原貌重建。 屈原祠包括山門、大殿和左右配殿等建築。山門為四柱三樓式碑 坊,高14米,正中額題「清烈公祠」四字,兩側榜題「孤忠」「流芳」四字。大殿系鋼盤混凝土結構,有明清風格,翠瓦飛檐。高聳於崇 台之上,益顯宏偉壯麗。孫族悄大殿後的屈原墓,乃人們營建的衣冠冢。今墓前的門闕、石坊等,全是清道光年間原物。 屈原祠依山面江,景色秀美。由此地南眺,大江南岸諸峰歷歷在 目。每逢端午佳節,這里都舉辦龍舟競渡。屆時,江上彩舟如梭,岸上遊人如織,熱鬧異常。
經濟實惠、價廉物則渣美、方便快捷,時尚快購吧 就是這樣一個購物便捷,導航清晰,交易安全的一個很好的淘寶商品展示購物網站時尚快購吧 皇冠店,讓你省錢省到笑!~~
5、歷史上屈原到底是哪裡人呢?
我肢仔國古代有四大書院,湖南的嶽麓書院是其一。清嘉慶年間,該書院的講師袁名曜與門生張中階合夥寫了一副對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從此之後粘貼於書院門口,堪稱經典之作。
而袁名曜的嘴猶如開光一樣靈光,"一部中國近代史,半部由湘人寫就"。湘江大地湧出了魏源、譚嗣同、曾國藩、左宗棠以及各種名將大咖等,不勝枚舉。令無數湖南伢子深感自豪,難道袁名曜真具有未卜先知之能力?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的意思是楚地有棟梁之才,這里的人才最多。而不是指單單楚地出人才。通過對這話的理解,我們知道這其實是一句帶有結論的話語。
即是對過去的一個總結,而不是對未來的一種期待。有人說"一個湖南人讓中華大地有了端午節,另一個則讓我國有了國慶節",這話無形之中讓無數湖南伢子倍感自豪。
但這不代表"惟楚有材"中的楚字指的就是湘江大地。
首先,咱們回望一下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是指哪個地方。
我們先來看一下當時的地圖,如下↓↓↓
而荊楚卻始終是兵家必爭之地,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故事流傳至今族飢衡。荊楚指的是湖北全域及周圍。從而在地理位置上,楚國的核心主要還是在湖北,而不是湖南。
另外,在人類的發展史上,四大文明古兆做國其實都是依河而建立的城市,因為水是生命之源,在靠天吃飯的古代,長江與黃河的沿線地區成為了不二選擇。而長江有且只有一丁點流經湖南領域,但橫穿整個湖北。
說完城市,我們再來說說古代名人。我們知道一說到楚國,想起的第一個大咖就是著名愛國詩人--屈原,而屈原在汨羅江的縱身一跳,成為了端午節的由來。
汨羅江在今天湖南的岳陽,這一點大夥都知道,可誰知道他的出生地在哪呢?在戰國時期,秦國廣納四方之才,衛商鞅、魏張儀、魏范雎等,前面的衛、魏都是指來自於哪裡。
屈原其實出生於楚國丹陽秭歸,在如今的湖北宜昌。
即這樣的有才之士並未出生於湖南之地,另外,《本草綱目》的李時珍、活字印刷術的畢升、一代名臣張居正、一代英豪伍子胥,等等,這些都是湖北史上的著名人物。
而反觀湖南的有才之士,這部分留給各位讀者補充。
當然,並不是說湘江大地沒有有才之士,只是單單來評一評"惟楚有材,於斯為盛"這句話,即這句話中的"楚"字更可能指的是湖北之地,而不是湖南之地。
另外,引用一句《詩經》里的話語"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內,皆是王臣"。不管是來自於何方何地,終究都是黃種人。我們不僅需要牢記是炎黃子孫,更需要記住"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6、相傳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當時他生活在哪個國家
楚國
屈原(約公元前迅孫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出生於楚國丹陽(今湖北宜昌)。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
楚國(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223年)是先秦時期位於長江悉昌滾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為羋姓、熊氏。周成王時期,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建睜余立楚國。
7、屈原的出生地有很多版本,屈原真實的出生地在哪裡?
屈原出生於秭歸,那是對的。但是這個秭歸說的是新中國成立以前的秭歸。屈原真正出生地是現在的湖北興山縣高橋鄉雙堰村屈家坪。湖北興山縣高橋鄉雙堰村屈家坪原屬於秭歸縣,古書記載屈原生於此處。而在其所在附近,有高陽、南陽、歸州等鄉鎮.
山海經•春虧海內南經》載:「夏後啟之臣曰孟塗,……居山上;在丹山西。丹山在丹陽南,丹陽居屬也。」東晉郭璞注此說:「今建平郡丹陽城秭歸縣東七里,即孟塗所居也。」北魏模信酈道元《水經注•江水篇》引東晉袁山松《宜都記》曰:「秭歸,蓋楚子熊繹之始國。」又說:「丹陽城,城據山跨阜,周八里二百八十步。東北兩面,悉臨絕澗。西帶亭下溪,南枕大江,險峭壁立,信天固也。楚子熊繹始旦森輪封丹陽之所都也。……楚子先王陵墓在其間,蓋為征也。」酈道元不僅較詳細描述了秭歸丹陽城的地理位置,而且說「楚子先王陵墓在其間」。
郭璞、袁山松、酈道元均主張楚都丹陽在湖北秭歸縣境內。歷代許多方家均從此說。如:南北朝陳顧野王《輿地誌》說:「秭歸縣東有丹陽城,周回八里,熊繹始封也。」此說唐代最盛,唐魏王泰《括地誌》說:「熊繹墓在歸州秭歸縣。」並說:「歸州秭歸縣丹陽城,熊繹之始國」;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志》說:「(丹陽)在秭歸東七里,楚之舊都也。周成王封熊繹於荊丹陽之地,即此也」;唐李賢等注《後漢書•南蠻列傳》說:「周成王封楚熊繹,始居丹陽。今歸州秭歸縣東南故城是也。」到了宋代,「秭歸說」仍久盛不衰。宋王象之《輿地紀勝》說:「丹陽城在秭歸東三里,今屈沱楚王城是也,北枕大江,周十二里」;宋祝穆《方輿勝覽》說:「丹陽城即楚王城,今長寧千戶所是也」。北周建德六年(577年)秭歸為長寧縣。另外,宋代樂史《太平寰宇記》、羅泌《路史•國名紀》等也沿襲此說。
但「秭歸說」中又有長江南北兩說之分。酈道元《水經•江水注》說:「丹陽城,城據山跨阜,周八里二百八十步。東北兩面,悉臨絕澗。西帶亭下溪,南枕大江,險峭壁立,信天固也。」此處意指丹陽在秭歸長江北岸;而王象之《輿地紀勝》、祝穆《方輿勝覽》所指「楚王城」位於秭歸長江南岸,今人楊寬《西周時代的楚國》贊同此說。贊同長江北岸之說的當代學者亦不乏其人。劉彬徽則主張江北說,他根據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長江隊試掘秭歸長江北岸鰱魚山遺址情況,在《試論楚丹陽和郢都的地望與年代》一文中說:「此地西距秭歸7.5里,位於長江北岸,與《水經注》所記的丹陽城位置大體相符(距縣城七里)。」劉彬徽認為長江北岸的鰱魚山遺址是楚始都丹陽。文必貴《秭歸鰱魚山與楚都丹陽》一文亦認同此說。
8、屈原是現在的哪裡人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羋姓屈氏,名平,字原,中國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新考古發現可能實際為龍陽,今湖南漢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間,屈原感到心中郁悶,開始文學創作,在作品中洋溢著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為民報國的熱情。其作品文字華麗,想像奇特,比喻新奇,內涵深刻,成為中國文學的起源之一。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大石投汨羅江而死。傳說當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魚以此防止屈原遺體被魚所食,後來逐漸形成一種儀式。以後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人們吃粽子,劃龍舟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注1:
最近對湖南漢壽縣屈原學會提交的有關「屈原故鄉漢壽說」的研究成果進行鑒定,在仔細閱讀所報材料和出土文物介紹後,猜衫又到漢壽縣滄港古鎮進行了實地考察,大量的屈原遺跡和出土文物以及與屈原作品相關描述的印證,使人不得不感到屈原故鄉很有可能在漢壽,起碼「屈原故鄉在漢壽」可稱為有根據的新的一說。詳見參考資料7
家世
家族
屈原出生於楚國貴族家庭,屈原的祖先和楚王的祖先一樣,開始也姓羋,後來改姓熊;傳到熊繹時,因功受封於楚,遂居丹陽(也就是現在湖北省秭歸縣境內)。這就是屈原的故鄉。春秋初期,約公元前7世紀,楚武王熊通的兒子被封在「屈」這個地方,叫做屈瑕,他的後代就以屈為氏了。楚王的本家中,和屈氏家族類似的,還有昭氏和景氏,昭、屈、景是楚國王族的三大姓。屈原曾任三閭大夫,據說就是掌管王族三姓的事務。
屈原既是楚王的本家,當時叫作「公族」或「公室」,那麼他和楚國的關系,當然也就不同一般。屈氏子孫如屈重、屈完、屈到、屈建等,在楚國都曾擔任過要職。屈原的父親叫伯庸。到了屈原這一代,屈氏當大官的人不多,只有屈原和後來被秦國俘虜的大將屈丐。屈原楚辭《九章》中的雀備《惜誦》曾說道:
「忽忘身之賤貧」。
很可能當時這個貴族家庭已經衰落了。
出生
屈原的出生日期,據近代許多人研究的結果,大概不出於楚宣王二十七年(前342年)到三十年(前339年)之間。照甲子推算,那年應該是戊寅年.不遏其巧得很,屈原的出生不但是寅年,而且又是寅月寅日。照中國歷法的老話是「人生於寅」,所以夏正便以建寅之月(即正月)為歲首。屈原既然是寅年寅月寅日生,真正符合於「人」的生辰,所以在屈原著名的作品《離騷》中說:
「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這句是說太歲星逢寅[4]的那年正月,又是庚寅的日子,我從母體降生了頃兆毀。說明這一年是寅年;孟是始,碩是正月,夏歷以建寅之月為歲首,說明這年正月是寅月;庚寅則說明這一天是寅日。屈原出生在寅年寅月寅日,這可是個好日子(據鄒漢勛、劉師培用殷歷和夏歷推算,定為前343年正月二十一日。清代陳瑒用周歷推算定為前343年正月二十二日),目前一般定為前340年。
取名
屈原覺得自己的生辰有些與眾不同,所以他在《離騷》中說:
「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這4句是說:父親看到我生辰不凡,給我起了個好名字,名字叫做「平」,字名叫做「原」。而東漢王逸在《章句》中解釋屈原的名字時說:
「正,平也;則法也」,「靈,神也;均,調也。言正平可法者莫過於天,養物均調者,莫神於地。」
所以名「平以法天」,字「原以法地」。同他的生年月日配合起來,照字面上講,「平」是公正的意思,平正就是天的象微;「原」是又寬又平的地形[7],就是地的象微,屈原的生辰和名字正符合「天開於子,地辟於丑,人生於寅」[8]的天地人三統。這在今天看來,只是個巧合,原無所謂,可在當時卻認為是一個好兆頭。
9、端午節屈原是哪裡人
屈原,是戰國末期楚國詩人。
屈原(約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出生於楚國丹陽。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毀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秦將白起攻破楚國郢都後,屈原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雀燃正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中華詩祖」段飢「辭賦之祖」。屈原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屈原的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一,與《詩經》並稱「風騷」,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際,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頃悔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端午佳節: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演變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說端午節是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對於端午節「紀念屈原說」,學術界大都認為是後世牽強附會之辭,難以置信。聞一多認為把屈原和端午節捆綁在一起,是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中才出現的,而端午節很早以前便已存在。學者胡適一直懷疑是否真的有屈原這么一個人,因為在司馬遷的《屈原列傳》之前,史書上沒有關於屈原的記載。在司馬遷之前至戰國屈原所在時期百幾年這段時間里對屈原的記載是空白的,屈原是在司馬遷的《屈原列傳》才首次出現,如果真的有屈原這么一牛人,史書上不該空缺的,司馬遷有可能道聽途說寫了個《屈原列傳》。把屈原和端午節捆綁在一起是在南朝的文獻,而南朝離屈原跳江自盡間隔了七百多年。在《荊楚歲時記》記述中,屈原抱石自投汨羅江殉國的時間是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前後,愛國地點和目標是楚國。假如屈原真的是愛國,那他愛的只是他的楚國,屬於當時楚國的後裔吃粽子紀念屈原是有道理的,但是當時的秦、齊、燕、趙、魏、韓這六個外國的後裔,吃粽子紀念屈原屬於莫名其妙了。據考,許多流傳至今的端午習俗也與屈原毫無關系,比如粽子,最早文字記載出自許慎的《說文解字》,食粽子習俗早於屈原去世400多年。
10、屈原哪裡人什麼族 屈原祖籍是哪裡人
屈原是楚國人,楚人。那個時候還中桐沒有民族的概念。屈原,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出生於楚國丹陽秭歸。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
液豎 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楚國。屈原投江自盡的日子相傳是農歷五月初鬧培大五,即端午節。端午節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一帶春秋之前有在農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演變成了中國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屈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楚辭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