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過中秋節上午怎麼不能走親戚
1、中秋節什麼時候走親戚
中秋節什麼時候走親戚都可以,沒有規定。但是走親戚之前最好提前幾日打電話,在決定去某一個親戚朋友家串門的時候,一定要提前一段時間知會一聲,這樣對方會有個心理准備,也可以安排好時間。
中秋節走親戚送禮物要根據人來選擇,如果是老年人,可以選擇一些保健品或者營養品,如果是同輩之間,就帶一些水果或者是啤酒飲料之類的,另外,也可以帶上中秋月餅。
(1)河南過中秋節上午怎麼不能走親戚擴展資料:
中秋風俗習慣: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
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的文字記載出現在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2、走親戚為什麼只能上午,下午不行?
上午下午都可以走親戚的,只是相對來說,上午走親戚會比下午方便很多。
無論是對於你自己還是你的親戚,都是上午去比較方便,上午去,時間比較充足,可以有多點時間陪親戚聊聊天,另外還可以吃個中午飯續續感情,下午再回去,時間上就不會太匆忙。
如果是下午走親戚的話,去到沒多久又得回來,如果趕不及的話還得在那裡住宿,容易給親戚帶來不方便的。
入鄉要隨俗,要懂禮數,做人要有義有禮,親友間互相走動,禮尚往來就親就密切,不走動不往來,不講禮數就會形同路人。人是要互相依靠,互相幫助,互相尊重的,這也應體現在細節上,也體現在時間遲早上。所以走親訪友是要有所講究,有所宜忌,不可任性隨便的。
為人處世要知己知彼,懂得人情世故。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人與親友間的融洽也體現在互相走訪上,互相了解關心,照顧彼此為好。
因此,凡事要細致小心,有所講究,做其所宜,不去犯其所忌,因故遲到,或推遲去了,要先作言明解釋,不讓對方起疑有感不尊了敬之意。特意走親戚探師長,是不宜空手無禮而去的,應多在置禮上多下些功夫,使對方感到有用而喜好,那情誼也會因此而更加加深,關系變得更融合的。
3、八月十五能走親戚嗎
可以的,可以送親戚月餅。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
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歷(農歷)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歷八月十六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3)河南過中秋節上午怎麼不能走親戚擴展資料:
山東省慶雲縣農家在八月十五祭土穀神,稱為「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宴請佃戶。
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山西省潞安則在中秋節宴請女婿。大同縣則把月餅稱為團圓餅,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萬全縣稱中秋為「小元旦」,月光紙上繪有太陰星君及關帝夜閱春秋像。河間縣人認為中秋雨為苦雨,若中秋節下雨,當地人則認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4、河南中秋習俗
河南中秋習俗:一、吃月餅。中秋節最重要的儀式或者說節日特點,首推吃月餅。在河南,中秋節吃的月餅,過去在農村多是要自己做的。
安陽湯陰過去家家都要蒸月餅,白面裡面放上糖,蒸成圓餅狀,再用木梳、頂針一類的工具按上幾個圖案;中秋夜月上樹梢時,用月餅水果之類供奉月亮。開封吃月餅的習俗在明代流行更盛。
二、走親戚。中秋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重視程度不亞於春節。在河南,每年這個時候也是秋忙的時候,可是這並沒有阻擋人們對於親情的傳遞。帶上月餅,買上水果禮品,就開始了走親串鄰。
三、賞月。中秋又稱「團圓節」,明夜懸空,清輝遍地,異鄉的遊子回家與親人團聚,無法回家的人則望月興嘆。
四、燃燈。燃燈是一種沿襲下來的古老習俗,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於竹竿上,高懸於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