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馬克筆畫的中秋節畫怎麼畫
1、中秋節怎麼畫?
准備材料:黑色畫筆、畫紙、彩色馬克筆。
步驟1、首先先在畫面的正下方畫上一個捧著月餅的月亮,然後在月亮的上方寫上「中秋節」三個字,注意這里要讓這三個字錯開分布,這樣顯得比較可愛生動,如下圖所示。
步驟2、接著繼續在畫面的最外框畫上弧形的邊框,並在畫面內添加燈籠、雲朵、兔子等與中秋節有關的圖案,使我們的畫面看起羨攜來不會過於單調、樸素,如下圖所示。
步驟3、繼續往畫面中內添加裝飾圖案,這里我們可以選擇在月亮的周圍畫上一些小賣派橋草或葉子,還可以在畫面中空白較多的地方點綴幾顆星星,如下圖所示。
步驟4、接著用彩色馬克筆對畫面的圖案進行上色,這里我們可以根據真實生活中的情況給月亮、葉子、兔子分別畫上黃色、綠色、白色,然後用紅色來填充我們寫下的「中秋節」三個字中猛,如下圖所示。
步驟5、最後把畫面中還沒有填充上顏色的圖案,比如燈籠、星星,這里我們可以用紅色、黃色分別對它們進行上色,到這里中秋節就畫好啦,如下圖所示。
知識拓展: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
2、簡單中秋節手抄報怎麼畫
第一步:首先用馬克筆或者水彩筆、彩鉛等顏料,在上方中間畫上一個半圓,塗上顏色,這是被遮住的一輪明月。
第二步:在月亮內寫上主題:中秋返嘩搭團圓。畫上一些祥雲裝飾,還有一隻兔子。
第三步蘆姿:在兩側畫上優雅的樹枝和花朵。
第四步:在月亮兩側畫上流線。下方坐著正在賞月的一家三口。周圍畫上一些裝飾。
第五步:開始塗色,給一家三口塗上顏色2,然後是兩側的樹枝和花朵都塗上美美的顏色,將三口之家兩側的裝飾塗好色,上方月亮兩邊的流線塗上顏色。
第六步:最後在空白處畫上線格就可以啦
中秋節手抄報文字內容參考如下:
一、家喻戶曉的「嫦娥奔月」的傳說
嫦娥奔月後,後羿日夜思念,便讓侍女在月光漏拿下擺上供桌,上面放著嫦娥最愛吃的各種水果。鄰里鄉親也在自家院內擺上供桌和水果,祝福美麗善良的嫦娥。從此以後,年年如此,代代相傳。每到八月十五這一天,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到月下供奉嫦娥。由於這天時值中秋,所以,人們就把這一天定為中秋節。
二、中秋節的傳說
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這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 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為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這一天天上的圓月分外明亮特別的大特別的圓,所以這一天也被視為撮合姻緣的大好日子。
3、中秋佳節怎麼畫
中秋節人物畫如下:
工具/原料:一張空白畫紙、一支鉛筆、一隻勾線筆、馬克筆若干。
1、用鉛筆在空白畫紙上描畫出嫦娥和玉兔。
2、拿起黑色的勾線筆,進行勾線處理。
3、用馬克筆將嫦娥仙子身上的飄帶、月亮和星星塗上顏色。
4、將雲朵用馬克筆塗上藍色。
5、將嫦娥仙子用馬克筆塗好顏色即可。
4、中秋節手抄報初二圖片馬克筆
適合初中生的用馬克筆畫的中秋節手抄報,快來看看吧!
【中秋相關成語】
1、花好月圓。描述花開月圓的景色,比喻美好生活,有時用於祝賀人新婚美好。
2、吳剛伐桂。相傳月亮上的吳剛受天帝懲罰到月宮砍伐桂樹,桂樹隨砍隨合。天帝把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作為對吳剛的懲罰。
3、冰壺秋月。是指心如冰清,和明月一樣潔余芹凈。比喻品格高尚。語出元·劉因的《飲仲誠輒瓢》之「酒中醒境染未識;冰壺碰喊秋月昆侖峰。」
4、嫦娥奔月。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講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後羿的兩粒不死之葯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
5、朗月清風。明朗的月色,清新的和風。出處:唐·王勃《秋日游蓮池序》:「琳琅觸目,朗月清風。」
玄宗故事
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笑毀野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游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譜曲編舞,創作了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思鄉詩句
1、《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2、《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15、《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16、《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5、中秋節手抄報初中水平馬克筆
適合初中生的用馬克筆畫的中秋節手抄報,快來看看吧!
中秋節神話傳說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神話源自古則尺人對星辰的崇拜,嫦配轎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現在《歸藏》。後來民間把故事進一步發揮,演化成多個故事版本。嫦娥登上了月宮,據西漢《淮南子》中說,是因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從西五母那裡要來的不死葯,就飛進月宮,變成了搗葯的蟾蜍。
吳剛折桂
吳剛登上月宮折桂,據唐代小說《酉陽雜俎》中說,是因為西何人吳剛修仙犯了錯誤,才罰他去伐月中的桂樹。這桂樹隨砍隨長,永遠也砍不斷。李白在《贈崔司戶文昆季》一詩中寫道:「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
玉兔搗葯
兔子登上月宮搗葯,最早見於屈原的《天問》「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意思是說,顧、菟在月亮的肚子里,對月亮有什麼好處呢?那兔子又是如何登上月宮的呢?顧就是蟾蜍,菟就是白兔。晉代傅玄的《擬天問》也說:「月中何有,白兔搗葯。」據聞一多先生考證,這「白兔搗葯」是由「蟾蜍搗葯"變來的。
嫦娥身邊有隻玉兔。據說嫦娥身體變輕,開始升空時,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養的白兔。白兔便隨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宮有一隻搗葯杵,夜晚在葯臼中搗制長生不老的靈葯。培盯肆這個神話傳到日本後,變成了玉兔在搗年糕。
玄宗故事
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游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譜曲編舞,創作了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詩詞: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中秋》 (唐)李朴
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里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中秋月》 (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6、中秋節畫一幅畫怎麼畫
繪畫之前我們要先思考中秋節的相關元素有哪些,如:玉兔、圓月、月餅、嫦娥······
我選擇兔子、花燈、圓月等作為創作內容,工具:紙、鉛筆、色彩筆等,步驟如下:
1、先在紙的中間,用鉛筆畫出一個拿著燈籠的小兔子的線稿
2、調整線稿畫好小兔子的眼睛嘴巴,以及燈籠的具體形狀,燈籠的圖案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來繪制
3、在小兔子的下面畫上一朵大白雲,在周圍畫上裝飾的星星清罩,或者可以畫上自己喜歡的圖案來豐富畫面
4、最後在後面畫上大圓月,基本的線稿我們就完成了,用鉛筆畫好後我們要用勾線筆描好邊,再將早扮鉛筆稿擦掉
5、可以運用馬克筆、彩鉛等工具,根答睜鬧據畫面塗上自己喜歡且符合畫面的顏色,一幅有中秋寓意的畫就完成了
注意注意:最後,可以在合適的地方寫上「中秋節」等相關的標題哦!
7、中秋節的畫怎麼畫簡單
中秋節的畫怎麼畫簡單介紹如下:
工具/原料:
紙、彩筆。
1、第一步,先畫一個半圓形的花束,用紅色的小圓圈代表花朵。
2、第二步,然後在花束的上方畫一個半圓代表星空,在半圓的下面再畫一個小的弧線代表月亮。
3、第三步,在花束與半圓之間碧冊游畫出來一隻可愛的小兔子。
4、第四步,然後在代表星空的留白處畫一些小星星。
5、第五步,給月亮塗成橙黃色,給星空塗成藍色,星星塗成黃色。這樣一幅中秋節的簡筆畫就完成了。
中秋節最好看的畫是畫嫦娥奔月、全家賞月、全家一起吃月餅、全家團聚、月兔吃月餅。
1、嫦娥奔月。
圖片的正中間可以畫一個大大的月亮,月亮前面畫美麗的嫦娥,嫦娥手提燈籠騰雲駕霧。
2、全家賞月。
圖片的左側畫上一個大大的月亮,月亮上畫畫上桂花樹和玉兔,月亮旁邊是高高的樓,我和爸爸媽媽手牽手,一姿攔起看天上的圓月亮。
3、全家一起吃月餅。
中秋節的夜晚,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坐在茶幾旁邊,茶幾上悔銷擺著水果還有月餅。
4、全家團聚。
藍藍的夜空當中,升起一輪圓圓的月亮,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坐在飯桌旁邊,一邊吃著美味的佳餚,一邊談笑,一邊賞月。
5、月兔吃月餅。
兔子媽媽帶著小兔子,一起來到了月宮;兔子媽媽把月餅給小兔子吃。
8、中秋節手抄報怎麼做簡單又漂亮
分享一幅簡單漂亮的中秋節手抄的畫法,喜歡的小夥伴一起畫起來吧。
首先用馬克筆或者悔螞鬧水彩筆、彩鉛等顏料,在上方中間畫上一個半圓,塗上顏色,這是被遮住的一輪明月~
然後在月物知亮內寫上主題:中秋團圓。畫上一些祥雲裝飾,還有一隻兔子~
接著在兩側畫上優雅的樹枝和花朵。
繼續在月亮兩側畫上流線,下方坐著正在賞月的人,周圍畫上一些裝飾~
開始塗色,給人物塗上顏色~
然後是兩側的樹枝和花朵都塗上美美的顏色~
將人物兩側的裝飾塗好色,上方月亮兩邊的流線塗上顏色,最後在空白處碧罩畫上線格就可以啦~
9、中秋節手抄報一等獎馬克筆
中秋節手抄馬克筆報繪畫步驟
第一步
首先用馬克筆在上方中間畫上一個半圓,塗上顏色,這是被遮住的一輪明月~
第二步
在月亮內寫上主題:中秋團圓。畫上一些祥雲裝飾,還有一隻兔子~
第三步
在兩側畫上優雅的樹枝和花朵。
第四步
在月亮兩側畫上流線。下方坐著正在賞月的一家三口。周圍畫上一些裝飾~
第五步
開始塗色,給一家三口塗上顏色~
第六步
然後是兩側的樹枝和花朵都塗上美美的顏色~
第七步
將三口之家兩側的裝飾塗好色,上方月亮兩邊的流線塗上顏色~
第八步
最後在空白處畫上線格就可以啦~
擴展回答
中秋節簡介: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的習俗有以下幾種:
(一)賞月: 中秋節的月亮是特別的皎潔與圓滿,具有象徵團圓的意義。古代就有許多人想看月亮里的玉兔和吳剛伐木,現代人是欣賞月夜的自然美景。
(二)吃月餅: 吃月餅的習俗有文字記載是始於明代,傳說把節慶的食品神奇化,並賦予愛國的意義。 中秋應景的是「月餅」,與端午節吃粽子一樣。月餅是慶團圓或是紀念反抗異族的統治。
(三)團圓: 大家吃月餅、賞月、酬謝土地公等習俗,都在祈求人生圓滿光輝,家庭團圓幸福,社區平安,表現出月圓人亦圓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