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到底吃什麼菜好
1、中秋節吃什麼菜
<
2、中秋節吃什麼菜最好
1、中秋節時,可以做一盤紅燒丸子,丸子大又圓,象徵團圓,在中秋節之際,吃這道菜,非常合適。
2、中秋節時,蝦大量上市,可以買一斤大蝦,做一盤紅燒大蝦,顏色漂亮又好吃,可以給節日增添喜慶的氣氛。
3、中秋節時,正是螃蟹最肥的時候,買幾只螃蟹,用清蒸的方法蒸熟,全家邊吃邊聊,生活非常愜意。
4、中秋節時,正是秋天剛開始的時候,夏秋季節交替,人容易口乾上火,做一盤糖醋藕,好吃又敗火。
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可見中秋節當然吃月餅了。但是根據各地的習俗不同,吃的東西也五花八門。有吃栗子,吃田螺,吃山芋,吃柚子,吃鴨子,吃南瓜,飲桂花酒,食藕盒子,吃中秋蟹等。但是此次中秋節,據我了解湖南安陵書院舉行的中秋節賞月活動很有特色,光吃的就能使你養生歸原,名菜如下:臨武鴨、東江魚、洞庭湖大閘蟹、桂陽壇子肉、馬田豆腐、永興香螺、檳榔芋頭、沅陵板栗等。
3、中秋節有什麼菜可以吃
中秋節是中國非常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通常寓意著團團圓圓,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在中秋節里,吃月餅是大家公認的傳統,也有不少的月餅種類,例如火腿、肉鬆等,都受到了不少人的歡迎。那麼在中秋節這個一家團圓的日子裡,應該做些什麼寓意團圓的菜式供家人食用呢?
中秋節菜譜大全
1、中秋節的菜譜大全
1.1、爆炒鱔魚
材料:鱔魚300克,紅鮮椒2棵,生薑、大蒜、花椒、料酒、胡椒粉、白糖、植物油、食鹽各適量。
做法:鱔魚去頭去內臟洗凈,切成片;加鹽、胡椒、澱粉、料酒腌5分鍾;辣椒切片,姜和大蒜拍碎。炒鍋置火上,大火熱油至8分熱,下鱔魚爆炒1分鍾,加辣椒、姜、蒜大火爆炒;再加入湯和白糖,炒5-6分鍾即可出鍋。
1.2、糖醋排骨
材料:豬排500克,麵粉50克,紹酒、醬油、糖、醋、蔥段、生粉、香油各適量。
做法:將豬排斬成約l寸長的小塊,用紹酒和鹽拌勻,再用適量生粉、麵粉和水適量攪拌均勻。再將醬油、糖、醋和紹酒35克,生粉水加水調成汁備用。燒熱鍋,下油,至六成熟時,把豬排逐塊放入油鍋炸至結殼撈出,撥開粘連,撿去碎末,油溫升至七成時,再將排骨下鍋復炸至外殼鬆脆撈出。原鍋留油少許,放入蔥段爆香後撈去,即將排骨下鍋,迅速將調好的芡汁放入鍋中,連續翻炒,淋下香油即可。
1.3、油爆河蝦
材料:大活河蝦500克,米酒50克,白糖50克,精鹽10克,蔥末15克,薑末15克,菜籽油1000克(耗用25克)。
做法:蝦剪去須、腳。將米酒、鹽、糖、蔥末、薑末加入蝦中拌勻。旺火熱鍋,待油溫八成熱時,將蝦倒入鍋中爆熟,撈出。原鍋留油少許,下蔥、薑末略爆。放入蝦,加米酒、鹽、糖燒沸,顛翻出鍋即成。
1.4、清蒸大閘蟹
公蟹母蟹各三隻,生薑、白糖、醋、啤酒適量。
做法:大閘蟹用牙刷刷凈,蒸鍋添水,將薑片放入水中,再倒入少量啤酒。將綁好的活蟹放入,蓋蓋,冷水大火蒸15-18分鍾(蒸的時間視蟹的大小決定),生薑、蔥切末,並調入白糖和醋,即成為姜醋醬汁,待蟹蒸好後即可,食用時蘸姜醋汁。
2、中秋節吃什麼蔬菜好
2.1、藕
蓮藕富含多酚類物質,可以提高免疫力,還可抗衰老。把藕加工至熟後,其性由涼變溫,雖然失去消淤、清熱的性能,卻變為對脾胃有益,有養胃滋陰、益血、止瀉的功效。
2.2、黃秋葵
要說蔬菜的功效,現在最有名的要數黃秋葵。它開黃色的花朵,果實有點像辣椒,用油炒,特別是炒雞蛋,很好吃。
2.3、萵筍和菜花
菜花含的維生素C比大白菜、黃豆芽菜要高3~4倍,比柑橘要高2倍。中醫素來有「白色入肺」之說,潔白的菜花是適時的保健蔬菜,不但能預防感冒等呼吸道疾病,還是非常好的血管清理劑。
2.4、生菜和苦瓜
生菜富含維生素、微量元素,含水量是蔬菜中的佼佼者,多吃有助於皮膚補水,對因胃腸功能不好引起的痤瘡也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苦瓜富含粗纖維、維生素C、鈣、鐵等營養素,它含有抗癌作用的活性蛋白質,不但能夠增加免疫細胞的活性,還能清除體內毒素,幫助排毒。
3、中秋節吃什麼水果好
3.1、菱角
菱角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利尿通乳、止渴、解酒毒的功效。
3.2、石榴
中秋正是石榴成熟時。石榴因其色彩鮮艷、子多飽滿,常被用作喜慶水果,象徵多子多福、子孫滿堂,團圓和吉祥。因此是中秋過節必備水果之一。
3.3、梨
梨有降血壓、清熱鎮涼的作用,所以高血壓及心臟病患者食梨大有益處。
3.4、甘蔗
甘蔗味甘性寒,入肺、脾、胃經;具有清熱、生津、潤燥止渴、止咳化痰的功效,可治大便燥結、反胃欲嘔、心煩口渴。
4、中秋節必吃的美食有哪些?
一說起中秋節要吃什麼,最先浮現在我們腦海里的自然是月餅啦,但除了月餅,其實還有很多中秋必吃的美食,比如桂花製品、螃蟹、田螺、柚子、糍粑等,光想想,都要把我饞的要流口水啦!
一、桂花製品
最常見的桂花製品就是桂花糕和桂花酒了。我們都知道中秋前後,正是桂花盛開的時候,採摘桂花製成糕點以及釀成酒,也可以說是應節應景了,而且桂花糕和桂花釀可是絕配哦!吃一口糕,品一口酒,當真是妙哉!
二、螃蟹
中秋吃蟹這可是我最愛的習俗了,喜歡吃螃蟹的小夥伴們應該很清楚,十月份的螃蟹,蟹黃滿且膏肥,很是美味,例如我們當地的」鄱陽湖大閘蟹「,每到這個時候,都會吸引很多人前來品嘗,而且會拿去送禮,至於為什麼送禮送螃蟹呢?那是因為」蟹「諧音『'謝」,這也算是一種表達感謝的方式吧!
三、田螺
吃田螺這種習俗,據說是因為一個窮秀才,在中秋的時候沒錢買肉,於是在田裡摸了螺絲煮吃,後來他中了舉人,人們便認為在中秋吃田螺能收獲好運。也因為田螺肉確實美味,這種習俗便也就傳下來了。
四、柚子
柚子酸酸甜甜的,可以說是我最喜歡的水果之一了,關於中秋要吃柚子,那是因為柚子外表渾圓,有「團圓」的意思,而「柚」與"佑「諧音,是人們希望月神可以保佑自己的一種美好願望,一般在這天,人們都是先把柚子祭了月亮再開吃的。
五、糍粑
糍粑一般都是用糯米粉和黃豆粉黏結成團的,寓意著一家人要團結和睦,而黃豆粉的香甜則是寓意著生活要幸福甜蜜,這是人們的情感依託。
至於我們最為熟悉的月餅,其實它最早不是甜的,而是鹹的,人們用它來祭奉月神的,是從唐朝開始才慢慢的變成了家人團圓的象徵,甚至成了一種美好願望的家鄉情懷,在」每逢佳節倍思親「中就能感受到濃濃的思鄉之情。
5、中秋節應該吃的傳統美食有哪些
每到各種節日的時候,最讓人開心的莫過於全家人聚在一起吃美食了,馬上就要到來的中秋節,除了吃月餅,其實還有很多傳統美食。下面是我整理的中秋節應該吃的傳統美食有哪些,歡迎閱覽。
1、柚子
溫故:月亮保「柚」
中秋吃柚子,是中國傳統習俗之一。近期,有大量柚子湧入南寧市場。許多人只把柚子當成是一種當季水果而已,其實中秋吃柚子還有其中緣由。「柚」與「佑」諧音,是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所以,中秋祭祀時,人們喜歡用柚子。柚子還有一個用處,就是解膩。月餅吃得多了,吃一片酸酸甜甜的柚子,會有一陣清爽的感覺。
許多人吃柚子,剝皮吃果肉。建議把皮也留下來,做成各類菜餚。中秋宴席上,柚皮扣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老南寧人林謝介紹,把剝下的柚子皮先放在火上烤,把青色外皮烤焦後,用刀片刮掉,然後放到水裡浸泡,取出切片燜炒,放些碎肉和辣椒,就成了一道美味。
吃新:柚皮為主,肉為輔
傳統吃法許多人都知道,新吃法就需要創意了。經營桂菜的南寧某餐館總廚吳志強從業多年,年年都做柚皮菜,摸出了不少經驗。過去吃柚皮,是因為生活苦,不捨得浪費東西,就連皮都吃了。但是現在再吃柚皮,反倒是為了解膩、消食。「大魚大肉的,客人反倒不愛吃,這柚皮一上桌,大家贊不絕口。」吳志強說。要想做出好吃的柚皮,還得不吝嗇用肉。豬油不夠香,用雞鴨油更好。燜雞、炒鴨的時候,把柚皮放入一起烹調。柚皮的吸油能力非常好,能把雞鴨的油都吸收掉。雞鴨油本來就很香,配上柚皮的清香,那真是絕頂美味。
大廚指點:柚皮主要有兩種處理方法:一是直接用刀把外層的青皮削掉。這樣處理的皮能保持原味,缺點是易爛。千萬不能拿來燜,否則,還未等入味,柚皮就溶爛,筷子無法夾起。應該過滾水焯熟後,迅速取出浸泡在調配好的汁水裡,待入味後立即取出;另一種方法是,把柚皮曬干,或者用火烤。烤過的柚皮比較香,且吃起來更有嚼勁。經過處理,柚皮無論是煎炸蒸煮都可以,不易爛,易入味。挑選柚子皮做菜也有講究,沙田柚皮薄,吃起來沒有嚼頭,最好選擇厚皮柚。大廚的經驗是,果肉甜的柚皮會苦,果肉酸的柚皮微甜,所以,家裡買到了不甜的柚子,另有一個好處,它的果皮可是個美味。
2、芋頭
溫故:中秋節「剝鬼皮」
清乾隆《潮州府志》中記載:「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可見吃芋頭這個習俗由來已久。廣西出產的芋頭品質好,中秋餐桌往往少不了這道菜。春節時吃的芋頭扣肉,隆重又油膩;相比之下,中秋節的吃法就簡單一些。
今年56歲的南寧人王萍回憶,以前小時候過中秋,常有芋頭仔吃。一個個小芋頭仔整個放進蒸籠里蒸熟,不放任何配料,剝了皮蘸醬油吃,當時覺得這就是人間第一美味了。王萍記得,她每次都不愛蘸母親准備的醬油,喜歡自己的那一套吃法,即用芋頭仔蘸白糖或者鹽吃。後來她發現,還有人拿芋頭仔蘸陳醋或辣椒醬、蜂蜜吃,據說味道也不錯。
吃新:荔蓉香酥鴨
喜歡看卡通片的人,應該都還記得《麥兜的故事》里春田花花幼兒園校長教小朋友說的「荔芋火鴨扎」。許多人都不明白是什麼,但廣西廚藝界大師王堂豪一聽就明白了。他說,這道菜其實就是「荔蓉香酥鴨」。早在20年前,王堂豪經常做這道中秋宴席必備的菜品,它的做法即使放到今天也算新潮,因為畢竟不容易見到。做法是,用做扒鴨的方式把鴨子燉爛,切成兩半,取掉鴨骨;將芋頭切片蒸熟後,用勺子碾成芋泥;在芋泥里拌上油、鹽、味精等佐料後,平鋪在扒鴨裡面。鋪好芋泥的鴨子放入油里炸,炸到鴨皮酥脆後起鍋切塊。這道菜外酥里嫩,芋頭的清香和鴨子的油膩相結合,一口咬下去,滿口留香。只是這菜的工序太復雜,現在的餐館里已經極少見到。
大廚指點:所謂新菜不過是觸類旁通,主婦們在家裡也可以當大廚,只要自己發揮一下想像力,把鴨子換成雞、扣肉或是其他肉類,都能做出一道好菜。挑選芋頭的時候,要選外皮略帶一點紫色的。剝開後,芋肉上布滿像紅筋一樣的花紋為最好。只要挑選好芋頭,無論如何烹調,都會很美味。
3、糍粑
溫故:糍粑比月餅更重要
中秋節吃糍粑在書上極少記載,但是在廣西的許多地區,確有這樣的習俗。一些地區甚至中秋節可以沒有月餅,但是卻不能沒有糍粑。家住桂林市的龍雪嬌記得,從小家裡過中秋之前,家裡就會做糍粑。做法是,把新收回來的糯米淘凈,用飯甑蒸熟。放到石臼里搗,足足要搗一個多小時才能做好,一個個圓餅被晾乾放置。到了中秋那天,母親就會取出幾個,放在火上烤給兄弟姐妹們吃。烤熟的糍粑外皮酥脆,內里卻是很黏糊的米漿,吃起來口感特別。在桂北地區,還有吃米糕的習俗。米糕和糍粑一樣都是用糯米做的。《中國民俗大系》一書記載,桂北的年輕小夥子在中秋之夜,就會結伴唱歌走寨。姑娘有選擇性地給男方分贈米糕,如果米糕是淡的,證明姑娘對小夥子沒有興趣;如果微甜或者甜,則表示有希望。這一傳統現在在農村裡也漸漸消失,只是米糕還繼續留了下來,年年中秋都隆重登場。
吃新:糍粑烤著吃
在壯族地區,糍粑是傳統食物,逢年過節必備。有的.糍粑也有餡,有花生芝麻、白糖等餡,後來出現了紅豆沙、綠豆沙等餡。有一種新吃法是,把白糍粑烤熟,撕成兩半,往裡加入芝麻花生、紅豆綠豆。總之,食者想吃什麼餡料,就往裡加,加完後再把糍粑合在一起吃掉。
大廚指點:糍粑是廣西一道傳統食物,吃了幾百年的食物要想吃出新意還得動些腦筋。南寧某酒店總廚許東平介紹,糯米本身就有獨特的清香,所以添加輔料的味道無需太濃重。既然是中秋節,可以結合一些當季特色,比如桂花蜜、玫瑰蜜,清香加糯香,味道更佳。
4、田螺
溫故:八月食螺
中秋吃螺,完全是因為這個季節的螺實在太肥美。沒有小螺,尚未產卵的田螺此時的肉質最好。老南寧人王碧珠說,以前老人家曾告訴她,對著月亮吃田螺,越吃眼睛越明亮。顯然是老人家哄孩子的玩笑話,但吃田螺的記憶一直儲存在她的腦海里。提及田螺歷史,清咸豐年間的《順德縣志》有記載:「八月望日,尚芋食螺。」
吃新:田螺也能釀
炒田螺不算是新吃法,紫蘇加上辣椒、酸筍,把螺那麼一兜炒,就是一盤美味上桌,如今在夜市常見。田螺釀就不那麼好做了,其中經歷多道工序才可以完成。這道菜是桂林平樂、陽朔一帶的特色菜,相傳已久。但是在廣西其他地區,很難吃到正宗。廚師許亞東向記者詳細介紹這道菜的製作方法。中秋時節的螺有一個好處,腹中無小螺,很適合做田螺釀。把田螺殼的尾部敲碎,把螺肉掏出。將螺肉、豬肉、香菜、薄荷、紫蘇、假蔞等一起剁碎,拌勻之後填入空螺殼里。用湯汁把田螺煨熟,再加入紫蘇、酸筍等佐料炒香,一盤鮮香的田螺釀就出爐了。
大廚指點:市民到市場采購田螺,因不知其來歷,最好提前一天購回,放在清水裡,待田螺把泥吐盡再食用。
中秋節必吃的10種食物
1、桂花糕
農歷八月十五正是桂花飄香的時候,聰明手巧的人們會將桂花做成可口的糕點,香氣撲鼻,尤其是桂花為的綠豆糕,非常受人們的歡迎。
2、大閘蟹
秋風起,蟹腳肥。中秋節是大閘蟹上市的季節,喜歡吃螃蟹的朋友可不能錯過。不過中秋節買螃蟹肯定會漲價,大家最好是提前買。
3、糍粑
中秋吃糍粑是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為了紀念楚國大將軍伍子胥,便流傳至今,在做糍粑的時候加入桂花,沾著黃豆面和紅糖漿一起吃,別有一番風味。
4、田螺
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並且在中秋前後,田螺的肚子裡面沒有小螺,肉質非常的肥美,是食用田螺的最佳時節,在廣州等地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5、芋頭
在江浙一帶,中秋節的時候會食用芋頭,諧音「運來」,祖先保佑自己找到好工作,還有辟邪消災的寓意。並且芋頭這種粗糧對身體也好。
6、柚子
柚子也是很多地區中秋的必備食物之一,諧音「佑」有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吃了膩膩的月餅,再吃點酸甜解渴的柚子,開胃解膩。
7、南瓜
中秋吃南瓜是比較特別的習俗,中秋正好是南瓜的豐收季節,個頭最大,味道最香甜的時候,在江南等地,中秋節是有錢人家吃月餅,窮苦人家吃南瓜。
8、菱角
中秋節吃菱角,據說可以讓孩子長得聰明伶俐,用清水煮熟之後,直接把殼剝開吃,還可以用來煮粥,非常清香。直接生吃嫩菱角也非常不錯。
9、藕盒子
中秋節吃藕盒子也是寄託了團圓的意思,江浙人一般將藕切片,中間夾上肉餡,外面裹上麵糊,下鍋炸至金黃,吃起來酥脆可口。
10、月餅
中秋節吃什麼傳統食物大家都知道了,月餅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我國流傳許久的風俗,各地人民都會在中秋這天吃月餅,賞月亮,團團圓圓。